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_第1页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_第2页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_第3页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_第4页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大豆产业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近年来,由于大豆进口的增加,引起了各方的激烈讨论。我国大豆种植业向何处去?如何看待大豆产业发展问题?我们课题组在2002年7月20~8月1日实地考察了黑龙江海伦、北安、农垦九三分局、绥化和哈尔滨,内蒙古的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以下简称莫旗)、扎兰屯、海拉尔及吉林的德惠(邀请榆树县乡村领导参加座谈)、长春等10个县市,与豆农、加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县市及乡村领导和专家学者进行了多次座谈,并通过不同渠道与有关部委及黄淮海9省市的许多主管官员和专家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大豆产业发展现状和潜力,研究了大豆产业发展战略的定位和基本思路,提出了加快大豆产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建议。一、中国大豆产业的发展(一)大豆出口的总量及地位的变化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曾是世界最大生产国,但自60年代起被美国取代,1974年和1998年分别被巴西和阿根廷赶超。1995年以来,大豆总产量一直停滞不前。大豆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比重由1961年的23.3%猛降至2001年的8.7%。大豆出口的地位也不断下降,出口量1987年达171多万吨,2000年降为21万吨;在世界出口总量中的比重由1961年的8.04%猛降到2000年的0.44%(1);2001年出口增至24.8万吨,增长17.8%,但占世界出口总量的比重仍维持在2000年水平(2)。我国大豆生产停滞不前的原因主要有:1.注重生产技术的应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由于片面强调以粮为纲,长期忽视大豆种植,把大豆只作为小作物对待,国家在水利设施、农田基本建设、品种改良、栽培技术和技术推广方面投入很少;目前国内从事大豆研究的人员屈指可数;结果导致大豆品种差、单产低。与此同时,美国、巴西等则采取各种措施大力支持大豆产业发展。美国70年代就制定了国家大豆发展计划,成立了大豆委员会、大豆协会和大豆基金会;注重大豆科技水平的提高,建立高蛋白、高脂肪含量和双高含量的全国性育种计划;发展现代化的快速测试仪器,在大力推广机械化免耕栽培的基础上,又将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代表的高科技设备应用于农业,形成准确农业发展模式;将以基因工程为核心的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农业领域,培育耐除草剂的品种;将以因特网为代表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广泛应用于大豆生产活动;制定了一整套大豆生产的保护和支持政策,使大豆生产者能够摆脱农业的弱质性和风险性的威胁,保证大豆生产者能获得社会平均利润率;建立良好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保障大豆生产和贸易的顺利发展,豆农实现了“先卖豆、后种植”。这些措施的采取确保了美国在大豆产业世界第一的地位。巴西政府1971年成立了国家大豆专业委员会,1972年制定了国家大豆研究计划,1975年成立了国家大豆研究中心;同时注重流通市场的建立,建立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和市场载体结构;为促进大豆流通国际化,加大出口,专门修建了一条“大豆铁路”;建立自由贸易区,在区内实行减免税政策,低价提供农业用地,以吸引外资发展大豆生产、灌溉,建设仓储、加工和服务体系。巴西没有把开发转基因技术作为重点,但单产水平已经超过美国。2001年巴西平均亩产达到180公斤,中西部的大豆主产省高达200公斤。