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教学课件_第1页
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教学课件_第2页
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教学课件_第3页
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教学课件_第4页
鲁科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自然灾害的成因)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

课程标准解读核心素养聚焦知识体系构建[课标下载]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学习目标]1.认识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2.了解自然灾害损失大小的影响因素。3.了解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危害。1.查阅资料,找出近些年我国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描述其造成的主要危害,并分析形成原因。(区域认知+综合思维)2.走访当地气象、地震等部门,了解家乡常见自然灾害的形成原因。(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强基础

自主诊断析疑难

合作探究提能力

分层集训刷习题巩固提升[基础素养]一、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1.概念:是指因

或者快速变化,造成

、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2.灾损的影响因子: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不仅与自然异变的

有关,而且与自然异变发生地的

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3.按损失程度排序:依次是

、干旱、风暴潮、火山爆发、

、风雹和

。自然异常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强度速度人口密度产业布局地震洪涝滑坡泥石流

[判断]

1.有时人类活动也会触发或者诱发自然灾害。(

)2.一般来说,受灾区人口密度越大、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

)3.一般来说,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则越小。(

)4.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常年干旱少雨,因此旱灾最严重。(

)答案:1.√

2.√

3.×

4.×地面震动构造破裂震源震中震源深度等震破坏程度震级震中距房屋结构环太平洋大洋中脊两大四大素养盘点

1.列举两条地震灾害的主要危害。(综合思维)提示: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2.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提示: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内部断层众多。

[判断]

1.地震是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传递能量。(

)2.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

)3.震级越大,震源越浅,离震中越近,人口越密集,地震灾害一定很严重。(

)4.大洋中脊地震带位于板块的挤压边界上。(

)5.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震带是我国四大地震带之一。(

)答案:1.×

2.√

3.×

4.×

5.√2.洪涝概念洪河湖水位

滩地或堤坝高度而发生的

现象或

导致的

称为洪水。若洪水冲毁道路、房屋、农田等,就会形成涝若洪水或者雨水

城市或者乡村,就会形成危害直接危害对城市和工农业等各部门造成直接破坏和经济损失间接损失冲击社会,造成严重的生态环境恶化超过溢流堤坝溃决水流下泻洪灾集聚涝灾淹没发生机制自然因素

、冰雪

、河道堰塞、海啸、

等都可能导致洪水,涝灾的形成还与

有关人为因素毁林开荒、

、过度抽取地下水、全球变暖、城市化等也会诱发或者加剧洪涝灾害暴雨快速融化围湖造田风暴潮地势高低[特别提醒]洪水与洪灾不是一回事。洪水形成后,如果对人类造成损失,才会成为洪灾。素养盘点

3.我国洪涝灾害严重的原因是什么?(区域认知+综合思维)提示:自然原因:我国降水集中程度高,季风气候不稳定,降水的年际变化大。人为原因: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河道、湖泊淤积。3.滑坡、泥石流滑坡泥石流概念斜坡上的土层或岩层,在

作用下沿一定的软弱面整体

的现象大量松散固体物质和水的

,在

作用下向下

的特殊洪流特点都具有

特点灾害

、道路、房屋,堵塞河道,

,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发生机制不稳定的

;岩土

;触发因素。大量松散的堆积物;较大的

巨大水流。发生过程分为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重力向下滑动混合物重力快速运动突发性摧毁桥梁埋没农田山坡形态软弱面沟谷坡度突发性[判断]

1.较陡的坡面是滑坡发生的必要条件。(

)2.充足的水是滑坡发生的主要动力条件。(

)3.我国西北地区松散物质多,是泥石流多发区。(

)4.河流侵蚀、降水等对岩土软弱面有润滑作用。(

)5.破坏植被、乱开乱挖都可能触发或者加剧滑坡、泥石流灾害。(

)6.东南沿海地区是我国台风、暴雨、干旱灾害的多发区。(

)答案:1.×

2.×

3.×

4.×

5.√

6.√

[自主诊断]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

)A.冻融 B.台风C.干旱 D.暴雨答案:A2.下列属于气象灾害的是(

)A.海啸 B.风暴潮C.干旱 D.泥石流解析:干旱属于气象灾害,海啸、风暴潮属于水文灾害,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答案:C3.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

