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剂学-经皮给药制剂_第1页
药剂学-经皮给药制剂_第2页
药剂学-经皮给药制剂_第3页
药剂学-经皮给药制剂_第4页
药剂学-经皮给药制剂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1章

经皮给药制剂药剂教研组李铮铮编辑ppt编辑ppt一、概述透皮药物传递系统〔Transdermaldrugdeliverysystems,简称TDDS〕或透皮治疗系统〔Transdermaltherapeuticsystems,简称TTS〕,系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经过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控释剂型。编辑ppt1979年第一个经皮给药系统上市11个药物:东莨菪碱、硝酸甘油、可乐定、雌二醇〔含或不含炔诺酮或左炔诺孕酮〕、睾酮、芬太尼、尼古丁和利多卡因40-50种正进行评价、试验编辑ppt①可防止口服给药可能发生的肝脏首过作用及胃肠道因素的干扰和破坏;②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防止峰谷现象,减少毒副作用;③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④使用方便,可随时中断或恢复治疗,提高病人顺应性,更适合于不宜口服的病人;⑤个体差异小。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编辑ppt由于皮肤屏障的作用,通常只适于药效强的药物;对皮肤可能有刺激性、过敏性等;TDDS的生产工艺和条件也较复杂。

透皮给药系统的局限性编辑ppt二、药物经皮吸收1.皮肤的结构与生理表皮层、真皮层、皮下脂肪组织表皮由外向内可分五层: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附属器:毛发、汗腺和皮脂腺等。编辑ppt编辑ppt药物通过皮肤的途径编辑ppt2.药物在皮肤内的转运〔1〕药物在皮肤内的扩散表皮途径皮肤附属器途径〔2〕皮肤的贮库作用与代谢作用皮肤的贮库作用皮肤的代谢作用编辑ppt三、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性质〔1〕药物的溶解度和分配系数1gP辛醇/水:1~4〔2〕分子大小〔3〕熔点〔4〕分子形式编辑ppt2.给药系统的理化性质〔1〕剂型〔2〕pH:分子型>离子型〔3〕TDDS中药物的浓度编辑ppt3.生理因素的影响〔1〕种族与个体差异家兔、小鼠、无毛小鼠皮肤的渗透性较大,其次为大鼠、豚鼠、猪、狗、猴、猩猩等〔2〕部位差异足底和手掌>腹部>前臂>背部>前额>耳后和阴囊〔3〕皮肤的水合作用〔4〕皮肤的状况编辑ppt

四、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

1、化学方法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方法:经皮吸收促进剂、前体药物、物理学方法和微粒载体吸收促进剂经皮吸收促进剂〔Penetrationenhancers〕是指能够加速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编辑ppt理想的渗透促进剂:①对皮肤及机体没有药理作用、无毒、无刺激性、无过敏性;②使用后立即起作用,去除后皮肤能恢复正常的功能;③不会引起体内水分和营养物质通过皮肤损失;④不与药物及其它附加剂发生作用;⑤无臭、无色。编辑ppt①醇类,如乙醇、丙二醇、月桂醇等;②二甲基亚砜及其类似物,如二甲亚砜、二甲基甲酰胺等;③脂肪酸及其酯类,如油酸、亚油酸、月桂酸、乙酸乙酯等;④月桂氮酮及其同系物;编辑ppt⑤外表活性剂;⑥吡咯酮类;⑦胺类,如尿素;⑧萜烯与植物挥发油,如薄荷醇、樟脑、柠檬烯、桉树脑等;⑨环糊精类,如β-环糊精、羟丙基-β-环糊精等编辑ppt吸收促进剂一览表编辑ppt编辑ppt编辑ppt编辑ppt2、物理方法A离子导入利用电流将离子型药物由电极定位导入皮肤,进入局部组织或血液循环的一种生物物理方法。电流控制在0.5mA/cm2B超声导入利用具有高能量和高穿透率的超声波促进药物经皮透过的方法称之为超声导入。C微针高10~2000um、宽10~50um的针,微针刚好能穿破表皮,分为实心和空心两种。编辑ppt