巴西的高产完全凭借科技进步,如新品种培育、新肥料应用以及害虫和杂草控制技术等。这些措施的采取使巴西大豆种植面积、单产、产量迅速增长,大豆及其制品的出口迅猛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强国。2.灌溉条件差,管理粗放受追求粮食高产政策影响,大豆生产没有受到农民重视,大豆大多种在地力较差地块,缺乏灌溉条件,不少地区还存在不施肥、少管理、粗放栽培的习惯;农民基本靠天吃饭,依赖自留种子,混种混收,造成了品种退化和产量及质量低下,杂质和水分高。3.灾后重建农虾种,使其“绝收面积”的2.1998年的南北洪涝尤其是1999~2001年间大豆主产区严重旱灾使得大豆严重减产。2001年东北地区旱灾严重,受灾、成灾和绝收面积分别占全国的30%、31%和36%,占其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47%、30%和9%。黄淮海大豆主产地区也是重灾区(见表1)。4.盲目进口导致价格急剧上涨东北地区每斤大豆农民售价1997年为1.28元,2001年跌到0.89元,这严重挫伤了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二)大豆和油脂供应充足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迅速发展,我国对豆粕需求增长迅速。目前畜牧业和水产业已进入平稳发展时期,2001~2002年度(3)豆粕需求量为1548万吨,此后年度均增速将为4%~5%,2006~2007年度可达1910万吨;对食用大豆和豆油需要量的年均增速分别将达5%~6%和4%~5%,预计2006~2007年度分别将达959万吨和409万吨;大豆总需求量的年均增速将达5%~6%,2006~2007年度可达3400万吨(见表2)。1995年以来,我国大豆产量一直徘徊在1500万吨左右,2001年只有1541万吨;目前每年供应缺口达1000多万吨,主要是豆粕的国内供应缺口较大。在大宗农产品中,大豆是我国目前唯一有巨大供应缺口的农作物。国产大豆供应不足导致进口持续增长。进口量由1995年的29万吨猛增到2001年的1394万吨,增长47倍,占世界进口总量的比重也由0.9%增至24%,占我国产量的比重由2.2%增至90.5%(见表3),占我国需求量的比重则由5.4%猛增到51.6%。(三)大豆产业及玉米在粮食生产方面的优势大豆种植业攸关大豆主产区大量农民就业与增收、社会稳定及农业结构调整。种植大豆是解决农民就业的重要途径。据测算,2001年全国种植大豆农民有4255万人,占农业人口的4.7%;其中东北四省区(4)1276万人,占全国的30%,占该区农业人口的18%;黄淮海地区的9省市达1704万人,占全国的40%,占该区农业人口的4.8%(见表4)。种植大豆是农民增收特别是现金收入的主要来源。黑龙江豆农有669万,占农业人口的33%。大豆收入占农民纯收入的30%,在主产区占40%甚至50%以上(5)。莫旗30万人口中有23万农民,没有哪一户不种大豆的。大豆是农民现金收入的唯一来源,在全旗人均纯收入中,大豆纯收入一直占有70%~80%的比重。全旗8000万元财政收入中,65%来自农业,而农业中的80%来自于大豆(6)。大豆生产在莫旗经济中占据了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但盲目进口促使价格猛跌。东北地区农民出售大豆的价格由1997年的每斤1.28元猛跌至2001年的0.89元,下降了31%,结果造成豆农收入猛降。在一些大豆主产区出现了返贫现象。从1997~2001年,黑龙江人均大豆纯收入从611.4元降至444.7元,降了27%(见表5)。内蒙古莫旗宝山镇3437户农民中,贫困户所占比重由1998年前的8%提高到2001年的17%。内蒙古扎兰屯市人均大豆收入由1996年的417元猛跌到2001年的负486元,人均纯收入也由2000年的2306元降至2001年的1805元,降了22%(7)。大豆是东北最重要的农作物之一,发展大豆产业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有利于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2001年黑龙江种植大豆4989万亩,占全国1.4亿亩面积中的35%,占全省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3(8)。在13个地级市和地区中,大豆主产区有10个;在69个县市中,40个以种植大豆为主;大豆面积占农作物面积50%以上的县市有18个(9)。因为效益差,种植小麦、甜菜和玉米正在丧失优势;水稻效益虽好,但受水资源短缺制约,面积也一降再降;唯有大豆仍有较强的优势。