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4105-T 217-2023 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技术规范_第1页
DB4105-T 217-2023 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技术规范_第2页
DB4105-T 217-2023 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技术规范_第3页
DB4105-T 217-2023 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技术规范_第4页
DB4105-T 217-2023 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93.010CCS

P

33

DB4105

4105/T

217—2023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技术规范 安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发

布DB4105/T

—2023 前 言

............................................................................

II1

..............................................................................

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

13 术语和定义

........................................................................

14

..............................................................................

25 基本要求

..........................................................................

26 室外空间

..........................................................................

27

..............................................................................

48

..............................................................................

89

..............................................................................

8附录

A (资料性) 套内空间标称值...................................................

12DB4105/T

—2023 本文件按照GB/T —《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

起草。本文件由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心、安阳市市政污水运行保障中心、安阳市房产事务中心、安阳市装修装饰行业事务中心。书、王进杰、李彦峰、李虎、王改成、张同欣、崔忆往、任勇。IIDB4105/T

—20231 范围本文件规定了既有建筑适老化改造的基本规定、室外空间、建筑、结构和设施设备等。镇棚户区改造计划、拟通过拆除新建实施改造的住宅小区(含独栋住宅楼)。2 规范性引用文件文件。GB/T

图形符号

安全色和安全标志

5

部分:安全标志使用原则与要求GB/T

18883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

31436 节水型卫生洁具GB

50118 民用建筑隔声设计规范GB

50325 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GB

50555 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

50763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5015—2021 建筑节能与可再生能源利用通用规范CJ/T

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JGJ

既有建筑地基基础加固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JGJ

界定的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既有建筑已实现或部分实现使用功能的建筑物,主要指民用建筑,包括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3.2老旧小区城镇老旧小区是指,建成于

2000

年以前,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老旧、缺失,且房屋结构基础设施项目,不纳入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提质范围。3.3适老化改造共部分进行的改造。DB4105/T

—20234基本要求4.1

保证住宅建筑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优化组织交通流线,合理安排功能分区。4.2

选择操作简单、性能可靠、安装维护方便的信息化和智能养老服务系统,充分考虑发展需要。4.3

保证建筑结构安全。4.4

配套设置标识系统。4.5

对配电现状及电气安全性进行复核,满足改造电气要求。4.6

安全标识设置符合

GB/T

2893.5

要求。5 室外空间5.1 一般规定5.1.1

室外步行道路宜设置连续无障碍人行通道。5.1.2

供老年人使用的健身器材、座椅、花架、阅报栏等设施,宜沿人行通道布置。5.1.3

改造道路系统,有条件的楼院应保证救护车辆能停靠在建筑的主要出入口处。5.1.4

通行空间选用平整、防滑、无反光的地面材料。5.2 道路5.2.1 室外步行道路改造符合下列要求:a) 改造后的有效宽度宜≥

m;b) 坡度宜≤2.5%;当>2.5%时,变坡点应设提示标识;c)

0.75

m

9

m

1.50m时设连续扶手;d) 坡道宜采取防滑面层,坡面上不宜加设凸出的防滑条或将坡面做成礓蹉形式;e) 坡口宜与地面零高差过渡;f) 小区道路与无障碍坡道交叉处,应调整道路标高。5.2.2

室外缘石坡道改造符合下列要求:a)

宜在既有人行道的路口、出入口等有高差处增设缘石坡道;b)

宜采用全宽式单面坡缘石坡道;c)

1:20,宽度宜与人行道宽度相同;d)

缘石坡道的坡口与车行道之间的高差≤10

mm。5.2.3 室外台阶改造符合下列要求:a)

m,踏步高度宜≤0.15

m。踏步宽度和高度应均匀一致;b) 台阶踏步数不小于两级,踏步数不小于三级时应在两侧设置连续扶手;c) 当出入口平台与周围地面高差<0.15

m

时,宜设置坡道相连接;d)