五、药物经皮渗透的研究方法体外经皮渗透的研究方法1.实验装置根本的结构:一个供给室〔Donorcell〕装药液一个接受室〔Receptorcell〕装接受介质。皮肤样品、TDDS或其它膜材料固定在两个室之间编辑ppt〔1〕立式扩散池编辑ppt〔2〕水平式扩散池编辑ppt2.皮肤模型〔1〕皮肤的选择:聚合物薄膜动物皮肤〔2〕皮肤的处理〔3〕皮肤的保存编辑ppt皮肤的选择人常用动物〔家兔、大鼠和豚鼠〕的皮肤渗透性比人皮肤为大,小猪和猴的皮肤一般近似于人的皮肤小鼠>豚鼠>羊>兔>马>猫>狗>猴>乳猪>人>黑猩猩无毛小鼠、大鼠猪或乳猪是良好的动物模型,体内、外结果具有更好的一致性。编辑ppt3.扩散介质〔1〕接受介质接受介质:生理盐水和pH7.4的磷酸盐缓冲液〔2〕供给液对于大多数药物,可选择其饱和水溶液编辑ppt4.温度控制渗透扩散池夹层水浴的温度应使皮肤外表温度接近生理温度32℃,直立式的扩散池水浴温度维持在37℃,水平式扩散池夹层水浴温度应为32℃。编辑ppt5.体外经皮渗透实验〔1〕方法:将装配好的扩散池装置进行体外经皮渗透实验,在不同的时间间隔取样,同时补充等量的空白接受介质。样品用0.45μm的微孔滤膜过滤后用适当的分析方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药物累积经皮渗透量、稳态经皮渗透速率及渗透系数。编辑ppt〔2〕数据收集及结果处理以累积经皮渗透量对时间作图编辑ppt当皮肤〔或膜〕两侧的浓度差不变或很接近时,药物透过皮肤〔或膜〕进入接受室的速率到达稳态(或伪稳态),只要皮肤内药物累积量不大,那么该稳态速率与渗透系数存在如下关系:Js=dM/dt=PC0式中,Js是稳态经皮渗透速率,单位为μg/(cm2·h);M是累积经皮渗透量,单位为μg/cm2;C0为药物的饱和浓度,单位是μg/ml;P为渗透系数,单位是cm/h编辑pptJ就是药物累积经皮渗透量-时间曲线的直线局部的斜率。将图中曲线的直线局部延伸与时间轴相交,得截距,即可估算滞后时间〔Lagtime,TL〕。编辑ppt简单均匀膜或假设皮肤为均匀膜,滞后时间TL与药物在膜〔或皮肤〕内的扩散系数有以下关系TL=h2/6D式中,TL为滞后时间,单位是h;h是皮肤厚度,单位为cm;D是药物在膜〔或皮肤〕内的扩散系数,单位为cm2/h。编辑ppt药物的渗透系数可由稳态速率求得,P=Js/C0P=DK/hK为分配系数编辑ppt体内经皮吸收的研究方法1.生物利用度测定2.微透析法编辑ppt六、经皮吸收制剂的组成与分类透皮贴剂有背衬层、有〔或无〕控释膜的药物贮库、黏胶层及临用前需除去的防粘层。1.储库型贴剂〔膜控释型〕2.周边黏胶骨架型贴剂〔骨架扩散型〕3.黏胶分散型贴剂编辑ppt1.储库型贴剂〔膜控释型〕组成: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层、黏胶层和防粘层〔保护层〕五局部。编辑ppt2.周边黏胶骨架型贴剂组成:背衬层、药物骨架层、黏胶层和防粘层〔保护层〕。Nitro-Dur〔硝酸甘油〕为该种类型的TDDS,其骨架为聚乙烯醇、聚维酮和羟丙基纤维素等形成的亲水性凝胶。编辑ppt3.黏胶分散型贴剂组成:背衬层、含药黏胶层和防粘层〔保护层〕编辑ppt七、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经皮吸收制剂常用材料1.骨架材料对药物扩散的阻力不应太大,使药物具有适当的释放速率;骨架应稳定,且能稳定地吸留药物;对皮肤应没有刺激性,最好能黏附于皮肤上;在高温高湿条件下,仍能保持完整的结构与形态。聚硅氧烷(疏水性)、聚乙烯醇(亲水性)编辑ppt2.控释膜材料

