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课件_第1页
第二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课件_第2页
第二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课件_第3页
第二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课件_第4页
第二章 望诊 - 第一节 全身望诊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望诊(全身望诊)第一章望诊1望诊概述:

望诊:是医生运用视觉对病人的外部情况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收集病情资料、测知内脏病变的一种诊察方法。望诊的临床意义:以表知里。通过望诊可以诊察机体内部的病变。望诊的方法:在充足的天然光线下进行,充分暴露受检部位。望诊概述:2望诊的内容: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舌诊望诊的内容:3第一节全身望诊概述

全身望诊,是指对病人的精神、色泽、形体、姿态等进行仔细的观察,旨在对病人的整体病情获得一个总体印象。全身望诊的内容:望神、望色、望形体、望姿态四个方面。第一节全身望诊4一、望神(一)望神的原理:望神,可以了解机体精气的盛衰和病情的轻重与预后。一般来说:精气充盛--神旺,即使患病也轻。精气亏虚--神衰,有病亦多重。(二)望神的要点:目光、气色、神情、体态(三)望神的方法:要集中注意力,观察要迅速、敏捷,注意病人自然时的表现。

(四)神的分类及判断:得神,少神

,失神,假神,神乱五个方面。一、望神5望神——得神(有神)表现:目光:两目灵活,明亮有神。面色:荣润含蓄表情:丰富自然。意识:神识清楚。体态:动作自如,反映灵敏。言语:清晰呼吸:平稳。肌肉:不削。意义: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虽病亦较轻浅,或当前即使病情较重,但其预后也多良好

望神——得神(有神)6得神例图→得神例图→7望神——少神(神气不足)表现:精神萎靡,健忘困倦,懒言声低,倦怠乏力,动作迟缓。意义:多由气血虚弱,心脾两虚,肺肾不足。

从得神→少神→失神,常提示疾病又轻到重,脏腑精气日见衰减。

望神——少神(神气不足)8少神例图→少神例图→9望神——失神(无神)表现:目光--目无光彩,瞳仁呆滞面色--晦暗暴露表情--淡漠或呆板意识--朦胧体态--身体沉重,反应迟钝,动作失灵言语--断续呼吸--微弱或喘肌肉--周身大肉已脱表示:正气大伤,精气衰竭,病情严重,予后不良。若神识昏迷,语言错乱或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或卒然昏倒、目闭口开、手撒遗尿,是失神重症,病情更为严重,表示阴阳离绝。总之,失神是脏腑功能衰败的表现,予后不良。望神——失神(无神)10无神例图→无神例图→11望神——假神假神是垂危病人出现的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是临终的预兆。表现:久病重病之人,本已失神,但突然精神转佳;原目暗睛迷,突然目光转亮;原语声低微断续,突然响亮起来,言语不休,想见亲人;原面色晦暗,突然颧赤如妆;原毫无食欲,突然食欲增强,食不知饱。机理:假神的出现是由于精气衰竭已极,阴不敛阳,虚阳无所依附而外越,残精无所固摄而外泄,暴露出一时"好转"的假象。这是阴阳即将离绝的危侯。古人比做「残灯复明」,「回光返照」。

望神——假神12假神例图→假神例图→13望神——神乱神乱:即精神错乱,神志异常,见于癫、狂、痫病人。癫--表情淡漠,沉默寡言,郁闷不乐,神志痴呆,喃喃自语,哭笑无常。多由痰气郁结,阻蔽神明;或心脾两虚,神不守舍。狂--狂躁不安,呼号怒骂,打人毁物,登高而歌,弃衣而走,不避亲疏。多为痰火扰心;或阳明热盛,热扰神明;或蓄血瘀阻,蒙蔽神明。痫--突然昏倒,口吐涎沫,牙关紧闭,四肢抽搐,醒后如常。多因肝风内动,夹痰上逆,蒙蔽心窍所致。