)A.震源深浅 B.释放能量多少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答案:B4.图中正确反映地震烈度、震级与震中距关系的是(

)答案:D读华北海河某支流流域图,完成5~6题。5.下列不属于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

)A.降水集中 B.地势低平C.水库较多 D.支流众多6.若图示区域雨季正常时间出现,则下列有关该区域洪涝灾害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

)A.淹没村庄,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B.淹没耕地,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C.冲毁公路、铁路,导致交通中断D.冲毁供水、供电设施,导致停水停电解析:第5题,该河中下游地区多洪涝灾害的原因是地势低平,排水不畅;降水集中于夏季;支流众多,上游来水量大。水库较多不容易发生洪涝灾害,故C项符合题目要求。第6题,图示区域的雨季正常出现时间为7、8月份,此时该区域种植的冬小麦早已收割,故不会造成冬小麦减产或失收。答案:5.C

6.B7.泥石流和滑坡发生的不同条件是(

)A.地势起伏大 B.具有丰富的松散物质C.植被覆盖较差 D.短时间内有大量水流解析:泥石流的形成必须有巨大水流的参与,而滑坡不需要。答案:D8.下面为“醉林示意图”,导致醉林现象发生的原因是(

)A.崩塌 B.滑坡C.水土流失 D.地震解析:由图中坡体整体滑动的特征,可以确定为滑坡现象,故选B。答案:B探究点一地震[主题聚焦]

2016年2月6日凌晨3时57分,台湾高雄发生里氏6.7级地震。震中位于高雄市美浓区(北纬22.93度,东经120.54度),震源深度16.7km。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探究1:试分析这次地震的类型。提示:按震源深度属浅源地震;按成因机制属构造地震。探究2: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吗?为什么?提示:是。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探究3:现实中的等震线是不是同心圆?为什么?提示:不是。等震线是把地面上破坏程度相近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同一次地震,震中距相同的各点其受地震波冲击破坏程度并不相同。探究4:影响地震烈度的因素有哪些?提示: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地面组成、房屋结构等。

[核心归纳]地震的发生机制分析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各种地震中构造地震影响最大,世界上发生的地震大部分属于构造地震。根据板块构造学说,板块边界是地球上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全球地震大多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大洋中脊地震带,这三个地震带都位于板块交界处。另外,板块内部大大小小的断层活动带也是地震的主要发生地带。用图表示地震的形成与分布如下:方法技巧图示法理解影响烈度的因素与烈度之间的关系[对点刷题]1.地震造成的破坏程度用地震烈度表示。如果只考虑震级大小、震源深浅和震中距远近对地震烈度的影响,下面3幅示意图中甲、乙、丙、丁四地地震烈度由大到小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乙甲丙丁 B.丁乙丙甲C.丁丙甲乙 D.乙甲丁丙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震级越大,地震烈度越大;震源越浅,地震烈度越大;震中距越近,地震烈度越大。综合以上,地震烈度由大到小排序:丁乙丙甲。答案:B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并引发海啸,随后福岛核电站发生爆炸及核泄漏。读图,完成2~3题。2.上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该地区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3.此次地震海啸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原因有(

)①震级高②震源较深③建筑物抗灾性差④灾情突发A.①② B.③④C.①④ D.①②③④解析:第2题,根据图中不同震源深度图例的位置,可知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特点是由东向西深度增大。第3题,影响地震破坏程度的因素有震级、震源深度、震中距、建筑物的坚固程度、地质构造等,日本此次地震伤亡大的原因有震级高、灾情突发等。答案:2.D

3.C4.下图中a为地下岩层断裂震动处,b为与a相对应的地面上的点,c、d、e、f为地面各点。读图,回答问题。(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b表示____________,bf表示________。(2)当ab距离增大时,地表各点所受影响和破坏将________。(3)b、c、d、e、f各点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从大到小排列应是________。(4)图中地面上的三条虚线表示等震线,关于等震线的正确叙述有(

