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2022届高三文综3月联考综合练习(历史部分)模拟试题岳麓版_第1页
北京市2022届高三文综3月联考综合练习(历史部分)模拟试题岳麓版_第2页
北京市2022届高三文综3月联考综合练习(历史部分)模拟试题岳麓版_第3页
北京市2022届高三文综3月联考综合练习(历史部分)模拟试题岳麓版_第4页
北京市2022届高三文综3月联考综合练习(历史部分)模拟试题岳麓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市东城区普通高中示范校2022届高三联考综合练习(二)历史学校:班级:姓名:成绩:12.朱子曰:“天人一物,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的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上述材料所阐述的核心内容是A.“理”是一种客观物质B.人性与天理一致C.主张“知行合一”D.格物致知是探究“理”的根本手段13.明朝时商品经济繁荣,“……吉贝(棉花)则泛舟而鬻诸南,布则泛舟而鬻诸北”。由此不能得出A.长途贩运贸易繁荣B.棉纺织业发展C.农产品商品化发展D.重农抑商政策松动14.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此材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张是A.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B.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和C.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互利D.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15.《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南方之金属矿,与北方之煤矿同受欧战之影响,故湖南之锑,民国三年不过值200万余元,至五、六年殆值千万……所可惜者,南方金属各矿,开采均用土法,组织初无规模,成则互争,败则瓦解。故欧战既停,销路忽滞,改革无术,失败接踵,与北方之煤矿相较,然知新旧之不能相容,土法之不易持久也。”材料显示①受一战影响原材料价格大涨 ②一战使中国民族工业获得发展机遇③一战中重工业与轻工业同步发展 ④技术与管理也关系到民族工业的兴衰A.①②B.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16.“介石先生慧鉴:恩来诸同志回延安称述先生盛德,钦佩无余。先生领导全国民族进行空前伟大的民族革命战争,凡我国人无不敬仰。……此物此志,知先生必有同心也。敬祝健康!并祝民族革命之礼!毛泽东谨启。民国二十七年九月二十九日。”根据材料判断,这封信的背景应该是

A.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B.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C.国民党正面战场坚持抗战

D.国共重庆谈判在即17.烟标和火花反映着时代的变迁。根据图5信息判断,下列烟标或火花出现的先后顺序是图5图5①“抗美”火柴②公私合营南中烟厂“锦绣河山”牌香烟③青春旋律迪斯科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火花A.①②③④B.②①④③C.③①②④D.①②④③18.在1972年的《中美上海公报》中确认“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双方都认为,任何大国与另一大国进行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者大国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那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这表明A.中美都反对苏联在亚洲的扩张B.美国放弃了霸权主义政策C.中美结盟以遏制日本重新崛起D.中国成为与美国对等大国19.下列对古代希腊梭伦改革的表述正确的是①解除了债务奴隶制对平民的威胁②打破了贵族依据血缘门第世袭垄断政权的局面③设立五百人议事会,由十个地域部落轮流执政④担任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被取消A.①②③B.①②C.①②④D.③④20.“英国的社会结构不像欧洲大陆那样僵硬。没有因袭的社会风尚去阻挠拥有土地的士绅经营工业;没有法律上的障碍会阻碍一个工匠的社会地位的上升。”此段材料主要表明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是因为 A.英国经过启蒙运动的充分洗礼B.殖民运动增强了英国的综合国力