1

GB/T

2893.5

要求设置提示色带;e) 台阶扶手高度1.00

m~1.20

m。5.2.4 盲道设置符合下列要求:a)

居住区内既有人行道有坡道、轮椅坡道或设有台阶时,宜在距上下坡边缘或踏步起点和终点0.25

m~0.30

m

处设置提示标识;DB4105/T

—2023b)

盲道颜色宜与相邻人行道铺面颜色形成对比,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宜采用中黄色。5.2.5 道路宜设置排水沟,水沟盖不应妨碍轮椅和拐杖使用。5.2.6 13

mm5.3 停车5.3.1 宜靠近建筑物及建筑物出入口附近设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停车位一侧设宽度≥1.20

m

通道,与人行通道衔接,供乘轮椅者从轮椅通道直接进入人行道和到达无障碍出入口。5.3.2 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地面坡度宜大于

1:50。5.4 绿化景观5.4.1 公共绿地改造应符合

GB

50763

要求。5.4.2 园路及广场休息座椅旁宜设置轮椅停留空间。5.4.3 绿地内的园林建筑入口处宜增加轮椅坡道和提示盲道。5.4.4 场地园林绿化改造,植物配置应满足下列要求:a)

植物应以乔木为主,四季常青,宜采用乔灌木、草地相结合,保持较好可通视性。活动场地宜种植落叶乔木;b)

不应种植带刺、有毒及根茎易露出地面植物;c)

植物设置不应影响既有建筑采光及日照。5.5 室外活动场地5.5.1

室外活动场地改造符合下列要求:a)

宜选择在向阳、避风处,临近主要交通道路,有条件的增设可视监控设施;b)

场地表面应平整,排水畅通,采取防滑措施;c)

距场地半径

100

m

内宜设置公共卫生间,应配置无障碍厕位;D)

应增设消防设施。5.5.2 健身场地改造符合下列要求:a)

宜布置于开阔区域,场地应相对平坦,有防滑措施;b)

健身器材宜以轻量运动为主,成组设置,保持足够距离;c)

在健身区周边宜设置休闲座椅;d)

健身器材设置应符合质量安全要求。5.5.3 有条件时设置健身步道,并满足下列要求:a)

宜设置为环路;b)

可与风雨连廊结合设计;c)

宜设置步道距离标识;d)

地面材质宜采用彩色沥青混凝土或塑胶跑道。5.5.4 室外座椅满足下列要求:a)

设置在老年人经常活动区域,不应影响交通通行;b)

宜为木质,有靠背和扶手,宽度≥

mm;c)

座椅固定应满足安全要求。5.6 标识DB4105/T

—20235.6.1 标识内容简炼清晰可辨,色彩柔和温暖。5.6.2 设标识处均应设置照明设施。6 建筑6.1 一般规定6.1.1

建筑公共空间改造应满足日常通行、担架通行、紧急疏散、驻足休憩及交流等需求。6.1.2

住宅墙角、窗台、窗口竖边等阳角处宜改造成圆角。6.1.3

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等室内家具布置应整洁有序,家具选择满足老年人安全需求。7.1.4

室内环境宜安装新风系统。6.2 建筑出入口6.2.1 建筑出入口改造满足无障碍设计要求,宜采用平坡。当建筑室内外高差>

mm

时,宜采用同时设置台阶和轮椅坡道出入口。6.2.2 设置雨篷,宜采用有组织排水。6.2.3 设置安全提示及灯光照明。6.2.4单元门改造符合下列规定:a) 宜采用平开门,不应采用旋转门、力度大的弹簧门。采用平开门时,设置缓慢闭合的闭门器;b)

不宜采用玻璃门。已有玻璃门应设置醒目提示标识;c) 采用横卧式或

U

型把手,不宜选用圆形旋转把手;d)