)A.等震线是震级相同点的集合B.等震线是地面所受影响和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C.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中距相同D.同一等震线上各点的震级不同(5)地震易发区是______________。世界三大地震带分别是: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解析: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地面正对着震源的一点称为震中,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地面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受地震的影响和破坏一般是离震中越近越严重。板块交界处地壳不稳定,是地震易发区。世界上三大地震带分别是: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和大洋中脊地震带。答案:(1)震源震中震中距(2)减小(3)bdecf

(4)B

(5)板块与板块交界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大洋中脊地震带探究点二洪涝

[主题聚焦]

新华社北京2017年8月23日电连日来,印度、尼泊尔、孟加拉国等南亚国家遭遇特大洪水,已造成800多人死亡,超过2400万人受灾。随着季风降雨持续,灾情将继续恶化。下图为孟加拉国地理位置及气候资料图。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探究1:孟加拉国主要属于______地形。这种地形对水灾的形成起什么作用?提示:平原地形平坦,排水不畅,加剧了水灾。探究2:孟加拉国属于________气候,降水集中于________季。当西南季风来得早、退得晚,且势力强大时,对孟加拉国有何影响?提示:热带季风夏降水量大,持续时间长,加剧了水灾。探究3:流经孟加拉国的最大河流是________,孟加拉国位于这条河流的下游地区,对水灾形成有什么影响?提示:恒河恒河下游地区,河流水系密集,河流汇集,易发生水灾。探究4:有人说,孟加拉国的水灾和飓风有一定关系。你能说出其中的原因吗?提示:飓风会带来狂风、特大暴雨、风暴潮,带来大量的降水,加剧水灾的发生。探究5:孟加拉国水灾严重的自然因素主要有哪些?提示:地形、气候、河流、飓风等。探究6:为什么季风区、江河下游平原经常发生洪涝灾害?提示: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季风区降水年内分配不均(集中在夏季),降水年际变化大,容易引起洪涝灾害。河流中下游地区,通常汇聚多条支流,水量较大,而且在地势低平处流速缓慢,因此多曲流、易淤塞,容易发生洪涝灾害。

[核心归纳]

洪水和雨涝的区别与联系类型形成原因危害多发地区洪水由于暴雨或冰雪融化以及水利工程失事等原因引起的江河湖泊水量迅猛增加,水位急剧上涨,水流冲出天然水道或人工堤坝所造成的危害除危害农作物外,还破坏房屋、建筑、水利工程设施、交通设施、电力设施等,并造成不同程度的人员伤亡就全球范围来说,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多台风暴雨的地区。这些地区主要包括:孟加拉湾北部及沿海地区;中国东南沿海;日本和东南亚国家;加勒比海地区和美国东部近海岸地区。此外,在一些国家的内陆大江大河流域,也容易出现洪涝灾害雨涝大雨、暴雨或持续性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的现象影响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或绝收两者联系雨涝主要由大雨、暴雨引起,所以与洪水灾害有着密切的关系;洪水和雨涝灾害往往同时或连续发生在同一地区,大多难以准确界定和区别方法技巧河流洪涝灾害的成因思路分析(1)自然原因: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即水系特征(水系形状、流域面积等)、气候(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形(地势低洼)。(2)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破坏、围湖造田方面考虑。以长江流域为例:[对点刷题]5.下列形成洪灾的因素之间,其关联不正确的是(

