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爱》课件30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兼爱》课件30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兼爱》课件30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兼爱》课件30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兼爱》课件30张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兼爱《墨子》人称墨子为“天才匠人,孤独侠客”,这种孤独似曾相识。在那个拒绝崇高的时代,拥有高贵理想的人们,孔子、庄子、墨子……无一不是孤独的。孔子游说天下、著书立说,温雅敦厚;庄子超然物外、顺应天理,逍遥无为;而墨子古道热肠、反战爱民,行侠天下。他的孤独别有一番豪气和决绝。标题解读《兼

爱》兼,本义,一手执两禾,有兼顾、一同、一并之意。兼爱:即不分亲疏厚薄地互相关爱。这是一种不存在血缘关系,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的爱。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梳理文章思路,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3、感受墨子的情怀,结合当下思考

“兼爱”的现实意义。学习目标

墨子(约前468—前376),名翟,春秋战国之际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墨家学派创始人,中国古代逻辑学集大成者。

墨子出身卑微,是一个熟悉木工技巧的工匠,后来成为一位博通古代典籍的“士”。在当时“百家争鸣”中,是唯一代表劳动人民利益并为劳动人民呼喊奔波的思想家。墨子生活在文人气息浓厚的鲁国,他也曾“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来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创立了墨家学派,聚徒讲学,与儒家抗衡,在当时影响很大,世称“儒墨显学”。(通常是指与现实联系密切、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学问)。百家争鸣,有“非儒即墨”之称。

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韩非子·显学篇》走近墨子小孔成倒像,现代照相技术原理的起源2016、8、161时40分,酒泉发射中心,我国自主研制的世界上首颗空间量子科学实验卫星文化自信主要成就《墨子》其书

墨子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编成了《墨子》一书,该书由墨子自著和弟子记述墨子言论两部分组成。该书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涉及哲学、逻辑学、军事学、工程学、力学、几何学、光学,先秦的科学技术成就大都依赖《墨子》以传。现存《墨子》一书,宋朝多散佚。至清代编《四库全书》时,仅存五十三篇。

文章由小及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典型如《非攻》。语言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主要作品主要思想①兼爱非攻。所谓“兼爱”是要求君臣、父子、兄弟都要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且不分尊卑贵贱、平等无差别;并认为社会上出现强执弱、富侮贫、贵傲贱的现象,是因为天下人不相爱所致。国家之间无战事,和平共处。②尚同尚贤。尚同是要求百姓上同于天子。墨子认为,国君是国中贤者,百姓应以君上之是非为是非。他还认为上面了解下情也很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赏善罚暴。尚贤是要求君上任用贤者而废抑不肖者。③节用节葬。节用是墨家非常强调的一种观点,他们抨击君主、贵族的奢侈浪费,尤其反对儒家看重的久丧厚葬之欲。认为君主、贵族都应像古代大禹一样,过着极为俭朴的生活。④天志明鬼。宜扬天命鬼神的迷信思想是墨家的—大特点。

背景探寻

墨子生活在春秋战国之交、社会大变革时期,这时奴隶制度已经开始崩溃,封建制度正在逐步建立,礼崩乐坏、王权衰败、生灵涂炭,社会的动荡给人民带来极大的痛苦。广大劳动人民极度渴望过上安定太平的生活。墨子对现实生活给予积极的关注与思考,认为一切的灾难和邪恶都是人们不相爱带来的恶果,提出了“兼爱”“非攻”等主张,站在平民的立场上坚决地维护劳动人民的生存与安危。“天才匠人,孤独侠客”——墨子

第一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①圣人:古时对君主的尊称。②事:事务。③所自起:起源的地方,由何引起。④焉:于是。⑤攻:治疗。⑥弗:不。⑦然:这样。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不能治。

譬之如医之攻人之疾者然,必知疾之所自起,焉能攻之;不知疾之所自起,则弗能攻。治乱者何独不然?必知乱之所自起,焉能治之;不知乱之所自起,则弗能治。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治理天下;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这就好比医生治疗人的疾病一样,一定要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于是才能进行治疗;不知道疾病产生的原因,就不能治疗。治理祸乱又何尝不是这样呢?一定要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于是才能进行治理;不知道祸乱兴起的原因,就不能治理。第1段

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①察:考察②当:同“尝”,尝试③何自起:由什么引起④相爱:互相关爱⑤自爱:“爱自”,爱自己⑥亏:使受损失

⑦自利:使自己得利

第二段

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也,不可不察乱之所自起。当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子自爱,不爱父,故亏父而自利;弟自爱,不爱兄,故亏兄而自利;臣自爱,不爱君,故亏君而自利。此所谓乱也。//【译文】

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不可不考察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尝试考察混乱是由什么引起的?起于不互相关爱。臣下和儿子不孝敬国君和父亲,这就是所说的混乱。儿子爱自己而不爱父亲,因此使父亲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弟弟爱自己而不爱兄长,因此使兄长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臣下爱自己而不爱君王,因此使君王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就是所说的混乱。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即使是父亲不爱子女,兄长不爱弟弟,君主不爱臣子,这也是天下所谓的祸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子女,因此使孩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因此使弟弟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君主爱自己而不爱臣子,因此使臣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互相亲爱。即使是天下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也是这样。偷窃者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因此以偷窃别人的家而使自己的家得利;劫夺财物者只爱自身,不爱别人,因此伤害别人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即使是大夫之间互相侵夺封地,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夺别人的封地而使自己的封地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伐别人的封国而使自己的封国得利。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罢了。1、理解课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2、梳理文章思路,学习本课中说理的方法和论证逻辑。3、感受墨子的情怀,结合当下思考