〔1〕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thylenevinylacetat,EVA〕最常用的高分子材料,〔均质膜〕具有较好的亲水性,生物相容性好,无毒、无刺激性,柔软性好,性质稳定,易于加工成型,机械性能好,但耐油性差。〔2〕聚丙烯〔微孔膜〕:聚丙烯拉伸微孔膜,醋酸纤维素膜,核径迹微孔膜〔核孔膜〕编辑ppt3.压敏胶压敏胶〔Pressuresensitiveadhesive,PSA〕是压敏性胶黏剂的简称,系指在轻微压力下即可实现粘贴,同时又容易剥离的一类胶黏材料。PSA是TDDS的关键材料,PSA使给药系统与皮肤紧密贴合,又作为药物的贮库或载体材料,调节药物的释放速度。作为药用压敏胶材料,应适合用于柔软、伸缩性强以及多皱褶的皮肤外表,应无刺激性、无致敏性,与药物相容,具防水性能等。编辑ppt〔1〕聚异丁烯类压敏胶有各种聚合度的产品,从无色透明、分子量只有几万的粘稠液体到分子量高达几百万的浅色透明弹性体。它们能溶于苯、氯仿、二硫化碳和庚烷等烃类溶剂中,不溶于水和醇等极性溶剂。性质稳定,耐氧和耐水性很好,对植物油有较强的耐受性。对极性基材的粘性弱,可以参加树脂或其它增粘剂予力以克服。编辑ppt聚异丁烯类压敏胶的粘性与分子量、交联度与卷曲程度有关。低分子量的聚异丁烯是粘稠流体,在压敏胶中主要起增粘及改善胶粘层的柔软性的作用,改善胶粘层的柔软性和韧性。高分子的聚异丁烯为弹性固体,可增加压敏胶剥离强度和内聚力。编辑ppt聚异丁烯类压敏胶常用不同分子量的聚合物配合,参加适当的增粘剂、增塑剂和填充剂组成,使用时以适当溶剂溶解涂布。编辑ppt〔2〕丙烯酸酯类压敏胶采用不同的单体和各单体间的配比,可以改变玻璃化温度;增加共聚物中酯的侧链碳原子数,可提高聚合物的无序程度,降低结晶度和玻璃化温度,增加粘性,改善压敏胶的柔软性和抗剪強度。丙烯酸类压敏胶具有优良的粘合性,耐老化性,耐光性和耐水性,长期存放对压敏性没有明显影响。该类压敏胶适合极性基材和皮肤的透气和透湿性较好。编辑ppt〔3〕聚硅氧烷压敏胶聚二甲基硅氧烷与硅树脂经缩聚反响而成。增加硅树脂比例,制得的压敏胶粘性较低,化学稳定性提高。增加聚二甲基硅氧烷的比例,使压敏胶的粘着力提高,而且比较柔软。压敏胶中硅树脂所占的比例大,那么粘性较低,但易于枯燥,一般重量百分比为50%~70%。聚硅氧烷压敏胶对基材的润湿能力强,适合各种基材外表的涂布。水分及空气容易渗透。聚硅氧烷压敏胶具有优异的生物性能,如无毒、无过敏性、生物相容、对许多药物有良好的渗透性等。编辑ppt4.其它材料〔1〕背衬材料:背衬材料起支持药库或压敏胶的作用,通常为厚度0.1mm~0.3mm的薄膜,对药物、胶液、溶剂、湿气和光线等应有较好的阻隔作用,且有一定强度。常用由铝箔、聚乙烯〔或聚丙烯〕等膜材复合而成的多层复合铝箔。〔2〕防粘材料:主要用于保护TDDS在使用前黏胶层不受破坏或污染。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碳酸酯等。编辑ppt〔3〕贮库材料:贮库材料必须使药物能适当地扩散和释放,不与药物发生化学反响,载药量大,与人体皮肤有相容性。可选用天然或合成聚合物,可使用单一材料,也可使用由多种材料配制而成的软膏、水凝胶、溶液等,较为常用的有卡波姆、聚维酮、羟丙甲纤维素和聚乙烯醇等;此外,压敏胶和骨架膜材也可作为贮库材料。编辑ppt背衬膜

