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南宁二中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1页
广西南宁二中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2页
广西南宁二中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3页
广西南宁二中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4页
广西南宁二中11届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南宁二中2011届高三年级11月月考语文试题本试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II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l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否决/否极泰来 渐进/东风西渐 扛枪/力能扛鼎B.疏浚/怙恶不悛 啜泣/气息惙然 惆怅/风流倜傥C.白爵然/矫枉过正 沏茶/休戚相关 创伤/悲怆欲绝D.间距/间不容发 鲜见/数见不鲜 下载/千载难逢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文过饰非 缘木求鱼 见风驶舵 斩钉截铁B.无上荣光 迫不急待 坐收渔利 各自为阵C.越俎代庖 妍媸毕露 融汇贯通 目不暇接D.振聋发聩 明火执仗 集腋成裘 精简机构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能与括号中的词语替换且不改变句意的一项是 ()A.2010年10月20日,第七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和第七届中国-东盟商务投资峰会在南宁隆重开幕。这次博览会聚集了东盟各国各种各样的新产品,真可谓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浩如烟海)B.作为这个偌大世界的芸芸众生,我们每个人都在孜孜不倦地追求着自己的理想,虽然我们的水平参差不齐,但是我们都在做着最大的努力!(良莠不齐)C.凤姐是《红楼梦》中个性十分鲜明的典型人物,她的性格特征是“上头一脸笑,脚下使绊子;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这以后就成为了人们对风姐的描述了。(口蜜腹剑)D.“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语文学习历来都讲究“积累"二字,“一蹴而就"显然在这门学科中是行不通的。(一挥而就)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刘量程的《一个人的村庄》、梭罗的《瓦尔登湖》等中外散文佳作,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B.为北京申奥成功作出贡献的《申办报告》是一幅全面展现中国北京风采的锦绣画卷,已被国际奥委会收藏,目前陈列在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中。C.如果中国不能缓解人口增长对水土资源造成的巨大负担,那么环境的恶化将会危及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D.记者日前通过调查发现,中国人不爱喝牛奶的原因主要是人们的饮食习惯还没有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而相应改善所致。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当今画坛,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仿佛批评家是隔夜的麻辣汤,全部变了质。这实在是让人笑不起来的笑话。我结识的批评家,几乎都是爱读书爱思考的高手,几乎都是有正义感的人物,也是自强不息的奋斗者。作为批评界的一员,反躬自问:画家蔑视批评家,肯定是有原因的。究其原因如下:画是有形的诗,讲究直觉与意境。批评是无形的思,侧重理性与逻辑。诗与思是宿敌。柏拉图要把诗人逐出他的理想国,诗人对他也没有好感.儒家诗圣杜甫“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的诗句,被儒家思想家朱熹颇为不屑地批评说:“道它作甚?"