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词流播过程中的阙文脱字现象_第1页
贺铸词流播过程中的阙文脱字现象_第2页
贺铸词流播过程中的阙文脱字现象_第3页
贺铸词流播过程中的阙文脱字现象_第4页
贺铸词流播过程中的阙文脱字现象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贺铸词流播过程中的阙文脱字现象

他的语言丰富多彩。贺氏长于自度曲,又善于融化前人诗句,心意别出,在词史上堪与周邦彦媲美。曾自编词集《东山乐府》。其词在流传过程中,由于主客观原因,出现了阙文脱字现象。今以词籍《彊村丛书》、《四印斋所刻词》为例,从用典、词意、词律及遣词习惯等综合考虑,并以数词籍对校,对“锦□”、“东□”、“□簾栊”、“□眄难禁”四处空阙提出商补性意见。一女子有锦,则作《弹推动》贺铸《摊破浣溪沙》:“锦□朱弦瑟瑟徽。玉纤新拟凤双飞。缥缈烛烟花暮暗,就更衣。约略整环钗影动,迟回顾步佩声微。宛是春风胡蝶舞,带香归。”1按:朱祖谋《东山词补校记》:“锦□”,《花草粹编》作“锦鞯”,疑“荐”误。当以朱氏所疑为是,阙处可补“荐”字。“锦荐”、“朱弦”意义相对,音韵和谐。锦鞯,锦制的衬托马鞍的坐垫,如古乐府《木兰诗》“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也代装饰华丽的马匹。《汉语大词典》“锦鞯”条:锦制的衬托马鞍的坐垫。唐岑参《卫节度赤骠马歌》:“红缨紫鞚珊瑚鞭,玉鞍锦鞯黄金勒。”元陈植《金马门赋》:“乱锦鞯之银鞍,恍瑶池之觞酒。”因代指装饰华美之马匹。宋田况《儒林公议》卷上:“锦鞯绣毂,角逐争先。”2(p7073)“锦鞯”一词宋诗词习见,如梅尧臣《送石昌言舍人还蜀拜埽》:“锦鞯金辔照栈去,文园渴令难可望。”苏轼《秧马歌》:“何曾蹶轶防颠隮,锦鞯公子朝金闺。笑我一生蹋牛犁,不知自有木駃騠。”李新《送范秉彝》:“万缕森森柳玉勒,锦鞯快鞭走故人。”吴文英《木兰花慢·寿秋壑》:“想汉影千年,荆江万顷,槎信长通。金狨。锦鞯赐马,又霜横、汉节枣仍红。”侯寘《昭君怨》:“留恋芳丛深处。懒上锦鞯归去。待得牡丹开。更同来。”从“锦鞯”词意及在诗词中的使用情况看,多与马匹及战役有关,与贺词所描写的女子关联不大。锦荐,席子,垫席。《汉语大词典》“锦荐”条:以锦缘饰的席子。亦泛指华美的垫席。南朝梁徐悱《赠内》诗:“网虫生锦荐,游尘掩玉床。”唐温庭筠《常林欢歌》:“锦荐金炉梦正长,东家咿喔鸡鸣早。”顾予咸补注:“《郑中记》:‘石季龙作席,以金裹五香,杂以五彩线,编蒲皮,缘之以锦。’”2(p7072)从文献记载,可知该席制作工艺讲究,色香俱有,用料考究。朱弦,亦作“朱絃”。用熟丝制的琴弦。《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唱而三叹也。县一钟,尚拊之膈,朱絃而通越也。”《礼记·乐记》:“《清庙》之瑟,朱弦而疏越。”郑玄注:“朱弦,练朱弦。练则声浊。”孔颖达疏:“案《虞书》传云:古者帝王升歌《清庙》之乐,大瑟练弦。此云朱弦者,明练之可知也。云练则声浊者,不练则体劲而声清,练则丝熟而弦浊。”亦泛指琴瑟类弦乐器。唐太宗《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清尊浮绿醑,雅曲韵朱弦。”