“兼爱”的现实意义。学习目标

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父自爱也,不爱子,故亏子而自利;兄自爱也,不爱弟,故亏弟而自利;君自爱也,不爱臣,故亏臣而自利是何也?皆起不相爱。虽至天下之为盗贼者,亦然。盗爱其室,不爱异室,故窃异室以利其室。贼爱其身,不爱人,故贼人以利其身。此何也?皆起不相爱。

虽至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亦然。大夫各爱其家,不爱异家,故乱异家以利其家。诸侯各爱其国,不爱异国,故攻异国以利其国。天下之乱物,具此而已矣。即使是父亲不爱子女,兄长不爱弟弟,君主不爱臣子,这也是天下所谓的祸乱。父亲爱自己而不爱子女,因此使孩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兄长爱自己而不爱弟弟,因此使弟弟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君主爱自己而不爱臣子,因此使臣子受损失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为什么呢?都是起于不互相亲爱。即使是天下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也是这样。偷窃者只爱自己的家,不爱别人的家,因此以偷窃别人的家而使自己的家得利;劫夺财物者只爱自身,不爱别人,因此伤害别人而使自己得利。这是什么原因呢?都是起于不相爱。

即使是大夫之间互相侵夺封地,诸侯之间互相攻伐封国,也是这样。大夫各自爱他自己的封地,不爱别人的封地,所以侵夺别人的封地而使自己的封地得利。诸侯各自爱自己的封国,不爱别人的封国,所以攻伐别人的封国而使自己的封国得利。天下的纷乱之事,全都在这里罢了。察此何自起?皆起不相爱。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故不孝不慈亡。犹有盗贼乎?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故盗贼有亡。犹有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乎?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大夫之相乱家、诸侯之相攻国者有亡。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家与家不相乱,盗贼无有,君臣父子皆能孝慈,若此则天下治。考察这是因何而起的呢?都起于不相爱。假使天下都能相亲相爱,爱别人就像爱自己,还会有不孝的人吗?看待父亲、兄长和君主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实行不孝的事情呢?还会有不慈爱的人吗?看待弟弟、子女和臣子像看待自身,怎么会实行不慈爱的事情呢?所以不孝不慈都没有了。还会有偷窃和劫夺财物的人吗?看待别人的家如同自己的家一样,谁还会盗窃?看待别人如同自己一样,谁还会伤害人?所以盗贼又没有了。还会有大夫之间相互侵夺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封国的事吗?看待别人的封地如同自己的封地一样,谁还会发动祸乱?看待别人的封国如同自己的封国一样,谁还会发动攻伐?因此大夫之间相互侵夺别人的封地,诸侯之间相互攻伐别人的封国的现象就又没有了。假使天下的人都能相亲相爱,国家与国家之间不相互攻伐,封地与封地之间不相互侵夺,偷盗抢劫没有了,君主、臣子、父亲、子女之间都能孝敬慈爱,像这样天下也就安定了。第3段翻译故圣人以治天下为事者,恶wū得不禁恶wù而劝爱?故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wù则乱。故子墨子曰不可以不劝爱人者,此也。

所以圣人是把治理天下作为(自己的)事务的人,怎么能不禁绝憎恨而鼓励相爱呢?

所以天下之人全都互相亲爱就会安定太平,互相憎恨就会发生祸乱。

所以墨子说不可以不鼓励爱别人,就是这个道理。翻译第4段【学习任务一】1.请阅读课文《兼爱》,梳理全文内容,绘制思维导图。导图要求用字尽量简省。【学习任务二】(1)请用原文回答:墨子认为天下之乱的起源是什么?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2)请用自己的话概括:墨子认为践行兼爱的方法是什么?爱人若己,视人若己【学习任务三】2.思考:墨子是否主张爱一切人,反对一切战争?【材料一】

杀一人,谓之不义,必有一死罪矣。若以此说往,杀十人,十重不义,必有十死罪矣;杀百人,百重不义,必有百死罪矣。当此,天下之君子皆知而非之,谓之不义。今至大为不义攻国,则弗知非,从而誉之,谓之义。情不知其不义也,故书其言以遗后世。若知其不义也,夫奚说书其不义以遗后世哉?

(《墨子.非攻上》)【材料二】

今逮夫好攻伐之君,又饰其说,以非子墨子曰:"以攻伐之为不义,非利物与?昔者禹征有苗,汤伐桀,武王伐纣,此皆立为圣王,是何故也?"子墨子言曰:"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者也。彼非所谓'攻',谓'诛'也。

(《墨子·非攻下》》【学习任务四】2.思考:墨子是否主张爱一切人,反对一切战争?墨子所说的“兼爱”是不包括爱“盗”的。墨子反对的是攻伐战争,支持正义之战。思考:儒家讲"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子罕言利",而墨子却主张"兼相爱,交相利",对此请谈谈你的看法。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兼爱"就是要通过"义"来体现,"义"事能使彼此都获利,墨子说"必兴天下之利",这种利是互爱互利,这是一种大义,绝不是单方面的个人私利。2.以下是儒家弟子巫马子与墨子的一段对话,请你结合对儒家文化的了解,谈谈"仁爱"和"兼爱"有什么不同?

巫马子谓子墨子曰:"我与子异,我不能兼爱。我爱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