)A.泥石流—河道堵塞—洪水B.气温回升—冰雪融化—洪水C.冰凌下泄—堵塞河道—洪水D.土壤含水率低、植被覆盖好—流域汇水速度快—洪水解析:土壤含水率越高,地面坡度越大,植被覆盖率越低,流域汇水速度越快。答案:D6.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主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地区B.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C.发生在地形陡峻地区D.河流两岸、中下游地区较多解析:洪涝集中分布在以雨水补给为主的中低纬度地区,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温带海洋性气候区。从地形因素看,江河的两岸,尤其是中下游地区,洪涝灾害严重。答案:D7.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央广网北京2017年7月2日消息:据中国之声《全国新闻联播》报道,我国南方多地暴雨天气今天仍在持续,湖南、江西、安徽、广西等地降雨量打破历史同期极值,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水位超警戒;湘江干流、长江九江段、安庆段等均超出警戒水位,长江2017年第一号洪水正在长江中游形成,防汛形势严峻。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雨涝分布图。(1)洪涝灾害主要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2)我国多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结合上图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雨涝区的时空分布规律。(4)简述雨涝期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答案:(1)暴雨、冰雪快速融化、河道堰塞、海啸、风暴潮等都可能导致洪水,涝灾的形成还与地势高低有关。(2)自然原因: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是造成我国多洪涝灾害的根本原因。夏季风活动异常,雨带停留时间偏长,形成持续暴雨,引发洪涝灾害;台风活动产生的暴雨也是东南沿海形成洪涝灾害的原因。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围湖造田等。(3)时间分布: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季(或夏秋季);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4)雨涝期光照、热量减少,农作物生长缓慢;土壤过湿或积水涝渍使旱田作物生长受阻甚至死亡。

探究点三滑坡、泥石流[主题聚焦]

2013年4月20日8时02分,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发生里氏7.0级地震,震区有多处山体发生滑坡、泥石流等险情。通过合作探究,得出有关问题的结论。探究1:什么样的地区易发生滑坡?提示:滑坡一般发生在岩体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植被覆盖较差的地区。山地丘陵和工程建设频繁的地区,都是滑坡多发区。探究2:探讨说明泥石流发生的条件。提示:大量松散的堆积物;较大的沟谷坡度;由暴雨、快速融水或者堤坝溃决等导致的突发性巨大水流。探究3:简要分析雅安市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的直接原因。提示:地震使山体产生松动,在降水的作用下造成芦山县发生滑坡、泥石流。探究4:可能产生此类地质灾害的其他因素有哪些。提示:其他如地形、地质条件、植被发育程度、人类活动强度都是产生滑坡、泥石流的诱因。

[核心归纳]1.滑坡和泥石流的异同滑坡泥石流不同点发生部位山地斜坡上山地沟谷中运动物质的体积大小较大较小是否必须有水的参与可以无水的参与必须有水的参与相同点①主要发生在山区;②主要由重力作用形成,在一定坡度上,物质向下运动;③人类活动可诱发其发生;④破坏力极强;⑤由外力作用导致;⑥突发性2.滑坡的形成机制3.泥石流的形成机制方法技巧分析某区域地质灾害多发的一般思路(以我国西南地区为例)

[对点刷题]读下图,回答8~9题。8.图中所示的地质灾害是(

)A.地震B.山崩C.滑坡 D.泥石流9.影响该灾害强度的因素是(

)A.①处的物质组成 B.②处的光滑程度C.①处的体积和质量 D.②处水流的大小解析:第8题,图中有明显的滑坡体和滑坡阶梯地形,由此可判断图示地质灾害为滑坡。第9题,促使岩体滑动的力量主要是重力,因此滑坡体的位置越高,体积越大,移动速度越快,活动强度就越高。答案:8.C

9.C10.读“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分布图”,回答问题。(1)我国滑坡和泥石流多发区位于________(填代号),分析原因。(2)②处泥石流多发生在________季,原因是什么?(3)③处滑坡和泥石流较少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①位于我国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地势陡峻;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丰富;植被破坏较为严重。(2)夏夏季气温高,大量积雪和高山冰川融化形成洪水,产生泥石流。(3)③处位于我国塔里木盆地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缺少降水,地表以沙漠为主,因此滑坡和泥石流较少发生。2011年1月1日,3天内云南盈江县共发生小地震92次。据不完全统计,地震受灾3.72万户,受灾人口14.8万人,紧急避险群众8.59万人,其中需要紧急转移安置群众5.4万人;房屋受损7836户、23682间,其中房屋倒塌37间;严重受损1700户、5378间;轻度受损6136户、18267间。据此完成1~2题。1.造成此次地震的主要原因是(