C.资产阶级革命推动了价值观念与法律关系的变革

D.英国与欧洲大陆的历史发展有本质不同21.外国的侵略与挑战,或在对外战争中的失败常常成为引发大变革的动因或催化剂。下列内容符合此观点的有①克里木战争1861年改革 ②土耳其入侵埃及穆罕默德·阿里改革③甲午中日战争戊戌变法 ④“黑船事件”明治维新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2.图6是美国1921-1945年社会经济发展某一指数的趋势图。联系所学知识判断,该图最有可能是图图6A.工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B.银行存款总量趋势图C.居民之间贫富差距系数的趋势图D.农业生产发展指数趋势图23.约翰.w.梅森在《冷战》一书中提出:如果把冷战时期重新定义为“长时期的和平”,倒是颇为令人耳目一新的。文中作者对冷战重新定义的主要依据是A.美国马歇尔计划推动了欧洲重建B.冷战期间各国并无直接武装冲突C.冷战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D.多极化趋势取代了“冷战”时期的世界格局37.(36分)法律思想与实践推动了人类政治文明的进步。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一法者,编著之图籍,设立于官府,而布之于百姓者也。……圣人之治也,审于法禁,法禁明著,则官治;必于赏罚,赏罚不阿,则民用。民用官治则国富,国富则兵强,而霸王之业成矣。——《韩非子》(1)根据材料一,概括韩非子的思想。(6分)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以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思想对古代中国政治发展的进步意义。(4分)材料二第537条:除法律规定的限制外,私人得自由处分属于其所有的财产。第545条:任何人不得被强判出让其所有权;但因公用,且受公正并事前的补偿时,不在此限。第1134条:依法成立的契约,在缔结契约的当事人间有相当于法律的效力。——法国《民法典》(2)材料二体现了哪些法律原则?(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民法典》颁布的意义。(4分)材料三(中国古代刑狱)以贵治贱,故仁可以为民父母,而暴亦可豺狼。……是故天下虽极治,其刑罚终不能以必中,而侥倖之人,或可与法相遁。若夫今世欧洲之立宪,宪非其君之所立也,其民既立之,或君民共立之,而君与民共守之者也……英国以富而为强者……实以立宪之美而为强也。惟美、惟法、惟德莫不强者而皆立宪而后有此。——《严复集》(3)根据材料三,概括严复对中国古代法律和西方近代法律的基本观点。(4分)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严复的这一法律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材料四罗斯福新政的经济方针和改革措施,大都是通过立法活动得以贯彻和实施的。罗斯福新政六年,其立法活动大致分为两个阶段,自罗斯福就任总统至1935年为第一阶段,1935年至1938年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的立法主要集中在“百日新政”内,有1933年银行法、农业调整法、国家工业复兴法等15个重要法律。第二阶段的立法,以社会保障法、国家劳工关系法和公平劳动关系法为标志。——张永生《浅论罗斯福新政时期的立法活动》(4)根据材料四,比较罗斯福新政两个阶段立法目的有什么不同?(4分)结合所学,概括罗斯福新政的影响。(4分)39.(28分)文化与思想既要继承传统,也要不断交流和相互借鉴。材料一 故宫位于北京市中心,也称“紫禁城”,现为“故宫博物院”,是明清两朝的皇宫,也是世界现存最大、最完整的木质结构的古建筑群。198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其列入《世界人类文化遗产名录》。(1)说明故宫的旅游价值。(3分)(2)分析故宫旅游资源开发对社会文化的影响。(7分)材料二新文化初期,李大钊说:“夫代议政治,虽起于阶级斗争,而以经久之历险,遂葆有绝美之精神。”“吾人于此,其当鼓勇奋力,以趋从此时代之精神,而求此适宜之政治也。”……1919年春天巴黎和会召开之后,对西方的失望促使人们将目光投向另外的方向。李大钊宣布“在别的资本主义盛行的国家,他们可以用社会主义作工具去打倒资本家阶级;在我们这不事生产的官僚强盗横行的国家,我们也可以用他作工具,去驱除这一班不劳而生的官僚强盗。”——陈先初《五四时期国人理想社会模式的转型》(3)根据材料,指出李大钊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变化的原因。(6分)材料三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城镇化质量,瑞典的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在不失自我风格的前提下走上现代化之路,那些代表本地历史文化特色的建筑,备受当地人的珍视。历史遗留下来的砖质建筑和木质建筑都要重新利用,在改造的过程中既要保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城镇现代化建设的整体结构协调一致。(4)运用传统文化继承的有关知识,分析克里斯蒂安斯塔德社区城镇化建设的经验。(10分)40.(28分)中国的经济社会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发展。阅读材料,回答下面问题。材料一 图10为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形成了全方位的开放格局,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

图图10(1)概括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产业转移趋势。(2分)(2)说明这种转移对我国发展的影响(8分)材料二

有专家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逐步突破了一个“瓶颈期”,中国开始踩着历史的节奏,追赶世界经济潮流,每一步都没落空,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是怎样“踩着历史的节奏”,“追赶世界经济潮流的”?(4分)发展的有利因素有哪些?(4分)材料三 2022年两会前夕,相关权威媒体就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展开调查。在最受关注的十大热点问题调查中,“社会保障”以102408票暂居榜首。回顾近年“两会调查”,从2022年到2022年,有关“社会保障”的选项已四度位居榜首。2013年3月5日,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进一步强调“全面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4)运用《经济学常识》知识谈谈对以德国为代表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并说明这一模式对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有什么启示。(10分)参考答案12131415161718BDCDCDA1920212223BCCCC37.(1)思想:主张实行法治;法治有利于巩固统治;法治是富国强兵的保障。(6分)进步意义: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稳定社会秩序起到重大作用;对秦国统一全国和巩固大一统局面有积极影响。(4分)(2)原则:保护私有财产;契约原则(4分)意义:确立了人们在革命中形成的财产权,巩固了法国大革命的成果,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这部法典成为资产阶级立法的蓝本,对世界产生了积极影响。(4分)(3)观点:中国古代法律服务于专制统治,具有不平等性。近代西方的法律是君民共立共守之法;西方国家因立宪而强。(4分)背景:近代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初步发展;近代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近代中国思想解放和中国知识分子的觉醒。(6分。任答三点即给6分。)(4)第一阶段立法的目的是从挽救经济危机出发,整顿金融,调节工农业生产。第二阶段是为了调整社会关系,确立社会保障体系,发展经济。(4分)影响:缓解了美国的经济危机,稳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4分)39.(1)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3分)(2)(7分)有利:有助于文化交流与传承,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促进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及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就业。 不利:外来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对历史文物古迹的破坏,对正常社会秩序的冲击(3)变化:从主张学习欧美资本主义代议制民主变化为学习社会主义改造中国。(2分)原因:俄国十月革命胜利的影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北洋军阀专制统治,民主共和有名无实;新文化运动的影响。(6分,①②点必答给4分;后两点任意一点给2分)(4)①传统建筑是展现传统文化的重要标志,城镇化过程要注重对传统建筑的保护,传承传统文化。(2分)②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民族性,城镇化过程注重保护本地历史和文化特色,才能焕发人们强烈认同感。(3分)③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积极向上的内容,顺应社会生活变迁,有利于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2分)④对传统文化要批评继承、古为今用,同时要体现时代精神。城镇化过程既要不失传统风格,又要与现代化建设相协调。(3分)40.(1)海外产业首先转移到东部沿海地区,再从沿海转向内陆。(2分)(2)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改变了区域地理环境,改变劳动力就业的空间分布。(8分)(3)“追赶世界经济潮流”: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l992年,十四大做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2022年,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