1996年以来,莫旗政府一直致力于以发展畜牧业为突破口的产业结构调整,努力实现合理轮作以把大豆面积压缩到总耕地面积的1/3,但2001年大豆面积仍高达400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80%10。种植大豆既是莫旗的优势也是一种无奈的选择。玉米是吉林的最重要作物,2001年种植面积达3914万亩,但面临出口竞争力削弱、难以与进口玉米竞争、财政不堪重负等严峻挑战。吉林2000年开始实施“大豆—玉米轮作计划”,当年增加大豆面积300万亩,2001年扩大至500万亩,2002年达850万亩11。改种大豆后,不仅解决了玉米收购难、储存难、销售难的问题,也缓解了粮食收储企业经营亏损压力,减轻了财政负担。压缩玉米面积、扩大大豆面积已成为其农业结构调整的必然选择。(四)农业和食品等金融债券参与“一带一路”战略的1.2压力问题我国大豆与美国大豆竞争力的差距在于美国采取了高额补贴政策。长期以来,美国政府一直给予豆农每吨37美元的补贴,年补贴总额达25亿美元,相当于大豆产值的25%。2002年通过的《新农业法案》尽管对大豆的保护价每蒲式耳从5.8美元降到5.2美元,但实际保护程度仍处于较高水平。高额补贴从根本上扭曲了大豆的比较优势并导致严重的不公平竞争。与此同时,我国对大豆产业支持不够。2001年东北四省区来自大豆的税费达19亿元,其中农业税6亿多元。此外,产地加工企业所交税费达5亿多元12。黑龙江亩间接成本高达40.3元,比美国和巴西分别高出684%和36%。主要是由于农民负担不合理,占74%的农业税、村乡统筹提留和机动地承包费偏高。而美国只有5.14元的利息(见表6)。黑龙江农垦系统间接成本高达97.22元,比美巴高出18倍和2倍多(见表7)。主要是公益费用、农业税、劳保、各种基金、财务费用和教育经费补贴高,而此归因于其沉重的历史债务和企业办社会负担。影响国产大豆加工企业竞争力的因素很多,主要是农村电价高于城市、铁路运费高,尤其是价外乱收费相当于运价的30%。2002年免征大豆铁路建设基金,而豆粕和豆油的铁路建设基金没有免征的政策,事实上会造成对沿海主要依赖进口大豆的加工企业尤其是三资企业的特殊保护,为它们创造了投机机会,因为南方油脂企业到北方采购大豆可以免征铁路建设基金,1吨大豆运到广州可节省120多元;然而东北豆粕和豆油的市场主要在南方,如果这两种产品不能免征铁路建设基金,豆粕和豆油运到广州每吨就会比当地产品分别高出120多元和160多元。在这种不公平竞争条件下,国产豆粕将被挤出市场,东北油脂加工业将无法生存,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国产大豆尤其是对东北大豆加工龙头企业进行政策性封杀。这将破坏公司加农户的产业化运作体系,损害农民利益。此外,税负重,特别是流动资金不足和贷款难是产地大豆加工龙头企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忽视我国大豆产业面临的不公平竞争和豆农及加工企业的不合理负担就无法正确认识我国大豆产业竞争力的本质。不容忽视的是,国内企业所签的大豆进口合同普遍存在着不规范,不严谨,不能保证中方权益。多数采用北美谷物协会制定的合同条款,以装运港检验为最终检验,买方没有复验、索赔权。到货发生质量问题,买方难以索赔,造成大量劣质大豆进入国内。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提供的资料,自1997年以来,从美国进口的大豆屡屡发现品质问题,其中包括不允许进口的大豆疫病菌等。2000年,检出不合格大豆高达200多万吨,占当年进口美国大豆的37.6%。这些质量问题所造成的损失,多数由中方承担13。二、国内种植大豆不能仅局限于历史和现状,而应从发展角度看待大豆产业问题。只要国家重视和适当支持,大豆种植业完全可以摆脱停滞不前局面,能迅速扩大生产并满足日益增长的需求,我国仍可以发展成为世界大豆种植强国、出口强国和加工强国。2002年实施的“国家大豆振兴计划”是主动应对入世挑战,振兴大豆产业的战略措施。尽管国家只对种植1000万亩含油率达21%的豆农采取鼓励购买良种政策,但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地方和农民的积极性。示范基地已经初步实现种植成片化、品种优质化和专用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专业化和基地化。该计划促进了大豆种植业向“良种”、“良法”、“良地”方向发展,这也是我国大豆产业可以重振雄风的佐证。(一)自然环境优越大豆在我国分布很广,除青海外,各省市区均有种植。东北和黄淮海地区自然环境优越,是世界上最适宜种植大豆的地区之一,被称为是大豆种植的黄金地带。2001年面积为1.18亿亩,按三茬轮作要求,这两个地区适合种植大豆面积年均可超过3亿亩。(二)品种品系一体化近年来,我国已育成了一批高蛋白、高油、高产及特用的优质大豆品种。