言下之意是很无聊很没有意思。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语言表达的障碍,言不由衷是态度虚伪,词不达意是水平欠佳,言不尽意是效果有限.“言不尽意,圣人立象以尽意。"意思是话语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于是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卦象的延伸就是画,东汉刘熙解释说:“画,挂也。”古文挂、卦,音同义同而形似。这意味着古人认为画画比说话优越。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与写意画相通.写意画家的作品,不经意的败笔很常见,如同颜真卿打叉画圈的行书或黄宾虹的乱笔,感觉很自然。批评家的文章却不能有败笔.批评家如果引经据典,会被讥之为卖弄;不引经据典,批评就成了知心话,说多了则假.这样的文本,又会被认为没有深度.如果形而上地议论,画家便指责批评家不会细微地体味作品.在怀有一流技术的画家看来,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广义的批评既有指责,也有赞赏。凡是自大的画家无不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于是,偏重赞赏的批评,除了当事人之外,会受到画坛广泛的排斥,斥之为吹捧.反之,对于批评界的指责,画家又以外行为由加以抵制。批评文章如果是艺术品的说明词,就降格为应用文.批评文章如果把作品视为直观的现实,就成了社会学、文化学的业余议论。批评家如果把作品作为解释的容器,可以装进不同的观念,画家会质疑:那我在那里?晋唐以来的价值观,看重的是文章,其次是书法,最后是绘画。而今反过来了:画最值钱,书法其次,文章最贱。按照国营牌价,名人一篇文章的稿酬,相当于书法名家在宣纸上写一撇或名画家在画上滴一点.批评家与画家在社会回报上失衡,造成两者之间不平等的关系,画家怎能不看轻批评家?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一个二三流画家的几件庸作,批评文章动辄几千字,比苏东坡评论二王、张旭、怀素、颜真卿、王维、李思训、吴道子等名家的文字加起来还长。不长就不学术的西式文本摧毁了一字千金、字字玑珠的传统,怎能让人器重?大画家都是有思想的人物,如果涉足批评,肯定比很多批评家高明.又由于轻文重画是全社会的综合态度,致使进入批评界的一流人物实在是太少。就凭你那几个筋斗翻来翻去,他能看得上眼吗?摘编自彭德《画家为何轻视批评家》5.从原文看,下列关于“画家轻视批评家"的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画是有形的诗,批评是无形的思,诗与思是宿敌。B.书面语言限制了批评的表达,话语往往不能贴切地、充分地表述思想。C.批评界人士都是眼高手低、离腔走调的空谈家,批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D.低稿酬制度下的批评家为了混稿费,文章越写越长,无法让人器重.6.下列表述,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批评家正在变成贬义词,其结果是批评文章越来越被画家轻视。B.画家的作品可以有不经意的败笔,批评文章则不允许出现败笔。C.画家总是希望批评界赞赏自己而指责他人,这无疑增加了批评的难度。D.批评文章应学习一字干金、字字玑珠的传统,不应盲目效法西式文本.7.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周文王借用卦象去传达思想,卦象的延伸就是画,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是最早的画。B.如果把画家的稿酬降低,批评家的报酬提高,那么画坛就会出现许多高质量的批评文章。C.从价值观上看,因为画画比说话优越,所以当代的书画价值要远远高于文章的价值,这和晋唐以来中国长期形成的价值观截然相反。D.成为好的画坛批评家,需要有高超的绘画技艺、恰当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公正的批评态度等条件.三、(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一篇文言文,完成8—10题.陈寿字承祚,巴西安汉人也。少好学,师事同郡谯周.