宋陆游《千峰榭宴坐》诗:“朱弦静按新传谱,黄卷闲披累译书。”清孙枝蔚《赠和州杨仲延》诗:“刺史来历阳,终日弹朱絃。”2p2456)味词意,盖写玉指纤纤、风致妁约的女子于精美垫席上弹奏弦乐器,故用“锦荐”为妙。《花草粹编》卷七收贺铸此词,题为《弹筝》,直接言明所使器乐。清贺裳《皱水轩词筌》“词家化工之笔”条,对贺铸此词做过高度评价,“词家须使读者如身履其地,亲见其人,方为蓬山顶上。如和鲁公‘几度试香纤手暖,一回尝酒绛唇光’,贺方回‘约略整鬟钗影动,迟回顾步佩声微’……真觉俨然如在目前,疑于化工之笔。”3(p700)强调词作形象性,尤赏贺铸“约略”句,把一个体态轻盈、凌波微步、环佩姗姗的女子形象描绘得生动传神,给人若在眼前之感。从词律看,该词首句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其中第一字可平可仄),而“鞯”、“荐”一平一仄,当以“荐”为佳。《御选历代诗馀》卷十八收此词首句用“锦荐朱弦瑟瑟徽”4(p95),所用“锦荐”为是。“锦荐”一词还可从诗词中找出类似例子,如唐储光羲《夜观妓》:“白雪宜新舞,清宵召楚妃。娇童携锦荐,侍女整罗衣。花映垂鬟转,香迎步履飞。徐徐敛长袖,双烛送将归。”蜀鹿虔扆《思越人》:“翠屏欹,银烛背,漏残清夜迢迢。双带绣窠盘锦荐,泪侵花暗香销。”5(p571)南唐张泌《南歌子》:“锦荐红鸂鶒,罗衣绣凤皇。绮疏飘雪北风狂。帘幙尽垂无事,郁金香。”5(p525)宋蔡伸《点绛唇》:“人面桃花,去年今日津亭见。瑶琴锦荐。一弄清商怨。”二阙字是“邻”的理由贺铸《减字木兰花》:“簪花照镜,客鬓萧萧都不整。拟倩东□。化作尊前入梦云。风香月影,信是瑶台清夜永。深闭重门,牵绊刘郎别后魂。”1按:阙字处可补“邻”字,与词意相符。朱祖谋东山词补校案:“东□”,《全芳备祖》作“东风”,疑误。朱氏所疑有理。“东邻”典出自《文选》卷一九战国楚宋玉《登徒子好色赋》:“玉曰:‘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国;楚国之丽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东家之子。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然此女登墙窥臣三年,至今未许也。’”又,汉司马相如《美人赋》:“臣之东邻,有一女子,玄发丰艳,蛾眉皓齿,登垣而望臣,三年于兹矣,臣弃而不许。”(据《艺文类聚》卷一八引)宋玉赋着意描绘了其东邻女子之美,司马相如赋也曾写了东邻女子之美貌,后因用作咏美女的典故。6(p606)贺铸词缺处当补“邻”字,其中“东邻”一词即源于上述典故。学者从贺词数处用典方面阐释阙字当是“邻”的理由:这首词为写艳情词。下面的“梦云”用巫山云雨典故。战国楚宋玉《高唐赋》序载:楚怀王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后人多用写艳情,即如贺词亦多处使用。如其《宛溪柳》词“梦云萧散,帘卷画堂晓”、《浪淘沙》词“回首恋朋游,迹去心留,歌尘萧散,梦云收”等即是。“刘郎”用“刘阮遇仙”典。南朝宋刘义庆《幽明录》载:东汉刘晨、阮肇入天台山取谷皮,遇二仙女,姿质妙绝,见刘、阮,便呼其姓,邀还家。“至暮,令各就一帐宿,女往就之,言声清婉,令人忘忧。”