这些品种可以实现统一繁育和加工、统一包衣、统一包装、统一标志和统一供种和成片种植。在国家“大豆振兴计划”的促进下,预计2~3年内大豆含油率可达20%~21%。随着成片种植及专门收购,杂质和水分高的状况将有明显改观。(三)“大垄密”和“深窄密”技术临床应用效果好2001~2002年世界平均亩产156公斤,美国178公斤,阿根廷173公斤,巴西180公斤,而我国仅为108公斤。我国大豆亩产虽低,但有巨大增产潜力。大豆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的推广空间巨大。黑龙江创造、总结和推广了大豆“垄三”栽培技术模式、“永常”模式、“兴福”模式、“深窄密”模式、“大垄密”模式和平作行间覆膜技术等。“垄三”栽培技术可提高单产30%以上,而“深窄密”和“大垄密”技术又比“垄三”技术提高单产30%以上。由于推广了高产优质品种和栽培技术,加上气候适宜,2002~2003年度黑龙江、内蒙古和吉林、辽宁亩产分别比上一年度提高50%、76%、24%和28%;预计全国平均亩产将达137公斤,提高27%。2001~2002年度黑龙江农垦亩产164公斤,超出世界平均水平8公斤;2002~2003年度可达190公斤,分别比美国和巴西2001年水平高出12公斤和10公斤。全国2002~2003年度总产量可达1900万~2000万吨,增长23%~29%;其中东北1100多万吨,增长50%,均创历史新高。若国家按照WTO规则给予适当支持,在发展东北大豆的同时积极开发黄淮海地区的大豆,我国2006~2007年度大豆总产量可达3600万~4200万吨(见表8)。届时不但能满足国内需求,而且可以发挥非转基因和绿色—有机大豆的优势扩大出口。(四)降本降费,降本增产我国亩成本低于美国和巴西,但斤成本却比美巴略高,主要是亩产太低。亩产与我国大豆的竞争力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见表9)。只要提高亩产,我国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可以大大提升。2002年东北亩产提高后可使成本低于美巴,特别是斤直接成本明显低于美巴。费改税后间接成本可降低10%~20%。农垦系统直接成本比美巴低30%和10%,但间接成本却高出较多。只要国家下决心解决其历史债务和企业办社会问题,其国际竞争力将迅速提升。另外,随着产地企业经营规模的提高和政策的适当调整,加工成本可大幅下降,大豆制品竞争力也可迅速提高。如黑龙江九三油脂公司2000年的加工能力只有39万吨,通过低成本并购当地中小企业,在短时间内实现规模迅速扩张,2002年达到200万吨,每吨综合成本降低100多元,其计划继续通过并购在2~3年内实现400万吨加工能力,届时加工成本将进一步降低14。(五)培育发展龙头,实现共同发展随着大豆产业的发展,我国出现了一批以加工国产大豆为主的龙头企业。这些企业的发展促使大豆种植、加工和销售的体制发生深刻变化,形成了颇具特色的大豆发展模式,为整个农业体制改革作出了很好的示范效应。这种模式的内涵是以较大经济实力的加工龙头企业为中心,通过订单农业与农场和农民结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共同发展。如黑龙江九三油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最大的国产大豆加工企业,是152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之一,2002年加工能力达到200万吨。通过与黑龙江农垦系统的农场签定合同的形式,确定大豆收购的最低保护价,若实际市场价高于保护价则按市场价收购,这样既保证了农民的利益又保障了企业原料的稳定来源,实现了企业与农民的共同发展。该公司正在实施“建立高新技术产品生产基地、大豆初级产品加工基地、绿色—有机大豆种植基地,开发大豆保健食品和药品、蛋白、脂肪等三个深加工品系和16个产品”的“3316工程”,计划在2~3年内将加工能力提高到400万吨,力图把企业发展成在全国知名、世界有名的特大型大豆企业集团。(六)我国拓展现代生物安全的建议世界转基因大豆出口量由1996年的42万吨猛增到2001年的2776万吨,增长了65倍,占世界出口总量的49%;其中美国由39万吨增至2054万吨,增长51.7倍;阿根廷由2万吨增至722万吨,增长360倍15。我国2001年从美国和阿根廷至少进口转基因大豆猛899万吨和18.2亿美元,占我国大豆进口总量的64.5%,占全球转基因大豆进口总量的32.4%16。我国成为转基因大豆最大进口国。如何评估进口转基因大豆对生物安全的影响?我们认为,由于转基因技术仍在发展过程中,国际上生物安全方面的评估和防范技术还较落后,现有知识不足以评估转基因生物的利益与风险,特别无法预测这些技术对生物多样性和未来的世代可能造成的长期后果17。