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47张)_第1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47张)_第2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47张)_第3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47张)_第4页
高中历史统编版必修上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共47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1课辽宋夏金元的经济与社会

课标:通过认识辽宋夏金元在经济、文化与社会等方面的新变化。认识不同政权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重点重点:宋元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及对外贸易的发展历程。难点:多角度认识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学习重难点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1.农业(1)耕作制度①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粮食产量。②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茶树、甘蔗、养蚕种麻)的农户,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2)棉花的种植: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纺织业的发展。(元代黄道婆发明先进的棉纺织工具,棉纺织业发展迅速)(3)边疆农业:漠北、东北、西北、云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分类表现意义耕作制度一年两熟的稻麦复种制在南方已经相当普及,有些地方还可以一年三熟;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和粮食产量,促进了人口的增长;经济结构一些地区出现了固定种植某种经济作物的农户;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对传统自然经济结构有一定突破棉花的种植棉花在内地的种植始于宋朝,在元朝得到大力推广,南方植棉逐渐普遍;带动了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1.农业边疆开发漠北、东北、西北、西南的农业都有显著进步;边疆地区获得进一步开发,中原农耕文明向周边扩展;【深入探究】宋朝农业发展成就突出的原因(1)农业生产工具和耕作技术的改进。(2)农田水利建设的发展。(3)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4)耕地面积的扩大。(5)政府的重视。(6)经济重心南移,南方农业发展。(7)手工业、商业发展的促进。核心概念突破:精耕细作——复种、轮作、多熟“精耕细作”,即“精细耕作”,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生产模式,指的是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劳动和技术,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最大限度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一、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2.手工业(1)制瓷业①宋朝出现了以五大名窑为代表、风格各异的众多特色瓷器,色彩多变,质感浑厚。②元朝烧出了新型彩绘瓷器青花瓷和釉里红。③宋元时期,瓷器大量出口海外,成为继丝绸之后中华文明新的物质象征。(2)矿冶业①煤的开采量很大,都城东京的居民普遍使用煤作燃料。②燃料的改进大大提高了金属冶炼的产量和质量。(3)印刷业:在宋元时期发展迅速,有力地推动了文化的普及,进一步带动了造纸业的发展。表现:①北宋:毕昇创造活字印刷术(胶泥活字)。

②元代:王祯创制木活字,又发明转轮排字盘。

影响:活字印刷术提高印制效率,推动文化普及和造纸业发展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青花瓷瓷器质地坚硬不吸水,敲击响声清脆,比陶器更加美观、耐用。中国古代很早就出现了原始瓷器,逐渐形成青瓷、白瓷等不同类型,宋朝制瓷工艺达到了高峰。制瓷业宋朝是中国瓷器发展史上的辉煌时代北宋兴起的江西景德镇,后来发展为瓷都宋人雕印发行的图书“牌记”选宋人的知识产权意识:宋代的出版商在刊印书籍时,通常要印上版权页—“宋人刻书,于书之首尾或序后、目录后,往往刻一墨图记及牌记”这个“牌记”,载有出版人、刻书人、出版日期、版权声明等信息,类似于今日书籍的版权页。

—引自(清)叶德辉《书林清话》《清明上河图》仇英摹本上的书坊(2022·辽宁大连二模·5)书肆(古代书店兼刻书作坊)晚唐以前多集中于洛阳、长安,固定于市,销售对象多为士大夫阶层。随着雕版印刷的普及,宋代浙江、福建、江西等地的城市街市中书肆日盛,所刻的书目除传统经典外,还有通俗文学读物,供普通民众阅读。导致这一变化出现的根源是()A.雕版印刷术推广

B.江南地区经济发展C.文化重心的南移

D.科举考试范围扩大1.商业(宋朝是中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一个高峰)(1)商品市场: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2)边境贸易: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3)货币: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①北宋:开始出现纸币—交子。②元朝: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4)海外贸易繁荣:①外贸税收成为宋元两朝国库的重要财源。②大型远洋海船装载丝织品、瓷器等,远销亚非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入中国的商品则以香料、珠宝等为主。③主要外贸港口有广州、泉州、明州等。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1.商业(1)商品市场:为大众服务成为商业的主流,面向大众的基层市场蓬勃涌现。草市:乡村地区自为聚落,私相贸易的定期集市,兴起于南北朝,发展于隋唐,入宋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南宋)陆游《杂赋》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2022·陕西·千阳县中学一模)北宋时期商业区已扩展至城郭之外,被称为“草市”。《清明上河图》中,沿汴河分布有许多草市。这一情况表明A.城市有扩大化的趋势

