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3会考复习_第1页
必修3会考复习_第2页
必修3会考复习_第3页
必修3会考复习_第4页
必修3会考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修3复习

第一章人体内环境与稳态1、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草履虫直接从水中获取营养物质,并把代谢废物排到水中第一节细胞生活的环境血浆组织液淋巴等(1)体液的概念:体液细胞内液细胞外液(存在于细胞内,约占2/3)(存在于细胞外,约占1/3)(2)体液的组成:生物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统称体液。如: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2、体液和内环境的组成(p课本2页)3、细胞外液的渗透压:770KPa90%以上来自Na+和Cl+酸碱度:7.35—7.454、内环境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组织液血浆淋巴双向渗透淋巴循环单向渗透细胞内环境处于动态变化中,不是恒定不变的稳态的概念(p课本8页)稳态的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内环境稳态的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pH值稳定的机制:缓冲对的存在记住H2CO3和NaHCO3这一缓冲对

H2CO3对付碱性物质

NaHCO3对付酸性物质第二节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1、神经调节的基础是反射

第一节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

第二章动物和人生命活动的调节2、神经元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体

突起

轴突(少而长):传出兴奋

树突(多而短):接受兴奋神经元的结构细胞体树突轴突髓鞘神经末梢神经纤维神经元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在神经纤维上进行传导,这种电信号叫做神经冲动。

双向传导3、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特点静息状态(未受到刺激时):外正内负兴奋状态(受到刺激后):外负内正局部电流4、突触的结构特点(p课本19页)5、兴奋在神经元之间单向传递(P课本19页)

(1)原因: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上(因为后膜上才有递质的受体)(2)突触类型: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3)信号转化: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脑的结构及功能:(1)大脑:大脑皮层—最高级中枢(2)小脑:维持身体平衡(3)脑干:功能:调节心跳、呼吸等基本生命活动(4)下丘脑:调节体温平衡、水盐平衡(5)脊髓:躯体运动的低级中枢6、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7、人脑的高级功能(P20-21页)语言、学习、记忆和思维1、激素调节的发现:促胰液素2、动物的激素调节及其特点:微量高效通过体液运输作用于靶器官和靶细胞

第二节通过激素的调节3、人体主要内分泌腺及其分泌的激素(P课本25页的图片)

4、激素调节实例及反馈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B细胞分泌胰岛素A细胞胰高血糖素分泌(降低血糖)(升高血糖)下丘脑垂体甲状腺寒冷等刺激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促甲状腺激素(TSH)甲状腺激素促进促进抑制抑制新陈代谢,抵御寒冷促进大脑皮层反馈调节甲状腺激素分级调节反馈调节(P课本27页黑体字)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比较项目神经调节体液调节举例作用途径反应速度作用范围作用时间反射弧迅速体液运输较缓慢较广泛比较长准确、比较局限短暂缩手反射甲状腺激素的分泌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比较(P课本31页)举例:(1)体温调节(参照课本32页资料分析右上角的图片)

(2)水盐平衡的调节(可参照《三维设计》17页)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垂体抗利尿激素释放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大脑皮层尿量减少产生渴觉兴奋主动饮水补充水分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1、免疫系统的组成:

免疫器官:包括脾脏、胸腺、扁桃体等等

免疫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

第四节免疫调节吞噬细胞淋巴细胞B细胞T细胞2、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人体的三道防线(P课本36页)3、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P课本37页)体液免疫过程抗原(细菌)吞噬细胞(处理)T细胞(呈递)B细胞(识别)浆细胞记忆细胞抗体抗原抗体结合吞噬细胞消化增殖、分化(二次免疫)直接刺激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吞噬细胞(处理)T细胞(识别)与靶细胞结合抗原(病毒)效应T细胞记忆细胞增殖、分化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使靶细胞裂解死亡抗原暴露,被抗体消灭细胞免疫过程(二次免疫)感应阶段反应阶段效应阶段相互配合,共同发挥作用相互关系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靶细胞破裂,释放淋巴因子

效应B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结合产生效应方式效应T细胞浆细胞产生效应细胞靶细胞抗原作用对象细胞免疫项目体液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关系4、过敏反应(P课本38页)

(1)概念:

已产生免疫的机体,在再次接受相同抗原时所发生的组织损伤或功能紊乱。

(2)特点: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一般不破坏组织细胞5、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6、免疫学的应用7、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病原体:HIV病毒主要攻击人的T细胞1、生长素的发现过程:达尔文、詹森、拜尔、温特

第三章植物激素的调节第一节植物生长素发现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分布产生:主要在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分布:相对集中于生长旺盛部位运输:a、极性运输:从形态学上端到形态学下端

b、横向运输部位:胚芽鞘尖端外因:单侧光结果:生长素分布不均2、植物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

(1)根>芽>茎

(2)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实例:麦田除草第二节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生长素的生理作用:(1)作用特点:两重性较低浓度:促进较高浓度:抑制3、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的实例:

(1)根的向地性

(2)顶端优势4、生长素的功能应用:(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2)促进果实发育如:无籽番茄(3)防止落花落果(4)农作物除草剂体现了两重性5、其他植物激素:种类主要生理作用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果实发育

促进果实的成熟促进细胞分裂

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果实衰老脱落促进生长、促进生根、发芽促进生长发育类:抑制生长发育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注意:生长素促进果实发育子房到果实乙烯促进果实成熟青涩到成熟1、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样方法:适用于植物

标志重捕法:适用于动物(体型较大、活动能力强)

第四章种群和群落第一节种群的特征2、种群密度的概念:(1)概念: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量(2)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密度“J”型曲线“S”型曲线形成条件适用范围增长率变化K值理想条件下资源无限自然条件下资源有限实验室和种群迁入新的环境中最初的一段时间内的增长一般自然种群的增长不变变化无有K/2“J”型曲线和“S”型曲线第二节种群数量的变化阴影部分代表因环境阻力而被淘汰的个体;阴影的大小代表环境阻力的大小。总结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种间关系:竞争、捕食、寄生、互利共生B生物数量时间A竞争捕食互利共生生物数量时间生物A生物B群落的空间结构(P课本74页)

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动物也有类似的分层现象

水平结构:群落演替的主要类型(P课本80页)

初生演替:如发生在裸岩上的演替

次生演替:如发生在弃耕农田上的演替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方法:取样器取样法2、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

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一节生态系统的结构1、生态系统的概念及类型:由生物群落和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