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高经济关系亟需建立和完善的国际金融危机_第1页
德国高经济关系亟需建立和完善的国际金融危机_第2页
德国高经济关系亟需建立和完善的国际金融危机_第3页
德国高经济关系亟需建立和完善的国际金融危机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德国高经济关系亟需建立和完善的国际金融危机

哈尔茨委员会和绿党对德国的影响十点钟。今年9月,斯罗德政府通过了关于解决失业问题的决议,决定立即实施题为《现代劳动市场服务》的建议,并成立了由斯罗德总理领导的领导小组。他亲自担任组长,负责每个部门的现代工作市场服务的实施。《劳动市场上的现代化服务》的建议是今年8月由“哈尔茨委员会”向德国政府提交的。受德国联邦政府委托,今年2月初大众汽车公司董事会成员彼得·哈尔茨成立了一个由社会各团体参加的专家委员会,探讨如何解决德国的失业问题。8月16日这个委员会一致通过了《劳动市场上的现代化服务》的建议。该建议就德国现行的职业介绍机制、失业保险制度、促进就业措施等,提出了全面而具体的改革意见。施罗德政府制定的目标是,通过实施这些建议,在3年之内把现在的失业人数降低一半。当地舆论评论说,这不仅是战后德国劳动市场政策声势最浩大的一次改革,也是社民党和绿党联合政府执政以来在政治改革中最具革命性的举措。《劳动市场上的现代化服务》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对失业者的就业安置建议德国联邦劳动局已有75年的历史,其办事机构遍布全国。它的主要任务是免费为失业者提供咨询、介绍工作、进行再就业培训及发放失业救济金等。战后,联邦劳动局始终是政府的劳动管理机构。由于长期偏重于管理,而不是服务,这个机构雇佣的工作人员中只有10%的人员专门从事职业介绍工作,且工作效率低下。因此,“建议”所强调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把现在的各级劳动局改造成为以服务为中心的职业介绍网络。具体做法如下:1.两年内完成对联邦劳动局的改组工作:保留设在纽伦堡的联邦劳动局,将各地方劳动局改造成为181个“就业中心”。每个“中心”负责解决当地所有失业人员的问题。这些问题包括发放救济金、安置新的就业岗位、提供再就业培训、心理咨询与治疗、指导投资与借贷等。“建议”要求:第一,“就业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把失业者作为自己的服务对象;第二,“中心”负责安置就业的工作人员每人每年负责200个失业者,其收入与其职业介绍的业绩挂钩。另外,“中心”还必须在工作人员中为每个雇主挑选一名固定的联络人。2.失业者将得到“就业中心”发给的个人数据卡,这个数据卡由计算机系统管理,并储存在“就业中心”的数据库里,由“中心”统一负责。3.把目前介绍一个新岗位的平均时间从33个星期缩短到22个星期。具体做法是:联邦劳动局和各地的“就业中心”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在职工尚未下岗前就为他们提供再就业的咨询和培训,从而缩短待业时间,并力争做到能够直接转岗。4.成立“人事服务介绍所”,任何一个失业者在没有得到新的岗位之前都可以作为临时工在该介绍所里得到一个位置。根据自愿,他们还可以或被暂时借给某一企业,或接受再就业培训。失业者在最初六个月所得的收入相当于其失业金,这之后的工资待遇将另行商定。如被借出的临时工能够转成某一企业的正式工,便可获得正常收入。二、鼓励特殊困难群体1.鼓励私人成立职业介绍所,以拓宽就业门路。2.为低收入者在交纳社会保险金方面提供优惠,鼓励特殊困难群体到艰苦的地方去工作,以摆脱对社会保险的依赖。3.在“灵活的工作时间”制度上做文章,具体做法是:缩短工时;企业的工人加班后不是领取加班费,而是将加班的时间计入个人“时间账户”。企业的正式工在利用“时间账户”休假时,该企业可以从专门出租临时工的公司雇佣工人。三、失业者对新就业岗位应负2.1.