B.官府对商业的管控逐渐放松C.城市空间布局突破坊市界限

D.城市治理水平有了显著提升1.商业(2)边境贸易:官方设置榷场进行互市交易,民间贸易也相当活跃。◎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示意图榷场:指辽、宋、西夏、金各政权在边界设置的互市市场。榷场贸易是因各地区经济交流的需要而产生的。对于各政权统治者来说,还有控制边界贸易、提供经济利益、安定边界的作用。史料:而宋之南渡,其利尤溥,自和好后,与金国博易,三处榷场,其岁入百余万缗。——(明)沉德符《野获编》

(2022·湖北·华中师大一附中模拟预测)下图为南宋、金、西夏榷场分布图。榷场是宋辽夏金时期在民族政权边界地区开设的互市贸易市场。对于开设榷场,理解正确的是A.推动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

B.有利于各民族交融的加强C.消除了宋金作战的可能性D.缩小民族之间的经济差距1.商业(3)货币:商品流通规模的扩大,使得货币需求量剧增。元代中统元宝交钞北宋·交子南宋·会子

交子出现是商业发展的表现。它的使用便利了商业活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交子产生于四川,流通地区也主要是四川。(2022·重庆市一模(主城区)·4)北宋时,四川地区岀现了交子,但它的使用主要局限在一定地区。到了南宋,政府发行了会子,与铜钱并行流通。金统治者也仿效南宋政府,发行交钞。据此可知,在南宋时期()A.综合国力超越北宋

B.南方经济影响力上升C.政府放弃抑商政策

D.宋、金治国理念相同1.商业(4)海外贸易繁荣◎海上丝绸之路向外运送瓷器时失事的南宋古船——南海1号宋元时期海上贸易繁荣的条件?1、农业、手工业发展2、航海、造船技术进步3、陆上丝绸之路受阻4、经济重心的南移5、开放的对外贸易政策政府设置专职外贸管理机构:市舶司(2022·全国甲卷·26)宋朝海外贸易中,输出的商品主要是丝织品、瓷器、漆器、铁器等,输入的商品以香料、犀角、象牙、珊瑚、珍珠等为大宗。政府每年从海上进口贸易中获利颇丰。这表明,在宋朝(

)A.进口商品成为基本生产资料

B.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C.外贸成为国家税收主要来源

D.手工业生产较为发达(2022·北京市西城区高三上期末·4)元朝海运的开辟是中国海运史上划时代的大事。下列记载体现了当时海运优势的是()A.“功效大著,民间垦辟种艺之业,增前数倍。”B.“江南行省起运诸物,皆由会通河以达于都。”C.“星罗棋布,脉络相通,朝令夕至,声闻毕达。”D.“河漕视陆运之费省什三四,海运视陆运之费省什七八。”

《清明上河图》,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为北宋风俗画,北宋画家张择端仅见的存世精品,属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清明上河图生动记录了中国十二世纪北宋都城东京(又称汴京,今河南开封)的城市面貌和当时社会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状况,是北宋时期都城汴京当年繁荣的见证,也是北宋城市经济情况的写照。

二、商业和城市的繁荣2.城市兴盛(1)宋朝:北宋东京和南宋临安人口多时均超过百万,市场活跃,交易频繁,娱乐活动丰富多彩。(2)元朝:杭州被外国旅行家称为“世界最富丽名贵之城”。元大都是当时北方最大的经济中心和商品集散地。娱乐场所:瓦子(勾栏)(2022·江西省稳派高三2月大联考文综·26)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汴京“中瓦子莲花棚、牡丹棚,里瓦子夜叉棚、象棚最大,可容数千人”,而每个勾栏的演出,是从早上一直演到晚上,从春天演到冬天,“全年不歇”的。该文献所记载的现象()A.表明我国古代的戏剧走向了成熟

B.体现了宋代城乡百姓业余生活多彩C.与北宋时社会经济的繁荣相适应

D.反映了宋代中央集权对文艺的影响材料1: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以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唐六典》