后人用“刘郎”指爱情中的男方,贺铸亦多有用,如其《渔家傲》词“倩问尊前桃与李,重来若个犹相记,前度刘郎今老矣”、《小重山》词“正节好清狂,芋萝标韵美,倚新妆。月华歌调转清商。尊酒前,好住伴刘郎”等即是。由此,可以认为,贺词“拟倩”句当用“邻女窥墙”典。……后人用写艳情,用“东邻”指构情之地或爱情中的女方。贺词亦有用之,如其《群玉轩》词“团扇掩樱唇,七双胡蝶子,表口口,口口口复旧东邻。风月夜,怜取眼前人”。从贺词的词旨来看,补上“邻”字当是完全谐合的。7(p416)其补情理兼备。贺铸《花心动》词“翻念多情自苦,当置酒微歌,梦云难驻。醉眼渐迷,花拂墙低,误认宋邻偷顾”,“邻女窥墙”与“梦云”典并用,可为阙处补“邻”字较有说服力的旁证。贺铸《东邻妙》:“倾城犹记东邻妙,尊酒相逢留一笑。”以“东邻妙”喻指作者怀念中的女子,并特意以此为题,体现对这一典故的关注。“东邻”在宋词中表达的对象多与美丽女子有关,并用比喻或拟人的手法反衬所描写对象或抒情主人公的心情,如张炎《烛影摇红·隔窗闻歌》:“想东邻,偷窥笑眼。”以宋玉赋中的东邻女比拟邻窗唱歌的女子。刘克庄《满江红·题范尉梅谷》:“叹出群风韵,背时装束,竞爱东邻姬傅粉,谁怜空谷人如玉。”以“东邻姬傅粉”喻指艳妆的世俗女子,借以反衬被称作空谷佳人的山中梅花。吴文英《西江月·赋瑶圃青梅枝上晚花》:“绿阴青子老溪桥,羞见东邻娇小。”作者对青梅枝上晚花作拟人化的描写,句中借娇小的“东邻”反衬“晚花”的迟暮心情。苏轼《蝶恋花·送潘大临》:“记取钗头新利市,莫将分付东邻子。”作者戏谓潘氏赴京不要另觅新欢。6(p606)从词律观,“邻”字属真韵,“云”字属元韵,真元同部,正得相押。7(p416)故从词意、用典、词律及用词习惯看,贺铸词“拟倩东□”句阙处当以补“邻”字为宜。以“东邻”指美丽女子,诗词习见,还可举出类似例子,如唐李白《效古》诗之二:“自古有秀色,西施与东邻。”蜀阎选《浣溪沙》:“刘阮信非仙洞客,嫦娥终是月中人。此生无路访东邻。”宋张炎《石州慢》:“汉皋何处?解佩何人?应须情切。引望东邻,遗恨丁香空结。”⑧(p2098)宋晏殊《破阵子》:“巧笑东邻女伴,采桑径里逢迎。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嬴。笑从双脸生。”8(p138)三《尔雅全宋词》明确理想物贺铸《菩萨蛮》:“芭蕉衬雨秋声动。罗窗恼破鸳鸯梦。愁倚□簾栊。灯花落地红。枕横衾浪拥。好夜无人共。莫道粉墙东。蓬山千万重。”9(p414)按:簾栊亦作“簾笼”。窗帘和窗牖。也泛指门窗的帘子。南朝梁江淹《杂体诗?效张华〈离情〉》:“秋月映簾栊,悬光入丹墀。”明徐元《八义记·宴赏元宵》:“开宫扇,起簾栊,满堂笑语与民同。”2(p5262)贺铸词阙处可补“透”、“卷”等字,然以补“卷”为宜。“簾栊”即窗的帘子。“愁倚卷簾栊”,词作抒情主人公将愁怨寄托于一个不经意的举动之中,将帘栊轻卷,心中贮满对心上人的眷恋与思念。贺铸词以善于描写女性形貌及心理著称,笔法较为大胆,向来对其颇有微词,李清照在《词论》就认为其词不文雅端庄,南宋胡仔《苕溪鱼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晁无咎”条:“后晏叔原、贺方回、秦少游、黄鲁直出,始能知之。又晏苦无铺叙;贺苦少典重。”古代女子囿于深闺,对于男性有更多的依赖与苦思。