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4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1页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4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2页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4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3页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4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4页
《记念刘和珍君》课件24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念刘和珍君鲁迅

导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有一人被誉为“民族魂”。他时刻以深沉的情怀、睿智的目光关注着我们民族的生存状态和精神世界。在他逝世之时,举国哀悼,举世震惊。一友人送对联以示悼念:译书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呐喊;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这位呐喊者便是鲁迅。今天我们来看一看鲁迅是怎样为革命、为正义、为青年呐喊的。学习目标1.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理清文章思路,分析刘和珍这一人物的思想性格;2.品味语言,理解关键语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学习爱国青年的革命精神,铭记血债,不忘教训,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感受鲁迅刚正不阿的性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嫉恶如仇的精神。自嘲鲁迅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这首诗表现了鲁迅对敌人的蔑视和自己要战斗到底的决心,表现了一个坚定的革命战士的本色。这也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为人处世最要紧的当然是对敌人的憎和对人民的爱。学习活动一: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

鲁迅(1881-1936),原名

,字

,浙江绍兴人。鲁迅先生一生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是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

、、

,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豫才作者简介思想家革命家周树人鲁迅(1926年)4.散文集:

主要作品《呐喊》《彷徨》3.小说集:

以及《故事新编》(《故事新编》改编自中国古代历史典故)《朝花夕拾》5.散文诗集:

《野草》2.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阿Q正传》1.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狂人日记》

鲁迅杂文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作者生平弃医从文,以笔为枪资料链接据当时报纸披露,执政府于3月17日夜开会,进行部署,还预备了数十具棺材。段祺瑞还对卫队旅军官说:“你去告诉卫队旅官兵,(杀了人)我不但不惩罚他们,我还要赏他们呢!这一群土匪学生……”“三一八”惨案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愤慨,段祺瑞为了推卸罪责,反而诬蔑死难群众是“暴徒”。反动军阀的一些走狗文人如陈西滢等也制造流言,发表文章,诬蔑爱国学生是“受人利用”,被“民众领袖”(指李大钊等人)盲目地引入“死地”。噩耗传来,鲁迅万分哀痛又无比愤慨。他不赞成搞徒手请愿,但是在烈士的血痕中,他看到了希望。此后,他写了好几篇悼念文章,《记念刘和珍君》是这些悼念文章中影响最大的一篇。活动二

关于杂文杂文,现代散文中的一类,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变或动向的文艺性论文,具有短小、活泼、犀利、隽永、富有战斗性的特点。它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有关社会生活、文化动态以及政治事变的杂感、杂谈、杂论、随笔,都可归入这一类。杂文在中国古已有之,而现代杂文的兴起、发展和繁荣,和鲁迅是分不开的。在鲁迅的笔下,杂文具有一种自由写世相、叙述见闻、评说人事、言志抒情、启迪思想和反抗现实的使命,从而以博大精深的思想内涵和独将完美的艺术形式,攀上了中国文学的高峰,进入了“高尚的文学楼台”题目《记念刘和珍君》1234纪念性的回忆文章,属于记人写事的散文。“记念”——纪念“君”是尊称,表现了作者对刘和珍的敬意。“君”今写做“纪念”。“记念”与“纪念”是一组异形词,即意义相同,写法不同。“记念”"三·一八"惨案遇害的一名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学生。“刘和珍”活动三: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总结概括写作思路。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总结概括写作思路。(1)本文共分为七节:第一节:介绍写作缘由,表达自己的哀痛之情,控诉段祺瑞执政府的暴行,痛斥走狗文人的阴险论调。第二节:表达自己的无限愤慨,再一次说明写一点东西的必要。第三节:回忆自己与刘和珍的交往,表达自己对刘和珍的由衷敬意。第四节:写听到噩耗时的愤慨之情,揭露段祺瑞执政府的凶残和流言家的卑鄙。第五节:记叙刘和珍的生平事迹和遇难经过。第六节:阐述刘和珍等人死难的经验教训。第七节:阐述刘和珍等人遇难的意义,表现她们为国捐躯的崇高伟大。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概括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并总结概括写作思路。(2)概括行文思路活动四:人物形象分析1.仔细阅读课文,分析刘和珍君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她的事迹和性格特征),并找出文中的依据。

分析人物形象1.仔细阅读课文,分析刘和珍君到底是个怎么样的人(她的事迹和性格特征),并找出文中的依据。事迹品格毅然预定了《莽原》全年敢于反抗,富于斗争精神善良和蔼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欣然前往请愿,在执政府门前喋血追求进步,渴求真理始终微笑,态度温和有远见,有责任感有正义感和反抗精神,勇敢坚强,不惧牺牲刘和珍是一个进步青年学生。她向往革命,渴求真理,追求进步;她有组织能力,有威信;她为人和善;她有很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她疾恶如仇,勇于反抗;她勇赴国难,不惧牺牲。小结活动五

品味语言如何理解句子的含义?①揭示词句的隐含义:比喻义、象征义、指代义、双关义、反语义、背景义、主旨情感义等。②将形象的表述或含蓄的表述变成直白的表述。③从语境中把握句子的具体含义:联系上下句理解;从段落的中心意思观照;联系背景思考;联系主旨总结;联系句子所指对象探究;④探究原因,回答为什么。1.文章多次写“有写一点东西的必要了”,请找出这些句子,并分析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写这篇文章。①纪念死去的青年②写给段祺瑞政府和走狗文人(嘲讽、痛恨)③写给快要忘却这件事情的国民(唤醒)2.如何理解“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这是怎样的哀痛者和幸福者”这段文字?“真的猛士”,指真正勇猛的革命战士;“惨淡的人生”和“淋漓的鲜血”指反动政府制造凶杀的这种黑暗现实。因此,第一句话可理解为:真正的革命者是敢于正视这种黑暗的现实的。这两句话的含义可理解为:真正的革命战士,面对国家和民族的惨淡前途和人民的悲惨命运感到哀痛,他们又为改变黑暗现实,以勇往直前、奋斗献身为最大的幸福。3.第七部分第三段中说“苟活者在淡红的血色中,会依稀看见微茫的希望;真的猛士,将更奋然而前行。”如何理解这句话?一般的民众,会从中国女子的英勇斗争、互相救助、殒身不恤的事实中,多少看到一些改变黑暗现实的希望;真正的革命者,将因受到激励而更加奋勇前进。这是从烈士死难对于将来影响的角度高度评价其牺牲的意义的,具有激励革命者奋然前行的巨大作用,充满着感奋之情。4.“我”无话可说,民族默无声息,简要分析两种沉默包含的情感是否一样?“我”无话可说——悲哀尊敬、痛恨愤怒、失望期望交织,情太重太深而无言以对。民族默无声息——野蛮而严密的专制下害怕、淡漠、麻木活动六:文章写作特色分析①综合运用记叙、抒情、议论。②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揭露真相。③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活动七:探究主旨1.本文除了刘和珍以外,作者笔下还写了几种人?他们对惨案的态度如何?作者对这些人的情感又是怎样的?第一类人:爱国青年——沉痛悼念,表达敬意,颂扬勇毅第二类人:反动势力——控诉暴行,痛斥无耻下劣第三类人:“庸人”——痛心民族的衰亡,渴望并呼唤他们“爆发”文章主旨本文以痛斥反动派、悼念烈士的悲愤感情为线索,赞扬了刘和珍等爱国青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