材料2: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要闹去处,通晓不绝。——(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问题探究:与唐长安城比较,北宋东京城商业有哪些变化?①打破时间的限制:夜市、早市繁荣;②打破区域的限制:坊市界限不存在,市分于街巷形成街市③商业活动不受官府的直接监管。④城市的经济功能大大增强。[知识拓展]宋以后城市面貌的变化:(1)城市职能:经济职能逐渐加强;(2)空间分布:分布重心由北向南转移,城市内部坊市界限被打破;(3)人口结构:市民阶层兴起;(4)人口数量:城市人口数量大幅度增长;(4)文化结构:市民文化形成;(5)人口流动趋势: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向工商业人口流动;(6)城市网络体系:商品经济发达地区各级城市、市镇市场网络体系逐渐形成。“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革》宋朝商业革命1、出现了最早的纸币——交子2、商业城市繁荣①出现专门的娱乐场所——瓦子②商业活动打破了空间限制,坊市制打破,市分散于街巷,形成街市③城郭和乡村允许置市贸易,草市繁荣3、商业活动打破了时间限制,晓市、夜市繁荣4、海上丝绸之路及海外贸易繁荣5、商税成为国家税收的重要组成部分【总结】分析辽宋夏金元时期经济发展原因?1、政治:国家统一(结束分裂),社会稳定2、政策:开明开放的政策,鼓励发展生产,政府逐渐放松对商品交易的限制3、中外交往、民族交融加强4、交通便利(大运河、丝绸之路)5、经济:纸币的出现和应用促进了商业的繁荣6、人民的辛勤劳动(2022·山东省潍坊市高三上期末·4)为研究古代商业发展情况,某生收集了一些关键词。下列选项最能反映宋代商业发展特征的是()A.交子

当铺

夜市

瓦子

B.会子

瓦舍

票号

街市C.勾栏

庄票

契约

飞钱

D.瓦肆

互市

通宝

商帮三、经济重心南移1.趋势:自唐朝中叶以来,南方的经济实力渐渐超过北方。2.表现:

(1)北宋:在经济上对南方依赖明显,户口分布南多北少的格局已定型

(2)南宋:①北宋灭亡,大批中原人口南渡,进一步奠定了南方经济重心地位。

②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一带,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谚语称“苏湖熟,天下足”

(3)元朝:①元朝的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全国大部分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

②为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重新开通了大运河,改变了隋唐时迂回曲折的路线,缩短了航程。

③元朝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3.影响:南方经济发展带动了文化的进步。

(1)南北分卷制度

①原因:北宋时,南方人在全国统一的科举考试中优势明显。

②内容:各自分配名额,分别录取。

(2)人才集中地:自南宋起,江浙一带尤其成为人才集中的地区。如何认识北宋科举考试中南北分卷的做法?思考北宋后期,科举考试采取南北分卷的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分别考试,单独录取,以维持南北地区间取士人数之大体均衡。明宣德年间,科举考试正式实行南北分卷录取制度:应天及苏、松诸府,浙江、江西、福建、湖广、广东归入南卷;顺天、山东、山西、河南、陕西归入北卷;一些文化较落后、士子登第困难的地区归入中卷。每录取百人,南卷取55人,北卷取35人,中卷取10人。1.体现了经济发展对文化教育水平的带动作用。2.从南方考生来看南北分卷不是完全公平,但是站在统一国家全局的角度看,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2022·河北石家庄·三模)北宋仁宗时选用人才多取北人,后“仁宗皇帝照知其弊,公听并视,兼收博采,无南北之异。于是范仲淹起于吴,欧阳修起于楚,蔡襄起于闽,杜衍起于会稽,余靖起于岭南,皆一时名臣……及绍圣(宋哲宗年号)崇宁(宋徽宗年号)间,取南人更多,而北方士大夫有沉抑之叹。”这反映了宋代(