门扇下方应安装高

m

护门板;e) 门开启后通行净宽度≥0.80

m;f) 门把手一侧墙垛宽度≥0.50

m;g) 出入口处室内外应设置直径≥1.50

m

轮椅回转空间。6.2.5 信报箱改造符合下列规定:a) 不应遮挡住宅基本空间的门窗洞口;b) 高度考虑可站姿和乘坐轮椅老年人共同使用;c) 宜采用智能信报箱;d) 可借用公共照明,宜在开锁位置、箱体内部或周边设置局部照明。采用安全电压供电或漏电保护设施。6.3 室内公共交通6.3.1

门厅改造符合下列规定:a)

设置标识,包括楼层导视、安全提示等;b)

宜设置寄存空间;c)

宜设置智能感应与延时照明。6.3.2 电梯改造符合下列规定:a)

在候梯厅中设置低位电梯按钮,设置音频报站及上下行提示。按钮应清晰易识别,方便操作。宜在候梯厅设置座椅;b)

电梯门宜设置安全触板和光幕二合一复合方式防夹人装置;c)

应选用带盲文大面板电梯操作按钮,宜在轿厢内部两侧高低位设置,且距前后壁≥0.40

m;DB4105/T

—2023d)

电梯报警装置易识别,与电梯操作按钮相区别,距地高度宜为

0.90

m~1.10

m。轿厢内部三侧轿厢壁均应安装扶手,扶手距地高度宜为

0.80

m~0.90

m;e)

正对电梯门轿厢一面,应在距地面高度

0.90

m

至顶部安装镜子或镜面效果材料,镜子下方宜安装防撞板。6.3.3 楼梯改造符合下列规定:a)

不影响疏散宽度基础上,在楼梯两侧宜设置双层连续扶手,扶手高度上层为

0.85

m~0.90

m,下层为

0.65

m~0.70

m,宜采用防滑、热惰性好的材料;b)

楼梯梯段起点处、终点处宜设置明显警示标识;c)

楼梯梯段宜设置脚灯;d)

楼梯间宜设置休息设施;e)

易产生眩光楼梯间窗宜采取减少眩光措施。6.3.4

住宅(包括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等公共空间)主要交通空间和门厅内建筑导向标识,符合下列规定:a)

入口大厅设置平面示意图,标注各主要场所位置;b)

出入口标识易于辨别。多个出入口,应设置明显标识;c)

楼栋号、单元号、门牌号有显著标识。楼梯间内有楼层标识;d)

安全出入口方向、防火门开启方向有明显标识;e)

台阶、坡道、转弯等处设置明显标识。6.3.5 公用走廊中宜设置连续扶手,高度同楼梯间扶手一致,不应影响疏散宽度。6.4 起居室(厅)与餐厅6.4.1

6.4.2

除设置一般照明外,根据老年人不同行为模式下光环境需求宜设置局部照明。6.4.3

饮水机、落地灯、空调、电视、机顶盒、按摩器、吸尘器等宜预留插座位置,设置备用插座。6.4.4

餐厅布置应为护理员留有助餐空间。6.5 卧室6.5.1 卧室改造应考虑老年人睡眠、通行、储藏等行为及老年人护理空间需求。6.5.2 老年人卧室位置符合下列规定:a)

宜远离电梯井等设备;b)

宜临近卫生间设置;c)

宜设置在有阳光的朝向。6.5.3 日间照料、居家养老等老年人卧室布局改造符合下列规定:a)

0.80

m

家具设置可撑扶平面或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基础上设置扶手;b)

宽≥1.00

m

护理空间。卧室内应预留直径≥1.50

m

轮椅回转空间或不小于

m×1.60

m

轮椅转向空间。床对侧通行净宽≥0.80

m;c)

