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与道德经_第1页
老子与道德经_第2页
老子与道德经_第3页
老子与道德经_第4页
老子与道德经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生就是一个旅程,

过于忙碌会忽略路边的风景!

一切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占有的多了,就会伤及性命!

而可传世的,唯有看不见的精神!老子与《道德经》莫旗职教中心刘颖中国武术之太极拳的精髓:以柔克刚知白守黑中国书法、围棋的最高境界:老子:民间故事、神话传说:一出生耳朵就特别大——李耳福建清源山老子像

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谥号老聃。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史记》:“盖老子百有六十余岁,或曰二百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他活了160多岁,200多岁。是中国道家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后世与庄子并称“老庄”。道教尊称老子为太上老君。《史记》载(老子)楚国苦县,(今河南鹿邑东)。老子大约年长孔子30岁左右,这个人勤修道德,似已经了悟了宇宙人生的很多真理大道。他曾经做过周朝守藏室之史(或称柱下史)。老子时处晚周,天下纷乱,贵族骄奢淫腐,法令繁如牛毛,苛政暴如猛虎,各国互相侵夺篡杀。老子看破周朝腐朽、群雄争斗的人类困境,辞官不做。骑青牛西出函谷关时,关吏尹喜慕其名,求老子留言教他。于是,老子就写了五千言,名《老子》,道教尊其为“道德经”。1、老子其人为什么叫“老子”?

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史记正义》2.老子其事孔子问礼老子披着长长的散发,迎风而立,微微抬头,双目似闭又似开着,面上似笑又不笑,神情似醒非醒。——象枯树挺立老子是人中龙!(非鱼、兽、鸟)周公制礼作乐,在改造原殷商文化的基础上,开创了“以礼治国”的政治传统。礼是一整套礼仪,涉及祭祀礼、朝礼、军礼、婚礼、丧礼、宾客、外交、服装、音乐、饮食、建筑等方面。乐包括诗歌、音乐、舞蹈等。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并非指中原士大夫和诸侯们不要礼乐政治文化,而是指他们争着要享受原来仅属于天子级别的礼乐。“礼乐”的精神核心就是“尊卑贵贱、亲疏远近有别”。如周朝的爵位等级是公、候、伯、子和男,“礼”规定上公爵位每顿饭40个肉菜,候爵位32个肉菜,子爵位24个肉菜,老百姓则不准吃肉,王公贵族被称为“肉食者”。孔子:“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所谓仁就是“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老子对周朝礼乐政治文化传统全面否定和全面超越,差异性不是本质,统一性才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出关

紫气东来《道德经》马王堆帛书残叶国家图书馆馆长、博物馆馆长及档案馆馆长(1)看到的东西大大超过一般人(包括秘密、绝密的资料)(2)接触高层次的人才(3)处在王朝政权的中心(4)

天分聪慧,悟性极高为什么五千言的《老子》会成为中国的一大经典、世界上的一大智慧?老子为什么会写《道德经》?

不留言不签护照;﹒关令尹喜的一席话;﹒著作写给知音。《道德经》其书:《道德经》字数五千左右,又称《老子五千文》、《老子》、《老子道德经》、《道德真经》、《道德玄经》是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37章,下篇44章,共81章。上篇起始“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言宇宙本根,故称“道经”;下篇言处世,以“上德不德,是以有德”开头,故称“德经”。道,乃万事万物之母体,自然无为、无形无名,俗称“大道无形”。德是得道之意,即认识和体验道,遵照道的自然法则为人处事。道指客观自然规律,德是指顺应规律!《道德经》是一本什么样的书?(1)它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哲学的主根日本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我把老子当作东方的代表。(《禅与心里分析》)“老子是……登上中国哲学舞台上的第一个大哲学家,他著的《上下篇》是中国哲学史上最杰出的著作,他的道论是光彩夺目的唯物论哲学体系。”(《老子其人其书及其道论》)“老子是道家学派的鼻祖。道家之学既是先秦诸子百家之学的根底,同时也是诸子百家之学的纲领……‘中国如果没有道家,就象大树没有根一样’”(李约瑟《中国之科学与文明》)“若承认《老子》是哲学著作,《论语》是教育学著作,则即使《老子》晚于《论语》,《老子》也是中国哲学的主根。”(《主根与砧木》,见《哲学研究》1993年11月)(2)它是一部哲理诗“《老子》五千言,充满哲学的睿智与诗的凝练,深邃而优美。”(《老子白话今译》)“《老子》是用韵文写成的哲理诗。”(《影响中国历史的一百个男人》)德国哲学家海格尔:“老子的诗意运思的引导词语就是‘道’。”(《在通向语言的途中》)(3)它是一本讲帝王之学的政治书《汉书》认为《道德经》为“君人南面之术”中国历史上曾经注解过《道德经》的帝王将相: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清世祖、魏征、王安石、司马光……“汉初,相国曹参、窦太后等多提倡黄老无为而治,实行‘予民休息’政策,创造了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实现了富国强民,天下太平。”(《中国哲学通史》)(4)它是一部讲智谋奇术的兵书唐代王真说:《道德经》“未尝有一章不属意于兵也”。(《道德经论兵要义述》)宋代苏辙认为:“此几于用智也,与管仲、孙武何异?”(《老子解卷二》)另外,道教奉其为主要教义,武林人士认为《道德经》是一本“武林秘笈”,企业界用其指导经营和管理,艺术家吸取精神养料,科学家从中“寻求哲学智慧和新的思维方法”。……(《道家文化与现代文明》)《道德经》为万经之首中国文化中的“经”可谓多,而《道德经》被誉为万经之王。《道德经》历来被视为“帝王统御之道”。历史上,汉代的文景之治,唐朝的盛唐气象,清代的康乾盛世,都是用“黄老哲学”治国。(黄老即黄帝和老子)伟大的儒学始祖孔子也视老子为自己的老师。曾国藩在处世、治家、领兵可谓典范,他却说:“一日不读老庄,身上就充满酸臭之气。”大唐盛世,帝王自称老子后裔,为之立庙。唐太宗采用道家学说为兴国方针,唐高宗封老子为“太上玄元皇帝”,唐玄宗亲自为《老子》作注。宋代帝王对道教情有独钟,宋真宗加封老子为“太上混元上德皇帝”,宋徽宗把《老子》列为太学必修教材。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里,每个朝代在其鼎盛时期,无一例外地采用“内用黄老,外示儒术”的治国理念。