)A.经济重心南移

B.政治中心南移C.取士人数增多

D.文官地位提高朝代表现特征规律魏晋南北朝①初步形成稻麦兼种、水陆互补的作物体系;②耕地面积和产量大幅度提高;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发展;④出现了人口百万的大城市江南得到初步开发①由北向南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和江南一带;②由内地向沿海逐渐转移;③带动了文化的南移中唐以后(安史之乱)南方经济逐渐超过北方经济重心开始南移北宋(靖康之变)①经济上依赖南方;②户口分布南多北少南方开始超过北方南宋经济上南方超过北方正式成为经济重心经济重心南移完成元朝①人口和税收集中在江南;②重开大运河,裁弯取直,缩短航程;③开辟长途海运航线(漕运)南北经济差距继续扩大古代中国经济重心的南移过程③对文化:文化重心南移,科举实行南北分卷制度。④对人口分布:经济重心的南移又反过来促进了北方人民进一步南迁。南方人口迅速膨胀,导致我国南方人口在全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增长。⑤南方综合影响力上升,其信仰习俗等影响其他地区。⑥对生态环境:经济重心的南移导致南方某些地区的过度开发,如“放火烧荒、围湖造田”等,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⑦对民族关系:经济重心的南移促进了各民族的交融。游牧民族南迁,和汉族有了更深更广泛的交流和合作;中原人口南下,和南方少数民族不断交融,促进了民族多样性和统一性的发展。【课堂探究】经济重心的南移带来了哪些影响?隋唐大运河大运河改道元代运河、海运图四、社会的变化——社会管理的放松1.门第观念变化——平民化(1)背景:隋唐时期,士族阶层在政治上已经衰落。但重视家族背景的门第观念仍然十分流行。宋朝时,门第观念发生根本变。(2)原因:宋朝科举制度不仅原则上面向全社会开放,而且更加强调公平竟争。大批出身平民家庭的士人进入政坛,不少人官居高位,给政治增添了活力。(3)表现:人们的婚姻择偶,也以当下政治、经济地位为重,而不再关心祖先名望。“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由贵族社会向平民社会转变重视门第→不问家世(2022·山东省泰安市二模·3)学者陈义彦统计:《宋史》列传中的人物,出身高官名门的不过四分之一,而从社会底层中脱颖而出的就有二分之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出身于布衣的官员越来越多。这表明()A.商品经济在不断发展

B.宗法观念逐渐消亡C.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D.各民族间交融加强(2022·辽宁省名校联盟高三3月份联合考试·3)蔡襄(1012—1067年)在担任福州地方官时,曾作《福州五戒》,其一曰:“娶妇何谓,欲以传嗣,岂为财也。观今之俗,娶其妻不顾门户,直求资财……”司马光(10191086年)则更深刻地指出:“今世俗之贪鄙者,将娶妇,先问资装之厚薄;将嫁女,先问聘财之多少。”这反映出当时()A.商业社会伦理缺失道德沦丧

B.社会各阶层流动性增强C.商品经济发展影响传统观念

D.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温馨提示]

宋代科举考试,分乡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科目逐渐减少,进士科成为最主要的科目。对试卷推行糊名法,即将试卷上的姓名、籍贯密封,防止考官舞弊。录取名额大大增加,为各阶层进入仕途开辟了道路,使北宋政权的基础进一步扩大。2.人身关系松弛——平等化(1)背景:宋以前,社会上长期存在人身不完全自由并且受到歧视的贱民阶层。(2)表现:①贱民阶层的数量显著减少。②宋朝的家内服役更多地来自雇佣。③宋朝无地农民通常与地主签订契约,租种土地,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仁宗朝,商人、佃农、奴婢均为编户齐民。齐,等也。无有贵贱,谓之齐民。郭尚武《两宋良贱制度的消亡及其影响》贵贱有序→身份平等自今后,客户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毕日,商量去住,各取稳便。主奴依附→自由契约(2022·四川省达州市二模·26)宋代饮食行业中的劳务雇佣现象日益普遍,除酒楼店肆之外,中产之家的宴饮活动雇佣厨师、杂役也十分常见,市镇居民饮食生活所涉及的劳务雇佣同样十分盛行,市镇饮食行业中出现了较为专业的服务分类。材料说明宋代()A.已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社会人口流动性强C.社会分工格局被打破

D.市民注重生活享受3.社会控制放松——自由化(1)朝廷对土地买卖、典当基本不加干预,仅办理法律手续,缴纳交易税即可。(2)官府对于百姓迁移住所、更换职业,以及日常生活标准的限制更为松弛。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有钱则买,无钱则卖社会流动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