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大动物行为教案_第1页
厦大动物行为教案_第2页
厦大动物行为教案_第3页
厦大动物行为教案_第4页
厦大动物行为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生物学课程教案

陈小麟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第六章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的[1]

了解动物行为学的发展;[2]

掌握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3]

理解定型行为、学习行为的主要类型;[4]

掌握社会生物学的基本知识,包括动物社会的维持机制、社会行为的主要类型、社会生物学基本理论,并能够用社会生物学基本理论综合分析某些社会行为。教学方式使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讲授+VCD片段播放。播放影片片段:1.动物的通讯;2.印记学习(Imprinting);3.性选择。

教学课时2学时。教学内容

绪论动物行为学(biologyofanimalbehavior)是对动物行为进行生物学研究的一门科学。1973年,廷伯根(Tinbergen,N.)、劳伦兹(Lorenz,K.Z.)和符瑞西(Frish,K.V.)三位行为学研究学者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行为学研究受到了广泛重视,获得了蓬勃的发展。动物行为学已经成为生物学的一个活跃的分支学科,正在为解决一些生物学的疑难问题作出积极的贡献。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

动物行为(anima1behavior)是指动物对环境条件(包括内、外环境)刺激所表现出的有利于自身生存和繁殖的可见动作或反应。[VCD片段]行为是一种生物学性状。因此,行为受遗传和环境所影响,有其特定的生理基础、系统发生以及个体发育的过程;而且,每种行为具有一定的变异,但是,不同动物种类的行为绝不会完全相似。信号刺激(signalstimulus):在各种各样的刺激当中,如声音、颜色、适当的构造、气味或动作等,能够引起动物产生某种行为反应的个别刺激就称为“信号刺激”,或称为“释放者”(releaser)。行为的引发机制(releasingmechanism,RM):也称为选通机制(filtermechanism),即对引起特定行为的信息的辨认机制。RM涉及中枢神经系统、感觉器官以及内部刺激等“关卡”。固定动作模式(fixed-actionpattern):是指行为中由遗传固定的和相对复杂的动作模式。n

灰雁(Anseranser)的“滚蛋”固定动作模式n

特点:[1]

固定动作模式由特定的外部刺激所引起,但是,一旦固定动作模式的行为开始以后,外部刺激即使不存在,固定动作模式也能继续进行。[2]固定动作模式依动物种类而不同,因此固定动作模式是天生的、可遗传的,可以作为动物种类的鉴别特征。n

行为的成分:具有固定动作模式的复杂行为(即定型行为)通常可以分成具有明显区别的两部分,即欲求行为(appetitivebehavior)和完成(完了,完善)行为(consummatorybehavior)。n

欲求行为:也称为寻找行为(searchingbehavior),是定型行为的前导部分,能够导致完成行为的产生。欲求行为是一种较长且多变化的运动系列。该行为是对内部刺激的反应,有利于满足机体的需要。n

完成行为:是构成定型行为终止阶段的行为活动。完成行为相对比较简单,但又是非常定型的行为序列。

实例:动物饥饿时,机体内部的生理条件发生变化,内部刺激就会引发动物产生觅食行为(欲求行为),觅食行为所持续的时间较长,以寻找食物或捕获动物;一旦找到食物,觅食这种欲求行为就会导致完成行为的产生,即进食;当动物吃饱以后,机体的需要得到满足,整个定型行为,包括觅食与进食,也就终止了。即:摄食行为(定型行为)=觅食行为(欲求行为)+(→)进食(完成行为)。3定型行为

n

按行为的发生史,行为可分为定型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定型行为也称为先天行为或本能行为。n

定型行为(stereotypicbehavior):具有固定动作模式的行为。n

定型行为的特点:[1]

遗传性;[2]

内源性;[3]

定向性和可预测性;[4]

相对稳定性。n

非条件反射(unconditonedreflex):动物生来就有、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所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具有固定神经联系的最简单的定型行为。例如,食物直接刺激口腔,引起唾液分泌为非条件反射。n

趋性(taxis):是动物趋近或避开刺激源的一种定向反应。这是一种简单的定型行为。特点:趋性是整个动物身体的定向运动,即朝向或背离刺激源的运动。如果定向反应朝向刺激的来源,称为正趋性;如果背离刺激来源,则称为负趋性。例如,眼虫趋向光源的定向反应称为正趋光性。n