仕蜀为观阁令史,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遭父丧,有疾,使婢丸药,客往见之,乡党以为贬议;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司空张华爱其才,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举为孝廉,除佐著作郎,出补阳平令。撰蜀相诸葛亮集,奏之,除著作郎,领本部中正。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时人称其善叙事,有良史之才.夏侯湛时著魏书,见寿所作,便坏己书而罢。张华深善之,谓寿日:“当以晋书相付耳。”其为时所重如此。或云丁仪、丁虞有盛名于魏,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丁不与之,竞不为立传。寿父为马谡参军,谡为诸葛亮所诛,寿父亦坐被髡,诸葛瞻又轻寿;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言“瞻惟工书,名过其实”,议者以此少之.张华将举寿为中书郎,荀勖忌华而疾寿,遂讽吏部,迁寿为长广太守.辞母老不就。杜预将之镇,复荐之于帝.宜补黄散,由是授御史治书,以母忧去职。母遗言令葬洛阳,寿遵其志。又坐不以母归葬,竟被贬议。初,谯周尝谓寿日:“卿必以才学成名,当被损折,亦非不幸也,宜深慎之。"寿至此再致废辱,皆如周言。后数岁,起为太子中庶子,未拜。元康七年病卒,时年六十五。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日:“昔汉武帝诏曰‘司马相如病甚,可遣悉取其书,,使者得其遗书,言封禅事,天子异焉。臣等按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于是诏下河南尹、洛阳令就家写其书.寿又撰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余文章传于世。(选自《晋书·陈寿传》)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是沉滞者累年 坐:因为B.以寿虽不远嫌,原情不至贬废 原:原来C.除著作郎,领本郡中正 领:兼任D.臣等按故治书侍御史陈寿作三国志 按:推究9.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陈寿“德行”的一项是 ()①宦人黄皓专弄威权,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谴黜。②及蜀平,坐是沉滞者累年.③撰魏、吴、蜀三国志,凡六十五篇.④张华深善之,谓寿日:“当以晋书相付耳."⑤寿谓其子曰:“可觅千斛米见与,当为尊公作佳传.”⑥寿为亮立传谓“亮将略非长,无应敌之才”。A.①②③⑤B.①②⑤⑥ C.②④⑤⑥ D.②③④⑥10.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 ()A.陈寿从小就师从谯周,谯周曾告诫陈寿:才华一定会成就他,也会损毁他,要相当小心。陈寿因反感而不听从,最终再一次被罢官。B.夏侯湛正在撰写《魏书》时,读到陈寿的《三国志》,便毁掉了自己的书稿,说明陈寿的确擅长叙事,有良史之才。C.陈寿不为丁仪、丁虞作传是因为他们的后代没有给自己送东西;为诸葛亮立传不实事求是,反映了陈寿撰史的态度有欠严肃、公允,有挟私报复之嫌。D.陈寿死后,梁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頵等上表推荐《三围志》,称其“辞多劝诫,明乎得失,有益风化.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朝廷对此非常重视,派人去抄录,说明《三国志》具有很高的史学价值。第II卷(主观题,共120分)四、(23分)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臣皆曲意附之,寿独不为之屈,由是屡被遣黜.(5分)(2)虽文艳不若相如,而质直过之,愿垂采录。(5分)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落梅(宋)刘克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乱点莓苔①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东风谬掌花权柄,却忌孤高不主张。【注】①莓苔,苔藓植物,生长在阴湿的地方.