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修辞学会第14届双年会会议综述_第1页
美国修辞学会第14届双年会会议综述_第2页
美国修辞学会第14届双年会会议综述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修辞学会第14届双年会会议综述

美国第14届双年会(sra)于2010年5月28日至31日在美国明尼苏达州首府明尼苏达举行。据会议组织者统计,出席大会的学者有1100多人,美国本土以外的与会者有45人,他们来自英国、中国、以色列、丹麦、加拿大、比利时、印度等国。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一致与争议”(ConcordandControversy)。我国学者上海理工大学邓志勇、香港理工大学/苏州大学袁影、西南交通大学赵静应邀出席了会议。美国修辞学会现任主席DavidZarefsky(NorthwesternUniversity)、学会当选主席KristaRatcliffe(MarquetteUniversity)、学会前任主席JackSelzer(PennStateUniversity)等主持了会议。本次会议议程丰富紧凑,从开始到结束,全天都安排了各类形式的研讨活动,主要有:分组讨论(根据与会者摘要所涉主题而划分);圆桌会议(由著名修辞学家主持就某一议题自由发言的小规模研讨);超级讨论(supersession,由多位著名修辞学家就某一议题分别发言的小规模会议);大厅演讲(由德高望重、著作多次再版的女学者SharonCrowley传递大会精神)。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对刚刚病故的前修辞学会主席、国际著名修辞学家MichaelLeff教授的追思会,袁影代表中国修辞学界作了献词。会议按照与会者提交的论文以及大家关注的问题,总共进行了294场分组会议,其中包括几场由多位著名修辞学家主讲的“超级讨论会”和圆桌会议,这些分组会议发言的论文共分为近三百个概括性的小组标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大兴趣热点:(1)经典修辞学研究,如“古典修辞及其遗产”、“对亚里士多德的再思考”、“西塞罗及其遗产”、“经典修辞学的应用”等小组分类标题;(2)伯克理论研究,如“肯尼斯·伯克”、“肯尼斯·伯克与同一理论”、“同一,文体及辩护”等;(3)政治领域的修辞学,如“总统修辞”、“奥巴马:后现代总统的修辞”、“萨拉·佩琳现象”、“军事及外交政策中的修辞”等;(4)女性修辞,如“世纪转折时的争论之外:女性主义修辞学”、“修辞传统中的妇女”、“非洲裔美国妇女”等;(5)修辞学与其它学科,如“修辞学与宗教的交接面/点”、“科学修辞学”、“修辞学与经济学”、“争论中的修辞与文学”等;(6)新媒修辞,如“新媒介研究”、“视觉修辞学”、“数码修辞”、“在流行媒介中”等;(7)修辞批评理论与实践,如“修辞批评”、“修辞批评的选择性方法”、“修辞批评教学的挑战”、“不幸的时代”等;(8)修辞教育研究,如“重新调整修辞学教学”、“修辞教育中的问题”、“修辞教学的学术语境”、“正确的教学/正确的选择:重新安排修辞及写作研究”等;(9)当代修辞现象研究,如“民主的释放:处理网上社团与公共话语”、“博物馆是怎样说话的?”、“电影与记录片的修辞”、“当代医疗保障改革修辞中的同一与隔阂”等;(10)修辞学的哲学探讨,如“修辞的理论思考:巴赫金,Deleuze及德曼”、“增加康德与修辞学之间的联系”、“(德里达等的)修辞理论”、“(福科修辞)权力话语”等。以上所举部分小组分类标题反映出西方修辞学研究议题广泛、可谓无所不包,有的标题对中国读者似乎有点怪,不看发言者的题目(每组下约5个发言人)似乎还很难比较完整清晰地了解本次盛会的全貌,但限于篇幅我们只能略去具体发言人的论题介绍。十大研究热点及其所属分组标题对当今中国修辞学的研究与教学及未来我们与国际的接轨或许可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我们认为美国修辞学研究之所以能够繁荣,从学术上分析,首先体现在传统的延续性、经典理论的哲学性等扎实的研究基础。