)A.此地多火山而引起地震B.平原地区,地壳较薄C.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而形成构造地震D.地壳运动引起的断裂活动2.地震造成当地农村大量人员受伤,与之无关的原因是(

)A.某些建筑抗震能力差B.正值当地河流洪水期,引发洪水灾害C.当地人口密度较大D.当地居民防震知识缺乏解析:第1题,云南盈江县正好位于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即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交界处,印度洋板块向北挤压,形成地震。第2题,地震造成农村人员的伤员较多,与当地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较低及当地人们的抗震、防震意识较差及密集的人口有关,地震与洪水没有直接关系,1月份也不是河流洪水期。答案:1.C

2.B读“我国洪水发生频率分布图”,完成3~4题。3.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A.平原地区 B.河流中下游地区C.湿润地区 D.外流区4.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B.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D.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规模扩大解析:第3题,由图中可看出,我国水灾多发于外流区。第4题,东北地区的水灾主要是人类大规模开发沼泽湿地造成的。答案:3.D

4.B2016年6月19日凌晨3时至20日8时,湖北黄冈地区发生百年不遇特大暴雨,并引发山体滑坡,导致多处道路损毁。据此完成5~6题。5.关于该滑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该滑坡是由山洪水流激发的、含有大量泥沙石块的特殊洪流B.该滑坡的发生具有突发性,不可能有任何先兆C.该滑坡的形成原因是岩体或土体结构松软、比较破碎、地势起伏较大D.该滑坡的形成完全是人为因素造成的6.不考虑岩体影响,在下图中的①②③④四处修建公路,不容易出现滑坡现象的是(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第5题,A项表述的是泥石流概念;B项中说滑坡的发生没有先兆不正确,因为典型滑坡的形成要经过蠕动变形、急剧滑动、渐趋稳定三个阶段;D项中提到滑坡的形成,自然因素往往起决定性的作用。第6题,滑坡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控制性因素:图中①③不存在软弱面(岩层之间交界面)。②④有软弱面且软弱面与山坡体倾向一致,故容易发生滑坡。答案:C

6.B7.读“世界泥石流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A地区并不是世界著名的多暴雨区,却是泥石流多发地,试分析其原因。(2)描述欧洲泥石流的空间分布特征并分析其原因。解析:第(1)题,A地位于纬度位置较高的东西伯利亚地区,地势起伏较大,且夏季气温高时易有大量冰雪融水汇集。第(2)题,由图可知,欧洲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南部的山区和乌拉尔山区,原因要从其形成条件来分析。答案:(1)A地区地形以山地、高原为主,气候寒冷,冻融风化作用强,易产生较多的松散物质;冬季多冰雪,夏季冰雪融化易产生较大的水流。(2)主要分布在南欧地区(或阿尔卑斯山区)及乌拉尔山区。原因:山地坡度陡;山区风化作用强,产生的碎屑物质多。第四单元从人地作用看自然灾害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成因第1课时自然灾害及其常见类型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