(1)“乱点莓苔多莫数,偶粘衣袖久犹香”与陆游的《卜算子·咏梅》中“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有异曲同工之妙。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它们的“同工”之处。(4分)(2)本诗后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表达了什么感情?请作简要分析。(4分)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一)闾阎扑地,;舸舰迷津,。云俏雨霁,彩彻区明.,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雁阵惊寒,。(王勃《滕王阁序》)(二)(1)后人哀之而不鉴之,。(杜牧《阿房宫赋》)(2),不知东方之既白。(苏轼《赤壁赋》)(3)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司马迁《屈原列传》)(4),背西风,酒旗斜矗.(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5),愁云惨淡万里凝。(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五、(22分) 阅读下文,完成14-17题.故乡在远方张抗抗 我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流浪者。 几十年来,我漂泊不定、浪迹天涯。我走过田野,穿过城市,我到过许多许多地方. 19岁那年我离开了杭州城。水光潋滟、山色空濛的西子湖畔是我的出生地。离杭州100里水路的江南小镇洛舍是我的外婆家。 然而,我只是杭州的一个过客,我的祖籍在广东新会。我长到30岁时,才同我的父母一起回过广东老家。老家有翡翠般的小河、密密的甘蔗林和神秘幽静的榕树岛,夕阳西下时,我看见大翅长脖的白鹳灰鹳急急盘旋回巢,巨大的榕树林遮天蔽日、鸟声嘤嘤.那就是闻名于世的小鸟天堂。 但老家于我,却已无故园的感觉。没有一个人认识我,我也并不真正认识一个人。我甚至说不出一句完整地道的家乡方言。我和我早年离家的父亲,犹如被放逐的弃儿,在陌生的乡音里,茫然寻找辨别着这块土地残留给自己的根性。 暑假寒假,坐小火轮去洛舍镇外婆家。镇东头有一座大石桥,夏天时许多光屁股的孩子从桥墩上往河里跳水,那小河连着烟波浩渺的洛舍洋。我曾经在桥下淘米,竹编的淘箩湿淋淋从水里拎起,珍珠般的白米上扑扑蹦跳着一条小鱼儿…… 而外婆早已过世了.外婆走时就带走了故乡。其实外婆外公也不是地道的浙江人氏。听说外婆的祖上是江苏丹阳人,不知何年移来德清洛舍。由此看来,外婆外公的祖籍也难以考证,我魂牵梦系的江南小镇,又何为我的故乡? 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自然,我喜欢西湖的柔和淡泊,喜欢植物园的绿草地和春天时香得醉人的含笑花,喜欢冬天时满山的翠竹和苍郁的香樟树……但它们只是我摇篮上的饰带和点缀,我欣赏它们赞美它们,但它们不屑于我。每次我回杭州探望父母,在嘈杂喧闹的街巷里,自己身上那种从遥远的异地带来的“生人味",总使我觉得同这里的温馨和湿润格格不入…… 我究竟来自何方? 更多的时候,我会凝神默想着那遥远的冰雪之地,想起笼罩在雾霭中的幽蓝色的小兴安岭群山.踏着没膝深的雪地进山去,灌木林里尚未封冻的山泉一路叮咚欢歌,偶有暖泉顺坡溢流,便把低洼地的塔头墩子水晶一般封存,可窥见冰层下碧玉般的青草。山里无风的日子,静谧的柞树林中轻轻慢慢地飘着小清雪,落在头巾上,不化,一会儿就披了亮晶晶的一肩,是雪女王送你的礼物。若闭上眼睛,能听见雪花亲吻树叶的声音.那是我21岁的生命中,第一次发现原来落雪有声,如桑蚕啜叶,婴童吮乳,声声有情。 那时住帐篷,炉筒一夜夜燃着粗壮的大木棒,隆隆如森林火车、塄场的牵引拖拉机轰响。时时还夹着山脚下传来的咔咔冰崩声……山林里的早晨宁静而妩媚,坡上的林梢一抹玫瑰红,淡紫色的炊烟缠绵缭绕,门前的白雪地上,又印上了夜里悄悄来过的不知名的小动物一条条丝带般的脚印儿,细细辨认,如梅花如柳梢亦如一个个问号,清晰又杂乱地蜿蜒于雪原,消失于密林深处…… 我19岁便离开了我的出生地杭州城,走向遥远而寒冷的北大荒。 那时我曾日夜思念我的西湖,我的故园在温暖的南方。 但现在我知道,我已没有了故乡。我们总是在走,一边走一边播撒着全世界都能生长的种子。我们随遇而安,落地生根;既来则定,四海为家。我们像一个新时代的游牧民族,一群永无归宿的流浪移民。也许我走过了太多的地方,我已有了太多的第二故乡。 然而在城市闷热窒息的夏日里,我仍时时想起北方的原野,那融进了我们青春血汗的土地。那里的一切粗犷而质朴。20年的日月就把我这样一个纤弱的江南女子,磨砺得柔韧而坚实起来。