结合家具设置可撑扶平面或在保证安全可靠基础上设置扶手。DB4105/T

—20236.5.4在不影响老年人上下床条件下,宜在床边采取防护措施。需要护理的老年人,可设置离床报警设备。6.5.5 卧室储藏空间应便于老年人取放,应考虑乘坐轮椅老年人的操作高度,储物隔板可采用拉杆式或电动式。6.5.6床头宜设置按钮和拉绳相结合的紧急呼救装置。6.5.7 卧室门宜采用内外均可开启的锁具。6.5.8 根据老年人床头阅读、起夜等不同行为模式下光环境需求设置局部照明,设置多点控制的照明开关或语音控制开关。6.5.9 台灯、夜灯、空调、电视、机顶盒、按摩器、加湿器等设备宜预留插座位置,设置备用插座。6.6 厨房6.6.1 厨房改造应考虑老年人洗涤、操作、烹饪、通行等行为空间需求。6.6.2 厨房空间改造符合下列规定:a) 宜紧凑便捷,优先考虑

U

L

型布局;b) 设置操作台,站姿操作的台面下宜预留膝盖及脚尖可深入的空间,坐姿操作的台面高度宜≤0.75

m;c)

通行净宽宜≥0.90

m

1.20

m×1.60

m

轮椅转向空间,可借用入口空间与操作台下方空间完成轮椅转向。6.6.3应设置燃气报警及保护装置。6.6.4 抽油烟机、冰箱、电饭煲、微波炉、豆浆机、面包机、洗碗机等设备宜预留插座位置,设置备用插座。6.6.5 6.6.6 水池落水口下方,宜配置粉碎装置。6.7 卫生间6.7.1

卫生间改造应考虑老年人如厕、盥洗、沐浴、护理、通行等行为的空间需求。6.7.2

宜有自然采光通风,若无法直接对外开窗,宜采用间接采光。6.7.3

宜干湿分区。6.7.4

宜消除卫生间内及出入口处高差。当高差无法消除时,符合下列要求:a)

宜设置颜色反差,宜在高差正上方

0.20

m~

m

处设置局部照明;b)

宜根据老年人出入卫生间撑扶需要,在高差处安装扶手。6.7.5

宜设置储物空间。6.7.6

洗面台宜为台面高度

0.70

m~0.90

m,台下空间净高≥0.65

m,净深≥0.30

m。6.7.7

设置座便器。无法满足时,可设置座便椅、移动马桶等。6.7.8

座便器附近宜设置按钮和拉绳相结合的紧急呼救装置。6.7.9

手纸架不应设置于座便器后方,宜采用可单手用两卷式支架。宜具有置物与收纳功能。6.7.10

座便器及淋浴旁宜设置扶手。6.7.11

智能马桶盖、吹风机、浴霸、电热水器、足浴盆等设备宜预留插座位置,设置备用插座。6.7.12

卫生间墙面应采用防水、耐污、易清洁材料,地面应采用防滑、耐污、易清洁材料。6.8 阳台(露台)DB4105/T

—20236.8.1 开敞阳台或屋顶上人平台在临空处,不应设可攀登的扶手,阳台和露台及屋顶平台女儿墙护栏高度≥1.20

m。6.8.2 宜设置可上下调控的遥控或手动晾衣装置。6.8.3 阳台设置洗衣空间,应合理组织排水,采用防滑地面材料。6.8.4满足采光通风要求下,有条件时设置储藏空间。7.8.5 确保安全情况下,有条件的建筑阳台、窗台高度应降低至0.40

m~

m。6.9 门窗6.9.1 户门改造符合下列规定:a) 户门开启后通行净宽宜≥0.90

m,不应设门槛;b) 宜采用具备防盗、隔声功能的户门。向外开启,不应妨碍公共交通及相邻户门开启;c) 宜设置高低位双观察孔。高位观察孔距地高度宜为

1.50

m,低位观察孔距地高度宜为

1.20

m,孔内设置挡板;d) 宜采用指纹智能门锁及关门提醒器。6.9.2 卧室门应采用横执杆式把手,宜选用内外均可开启的锁具。6.9.3 卫生间门应能从外部开启,应采用可外开的门或推拉门。6.9.4 门窗五金件不应有尖角,应易于单手持握或操作,外开窗宜设关窗辅助装置。6.10 室内环境6.10.1 主要功能房间应有良好的日照和天然采光,改造后不应降低原有的日照标准及采光面积。6.10.2 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改造后不应降低原有自然通风面积,宜采取调节换气量的措施。6.10.3 水平遮阳或活动外遮阳。6.10.4 改造后建筑内房间声环境符合