我国生产的都是非转基因大豆,这些大豆由于共生固氮而被称为“生物氮肥工厂”,其根瘤菌起到土壤培肥作用,形成了以大豆为主体的“三圃”轮作制,不但可以防治病虫害,而且可使其他作物增产。另外,东北发展绿色—有机大豆前景巨大。2001年黑龙江绿色—有机大豆的播种面积约220万亩,产量约24万吨18。绿色—有机大豆的发展可以大幅度降低化肥、农药和添加剂等化学物质的使用量,有助于促进土壤的良性循环,对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这些大豆比进口大豆蛋白含量高出2个百分点,异黄酮含量高出一倍,具有很强的出口竞争力。三、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基本原则(一)大豆蛋白质加工领域大豆既是粮食作物,又是经济作物,也是工业原料。大豆是非常重要的植物蛋白质和食用油资源,也是一种潜力大、功能全的作物,有很高的研究开发价值。目前世界上大豆食品达1.2万种。营养学家认为,21世纪是“大豆世纪”。充分、有效地利用大豆蛋白资源是改善国民营养膳食结构,增强国民体质的重要举措。大豆蛋白加工领域是大豆精深加工中极有潜力和前途的领域,产品也大都是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例如分离、组织、浓缩和水解蛋白,脱脂和磷酸化改性蛋白粉等。其可在成品粮、主食品、糖果制品、肉制品、饮品、可食性包装材料、医药、精细化工等中应用。豆粕是畜牧业和水产养殖业饲料中蛋白的主要来源。大豆脂肪可加工成豆油、色拉油等。大豆还含有一些对人体有特殊功能作用的生理活性物质,如低聚糖和乳清蛋白、皂苷、异黄酮、大豆纤维、维生素E、磷脂等。这些物质的开发利用也是大豆精深加工的重要领域。特别是大豆磷脂被誉为“大脑的食物”、“血管清道夫”、“可食用的化妆品”、安全有效和无毒副作用的天然营养保健品。大豆还可被广泛应用于包装、化工、环保、军事、医药、纺织服装、航空、航天等领域。(二)关于大豆产业发展的建议确定我国大豆产业战略目标与发展思路时应考虑下列要素:(1)从国家利益出发,考虑4200多万农民利益和1.4亿亩耕地如何发挥优势;大豆问题不仅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2)大豆是农业应对WTO挑战的第一战,其成败波及面广,影响极大;(3)要充分发挥我国现有和潜在的优势;(4)应同时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前景,尽量兼顾主产区和沿海加工企业的利益;(5)必须要考虑到现在大豆面临的是不公平竞争,努力为大豆产业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环境,改变被扭曲的比较优势;(6)要符合WTO有关协议的基本规则。(三)黄淮海地区大豆种植和加工中心国家鉴于大豆产业化前景广,国内供给缺口大,且我国又有较大发展能力和竞争力,立足自身,我国有能力把大豆产业培育成为优势产业,并成为世界种植、加工和出口强国。种植强国:在发展东北大豆的同时积极开发黄淮海地区大豆的发展,依靠科技进步和适当扩大面积,实现单产赶美(国)超巴(西);总产量赶超阿根廷。世界加工中心和强国:在充分发挥种植优势和潜力基础上,适当进口大豆特别是非转基因大豆,大力发展加工业,尤其是深加工,大力扶植产地龙头企业。出口强国:依靠种植、加工和政策优势,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在逐步实施替代进口的同时,积极发展非转基因尤其是绿色—有机大豆及其制品的出口。(四)优化产品结构,突出产业带动作用支持和加快我国大豆产业发展应遵循以下基本思路:政策支持、科技进步、结构优化、市场导向、立足两区、龙头带动、压缩规模、适度进口、扩大出口、加强合作。政策支持:应按照WTO规则制定一整套支持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首先应减轻乃至取消农民和垦区及龙头企业的不合理负担;同时,用足黄箱政策,积极扶持;用好绿箱政策,为大豆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科技进步:开发并推广优质高产品种和先进栽培技术,重点是提高单产;支持龙头企业通过科技创新开发精深加工技术。结构优化:一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含油量是必要的,但不能一味追求高油量,油量过高势必影响单产和蛋白含量。应在含油量稳定在20%~21%的基础上,注重提高单产和蛋白含量;二是考虑轮作需要,优化种植结构;三是把东北大豆改造成绿色—有机大豆基地;四是优化加工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产品。