以后的日子,我也许还会继续流浪,在这极大又极小的世界上,寻觅着、创造着自己精神的家园。14.作者在写北大荒的生活前写了新会、洛舍、杭州这三个故乡,请概括说说作者眼中这几个故乡的共同特点。(4分)15.解释下列两句话在文中的含意。(6分)(1)所以对于我从小出生长大的杭州城,便有了一种隐隐的隔膜和猜疑.(2)我究竟来自何方?16.为了表达对远方故乡的追寻,作者主要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结合本文内容简要分析。(6分)17.请你结合全文说说作者对“故乡在远方”有着怎样的认识。(6分)六、(15分)18.在大学自主招生面试时你有一分钟的自我介绍时间,请在提供的开头、结尾的基础上,从下面提供的语言素材中选择得体的必须要说的内容,按照连贯、通畅、合乎逻辑的要求排出顺序.(4分) 老师,您好!,,,。谢谢 ①某某大学学术氛闱浓厚,是我一直向往的名校 ②我叫某某,今年18岁 ③错过我这样的好苗予,相信老师您会后悔的 ④我盼望今天能够通过面试,成为某某大学的一员 ⑤我的家乡风景优美,欢迎老师您有时间去做客 ⑥我的父亲是一名公务员,我的母亲是一位人民教师 ⑦我爱好音乐,也喜欢运动;我坚强、乐观,从不怕困难 ⑧我身高XX,是一名刚光男孩(女孩) ⑨这次自主招生我一定能通过,我绝对相信自己的实力19.新闻点评就是用简约的文字对新闻事件进行评论,请用一句话点评下面这则新闻。不超过20字。(5分) 2010年10月16目21时40分许,李启铭酒后驾驶朋友的黑色轿车到河北大学送朋友,在河北大学新校区的生活区,将穿着轮滑鞋的两名女生陈某、张某撞飞,致一死一重伤。在被拦下后,他口出狂言:“有本事你告去!你知道我爸是谁吗?我爸是李刚!”据悉,李启铭所说的父亲“李刚”是保定市公安局北市区分局主管刑侦的副局长。“我爸是李刚”正成为网络流行语,网民用调侃来表达义愤.20.第16届亚运会将于2010年11月12日至27日在中国广州进行,下面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吉祥物——乐羊羊的标示,请你以设计者的身份说明吉祥物标示的创意。要求说明内容准确,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20个字。(6分)七、(60分)21.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有几个小孩听多了关于天使的故事,一心也想当天使,于是就求助于上帝。 上帝给他们一人一个烛台,叫他们保持烛台光亮,说只有这样才能够成为天使。孩子们很高兴,都仔细地将烛台擦得很干净。 结果几天过去了,上帝一直没有来。几乎所有的小孩都不再擦拭烛台. 有一天上帝突然造访,他们每个人的烛台上都蒙上了厚厚的灰尘,只有一个小孩,大家都叫他笨小孩,因为上帝没有来,他也每天都擦拭。 结果这个笨小孩成了天使。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参考答案1.A2.D(A.见风使舵,B.迫不及待、各自为政,C.融会贯通)3.C(“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义同“口蜜腹剑"。A.“琳琅满目”形容比喻各种美好的东西很多,多指书籍或工艺品。“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B.“参差不齐”,形容水平不一样或不整齐;“良莠不齐”,指好人坏人混在一起。“明争暗斗"指内心勾心斗角,争权夺利。D.“一蹴而就”,是指事情很快就完成;而“…挥而就”,形容才思敏捷,一动笔就写成,多指文学或书法创作。)4.B(A.强加因果,去掉“因而”。C.“缓解……负担”搭配不当,“缓解”应与“问题”搭配。D.“原吲是……”和“由……所致”杂糅。)5.C(“批评的文章通常是即兴的随笔”不属于画家轻视批评家的理由。)6.D(A.因果倒置;B.扩大了范围,第四段原文是“写意画家”;C.扩大了范围,第五段原文是“凡是自大的画家”。)7.D(A.“没有卦象就没有画,卦象其实就是画的起源,或者说,卦象就足最早的丽”文中无据,属了:主观臆断.B.“提高批评家的报酬”不是出现高质量批评文章的充分条件。C.当代书画价值不是由画画比说话优越决定,而足由“重画轻文”的综合态度决定。)8.B(原:推究)9.B(德:①②⑤⑥.才:③④)10.A(“陈寿阕反感而不听从"原文未及。)11.(1)大臣们都违背自己的意愿去依附他,只有陈寿不为之屈服,因此屡屡被降职罢官。(“曲意”“附”“屈”“谴黜”各1分;语句通顺1分)(2)虽然文章的艳丽程度比不民司马相如,然而质量确实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希望能得到皇上的垂青而采用录入。