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十校联赛”一等奖_第1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十校联赛”一等奖_第2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十校联赛”一等奖_第3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十校联赛”一等奖_第4页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十校联赛”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美)罗森塔尔默读课文回答:

参观者在集中营里看见了哪些东西?毒气室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焚尸炉“…人们对他说,这是‘小的’,还有一个更大的。…”——《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巨大的焚尸炉:“我警告你们,你们不是到一个疗养院来,你们是到一个德国的集中营来,你们除了从烟囱里出去外,就没有别的路走出这儿。”(党卫军的头目弗里希上尉)遇难者的鞋子遇难者的遗物“…一看到成堆的头发和婴儿的鞋子,…停下脚步,浑身发抖。…”——《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集中营里拥挤的囚犯宿舍“…这些三层的长条盒子,…在这样大一块地方,每夜要塞进去五到十人睡觉…”

——《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

集中营中等死的囚犯集中营堆积如山的尸骨毒气室中等死的囚犯被处死的囚犯的尸体.照片上显示的仅为死难者的一半不到,他们大多数是饿死或被枪杀的。

1945年5月,美军进入了战败的德国,所见到的不禁令人触目惊心的-大批犹太人尸体。这个囚犯还保持着被烧死时的姿势。集中营里的万人坑运送政治犯尸体的火车

“死亡工厂”——奥斯威辛集中营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威辛集中营只找到7650名幸存者和没有来得及运走的7.7吨头发。

奥斯维辛集中营11号楼和12号楼之间的“死亡墙”。该墙因党卫

军当年在这里随意枪杀囚犯而得名。

部分死难者的照片“…这是数以千计的照片,是囚徒们的照片。他们都死了——这些面对照相机镜头的男人和妇女,都知道死亡在等待着他们…”——《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1、看了资料和课文后,你们对奥斯维辛集中营有什么印象?可怕、惨绝人寰、恐怖

集中营大门上文字ARBEITMACHTFREI(劳动使人自由)奥斯维辛(Auschwitz)集中营:

奥斯维辛位于波兰南部小波兰省境内,1940年4月27日,德国法西斯头子希姆莱下令在此修建最大的灭绝人性的杀人工厂——奥斯维辛集中营,并于同年6月14日将首批犯人运抵奥斯维辛。1941年对集中营进行了扩建,二战结束时,整个集中营占地面积达40平方公里。除斯塔姆拉格、布热金卡、莫诺维采三个主要集中营外,还有45个分营。营内采用毒气室等各种方法屠杀、虐待囚犯,5个焚尸炉平均每天焚尸1万具。包括中国人在内的28个民族的400万人死于集中营,其中犹太人最多,达250万。1947年被开辟为国家博物馆。1979年被列入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2、作者有没有直接描写集中营如何残害“犯人”的?你是怎么体会到它的可怕的呢?作者没有直接描写纳粹刑罚的残酷,它的可怕是通过作者和参观者的感受表现出来的。问题1:他们在看见集中营的这些东西时有什么反应?在文中找出参观者表情变化的句子,讨论这些变化说明了什么?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他们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然后对解说员说:“够了。”人们感情的变化,从侧面证明了集中营的恐怖,是任何心智健全的人所无法想象的,纳粹法西斯的暴行惨绝人寰,灭绝人性,令人发指!1、“最可怕”等词,作者用反语;2、景象固然美好,但布热金卡因为曾经是人间地狱,只有灰暗的天空、沉闷的色调才能与之相称。3、作者表达出自己内心无比的愤懑,让读者感到沉重、压抑。问题2:在文章开头作者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最可怕的事情是这里居然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这其中深层含义是什么?分析句子语言内涵的方法。①从本句入手,抓住关键词语。②从句位入手,注意相邻或对应之处。③结合中心来理解。④联系背景来理解。⑤把握句子所蕴涵的情感。问题3:

课文开头写集中营所在地“阳光明媚温暖,一行行白杨树婆娑起舞,在大门附近的草地上,还有儿童在追逐游戏。”结尾又写道:“这里阳光明媚,绿树成荫,在集中营大门附近,孩子们高兴地嬉戏。”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和平的景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今天的奥斯维辛集中营博物馆(1)内容上,以明快的景物,欢乐的小孩反衬集中营当年的暗无天日惨绝人寰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遇难者的怀念。如果他们能活到今天,就能享受到这一切。(2)结构上,使文章更加完整,同时也照应了题目“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没有新闻,乃愤激之言,首尾写平静的景物,暗示作者内心汹涌澎湃。61年前的奥斯维辛集中营问题4:课文中还有好几处写到了与奥斯维辛集中营不相称的事物,如第八段写到:“在德国人撤退时炸毁的布热津卡毒气室和焚尸炉废墟上,雏菊花在怒放”。请思考一下,这样的一种反差和对比有什么作用?作者将这两种反差极大的事物放在一起,组合成一幅令人难忘的画面,既揭露了法西斯摧残美好生命的罪行,又暗示生命是不会被彻底摧毁的,正义必定战胜邪恶,连这种地方都能开出胜利之花,正义之花,地球上还有什么邪恶不被打倒呢?

这篇新闻报道的题目是《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那么为什么“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但这位记者还要去报道?讨论:1.“没有什么新闻”——奥斯维辛早就因它的那段沉重、血腥的历史而出名。一批批的参观者在奥斯维辛都会看到同样的东西,得到同样的感受,那样震惊,那样窒息,那样愤怒。对于追求新闻时效性的记者来说,的确是没有什么新的东西可供报道了。2.为什么又要写——但作者还是要写,因为他此时已经不只是一个记者,更是一个被深深震撼的参观者,感到一种非写不可的使命感。这种感情驱使作者必须为它写一点东西,以祭奠亡灵,揭露罪恶。主题归纳对法西斯残暴行为的愤怒控诉。对受害者的哀悼。对历史的反思。提醒大家珍爱和平,“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那段历史已成往事,但它留给人类的绝不只是断壁残垣和受伤的心灵,还有许多许多值得全人类去反思的东西。人类是高级动物,为什么还会出现奥斯维辛这样有计划地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