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自然灾害1.概念自然灾害是指因自然异常或者快速变化,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环境破坏的现象或事件。有时人类活动也会触发或者诱发自然灾害。2.危害程度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不仅与自然异变的强度、速度有关,而且与自然异变发生地的人口密度、产业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链接生活强度相当的同一种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程度是否相同?提示:强度相当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由于发生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其危害程度可能大不相同。一方面,不同地区、不同时间的自然地理背景不同;另一方面,各地区的人口密度、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防灾减灾能力也不同。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规律一般来说,受灾区人口密度越大、社会发展水平越低,伤亡人数越多;受灾区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经济损失则越大。链接生活我国西部地区自然灾害为什么具有更大的风险?提示:(1)西部地区气候以干旱、半干旱为主,地形以高原、山地、盆地为主,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2)西部草原面积广阔,以畜牧业为主,经营粗放,靠天养畜,载畜量小。科技水平、经济水平差,抵御灾害的能力差。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二、自然灾害的常见类型我国根据灾害特点、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1.气象灾害:暴雨、干旱、寒潮、龙卷风、雹灾、暴风雪、霜冻等。2.海洋灾害:风暴潮、海啸、赤潮、海水入侵、海平面上升等。3.洪水灾害:洪水、雨涝等。4.地质灾害:崩塌、滑坡、泥石流、塌陷、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水土流失、土地盐碱化等。5.地震灾害:地震及由地震引起的各种次生灾害,如河流与水库决堤。6.农业灾害:农作物病虫害和鼠害、农业气象灾害等。7.林业灾害:森林病虫害和鼠害、森林大火等。自主预习自我检测链接生活我国东部灾害区的主要灾害及成因是什么?提示:洪涝、干旱、病虫害、霜冻、寒潮等。因为本区平原最集中,是许多大江大河的下游地区,地势低平,多洪涝;华北地区,农业发达,多春旱等。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三、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地震1.地震成因:岩石在内力作用下发生变形,超过承受限度,发生破裂或错动,能量急剧释放,并以地震波的形式传播出去。2.地震构造(1)图中C为震源,B为震中,BC为震源深度,AB为震中距。(2)D位于等震线上,是指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自主预习自我检测3.震级和烈度

4.地震危害:地震会导致建筑物倒塌、道路损坏、资源环境破坏等,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自主预习自我检测5.地震分布最主要的地震分布带:板块边界。自主预习自我检测易误辨析地震的震级和烈度各反映地震什么指标?有何区别?提示:震级是地震所释放能量大小的反映,震级越大,地震所释放的能量越大,其破坏力越强。烈度是地震发生后,反映不同地区具体破坏程度的指标,受震级、震中距、震源深度、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等多个因素影响,烈度越大,则当地受地震破坏越严重。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再加上内部断层众多,因此地震频发。根据我国历史上地震的发生情况,可以划分出四大地震带,即台湾与福建沿海地震带、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震带、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震带、新疆地区盆地边缘地震带。自主预习自我检测自主预习自我检测链接生活我国地震多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提示:我国位于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自主预习自我检测1.判断题(1)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仅与自然异变的强度、速度有关。

(

)(2)人类活动也会触发或者诱发自然灾害。

(

)(3)地球上每年发生约数百万次地震,其中绝大多数地震是人们感觉到的。

(

)(4)自然灾害损失的大小不仅与自然异变的强度、速度有关,而且与自然异变发生地的人口密度、产业布局以及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密切相关。