市场导向: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在满足现有需求的同时,通过不断开发新产品引导和创造新的市场。立足两区:在充分发挥东北高油大豆为主优势同时,积极开发黄淮海大豆蛋白和油量双高优势,扩大种植面积和增加农民就业,把该区发展成为南方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龙头带动:大豆产业成败在于能否支持产区龙头企业发展。应通过产业政策,扶植若干家龙头企业发展成为大豆跨国企业集团。支持龙头企业通过产业化运作、基地化建设和订单农业确保豆农利益。要发挥黑龙江农垦系统拥有的技术、机械化、加工产业化、品种、生产规模和人才优势,在充分利用现有土地资源基础上,带动周边农村乃至黑龙江全省、内蒙东四盟。要把垦区1200万亩大豆建设成为优质、绿色—有机大豆基地。压缩规模:鉴于国内加工能力已达4000万吨,超过实际需求100%,且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应着眼于全局利益压缩超过实际需求的加工能力。在东北大豆主产区,应发挥九三油脂公司、吉林德大公司等龙头企业的作用,鼓励通过并购扩大加工规模。适度进口:在立足自身、以我为主及供给有缺口前提下,可适度进口大豆。进口产品应以非转基因大豆为主,并根据国情确定进口规模。扩大出口:国产大豆及制品出口具有较大优势:一是非转基因大豆优势,其价格比转基因大豆高10%~20%,非转基因豆油市场空间大;二是绿色—有机大豆优势,其价格高出30%;三是离亚洲市场近、运输时间短优势。2002年1~11月累计出口25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39.5%19。这说明大豆出口已进入恢复性增长阶段,前景巨大。应积极扩大日韩、东南亚和港澳台地区为主的亚洲市场份额,积极开拓欧洲市场。加强合作:一是整合优势,加强国内各部门和地区间的分工协作;二是加强与巴西等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国的合作,统一立场,维护共同利益;三是加强与欧盟、韩日等加强转基因产品生物安全管理国家的合作;四是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探讨农垦租用俄罗斯与黑龙江省接壤的千万亩耕地种植大豆的可能性,开发黑龙江到日本海的水道,利用俄罗斯远东地区港口,以降低运输成本。四、加快中国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和建议(一)大豆产量分析我国大多数大宗农产品供过于求,竞争力弱。只有大豆有巨大的供应缺口,并能在短期内迅速提升国际竞争力。只要国家重视和予以适当支持,2006~2007年度大豆总产量可望超过3600万吨。届时不仅能满足国内需求,改变世界第一进口国的局面,而且可发挥非转基因和绿色—有机大豆的优势,成为大豆种植、加工和出口强国。(二)展的产业政策到目前为止,虽然国家已陆续出台了一些促进大豆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大豆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还缺乏一套系统、完整的促进大豆发展的产业政策。为提高大豆产业化水平和国际竞争力,避免大豆产业受到更大冲击,充分发挥我国优势,进一步加大力度扶持加工国产大豆的龙头企业,提高大豆精深加工水平,着力发展订单大豆,形成规模效益,实现龙头企业与农民双赢,为此,应由国家经贸委牵头,会同农业部和国家计委、财政部、外经贸部、卫生部、铁道部、质检总局、环保总局等有关部门,根据WTO规则和国情,共同制订我国的《大豆产业政策》。(三)健全国家大豆种植、加工机制,支持国内大豆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迅速提升大豆及其加工品的国际竞争力,实现战略目标,建议采取如下措施:(1)建议国家免征豆粕和豆油的铁路建设基金,同时国内铁路运输优先给予保证,坚决取缔运价外收费。是否免征豆粕和豆油铁路建设基金是关系到东北四省区大豆产业化龙头企业生死存亡的问题,是涉及到农业发展、农民就业和增收及农村稳定的大问题。这是推动大豆主产区产业升级和振兴当地经济的有力措施。特别需指出的是,免征豆粕、豆油铁路建设基金不会增加国家财政支出。据测算,如把东北1000多万吨大豆全部运出,免征铁路建设基金后,国家将减少收入10多亿多元;而如果把豆粕和豆油也列入免征范围,由于豆粕和豆油在当地加工实际替代了大豆运输,国家实际减少的收入只是7亿~8亿元。如果产地加工业及龙头企业发展了,还可增加5亿多元财政收入。另外,全国饲料市场主要在南方,豆粕免征建设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