近代梁启超对中国妇女的历史现状进行深刻认识和反思,对妇女解放的道路做出了理性思考,形成了内涵丰富的妇女解放思想。10从贺铸该词调是句用词规律,也可见出端倪。《全宋词》所录《菩萨蛮》共有十一首,第三句依次为“波渺夕阳迟”、“花漏怯春宵”、“下马访婵娟”、“梳□发烛单”、“香断入帘风”、“欢罢卷帘时”、“彩碧画丁香”、“起看月平西”、“愁倚□帘栊”、“薄雨隔轻帘”、“蟋蟀不离床”8(p668-6),其中第三字所用名词三、动词六、形容词一、副词一,动词使用频率最高。《菩萨蛮》(芭蕉衬雨秋声动)词意与其六词篇有异曲同工之妙。其六:“粉香映叶花羞日。窗间宛转蜂寻蜜。欢罢卷帘时。玉纤匀面脂。舞裙金斗熨。绛襭鸳鸯密。翠带一双重。索人题艳诗。”贺词擅长描写女性欢恋情怀、闺中情状,把女子欢情前后的心理感觉形象显示出来。该词第三句第三字用一“卷”字,其动作、情态与空缺处同,于此而言阙处补“卷”字为宜。其七:“子规啼破罗窗晓。开奁拂镜严妆早。彩碧画丁香。背垂裙带长。钿筝寻旧曲。愁结眉心绿。犹恨夜来时。酒狂归太迟。”词中所描述的主人公的情状、心态与拟补贺词同,与当补“卷”字处对应的是“画”字,二者均为动词,把女性的生活规律及复杂心情做了客观、真实地描绘,据此亦可推测阙处当补一动词佳,而依动作所施与的对象“簾栊”看,用“卷“字宜。依律该词第三句是“仄仄仄平平”(首字可平可仄),“卷”为仄声,与律不忤。“卷簾栊”是词中含意丰富的动作,如唐李白《清平乐》:“画堂晨起。来报雪花坠。高卷簾栊看佳瑞。皓色远迷庭砌。”11(p332)宋杨冠卿《好事近》:“绣簾慵卷玉钩垂,风篁奏馀韵。灯火黄昏院落,报雕鞍人近。”8(p2405)宋朱敦儒《水调歌头》:“是处簾栊争卷,谁家管弦不动,乐世足欢情。”8(p1079)宋史达祖《惜黄花》:“黄花无数。碧云欲暮。美人兮,美人兮、未知何处。独自卷簾栊,谁为开尊俎。恨不得、御风归去。”8(p3016)四提出“水”,以表心志贺铸《浣溪沙》:“双鹤横桥阿那边。静坊深院闭婵娟。五度花开三处见。两依然。□眄难禁频领略,歌云犹许小流连。破得尊前何限恨,不论钱。”9(p414)按:阙处当为“水”。朱祖谋《彊村丛书》录该词,此句为“水眄难禁频领□”1,可谓明证。眄,目偏合也,一曰衺视也,秦语从目丏声。12(p73)《汉语大词典》:眄,《广韵》弥殄切,上铣,明。又莫甸切,去霰,明。释义有斜视、恨视、望、盼望、眷顾等意。2(p4561)贺铸词中的“眄”,可以理解为名词,描述含情脉脉女子的明眸,冠以“水眄”之称,更能写出青春佳人情态。贺词化用唐代韩琮《春愁》诗:“吴鱼岭雁无消息,水眄兰情别来久。劝君年少莫游春,暖风迟日浓如酒。”可为补“水眄”明证。对一个词的理解,要注意区分总名与专名,区分特征及词类活用13,不致有释义偏误现象。贺铸《声声慢》:“坐按吴娃清丽,楚调圆长。歌阑横流美眄,乍疑生、绮席辉光。”“美眄”、“水眄”均为偏正式,用法相似。贺铸《浣溪沙》词以写实手法追思往事,抒发哀情,奏出断肠之音。“水眄”言望人之眼如秋波之媚。王鹏运校编《四印斋所刻词》,“旁采博搜,精妙绝伦,并与朱祖谋合校《梦窗词》,从而开创晚近词籍校勘之学……对晚清民国词籍校勘与词学理论产生深远的学术影响”14。然尚有可探讨与商补之处,这是阅读时需要思考的地方。宋周邦彦《拜星月慢》:“夜色催更,清尘收露,小曲幽坊月暗。竹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