(“义艳”“质”“直"“年"各1分;语句通顺1分)【参考译文】 陈寿宁承祚,他足巴西安汉人。小的时候就非常喜欢学习,师从于同一个郡县的谯周。在蜀国担任观阁令史这个官,朝里的太豁黄皓独揽权枘,耍弄威势,大臣们都违背自己的意愿去勾结依附他,只有陈寿不为之剧服,因此屡屡被降职罢官。 陈寿父亲去世后,他自己也得了病,就让女仆把药做成丸状,被去他家的客人看到了,乡里人(认为他不守孝)对他的评价很低.等到蜀国被魏国平定后,就闪为这件事获罪官职多年得不到升迁.晋朝司空张华爱惜他的才华,认为陈寿虽然未能远避嫌疑,但推究实情还不至于被贬废,推举他做了孝廉,调任辅助著作郎,调出补助阳平县令。写了《蜀相诸葛亮集》,上奏皇上。任命为著作郎,兼任本郡中正.撰写《魏蜀吴二国志》,共六十五篇.当时人称赞他擅于写文章,有优秀史官的才能。夏侯湛当时正在写《魏书》,看到陈寿所写的,就毁掉白己所写的并且放弃再写.张华非常欣慰,对陈寿说:“应当把这件事写进《酱帕》里!”他当时就是这样被人们看重。有传言说丁仪、丁廪曾经在魏国很有名望,陈寿对他们的儿子说:“你们送一千斛米来,就替你们父亲写篇好传.”丁仪、丁廪的儿子没有送给他米,陈寿竟然没有给丁仪、丁虞写传记。陈寿的父亲曾是马谡的参军,马谡被诸葛亮杀了,陈寿的父亲也获罪被剔了个光头,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义非常轻视陈寿。陈寿为诸葛亮写传记的时候,说诸葛亮并不擅长谋略,没有对付敌人的才能,说诸葛瞻只写得一手好书法,有名无实.人们因为这看不起他。 张华将要推举陈寿当中书郎,苟勖憎恶张华并且讨厌陈寿,就对吏部造陈寿的谣,吏部就将陈寿迁走去当长,。太守。陈寿借故母亲年事以老推辞不去就职.在杜预出面干预下,再一次在皇帝面前举荐陈寿,认为适合补尚书奏事一职,因此就让他当御史治书,他又因母亲去世离职.陈寿母亲遗言让陈寿将她埋葬在洛阳,陈寿遵从了母亲的意愿。却又因为不给母亲在家乡埋葬而获罪,最后又被罢官。当初,谯周曾经对陈寿说:“你一定会因为你的才学而成名,却会因此受辱遭遇曲折,也不是不幸嘲,一定要慎重!”陈寿到现在再一次被罢官,谯周当年说的话一一应验。过了几年,陈寿被启用为太子中庶子,却没去报道。到元康七年陈寿病死,去世时六十五岁. 粱州大中正尚书郎范颓等人上表说:“以前汉武帝诏书说“司马相如病死后,就可以把他的书全拿来”,使者得到司马相如死后的书,上面写了封禅的事,汉武帝非常的惊异。我们大臣几个审查了以前治书侍御史陈寿所写的三国志,书里有很多勉励告诫的话,明确得与失,有益于社会风气.虽然文章的艳丽程度比不上司马相如,然而质量确实是有过之无不及.希望能得到皇上的垂青而采用录入。”于是皇上诏下河南尹、洛阳令让他们到陈寿家里誊写.陈寿还写了古国志五十篇、益都耆旧传十篇,这些三国志以外的文章流传于世.12.(1)两句畴表面上都写丫梅花的不幸遭遇,“零落成泥”,寂寞凄凉,(1分)赞美梅花虽遭不幸但香气经久不灭.(11分)实际上托物言:基;(1分)赞美的不只是梅花,更是那些烈然遭迁谪放逐但仍坚守志节的迂客骚人。(1分)(2)采用比喻手法。(1分)把胡乱使用对百花生杀予夺的权力的“东风"比作历史上和现实中的执掌权柄者,(1分)巧妙而又曲折地把矛头指向历史和现实中的一切嫉贤妒能、打击人才的当权者,(1分)寄托自己仕途不遇的感慨以及对这种不尊重人才现缘的强烈不满。(1分)《落梅》赏析 宁宗嘉定年间,时任建刚(福建)令的刘克庄写了《落梅》一诗,这是他咏物寄情的上乘之作。当时南宋小朝廷偏安东南一隅,已处于风雨飘摇之中,而统治阶级的上层人物却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目睹此情此景,爱国忧民的诗人真是万分痛心.作者虽有腔报国热情,却得不到统治者的重用,倍受排挤、迫害,于是诗人便将内心的悲愤和不满借“落梅"这一意象曲折地表达出来。 首联的“一片能教一断肠,可堪平砌更堆墙”,描绘了一幅凄凉衰败的落梅景象,奠定了全诗凄怆忧愤的基调。每一片落梅都使诗人触目愁肠,更何况那如雪花般飘落下来的铺满台阶义堆上了墙头的落梅呢?而对如此凄凉的景象,自然引起诗人对社会、人生的思考。 颔联进一步刻画落梅:“飘如迁客来过岭,坠似骚人去赴湘.”这两句对仗工整,化用典故,寓意深刻。两句诗不仅生动描绘了落梅凋谢飘零、随风四散的凄惨景象,而且高度概括了历史上无数“迁客”“骚人”的坎坷一一生。“飘如迁客来过岭”中的“过岭”,越过五岭,指到达今广东一带,晴喻韩愈被贬谪潮州的故事.“坠似骚人去赴湘”中的“湘”,指湘江流域,今湖南一带,暗用屈原失宠被逐,投泪罗江而死的故事。然而,这里的“迁客"“骚人”不仅指屈原、韩愈,而且泛指历史上一切仕途坎坷的有志之士.诗人一笔双写,不仅用“迁客"“骚人”的迁谪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