望神——神乱14二、望色望色,又称色诊,是指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主要是面部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1.面部色诊的原理及意义:《素问.邪气脏腑病形》“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全身各脏腑的精气皆通过经络而上荣于头面,而且脏腑在面部都有其相应的感应区,面部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所以望面部色泽可以了解脏腑气血之盛衰及邪气对脏腑气血的影响。二、望色15

2.常色:即正常面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皮肤的色泽。其特点是明润、含蓄。常色有主色客色之分。

主色:凡属个体特征,终生不变的面色。中国人的正常面色是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客色:人体受季节、气候、饮食、环境、工作、情绪、运动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应变化的正常肤色(面色)。举例:因为季节变化而发生的面色的改变。2.常色:即正常面色,是人在正常生理状态时面部皮肤的16

3.病色:人在疾病状态时面部出现的色泽。其特点是晦暗、暴露。病色有善恶之分,根据病人皮肤颜色有无光泽和病色的显露程度而划分。善色:病人面色异常,但色泽明润含蓄。说明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表示病情较轻,预后较好。恶色:病人面色异常,但色泽晦暗枯槁。说明脏腑精气已衰,胃气不荣于面,是凶兆,表示病情严重,预后不佳。

3.病色:人在疾病状态时面部出现的色泽。其特点是晦暗174.五色主病病色可分为白、黄、赤、青、黑五种,分别见于不同的脏腑和不同的疾病,其具体的表现和主病如下:4.五色主病18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多由气虚血少,或阳衰寒盛,气血不能上充于面部脉络所致。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19淡白:面色淡白无华,唇舌色淡。主血虚证或失血证。面色淡白,准头明润,口唇淡红。主虚损。气虚证,逐渐康复(贫血,已有好转)淡白:面色淡白,准头明润,口唇淡红。主虚损。气虚证,逐渐康复20白光白:主阳虚,或阳虚水泛。面睑虚浮,隐约可见红色浮络,口唇独红。主水肿。脾肾阳虚。白光白:主阳虚,或阳虚水泛。面睑虚浮,隐约可见红色浮络,口唇21苍白:主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或大失血。面色苍白而浊,天庭、眼窠、山根、口角皆黑,口唇暗红。为咳嗽。肺肾气虚,寒饮内盛。苍白:主阳气暴脱或阴寒内盛,或大失血。面色苍白而浊,天庭、眼22黄色:主脾虚、湿证。多由脾虚机体失养,或湿邪内蕴、脾失运化所致。黄色:主脾虚、湿证。23萎黄:面色淡黄而晦暗不泽为萎黄。主脾胃气虚。面色萎黄,暗淡不泽,口唇尚红,准头明润。为虚损。脾胃气虚。萎黄:面色淡黄而晦暗不泽为萎黄。主脾胃24黄胖:面色淡黄而兼虚浮为黄胖。主脾虚湿蕴。面目虚浮胖肿,色浊淡黄无光,鼻柱发黑,口唇色淡。为阴水。脾肾阳衰,湿浊上泛。黄胖:面色淡黄而兼虚浮为黄胖。主脾虚湿蕴。面目虚浮胖肿,色浊25黄疸:面目一身俱黄为黄疸:其中面黄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乃湿热为患;面黄晦暗如烟熏色者,属阴黄,乃寒湿为患。阳黄,病色红黄,两目黄赤,面容消瘦。为湿热蕴结,气滞血瘀。黄疸:面目一身俱黄为黄疸:其中面黄鲜明如橘皮色者,属阳黄,乃26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多因有热而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但亦见于虚阳上越的病人。赤色:主热证,亦可见于戴阳证。27满面通红:主实热。是因邪热亢盛,血行加速,面部脉络扩张,气血充盈所致。

满面通红,两腮、口鼻尤甚。为头痛、牙痛。胃热肝火(高血压病)