(

)答案:(1)×

(2)√

(3)×

(4)√自主预习自我检测2.按成因机制,可以将地震划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陷落地震和人工诱发地震。3.不同区域受自然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同一种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也存在明显的地域差异。下列关于灾情大小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灾害强度越大,灾情越严重B.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灾情越轻C.灾害强度越小,灾情越严重D.抗灾能力越高,灾情越严重解析:灾害强度大,危害程度大,反之危害程度小;经济发展水平高,危害程度大,反之危害程度小;防抗灾能力弱,危害程度大,反之危害程度小。答案:A自主预习自我检测4.某岛屿所在国家人口密度为16人/千米2,2018年人均GDP达37000美元。下图为该岛屿位置示意图。说明图中岛屿多火山、地震的原因。解析:火山、地震多发生在板块交界处,结合图示位置可分析原因。答案:该岛屿地处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太平洋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自然灾害损失的差异问题探究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唐山发生地震,震级里氏7.8级,震中烈度11度。同日18时43分,在距唐山40余千米的滦县又发生里氏7.1级地震,震中烈度9度。这次地震发生在工业城市,人口稠密,损失十分严重。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在四川汶川县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北纬31.0度,东经103.4度。除黑龙江、吉林、新疆外,全国多个省市都有震感。同时根据教材表4-1-1和表4-1-2提供的信息,完成下题。分析两次地震造成的灾害损失差异的原因。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提示:唐山地震发生于1976年,当时的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我国的经济发展相对落后,防灾减灾能力较低,所以那时的破坏程度和经济损失相对来说比较小(当然这个破坏程度不包括人员伤亡),而现在我国的经济高速发展,经济水平相对较高,所以汶川地震带来的破坏程度和经济损失跟唐山地震比较相对较大。汶川地震对我国的经济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甚至地震之后的次生灾害,也极大地影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汶川位于川滇黔地震断裂带上,而且此次地震震源浅,震动时间长。同时因为四川地区多是山区,引发的次生灾害较多。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名师精讲1.分析自然灾害危害程度高低的方法人口和城市密集、经济发达、社会财富密集度高的地区,灾害绝对损失严重,各项绝对指标高。相反,在人口和城镇稀少、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即使发生了强度较大的自然灾害,绝对损失也较低。灾害的相对损失与绝对损失不一样。在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虽然灾害的绝对损失严重,但由于这些地区人口多,经济总量高,防灾减灾的基础雄厚,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仍然较轻,所以相对损失较低。相反,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人口较少,经济总量小,抗灾减灾的能力弱,经济发展基础薄弱,灾害对该地区的危害程度仍然较高,相对损失较大。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2.唐山灾情严重的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1)自然因素主要有:①与震中距有关,唐山位于华北地震带,此次地震震中位于市区。②与震发的时间有关,凌晨震发,逃生的机会少。(2)人为因素主要有:①与人口密度有关,唐山是百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②与建筑物的抗震系数有关,房屋抗震系数小。③与人的防震意识弱有关。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典例剖析例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1556年1月23日24时左右,陕西关中地区发生里氏8.0级地震。据《明史·五行志》记载:“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声如雷。渭南、华州、朝邑、三原、蒲州等处尤甚。或地裂泉涌,中有鱼物,或城郭房屋陷入地中,或平地突成山阜,或一日数震,或累日震不止。河、渭大泛,华岳、终南山鸣,河清数日。官吏、军民压死八十三万有奇。”据材料分析此次地震导致重大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素养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解析:第一步,获取信息:题干信息“重大人员伤亡”,文本信息“24时左右”“里氏8.0级地震”“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河、渭大泛”。解答该题主要结合材料中信息进行分析。如里氏8.0级地震说明震级高、烈度大;发生时间在24时左右,人员来不及反应。第二步,思维路径:从材料看,该次地震震级高,余震多,地震影响的范围广,发生地震时“24时左右”,不利于人员逃生、自救与互救,又加上“河、渭大泛”,所以造成的损失较大。山西、陕西、河南同时地震说明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陷入地中”说明房屋倒塌严重;“河、渭大泛”说明次生灾害严重。第三步,写出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答案:地震震级高,烈度大;地震发生在午夜,人员来不及反应;地震波及范围广、人口多;房屋倒塌严重;次生灾害(水灾)严重。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中国的地震分布问题探究读教材图4-1-6中国发生过大地震的地点,结合材料探究: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1)中国的地震分布有何特点?(2)根据中国地理分析地震灾情情况,并分析成因。提示:(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地震灾情却东重西轻。以东经105°为界,我国西部地区主要是欧亚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相互作用区,不仅地质构造复杂,而且地壳运动特别活跃,是世界大陆地震最强烈、多发和密集的地区。而东部地区除了沿海以及华北外,大部分地区相对稳定,故地震较少。(2)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但灾情却东重西轻。虽然我国西部地震频次高,强度大,但人口稀疏,资产密度小,因此灾情也就相应小得多;而东部地区有着占我国46%的城市,90%以上的人口,又是我国经济发达、资产密集区,这就决定了我国地震灾情必然是东部严重。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名师精讲1.中国的地震分布及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1)我国地震分布特点是东少西多,地质构造特点是以105°E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中国西部地区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活跃、最强烈和最密集的地区。环太平洋地震带对我国台湾及其附近海域影响最大。(2)从板块构造角度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华北区、台湾地区地震多发的成因是该区处在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接地带,地壳活动强烈。西南地区地震、滑坡、泥石流多发的成因是印度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挤压碰撞。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2.中国自然灾害直接经济损失程度的地域分布特点是:从东部向西部损失由大到小。3.西部地区自然灾害的直接危害较轻,但引发的资源、环境破坏效应却最为显著,因为西部地区生态环境比较脆弱。4.自1949年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发展变化,表现出死亡人口总体下降,而经济损失迅速上升的趋势。[思维延伸]分析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提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典例剖析例2下图为中国自然灾害年均损失等值线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1)图中东部数值比西部高,是因为(

