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芣苢》课件21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6-1《芣苢》课件21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6-1《芣苢》课件21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6-1《芣苢》课件21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6-1《芣苢》课件21张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芣苢《诗经·周南》文化常识——诗经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约成书于春秋时代,起初称为《诗》。因收录诗歌305篇,也称“诗三百”。汉代时被尊为儒家经典,故称《诗经》,并沿用至今。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诗经》内容上包括:①社会政治诗,对生活愤懑忧伤,抒发感慨,对政治或赞美或讥讽、抨击;②爱情诗,歌颂美好的爱情;③史诗,记载民族的历史,歌颂祖先的功勋;④反映兵役、劳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不幸。

所谓《诗经》中的“六义”,即是指三个部分“风、雅、颂”,三种诗歌形式与“赋、比、兴”三种表现手法。风,即国风,是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十五国风,共160篇。雅,包括大雅和小雅,多为贵族创作诗歌,讽刺现实,表达对社会和人生的思考,描写朝会宴会,一般看作“正声”。《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颂,则为宗庙祭祀之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内容多为歌颂祖先功业。《周颂》31篇,《鲁颂》4篇,《商颂》5篇,共40篇。(宋)郑樵云:“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

《诗经》的表现手法包括“赋、比、兴”三种。“赋”即陈述、铺排直叙,相当于如今的排比修辞;“比”是譬喻,对人或物加以形象的比喻,《硕鼠》;“兴”以其他事物为发端,引起所要歌咏的内容,《桃夭》。知背景《芣苢》《诗经》中的诗的作者,绝大部分已经无法考证。作者成分很复杂,产生的地域也很广。除了周王朝乐官制作的乐歌,公卿、列士进献的乐歌内文,还有许多原来流传于民间的歌谣。《芣苢》是《诗经》中的一篇,是当时人们采芣苢时所唱的歌谣。《诗经》在句式上有何特点?作为配乐吟唱的诗歌,《诗经》在句式上斑斓丰富,以四言为主,四句独立成章,其间夹杂二言八言不等。《芣苢》中尤为明显,通篇短促的四字句显得节奏感鲜明,易于传诵吟唱,是构成全文整齐韵律的基本单位。2、朗读《芣苢》一诗,寻找声韵及用词上的特点。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撷之。(1)声韵上的特点。灵活运用了双声叠韵之手法,全诗总共变换了六个字,在声韵上都存在着显著的特点。芣苢采采

芣苢,薄言

采之。采采

芣苢,薄言

有之。采采

芣苢,薄言

掇之。采采

芣苢,薄言

捋之。采采

芣苢,薄言

袺之。采采

芣苢,薄言

襭之。////////////注意轻重音:助词适当轻读,动词适当重读。读出劳动的欢欣、热情。诵读全诗,整体感知芣苢——车前草芣苢,今名车前草,春夏生长,遍布于荒野路边,其嫩叶可食,全草可入药,车前子被视为有多子的药效。可以说是一种易得又多用的食物。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些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快点儿把它采起来。

——余冠英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骆玉明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我心伤悲,莫知我哀!车前子呀,采呀采,一颗一颗拾起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一把一把捋下来。

——余冠英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骆玉明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薄言襭之。车前子呀,采呀采,手提着衣襟兜起来。

车前子呀,采呀采,掖起了衣襟兜回来。

——余冠英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衣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骆玉明前人说此诗,“自然生其气象”。那么,这首诗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诗中没有直接写采芣苢的人,但读来却让人眼前出现了三三两两、三五成群的女子,她们于平原旷野、你追我赶、群歌互答的欢快劳动的场景。几个动词,把她们欢快的心情、收获的喜悦伴着音乐节奏传达了出来。第一句中的“采”(cai)和第二句中的“有”(you)由于古代语音演变,在现代汉语中已经不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但第三句中的“掇”(duo),第四句中的“捋”(luo),第五句中的“袺”(jie),第六句中的“襭”(xie),至今仍然具有双声和叠韵的特点,这使得其节奏舒卷徐缓,也在内容中形成了动作的进程和情感的变化循序渐进之效,在意义表达和修辞以及情感体验上都耐人寻味。诗中“采、有、掇、捋、袺、襭”这六个字的顺序能够更换吗?试结合诗歌分析原因。不能。这首诗用词连贯,是按劳动情景的推进来写的。人们从一开始的呼朋引伴“采之”“有之”,拉开了劳动的序幕,之后,到一片片“掇之”,一把把“捋之”,再到手提衣襟“袺之”,掖起衣襟“襭之”,这是一个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的完整劳动过程,即越采越多,直至满载而归,所以顺序不能更换。《芣苢》这首诗生动地表现了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这种过程在诗中是怎样具体表现出来的?妇女们采集野菜的劳作过程是在重章叠句的旋律里,通过动词的变换表现出来的。“采”是总体描写,“采采”的反复叠唱,有着音乐美感,也体现着妇女们呼朋引伴,轻松欢乐的情调。“有”唱出了获取的愿望,也似乎传递着发现野菜的信息。接下来四个动词恰是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掇”,一片片、一棵棵地拾取、摘取;“捋”,由少而多,进而成把地握取;“袺”,把成把握取的野菜放到提起的衣襟里;“襭”,再把装满野菜的衣襟掖在腰带间。整个劳动过程描绘得自然流畅,完整有序。

这是一首集体劳动的赞歌,描写了人们集体采摘芣苢的过程,表达了劳动者喜悦的心情,从采获写到收盛、满载而归的情景,节奏明朗、轻快,欢乐之情渐渐凸显。

“采”“有”“掇”“捋”等一系列动词的变换,细腻地描绘出劳动的过程,使诗歌洋溢着劳动的热情。诗歌的主题《诗经》中的民间歌谣,有很多用赋的形式,但像《芣苢》这篇重叠得如此厉害却也是绝无仅有的。全诗三章十二句,只有六个动词——采、有、掇、捋、袺、襭——是不断变化的,其余全是重叠,句式完全一样,这确实是很特别的。但这种看起来很单调的重叠,却又有它特殊的效果。在不断重叠中,产生了简单明快、往复回环的音乐感。同时,在六个动词的变化中,又表现了越采越多直到满载而归的过程。诗中完全没有写采芣苢的人,令人读起来却能够明白地感受到她们欢快的心情——情绪就在诗歌的音乐节奏中传达出来。清人方玉润在《诗经原始》中说:“读者试平心静气,涵咏此诗,恍听田家妇女,三三五五,于平原绣野,风和日丽中,群歌互答,余音袅袅,若远若近,忽断忽续,不知其情之何以移,而神之何以旷。”这话虽说想象的成分多了些,体会还是很准确的。这种至为简单的文辞复沓的歌谣,确是合适于许多人在一起唱;一个人单独地唱,会觉得味道不对。因此这种重章叠句式的处理诗歌,并不单调,也不影响主题的表达,反而深化了诗歌的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