贮库组成药物+压敏胶涂布贮库层贮库层枯燥(I)

保护膜

胶粘层组成药物+压敏胶涂布胶粘层胶粘层枯燥(II)叠合、切割(I)+控释膜+(II)成品

1.复合膜型经皮给药系统八、经皮给药系统的制备编辑ppt2.充填封闭型经皮给药系统药物+混悬介质药物混悬液(糊剂、凝胶、软膏)定量注射泵背衬膜控释膜压敏胶保护膜

成型机械包装机械成品〔真空密封〕编辑ppt药物背衬膜保护膜浇铸、冷却切割

亲水胶+水、丙二醇等含药胶凝胶圆片〔加热〕

包装机械成品3.聚合物骨架型经皮给药系统

编辑ppt药物背衬膜保护膜脱气枯燥切割、包装压敏胶液含药胶液涂膜叠合成品4.胶粘剂分散型经皮给药系统

编辑ppt1.储库型芬太尼贴剂处方芬太尼14.7mg/g乙醇30%水适量羟乙基纤维素2.0%甲苯适量九、举例

编辑ppt背衬层:复合膜限速膜: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压敏胶层:聚硅氧烷压敏胶防黏层:硅化纸编辑ppt制备:芬太尼参加到95%乙醇中搅拌溶解,参加适量水----芬太尼乙醇-水溶液2%羟乙基纤维素缓慢参加,不断搅拌----凝胶使用旋转热封机将含药凝胶封装到背衬层和限速/压敏胶层之间,使得每平方厘米面积上含有15mg凝胶,然后切割成规定的尺寸。该贴剂需要平衡至少两个星期使得药物和乙醇在限速膜和压敏胶层中到达平衡浓度编辑ppt十、经皮给药系统的质量控制外观:完整光洁,有均一的应用面积,冲切口光滑,无锋利的边缘。如药物填充入贮库中,那么药物贮库中不应有气泡,密封性可靠,无泄漏。药物混悬在制剂中的必须保证混悬、分布均匀。压敏胶涂布需均匀,如含有害溶剂应检查残留量。常规检查工程:重量差异、面积差异、释放度、含量均匀度检查〔主药量2mg或2mg以下〕编辑ppt1.经皮给药系统释放速率和释放度扩散池或溶出仪透皮贴剂的释放度:释放度测定的第三法1编辑ppt2.粘力测定粘附性能是一个重要的质量指标平板牵引试验:测定切向粘力180

方向剥离的剥离粘力编辑ppt经皮给药传递系统研究进展

编辑ppt脂质体脂质体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和靶向性,并且有特殊的对经皮渗透的促进作用。将药物包封于脂质体中,即可增加药物在皮肤脂质中的溶解度,有可增加药物在水性环境下的溶解度,为大量难溶性的药物的透皮传输提供了可能。但起粒度必须控制在100nm以内,应用与电致孔透皮可获得

较为理想的透皮速率。编辑ppt局部外用脂质体释放系统

脂质体具有类细胞结构以其有效的透皮靶向性很好的应用于皮肤疾病和护肤美容治疗:Reimer等用聚烯吡酮-碘(PVP-I)脂质体凝胶进行局部伤口治疗,PVP-I脂质体凝胶较常规PVP-I制剂有更好的抗菌作用和增强上皮形成的活性.30名痤疮患者双盲临床试验说明,脂质体维甲酸凝胶治疗黑头粉刺效果明显,普通维甲酸凝胶制剂可减少63.36%粉刺损害,而脂质体维甲酸凝胶制剂那么能减少94.17%损害;而后者引起皮肤红斑和刺激性等副作用也明显低.编辑ppt柔性脂质囊泡新型脂质体-柔性脂质囊泡:(如Transfersome传递体,Ethosome乙醇脂质体)具有高度变形能力,并能以皮肤水化压力为动力,高效穿透比其自身小数倍的孔道的类脂聚集体.它是经由脂质体处方改进而来的,在脂质体原有成分中不加或者少加胆固醇,同时参加了膜软化剂(edgeactivators),主要是外表活性剂如胆酸钠,去氧胆酸钠,吐温,司盘,使其类脂膜具有高度的变形能力,这是它与普通脂质体最大的区别.乙醇脂质体是通常含有2-5%磷脂,20-50%乙醇以及水编辑ppt传递体高度变形性传递体高度的变形能力原因:膜软化剂扰乱了双分子层磷脂酰基链的顺序,使得顺序参数(orderparameter)显著下降,混乱度增加,使得囊泡在透皮水化力的作用下,能自身挤压通过角质层间区域而且这种变形是短暂的,只涉及到囊泡形状和体积的改变,并没有引起囊泡的破碎乙醇脂质体可同时降低脂质体的界面张力和角质层双分子膜流动性增加编辑ppt传递体应用近年来研制出胰岛素传递体经皮穿透量超过50%。郭建新等采用逆相蒸发、探针式超声法制备的胰岛素传递体对小鼠的维持降糖时间可达18h,说明传递体还是一种具有长效性的透皮给药载体