)A.东部自然灾害种类比西部多B.东部人口比西部多C.东部单位面积上的经济产值比西部高D.东部单位面积上的灾害数量比西部多(2)关于图中四地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甲地春季常有旱灾 B.乙地夏季常有涝灾C.丙地秋季常有台风 D.丁地冬季常有寒潮素养立意: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区域认知能力。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解析:根据影响我国东西灾害危害程度的因素分析第(1)题,自然灾害对财产的危害程度除了受自然灾害活动强度影响外,还与受灾财产的类型、价值及时空分布有关;根据我国自然灾害的地域差异等知识分析第(2)题。第(1)题,从图中自然灾害的年均损失等值线数值可以看出东部比西部高,这与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比西部地区高,因此单位面积上的经济产值比西部高。第(2)题,甲地为我国黄淮海平原地区,春季常有旱灾;乙地为我国江淮地区,夏季常发生涝灾;丙地为我国东南丘陵地区,夏秋季节常有台风;丁地处于青藏高原地区,由于海拔较高,冬季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答案:(1)C

(2)D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自然灾害的种类及影响问题探究①2019年4月10日,俄罗斯东部堪察加半岛上长期活跃的Shiveluch火山发生了一次强劲喷发,它的火山口向大气层中释放出了一股蒸汽和灰烬,此处附近是无人区。②新华社消息:2018年1月31日,在巴基斯坦俾路支省贝拉镇,里氏6.2级地震袭击了巴基斯坦部分地区,造成至少一名儿童死亡、九人受伤。③据史料记载,晋咸和三年(328年),榆次:雨雹破瓦、折木,苗稼荡然。④据印度新德里电视台报道,2019年2月12日早上,印度新德里一家酒店发生火灾,有9人在火灾中死亡。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结合材料探究:(1)试辨析以上案例,哪些是自然灾害,哪些不是自然灾害?为什么?(2)荒无人烟的地区会发生自然灾害吗?(3)自然灾害的危害程度与经济和人口的关系是怎样的?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提示:(1)①不是自然灾害,因为没有造成损失。②是自然灾害,以地震为诱因,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灾情。③是自然灾害,以雨雹为诱因,造成作物受灾的灾情。④不是自然灾害,是人为原因引起的火灾。(2)不会。因为自然界发生的,对人类的生命和财产构成危害的事件才称为自然灾害,无人区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不会给人类带来危害,也就不是自然灾害。(3)自然灾害强度相同条件下,经济越发达、人口越密集,危害程度越大;经济、人口密度相当条件下,自然灾害强度越大,危害程度越大;一般经济越发达,防灾减灾能力越强,造成的人口伤亡数量少而经济损失大。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名师精讲我国根据灾害特点、灾害管理及减灾系统的不同,将自然灾害分为七大类: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典例剖析例3下图为中国部分灾害分布图,图例中数字所代表的灾害类型:①——冻土、冰川为主;②——崩塌、滑坡、泥石流为主;③——沙漠化为主;④——黄土湿陷、水土流失为主;⑤——岩溶、塌陷为主。读图,完成下列各题。探究一探究二探究三当堂检测(1)关于图中灾害类型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A.灾害①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和东北北部地区B.灾害②分布在青藏高原东部和华北平原C.灾害③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D.灾害④分布在黄土高原和吐鲁番盆地(2)关于图中灾害成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因素是形成灾害①的主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