动机行为(motivationbehavior)是指动物为了满足身体内部的某种生理需要,所表现出的定型行为。如:摄食、饮水、睡眠、呼吸、温度调节等。特点:动机行为的产生由身体内部刺激所决定,外界刺激的作用甚小。当生理需要得到满足时,“内部推动力”即消失,行为亦停止。

n

节律行为(rhythmbehavior):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行为。根据节律的周期性,生物节律可分为季节节律、月运与潮汐节律、日节律三种主要类型。例如:招潮蟹的活动和变色属于潮汐节律行为。4学习行为n

学习行为(learningbehavior):是动物由经验得来、发生适应性改变的行为。n

特点:[1]

学习前、后,对相同刺激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2]

行为改变可以是部分改变,也可以是完全改变,如重新建立起刺激——反应联系,或相反,原来对某一刺激有反应,学习后不再表现出反应。n

习惯化(habituation):动物反复接收某种刺激而不伴随着“强化”,导致特定行为反应的削弱或消失。n

强化(reinforcement):是指某种刺激与反应之间相互联系的增强,如食物奖赏或解除痛苦是正强化,惩罚为负强化。经典条件反射(classicalconditionedreflex)也称为巴甫洛夫条件反射(pavlovianconditionedreflex),是指原本不能引起某一反应的中性刺激(或称为条件刺激),经过一个“学习”过程,变为能够引起反应。这个“学习”过程,就是把条件刺激与另一个原来就能引起反应的刺激(非条件刺激)同时给予,使它们彼此建立起联系。例如,每次给狗喂食时给以铃声,同时给以食物。多次结合后,当铃声一出现,狗的唾液腺就开始分泌,即铃声成为食物的信号。操作条件反射(operantconditionedreflex):动物自发、随机地作出各种行为反应(先天具有的非条件反应),其中的一种行为反应与某种刺激的联系被行为反应的结果所强化,结果这种反应就与某种刺激形成特殊的条件反射,其余的行为反应则由于没有得到强化而被放弃。操作条件反射又称为试错学习(trial-and-errorlearning),或称为工具性条件反射(instrumentalconditionedreflex)。n

模仿(imitation):是一个动物模仿另一个动物,间接获得经验的学习行为。n

印记(imprinting):是指动物在生命早期牢记某种一起生活的事物,该事物由此以后成为一种信号刺激的学习行为。[VCD片段]n

推理学习(insighting):也称为悟性学习,是指动物通过观察、理解如何达到目的的问题所在,第一次就能直接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理学习是学习行为的最高级形式,推理能力只存在于少数几种高等动物。

5社会行为与动物社会的维持机制

社会行为(socialbehaviour):也称为社群行为,是指同种动物个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相互关系的有关行为。大多数社会行为的主要形式属于定型行为,适应性变异较少,不同物种的社会行为模式是不相同的。社会生物学(sociobiology):研究社会行为的生物学基础以及其起源的学科,是动物行为学的分支学科之一。

社会群体(society):若干同种动物个体由于社会吸引力(socialattraction)的作用,在一起共同生活所形成的群体。社会动物(socialanimal)的特征:群体生活,分工合作(形态差异),等级地位,领域行为。社会动物的主要类群:昆虫的蜂、蚂蚁、白蚁,哺乳类的灵长类、狮子、犬科动物,两栖爬行类、鱼类以及鸟类当中也有合作或领域行为的现象。群体生活时,动物个体之间总要互通信息。只有互通信息,个体之间才能彼此了解,各司其职,才能在共同行动中协调一致。

通讯(commucation)是指一个个体释放出一种或几种刺激信号,并引起接收到信号的个体产生行为反应。通讯的作用:1.报警;2.告知食物位置;3.求偶和交配信号;4.亲子联系;等。例:居住在洞穴中的雄海虱,将混合有信息素的泥沙推出洞穴,以吸引雌海虱。例:警戒色:海蜗牛的毒液能够使人的整个手掌的皮肤腐烂。例:蜜蜂的舞蹈语言:若食物离蜂箱很远,蜜蜂(Apismelliferacarnica)跳八字舞(a)。随着二者距离逐渐缩短,圆圈舞(c)取代八字舞,进而镰刀舞(b)又取代圆圈舞(c)。

优势等级(dominancehierarchy):又称为优势顺序,是指社会动物群体当中,不同个体之间各自具有一定的等级地位。高等级地位的个体能够控制低等级地位的从属个体,限制后者的一些行动,可以比从属个体优先获得资源,包括食物、栖息地和配偶等。优势等级是主要是通过相互攻击行为所确立的。胜利者占有优势等级,失败者则处于从属地位。优势等级结构不仅有利于减少发生攻击所造成的伤害,而且还有利于分工协作,提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