但胰岛素脂质体包封率一般较低,传递体的制备技术和稳定性限制了传递体的应用同时电致孔等方法可以进一步促进传递体的经皮传输编辑ppt其他透皮给药载体采用微乳作为安定透皮给药载体,研究发现安定的微乳制剂透皮吸收速率最大,可达最正确治疗稳态浓度,微乳的油滴大小和种类影响药物的透皮吸收速率。崔东贤等进行了中药冰片水杨酸低共融物透皮吸收的研究,说明低共融物透皮吸收速率比单纯冰片增加8.5倍,比单纯冰片与水杨酸混合物增加3.5倍,为促进药物透皮吸收又提供了一种新途径。编辑ppt中药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编辑ppt中药的TTS研究中药的TTS研究主要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中药巴布剂中药透皮吸收促进剂的筛选中药经皮给药理论研究当今,透皮贴片技术已形成多样化,“小面积、适度粘着性、低皮肤刺激性〞是推崇与倡导的制剂技术开发目标。编辑ppt中药贴膏中药贴膏常用的基质包括油脂性、水溶性和乳剂型三类。中药贴膏的基质包括:(1)粘着性基质。它是一类天然或合成的高分子材料。按其作用可分为两类,即骨架(或储库)材料和压敏胶材料。(2)软化剂。软化剂可增强巴布剂的柔软性和耐寒性,常选用蓖麻油及其他油脂(3)填充剂。如钛白、碳酸钙、高岭土等。(4)透皮吸收促进剂。如氮酮、丙二醇、油酸、二甲基亚砜等

目前,基质的筛选很多是以制剂的粘性为指标,通过测定粘附力的方法,采用正交或均匀设计进行优化。而粘附力的测定一般是通过测定剥离力的大小来反映,其结果的重现性较好,但数据易受基材的影响。编辑ppt中药巴布剂定义:所谓中药巴布剂就是以水溶性高分子材料或亲水性物质为基质与中药提取物制成的外用贴敷剂。巴布剂作为一种外用贴剂,在日本有悠久的研究应用历史,在我国仅仅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才开始有人研制。最近几年,中药巴布剂的开发应用受到越来越多中医药界人士的关注。编辑ppt中药巴布剂优点与传统的贴膏相比,中药巴布剂中水溶性高分子材料与皮肤有很好的亲和性;巴布剂比传统的软膏药和黑膏药载药量大、透气性好、耐汗性强、生物利用度高,可反复使用,不污染衣物;巴布剂的水溶性基质更有利于皮肤角质层细胞水化膨胀,从而更有利于药物的透皮吸收;药物无致敏、无刺激性等副作用,生产中无“工业三废〞,特别适合中药的工业化生产。编辑ppt巴布膏剂应用巴布膏剂适用于跌打损伤、肌肉痛、关节痛、变形性关节炎、肩周炎、腱鞘炎等的治疗。国外的巴布膏剂活性成分多为非甾体抗炎药〔如双氯芬酸钠贴、氟比洛芬贴〕以及起局部镇痛作用的利多卡因贴等。巴布膏剂基质主要由凝胶骨架成分、增粘剂、填充剂、保湿剂、成膜剂、抑菌剂和水等成分构成,成型巴布剂还需添加适当的交联剂和/或交联调节剂。编辑ppt编辑ppt中药透皮促渗剂近年的研究发现中药的许多成分具有透皮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