50118

要求。6.10.5 改造后室内空气质量符合

GB/T

50325

要求。6.11 既有建筑加装电梯6.11.1 不应影响住户防盗安全及居室私密性,应减少对住户及已有公共走道的采光、通风等影响。6.11.2 应具有通往各层站及机房的救援措施,便于相关人员抵达实施紧急操作。6.11.3 宜以平层进入相应楼层为主要方式。6.11.4 宜满足无障碍要求。6.11.5 不应贴邻既有建筑居住空间。6.11.6 不应妨碍既有建筑的消防疏散。6.11.7 不应影响既有建筑消防设施的使用。6.11.8 宜选择可容纳简易担架的电梯轿厢尺寸。6.11.9 配置自动救援操作装置,应急平层精度≥50

。6.11.10 电梯首层设置迫降按钮,紧急情况可击碎玻璃,启动此按钮迫降至首层,打开电梯门。6.11.11 电梯轿厢内设置紧急报警装置。轿厢内对讲设备或专线电话与监控信号接至小区安保控制中心或物业值班室;若无安保控制中心或物业值班室,应引至单元入口门厅等公共部位的声光报警装置。6.11.12 新设电梯基础应充分考虑其对原基础的影响,满足地基承载力相关要求。7 结构DB4105/T

—20237.1 一般规定7.1.1 改造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不应低于既有建筑后续使用年限。7.1.2 不能改变建筑的结构体系。7.1.3 应按照现行相关规范进行结构设计。7.1.4 应对既有建筑改造前检查评定,依据结果进行设计。未经技术鉴定或设计许可,不能改变结构的用途和使用环境。7.2 安全性评估7.2.1 既有建筑改造前应完成可靠性鉴定,确认既有建筑可继续使用时,进行改造。7.2.2 栏杆、扶手、电扇等在原结构上的安装应可靠、牢固。7.3 改造及施工7.3.1 应考虑施工荷载、施工顺序对原结构影响。7.3.2 新增入口雨篷宜与原结构脱开。7.3.3 在改造设计文件中应提出相应的临时性安全措施,确保施工及住户人员安全。7.3.4 应避免改造过程中对原结构造成损伤。无法避免时,在改造设计中提出有效措施,并按结构设计标准的相关规定进行加固。7.3.5 线路改造、管线铺设及电源插座安装时,不应破坏原承重结构。7.3.6 应满足改造后的建筑安全性需求,不能降低建筑抗灾性能和耐久性。8 设施设备

8.1 给水排水8.1.1 给排水系统设计及设备、配件选型以老年人使用方便和安全为原则。室内外给排水系统和消防灭火系统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规范和标准的有关规定。8.1.2 建筑卫生器具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a)

卫生器具和配件采用节水型产品,符合

GB/T

31436

CJ/T

的要求。管道、阀门和配件应采用不易锈蚀的材质;b)

浴器和坐浴设施;c)

卫生间应采用坐便器,宜采用触摸式或感应式冲洗方式。8.1.3 给水系统应满足

50555和下列要求:a)

入户管的供水压力≤0.35

,设减压设施保证各用水点处供水压力≤

MPa,且不小于用水器具要求的最低工作压力;b)

4050配水点出水温度≥45℃的时间宜≤10

s;c)