道家具有比较优势:诸子百家各有长短,相比而言——儒家显得迂腐,有时虚伪,有些话说得好听却难以实施。所以司马迁论之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法家主张很管用,但失于残忍、刻薄,六亲不认,最后把自己也搞得很惨。如商鞅、李斯,历代酷吏大多下场凄惨。

﹒墨家非常好,天真浪漫,就是太理想化。实际上人人都有算计之心,做到“兼相爱,交相利”谈何容易!

·兵家也是很管用,但有时太阴损。看“三十六计”,要么“瞒天过海”,要么“借刀杀人”,要么“趁火打劫”。如果完全推广到生活中,那就容易导致人性的扭曲、道德的沦丧,如果大家处处都用“三十六计”,结果极可能人人都变成小人了。道家呢?

道家贵生,提倡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身心和谐,是治疗现代人浮躁的一方良药。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的情况下,物质财富制造不出永恒的快乐和幸福,只有修心才能够救自己。这时候最好的东西就是道家,而道家的核心就是老子和《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道教鲁迅先生说过:“中国文化的根柢全在于道教。”

“懂得了道家,就懂得了中国的大半。”道家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流派之一,与儒家相互激荡,相辅相成。个人认为:在中国的传统思想中,儒家是表,道家才是真正内在。儒家其实是吸收道家思想本质的;后来的佛教、道教都是在以道为本质上出现的。可以说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其实是道家的文化。<<道德经>>的国际影响

老子的《道德经》传到欧洲大约是16世纪的事情,西方人把《道德经》翻译成了拉丁文、法文、德文、英文等文字,西文译本总数近500种,涉及17种欧洲文字。从1870年第一个德译本算起,《道德经》的德文译本多达82种,研究老子思想的专著也高达700多种。几百年来,在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圣经》排第一,《道德经》高居第二。由此可见,老子及其思想在西方受欢迎的程度。老子的洋人“粉丝”(Fans)“辩证法”一词,是德国大哲学家、大数学家莱布尼兹为太极阴阳五行起的一个洋名字。黑格尔师承康德,把老子学说看成是真正的哲学,将老子所说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发挥得淋漓尽致,使其哲学逻辑合理,充满生气,理论新奇,论述动人。黑格尔研究每一个命题,都完全按照太极图的正(阳)反(阴)合(中)的三维形式,创立了三段式解读法。德国哲人尼采在读完《道德经》之后,大加称赞,说老子思想“像一个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托尔斯泰当年也曾说,自己良好精神状态的保持应当归功于阅读《道德经》。哲学家海德格尔更把老子的“道”视为人们思维得以推进的渊源。英国哲学家罗素早在1919年来到中国,他认为中国人提倡的礼让、和气、智能、乐观的人生之道远非西方文化所能及,因此西方文化要学习中国的道德哲学。德国诗人科拉邦德1919年写了一篇《听着,德国人》,在这篇文章中他号召德国人应当按照“神圣的道家精神”来生活,要争做“欧洲的中国人”。天下大道《道德经》81章,其中52章使用了“道”这个概念。“道”是老子学说的核心所在,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道家认为,万事万物虽有着形态、质地、性情等等不同,却有着一个气质相同的本性,那就是“道”。走近神秘的“道”道的初意,是道路的意思。有了道路,才能到达目的地!做人做事,明白了规律,人做的优雅,事做得漂亮,于是,人们称赞他“有道”。一个人通晓世理和人心,其说出的“道理”令人信服。自然,无道的人,即使说理,也是无理搅三分了。老子之道……道是“始”,是万事万物本源;是自然、自在的存在,是那种无法描述,却可推动世界万物运转的混沌力量。道是“常”,是万物变化多端背后的“不变”。是规律,是所有的存在都必须依从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道是“无”,人的肉眼虽无法企及,但却真实的存在,是万事万物的灵魂。道是“一”,世间的一切存在的本质,始终如一,区别只在现象。《道德经》的主要内涵道:老子最重要的思想是“道”。“道”是他用以观察和认识世界的最高范畴。1、道是构成世界的本体。2、道是创造宇宙的原动力。3、道是天地万物运转的法则:

一是“无为”;一是“柔弱”。

道【原文】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第一章)【译文】“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道【原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第四十二章)【译文】道是独一无二的,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相交而形成一种适匀的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道的作用【原文】治大国,若烹小鲜,以道莅天下,其鬼不神。非其鬼不神,其神

【译文】治理大国,好像煎烹小鱼,不要频繁翻动导致破碎,要注意掌握火候。用“道”治理天下,鬼神起不了作用,不是鬼不起作用,而是鬼怪的作用伤不了人。柔弱:柔—事物的生存状态,有很大灵活性;弱—即低姿态【原文】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是以兵强则灭,木强则折。强大处下,柔弱处上。(第七十六章)

【译文】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以后身体就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就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坚强的东西属于死亡的一类,柔弱的东西属于生长的一类。因此,用兵逞强就会遭到灭亡,树木强大了就会遭到砍伐摧折。凡是强大的,总是处于下位,凡是柔弱的,反而居于上位。

《道德经》经典名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合抱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萌芽;九层的高台,筑起于每一堆泥土;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道德经》经典名言: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算聪明。能战胜别人是有力的,能克制自己的弱点才算刚强。知道满足的人才是富有人。坚持力行、努力不懈的就是有志。不离失本分的人就能长久不衰,身虽死而“道”仍存的,才算真正的长寿。《道德经》经典名言: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缤纷的色彩,使人眼花缭乱;嘈杂的音调,使人听觉失灵;丰盛的食物,使人舌不知味;纵情狩猎,使人心情放荡发狂;稀有的物品,使人行为不轨。因此,圣人但求吃饱肚子而不追逐声色之娱,所以摒弃物欲的诱惑而保持安定知足的生活方式。五色:青(木).红(火).黄(土).白(金).黑(水)五音:宫、商、角、徵、羽五味:酸、苦、甘、辛、咸酸属木,树上结的果子是酸的;苦属火,东西烧焦了是苦的;甘甜属土,土里长出来的庄稼是甜的;辛辣属金,冶炼金属时闻起来会有一股辛辣的味道;咸属水,海水是咸咸的。《道德经》

朴素的辩证思想:老子哲学中有许多极可宝贵的精华,这就是他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认为,事物的自身都包含着他善,任何事物都是正与反、肯定与否定的对立统一,“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有的甚至相反相成,所谓“曲则全,校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这些对立统一的关系,都可以物极必反,互相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从这些辩证观点出发,老于建立了他的策略思想,即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等等。但过分强调“柔弱”,也给他的思想带来许多消极性、如消极退让,无为而治,否定进步等。道家思想的基本精神

:1、道统万物,尊道循道的理性精神

2、返朴归真,崇尚自然的价值观念

3、追求自由平等个性解放的人道主义精神

4、不为物役,宠辱不惊的独立风骨

5、以弱胜强、以柔克刚的辩证思想

老子“无为”思想的真相常人有为的内心依据,无非就是自己的欲念、经验、知识等,可这些是这个世界上最微不足道的!在“有为”的追逐下,用人们对世界有限的知识、有限的经验,人的思考会变得僵化,人也会越来越固执。唯有解除心中有限所造成的枷锁,以无为来矫正世俗之弊,人们才能回到心灵的桃花源、一切合于道的境界。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原文】以正治国,以奇用兵……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第五十七章)

【译文】以无为、清静之道去治理国家,以奇巧、诡秘的办法去用兵……所以有道的圣人说:“我无为,人民就自我化育;我好静,人民就自然富足;我无欲,而人民就自然淳朴。”

。无为:通过无为产生有为。【原文】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无为而无不为,取天下常以无事;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