满面通红:主实热。是因邪热亢盛,血行加速,面部脉络扩张,气血28两颧潮红:主阴虚。因阴虚阳亢,虚火上炎所致。可见于肺痨等病人。

面色发白,两颧潮红,眼圈发黑,为阴虚潮热,见于肺肾阴虚肺痨病人。两颧潮红:主阴虚。因阴虚阳亢,虚火上炎所致。可见于肺痨等病人29戴阳证:症见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主久病脏腑精气衰竭,阴不敛阳,虚阳上越,属病危。戴阳证:症见久病重病,面色苍白,却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者。30青色: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多由寒凝气滞,或痛则不通,或瘀血内阻,或筋脉拘急,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所致。青色:主寒证、疼痛、气滞、血瘀、惊风。31面色淡青或青黑:主寒盛、痛剧。为阴寒内盛,或痛则不通,使面部脉络拘急,气血凝滞所致。可见于阴寒腹痛病人。

面色淡青或青黑:主寒盛、痛剧。32面色青灰:主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的胸痹。若突见面色青灰,口唇青紫,肢凉脉微,主心阳暴脱,心血瘀阻,可见于真心痛等病人。面色青灰,沉而不浊,舌紫暗,苔白腻灰黄。为胸痹。胸阳不振,痰浊瘀阻,有化热之势(冠心病,心绞痛)。面色青灰:主心气、心阳虚衰,血行瘀阻的胸痹。若突见面色青灰,33面色青黄相间,又称苍黄。主肝郁脾虚。

面色青黄,色沉浊暗,眼睑浮肿,目精无光,口唇略红。为肝木乘脾,脾肾阳虚,湿郁化热。面色青黄相间,又称苍黄。面色青黄,色沉浊暗,眼睑浮肿,目34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主惊风。多因邪热亢盛,燔灼筋脉,筋脉拘急,而使面部脉络血行瘀阻所致,可见于高热抽搐患儿。小儿眉间、鼻柱、唇周发青:主惊风。35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多由肾阳虚衰,水寒内盛,血失温养,脉络拘急,血行不畅所致。黑色:主肾虚、寒证、水饮、瘀血。36面黑暗淡:主肾阳虚。因阳虚火衰,水寒不化,血失温煦所致。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课件37面黑干焦:主肾阴虚。因肾精久耗,阴虚火旺,虚火灼阴,机体失养所致。面黑干焦:主肾阴虚。因肾精久耗,阴虚火旺,虚火灼阴,机体失养38眼眶周围发黑:主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眼眶周围发黑:主肾虚水饮或寒湿带下。39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由血瘀日久所致。面色黧黑,眼窝口角尤甚,下唇黑斑。为便血。肾亏脾虚,虚火上炎,内有瘀血。(幽门糜烂变形,直肠溃疡便血)面色黧黑:肌肤甲错者,多由血瘀日久所致。面色黧黑,眼窝口角尤405.望色时的注意事项*注意病色与常色的比较。*注意望面色与其他部位的望诊相结合。*注意气候、情绪、饮食、昼夜、光源、化妆品对面色的影响。5.望色时的注意事项41小结与复习思考题:1.常色与病色的特征如何?2.善色和恶色分别有何临床意义?3.简述五色主病的内容。4.何谓黄疸?阳黄和阴黄有何不同?5.望色时应注意哪些事项?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课件42三、望形望形是观察病人体形、体质和形态来诊察疾病的方法。(一)望形诊病的原理及意义

原理:察外知内意义:根据形体的强弱胖瘦等表现以了解脏腑的虚实、气血的盛衰。(二)望形的内容:强弱、胖瘦、体质三、望形431.形体强弱强--身体强壮,表现为胸廓宽厚,骨骼粗大,皮肤润泽,肌肉丰满。说明内脏坚实,气血旺盛。弱--身体衰弱,表现为胸廓狭窄,骨骼细小,皮肤枯槁,肌肉消瘦。说明内脏脆弱,气血不足。1.形体强弱442、形体胖瘦胖瘦:过胖或过瘦都可能是病理状态。胖而能食,为形盛有余,脾胃健旺;胖而食少,为形盛气虚,脾虚有痰。瘦而能食,为中焦有火;瘦而食少,为中气虚弱。

