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8年陕西省绥德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_第1页
2016-2018年陕西省绥德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_第2页
2016-2018年陕西省绥德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6-2018年陕西省绥德县人间布鲁氏菌病监测分析

绥德县是陕西省布鲁氏病(布病)的发源地。1996年布病在我县爆发后,积极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布病发病数逐年减少。但2003年以来布病疫情逐年回升,为了掌握布病疫情动态及流行特征,指导布病防治工作,2005年我县被确定为国家布病监测点,监测时间为3年,现将2005年-2007年布病监测结果分析如下。1对象和方法1.1日常监测方法根据20个乡镇的发病情况确定城关、义合、辛店、满堂川、白家硷5个乡镇为固定监测乡,另外15个乡镇为流动监测乡,每年监测5个乡镇,三年轮回一次。监测对象为监测点内与羊及羊产品密切接触的人群;此外,疾控布防门诊常年开设,对就诊的群众进行布病诊断、治疗以及疗效回访。1.2病料的采集、测定和分析方法根据监测方案对每个监测点抽取的人群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疑似病人详细追踪接触史,填写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并静脉采血3mL-5mL,自然分离血清后做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诊断标准及方法均按《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进行,对确诊的布病患者进行报告、治疗、回访。1.3诊断试剂虎红平板凝集抗原、试管凝集抗原均由北京流研所提供,有效期内使用。2结果2.1血检及并发症2005年-2007年对与家畜及畜产品有接触的职业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查,血检率为流调人数的31.42%(1474/4691),平均血检阳性率为20.08%,确诊布病患者279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6.32/10万。各年监测结果见表1。2.2本文以人类布病的流行特征为基础,分析了279例布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分析2.2.1时间分布每月均有病例,但发病主要分布在春夏两季,占发病总数的66.55%,其中发病最高的月份是6月份,占总数的16.04%。2.2.2人口分布2.2.2.年龄分布情况3年间布病患者中男女之比5∶1,各年龄均有发病,以20岁~49岁的青壮年发病最多,共173例(62.01%),50岁以上85例(30.47%),20岁以下21例(7.53%),发病最大年龄为73岁,最小年龄为8岁。2.2.2.肉肉品质以性能好279例患者中,农民181例(部分家养羊)(64.87%),屠宰31例(11.11%),学生11例(3.94%),贩皮毛和畜产品收购41(14.7%),干部、兽医、司机各1例(0.36%),其它2例(0.72%)。2.2.3乡镇基本情况本县病例主要分布在20个乡镇126个村,病例主要集中在义合65(20.06%)、白家硷37(11.42)、石家湾24(7.41%)、辛店23(7.10%)、城关16(4.94%),其它15个乡镇占(49.07%)。2.2.4感染的类型病人感染方式多种,主要为直接接触病羊,接羔助产、屠宰、剥皮毛、喝生奶等,有一家多人受染的情况。2.2.5临床表现呈轻症化发热、关节痛、乏力、出汗仍然为布病最常见的症状,据文献报道八十年代后布病患者临床表现呈轻症化,且症状不典型,象睾丸肿大等症状已极为罕见。但1996年布病疫情爆发后病人临床症状典型、病情重,睾丸肿大的现象在男性病例中亦占一定比例(4.66%),见表2。2.2.6血清效价及滴度变化血清学检查(SAT),1∶400的病例最多(105例),占37.6%,1∶800以上63例(22.58%),最高血清效价达1∶3200,滴度较1996年爆发有所下降。病原分离:2006年对白家硷乡蒲家硷村和四十铺镇雷家岔村两例病人采血进行布鲁氏菌培养,均未检出布氏菌;2007年未发现合适病例,未开展病原学监测。3病人感染方式及感染途径监测结果表明,我县2005年-2007年血检阳性率分别为9.41%、19.70%、36.52%,确诊布病患者分别为48、95、136例,从职业分布来说,养羊农民和屠宰工在新发病例中占的比例很大(75.98%),从感染途径来说,病人感染方式主要为直接接触病羊,接羔助产、屠宰、剥皮毛、喝生奶等。3年间我县虽在人间布病防治工作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监测结果表明疫情在3年间仍然呈现上升趋势,本文以为其原因是多方面的。3.1布病疫情波动,发病后检免杀了我县是养羊大县,农民几乎家家喂羊,由于羊子交易流动频繁,市场检疫、出入境检疫漏检现象非常普遍,疫区内群众私自出卖病羊现象非常严重,外市县布病奶牛、羊子时有流入,畜间布病疫情发生后,很难将疫区羊子普遍血检,漏检情况经常发生,检免杀措施不能很好的落实,这是当前布病疫情波动的主要原因,布病是人畜共患传染病,传染源是病畜,如果畜间防治的问题没有解决,人间的发病也就成为一种趋势,很难从根本上解决。传染源处理不彻底、牲畜流动交易控制不力、畜间免疫不到位加速了布病疫情的上升甚至爆发。3.2人类防护能力低,各防布病防治经费不足,宣传力度不够,农民卫生状况较差,人与羊接触密切,由于农村群众文化水平不高,理解能力有限,对布病防范能力差,忽视个人防护,对羊流产胎儿、胎盘、污染物、粪便等处置不当,造成人间发病。只有发病了才有对布病重视的意识,再加上临床医生对布病的认识不到位,存在大量误诊漏诊现象,如何让农村的老百姓尤其是一些与牛、羊接触的职业群众引起对布病足够重视,让临床医生尽快熟悉布病,让病人少走弯路,也是我们下一步要解决的问题。3.3建立有效的疫情防控机制控制人间疫情首先从畜间着手,切实加强基层畜牧兽医体系建设,从根本上解决畜间防病的问题,另外还要建立人间与畜间、地区之间的多方位联防机制,人畜间互通疫情,不同的行政区域互通疫情,建立定期不定期的交流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