冷、热水管道宜暗敷。8.1.4 卫生洁具和给水排水配件选用节水、低噪声产品。给水、热水管道设计流速≤1.00

,排水管选用低噪声管材或采用降噪声措施。8.1.5 室外水表井、阀门井和检查井等不宜设置在建筑出入口或室外人行道上,无法避免时,井盖采取牢固固定和防滑措施,与路面保持平整。lx15010075DB4105/T

—20238.1.6非传统水源可用于室外绿化及道路浇洒,不进入建筑内老年人可触及的生活区域。8.2建筑电气8.2.1公共空间应设置人工照明,照度应符合表

1

规定。表

1

公共空间照度标准值表

1

公共空间照度标准值8.2.3

室外公共空间的标识采取适当的照明措施或采用自发光装置,并符合下列要求:a)

照明设施宜采用嵌入式地脚灯、草坪灯、庭院灯等形式;b)

灯光宜选用柔和漫射的光源;c)

标识照明设施采用节能控制。8.2.4 建筑出入口雨篷底或门口两侧设照明灯具,单元门禁上部宜设置夜间照明。8.2.5 走道、楼梯间、门厅、电梯厅等公共部位设置疏散照明,疏散照明的地面最低水平照度不应低于

10.00

。8.2.6 楼梯踏步起始与结束部位宜有重点照明提示或设置荧光标识,楼梯半平台(转角休息平台)宜同时设置照明及感应控制装置。8.2.7 建筑走道、楼梯间及电梯厅的照明,均宜采用感应控制或声光控延时控制方式。8.2.8 套内空间应提供与使用功能相适应的人工照明,照度详见附录

A。8.2.9 入户过渡空间内宜设置照明总开关。起居室、长过道及卧室床头宜安装多点控制的照明开关,卫生间宜采用延时开关,卧室床头照明宜采用照度可调的控制方式。8.2.10 照明开关宜选用带夜间指示灯的宽板开关,开关高度宜距地

1.10

m。8.2.11 卧室至卫生间的过道宜设置距地

0.40

m

脚灯。卫生间洗面台、厨房操作台、洗涤池宜设置局部照明,阳台宜设置夜间照明。卫生间照明灯具应防雾防水,宜具备智能感应与延时功能。8.2.12 套内电源插座满足主要家用电器和安全报警装置使用需求,电源插座采用安全型插座。8.2.13 为

0.60

m~0.80

m,厨房操作台电源插座高度距地宜为

0.90

m~1.10

m。8.2.14 卫生间设置浴霸等电采暖装置,电采暖装置应单独设置配电回路,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8.2.15 和中性线的开关电器。配电箱内的插座回路装设剩余电流动作保护器。8.2.16 安全防护应满足下列要求:a) 应做总等电位联结,卫生间做局部等电位联结;b) 灯具应选用Ⅰ类灯具,线路中设置

c)单元设置防火剩余电流动作报警装置。8.3 智能化系统8.3.1 DB4105/T

—20238.3.2 小区出入口、各楼栋或单元设置访客对讲系统,并符合下列规定:a)

(厅)机底边距地

1.00

m~1.50

m;b)

对讲系统与小区内监控中心主机联网,宜设置语音、震动与闪光结合的门铃;c)

宜设置可视门禁;d)

宜采用人脸识别、识读感应卡开锁等无接触开启方式。8.3.3 电梯宜设梯控装置,宜采用无接触乘梯方式。8.3.4 设置紧急求助报警装置,并符合下列规定:a)

b)

套内卧室、卫生间设置紧急报警求助按钮,按钮明显标注,距地宜

0.80

m~1.10

m,宜采用按钮和拉绳结合的方式,拉绳末端距地宜≤0.30

m。8.3.5 使用可燃气体的厨房,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检测报警器、应自动切断燃气阀门;宜采用户外报警方式,配套蜂鸣器宜安装在户门外或物管用房等部位。8.3.6 宜设漏水检测控制装置,并宜带报警功能。8.3.7 宜为红外人体探测、险情处理、跌倒报警等智能设施预留安装点位。8.3.8 宜为老年人配置穿戴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