2、形体胖瘦453、体质类型1)阴脏人特点:偏寒、抑郁、多静。表现:形体偏胖,容易疲劳,面色偏白。多见阴盛、阳虚证。2)阳证人特点:偏热、亢奋、多动。表现:形体偏瘦,面色偏红,畏热喜冷。多为实证、热证。3)平脏人表现:胖瘦适中,寒热中和。3、体质类型46四、望姿态望态:是观察病人的姿势和动态来诊察病情的方法。(一)原则:阳主动,阴主静,故喜动者为阳证,喜静者为阴证。(二)姿态异常及意义1.

卧态:病人卧位,身轻自能转侧,面常向外,多为阳证、热证、实证;如身重不能转侧,面常向里或蜷卧成团,多为阴证、寒证、虚证;仰面而睡属于阳;睡而伏者属于阴2.

坐态:若坐而仰首,喘粗痰多,多是痰涎壅盛的肺实证;若心悸、浮肿、坐而不得卧,卧则气逆,多是心阳不足,水气凌心;若但坐不得卧,常是心肺病人多见;若坐而俯首,气短懒言,多属肺虚或肾不纳气;3.

活动异常:振颤--眼睑、面、口唇或手指、足趾不时颤动。见于急性热病,为动风先兆;见于慢性久病,为血虚,血不养筋所致:角弓反张--项背肌肉强直,头向后仰,躯干前挺,身体呈弓状。属肝风内动。痿证--肢软无力,行动不便而不痛,为阳明湿热,或脾胃气虚,肝肾不足。痹证--关节肿痛,肢体行动困难,多由风寒湿三气侵袭肢体经络所致。中风--突然昏倒,不醒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为中风之中风入脏;若神志清楚,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为中风之风中经络。痛处也多特殊姿态--「护处必痛」四、望姿态47第二章望诊-第一节全身望诊课件48

例1:何某,男,76岁,于2001年11月7日人院。反复咳嗽3O年,伴喘累、心悸1O年,加重1周。人院前7天因不慎受凉,出现咳嗽,咳黄稠痰,喘累,心悸,不能平卧,胸闷,纳呆,小便短少,双下肢水肿,舌淡暗,苔白腻,脉数。体温37.5℃,心率12O次/分,呼吸24次/分,BP15.69/10.64kPa。西医诊断:①慢支炎合并肺部感染,②肺心病。中医诊断肺胀。人院第2天准备给病人静脉输液时,发现患者精神萎靡,目睛无神,神情淡漠,反应迟钝,语音低微,面色晦暗无华,颈部青筋暴露,唇指发绀,呼吸急促,张口抬肩,汗出,不能平卧,脉细数

49例2:蒋某,男,34岁,于2002年3月15日人院。腰部酸胀1年,伴全身水肿半年。人院时感腰胀,全身乏力,气少懒言,动则喘累,心悸,畏寒肢冷,夜间不能平卧,纳差便溏,小便短少。查看病人,面色觥自,精神萎钝,腹大如鼓,全身水肿,皮肤湿润,舌淡、舌边有齿痕、苔自厚腻,脉细数。西医诊断:尿毒症。中医诊断:水肿。人院时尿素氮27.5mmol/L,肌酐1036t~mol/L。经益气健脾、温化水湿,用五皮饮加减,西医以抗感染、强心、利尿等治疗。低盐、低蛋白(每日不超过20~40g优质蛋白)1月后病人虽仍面色苍白无华,但精神较前好转,下肢水肿消失,可下床活动,尿素氮22mmoi/L,肌酐364~mol/L。例2:蒋某,男,34岁,于2002年3月15日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