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1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2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3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4页
颐和园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颐和园》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认识和掌握生字新词,并能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优美的语言;

2、感受颐和园漂亮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爱好。

3、初步掌握按游览次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措施。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感受颐和园的优美景色,受到情感的熏陶;

难点: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写作措施并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

教学措施:阅读、直观课件欣赏、想象、感悟

教学准备:课件、有关颐和园的资料、学生课前的预习及查找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图揭题导入。

1、幻灯片出示文中三幅图,问:同学们,你们懂得这是哪儿的景物?

2、揭题:(板书:18颐和园)指导书写“颐”左边有一种小口。

3、导入:颐和园建在哪里?看图画上各画了什么?你是怎么懂得的?

二、初读课文,播放课件,感受景物美。

1、生自读课文,思索:颐和园写了哪些景点?你最喜欢哪里,想想理由。

2、(幻灯片出示)认读生字新词,理解大意。重点指导:耸、堤、柱、栽、筑、狮等字的读音,分清平舌音与翘舌音,注意“堤”不能读成tí;“廊、栽”等字要注意指导笔顺。

3、交流自读状况:①颐和园给作者留下了什么印象,你怎么懂得的?首尾两段都直接写到颐和园的美,这种写法叫什么?(首尾呼应)有感情地齐读首尾两段。

②交流自己喜欢的景点,阐明理由。(教师相机出示有关的图片、课件,带领学生去领会美景,并选择一两个自然段读,初步有感情地朗诵课文,感受作者的赞美之情。)

③学生欣赏完课件后谈谈感受。(板书:美、大)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路,领悟构造美。

1、自读第2——5自然段,交流课后讨论题:作者是按怎样的次序游览的,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来?

①请同学们用“——”画出体现游览次序的语句。

②讨论交流,指句说说作者的游览次序。(板书: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学生动手画画旅游示意图,说说为何这样画。说说教材中三幅图各对应的段落。3、再读这些过渡句,抓住动词,领悟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体现方式。四、齐读全文,整体感知,指导分段。

四齐读全文,提醒学生:文章是按先总后分再总的措施写的,因此我们可以给课文提成三大段。

五、作业:1、抄写生字新词,并给生字组三个词。

2、熟读课文,查找有关图片感受景物的美。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新词,回忆全文次序。

二、精读课文,品析景物特点,感受语言美。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思索:作者来到长廊,抓住长廊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的?作者又是怎么观测长廊的呢?

(2)长廊有什么特点呢?从哪些句子懂得?(板书:长、美)

(3)出示图片和句子,体会描写措施。

“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一眼望不到头。这条长廊有七百多米长,提成273间。”这句从哪些词看出长廊的长?用上了什么阐明措施?(列数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每一间的横槛上均有五彩的画,画着人物|、花草、风景,几千幅没有哪两幅是相似的。”提问:观看图片说说画上有哪些内容?“几千幅画没有哪两面三刀幅是相似的”这阐明了什么?(阐明画的内容丰富,题材各不相似。体现了我国古代园林艺术的辉煌和劳感人民的智慧、才能。)“长廊两旁栽满了花木,这种花还没谢,那一种花又开了。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提问:这句写什么?从哪些词看出?(“栽满、谢、开”看出长廊两旁花木众多、鲜花常开、景色宜人的特点,从侧面看出长廊的美。)“微风从左边的昆明湖上吹来,使人神清气爽。”点明了长廊的位置在昆明湖的右边。

(4)有感情地齐读全段,按提醒分层。

先写怎样来到长廊,从外部整体简介长廊的长;从内部简介长廊的美;讲长廊两旁鲜花常开。(第一层第1、2句;第二层是第3句;第三层是第4、5

句。)

(5)总结写法,提出自学规定:抓住语句及关键词语体会景物特点下面我们也按学习这段的措施来自学如下3段的内容。

2、再读课文,思索各景物的特点,说说它们美在哪里,用上了什么描写措施。

3、体验成功,自主学习。

(一)交流学习“万寿山”部分(第3、4自然段):

(1)说说景物特点,找出最能体现景物美的句子。

万寿山脚下:佛香阁

(矗立)

(昂首一看)

雄伟壮丽

(八角宝塔形

三层

闪闪发光)

排云殿

、多

(一排排)

金碧辉煌

(向下望)树丛

葱翠……

登上万寿山:(正前面)

昆明湖

静、绿

(像……像……)

(向东远眺)城楼白塔

古老

(2)重点交流: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可出示填空:找出比方句,这句把昆明湖比作了

,写出了昆明湖

特点。“几乎”的意思是

。“滑”字用得

,由于

。这两句一静一动,愈加突出了昆明湖的

也可让学生讨论:把“滑”字换成“划”字好不好?

(3)运用课件带领大家去欣赏万寿山的美景。(二)交流学习“昆明湖”的部分(第5自然段)。

(1)

在昆明湖畔作者看到了哪些景物?

(2)

作者重点描写了什么景物?十七孔桥是什么样的?(板书:桥洞多

石柱多小狮子多、姿态不一)

(3)

想象“姿态不一”的小狮子会是怎么样的?阐明了什么?(阐明我国古代劳感人民的智慧和才能。)

(4)

再读课文,边读边想象昆明湖上的美景。

(5)

课件再次展示昆明湖上的漂亮风光。

三、总结全文,学以致用。

这篇课文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漂亮景观,全文脉络清晰,首尾呼应,采用了移步换景的游览次序记叙的。作者抓住景物的特点采用了不一样的描写措施,为我们再现了三处景点的漂亮景色值得我们学习。其实,我们的家乡也有诸多的风景名胜,大家也去游一游,用上移步换景的游览次序,抓住景物的特点,用上生动的句子写下来。

四、作业:1、找出文中优美的句子,多读几遍,把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2、观测一处家乡的景物,按游览次序,抓住景物特点写下来。

五、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长廊

长、美

颐和园

万寿山

佛香阁

高、雄伟壮丽

(大、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