失业者必须及时到“就业中心”报到,每拖延一天的报到时间,将受到削减7-50欧元的惩罚。2.失业者对新的就业岗位不能挑肥拣瘦:要能够接受既脏又累的苦活;必须准备到离家较远的地方上班,单身失业者还应准备易地就业。如失业者拒绝接受“就业中心”介绍的工作,必须说明理由,否则将根据情况暂停或削减失业金。四、鼓励公司接受失业员工希拉克政府的就业政策法国失业问题由来已久,其历史可追溯到上个世纪的70年代。二战后的1950年至1973年间,法国经济迅速发展,GDP年均增长5.1%,失业率不到2%。但由于1973年和1980年,石油输出国两次提高油价,法国经济增速放缓,失业率上升到5.8%。到1980年末,已有100多万法国人靠政府救济为生。当时执政的密特朗政府错误地把建立“法国式的社会主义”作为摆脱经济危机的出路。按他的理解,社会主义最大的特征是国有经济一统天下。于是,一场规模浩大的国有化运动在全国范围内迅速展开。与此同时,政府还出台了一揽子福利政策:增加各类补贴,扩大社会保障,提高工资水平,缩短劳动时间,刺激个人消费等。政府的本意是想让国民能够立即分享改革的成果。可由于国有化步子迈得过快,摊子铺得太大,福利开支过多,加上当时实施的扩张性经济政策,结果事与愿违:一方面政府的财政赤字猛增;另一方面市场上由成本推动的物价轮番上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通货膨胀指数就达到了两位数。从1981年5月到1982年6月,法国的社会主义运动只坚持了一年多,便以失败告终。自1983年开始,法国经济转而采取紧缩政策,这一政策使本已恶化的经济形势变得更加严峻,到1985年法国失业人数猛增到200万,就业问题也由此落下病根。在国有化运动中,政府涉足最深的是银行和竞争性企业。“国”字号企业太多,职工的生老病死全部由国家包管,政府背上了沉重的负担。与此同时,为缓和就业矛盾,政府大量向国有企业,尤其是制造业安置失业人口。竞争性行业冗员过多,效率上不去,亏损面越来越大。企业不挣钱,政府自然没有税收。财政转不动,即使有好项目,也没有钱投资,经济结构调整,更是力不从心。另外,国有化使大批银行“私转公”,政府成为大股东,民间资金被挤到一边,私营企业由于发展受制而无力吸收失业人员。至此,失业已成为法国经济的沉疴。80年代中期以来,法国政府先后采取了私有化、控制移民、限制外来务工人数、鼓励再就业等政策以缓解失业问题,但均收效甚微。1994年法国失业人数突破300万,失业率为12.3%。次年,这一比率上升到12.7%。1997年以来,希拉克政府在解决失业问题上吸取以往的教训,采取多管齐下,重在治本的方针,其主要举措及成效如下:1.通过3年减税1200亿法郎的计划,刺激企业投资。2000年法国企业投资增长7%,新增就业岗位27万个。2.缩短工时,在不降低工资的前提下将法定工作时间由原来的39小时缩短为35小时,并对实行35小时工作制的企业给予鼓励性补贴。这一措施所创造和维持的就业机会为42万个。1.企业每雇佣一位失业者,便可获得10万欧元的贷款。2.企业如多雇佣失业者,政府将适当减少业主法定为雇员上缴的失业保险金数额。3.制定并实施了“青年就业法案”,重点安排青年失业者到第三产业工作。享受这一制度的有三类人:一是18岁到30岁的无业青年;二是30岁以下的残疾青年;三是26岁到30岁的无业,且不享受失业救济的青年。所提供的就业机会必须具有如下两个特点:“社会公益性”和“新兴或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如助老助残、家庭服务、环境维护、教育和治安辅助、新技术推广、文体活动普及等。这一措施所创造的就业机会为35万个。4.改革福利制度,调整失业救济办法,拉大就业者和失业者之间的收入差距,促使“懒汉”就业。5.通过“安置就业合同法”,对吸纳失业人员的企业,政府提供巨额补贴。6.增强与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合作,为外贸企业开拓空间,以扩大出口。对外贸易新增就业岗位10万多个。7.鼓励风险投资,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