本次会议有许多发言探讨的是苏格拉底、亚理士多德、西塞罗、昆提利安、伯克、韦弗等的理论及其发展,对古今修辞学中重视时机把握的“凯落斯”(Kairos)、寻找适合问题的“争议点”(Stasis)、被亚氏视为或然式证明躯干(罗念生译,1991:22)的“修辞式推论”(Enthymeme)、体现言者魅力的“风貌”(Ethos)以及广泛用于当代修辞分析的伯克“同一”(Identification)等概念的探讨细微深入,并时与康德、尼采、海德格尔、福科等的哲学思想相联系,鲜明地反映了研究者的理论高度。而从美国修辞学界最为核心的刊物《哲学与修辞学》(PhilosophyandRhetoric)及高校研究生课程中较为普遍的“修辞学与哲学”,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西方修辞学研究的深厚底蕴。由此,我们认为,中国研究生的修辞学教学首先应重视中西修辞学经典著作的研读(这是目前十分缺乏的),同时还需要培养学生必要的哲学素养和宽广的人文学科基础,如此可望做出有份量、可持续性的修辞学研究,并在与西方学者的交流中不再因自身的单薄而失语。美国修辞学研究的兴盛也在于广泛的社会参与性。其修辞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理解社会现象、寻找解决问题的合适方案,使人与人及人与环境等达到更高的和谐。美国最近因漏油事件而产生的修辞话语,以及由医疗卫生保健政策法令的制定和颁布而引发的争论等关注国家政治经济领域中的最新问题成为这次会议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反思我国的修辞研究,对重大事件的关注度不够,对有争议的议题的修辞分析明显不足,表现出一种“脱钩”或“迟延”,未能紧跟时事的发展,我们的应用性研究较缺乏时效性。美国修辞学对社会的介入还充分体现在广泛重视视觉、声音、数码等非文字话语,研究几乎涉及一切人类的行为及其产品,真可谓“哪里有意义哪里就有劝说,哪里有劝说哪里就有修辞”(转引Foss,etal.1985:161)。无数的修辞研究者在广袤无边的“话语”领域,对具体的修辞实践作着细致入微的分析。如此广泛的修辞研究,就像一座金字塔一样,底座厚实,当代修辞学理论之建构与推进自然就有了扎实的基础。反之,如果把修辞学仅局限于语言表达方法如辞格等技巧,把那些本来浸透修辞动机和色彩的人类行为和产品拒之修辞学门外,理论建构即使没有成为无本之源,至少是缺乏基础、缺乏动力与后劲的。在我国,其实修辞分析和评论并不缺乏,只是因为主流修辞学仍把自己的疆域划得太小,过于以语言效果为中心,轻视对内容策略、修辞情境等的考察,以至很多本该堂堂正正冠之于“修辞”和“修辞研究”的行为被忽视,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我国修辞学理论的发展。此外,美国修辞学研究的繁荣还在于研究方法的灵活,不拘泥某一个权威、或一家之说。譬如,其修辞批评研究倾向于采取兼容并蓄,只要对修辞现象有解释力的就拿来使用,不管是古典的,还是现代的,甚至不管学科领域,似乎很少从头到尾完全按照一个人的修辞理论、或按照固定的模式程序去做修辞分析的,批评者往往使用古今修辞学中的元理论、核心术语等去阐释和评价修辞行为。由于西方修辞学研究的繁盛,其影响已经渗透到对其它学科的研究,主要表现在修辞学者对这些学科话语的修辞分析,如经济修辞、数学修辞、法律修辞、政治修辞、科学修辞、艺术修辞(音乐修辞、视觉修辞、美术修辞……)等跨学科的修辞研究在本次会议的论题中频频出现。这些探讨有助于促进其它学科中的研究者意识到自身学科话语的修辞性,从而更客观地认识本学科的话语及知识特征。本次会议的组织、安排以及运作又使我们从管理的层面深切感受到美国修辞学会的务实、高效及人文精神。会议没有隆重的开幕式和闭幕式,没有各级领导的开幕祝辞,没有拍照,更没有礼物和会议后的休闲旅游,每天只简单聚餐一次,没有大吃大喝的宴会,只有公事公办的学术行为。总之,省去了各种繁文缛节,每天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6点,大家都在赶着参加自己有兴趣的小组。而会议的组织形式即是以分组讨论为核心,所有的学术发言都在各种小组会议(包括圆桌和超级讨论)中进行,名教授与普通研究者享有同样的发言场合、发言时间和提问机会,没有权威人士的学术性主旨发言,也没有参会者争先恐后地与大牌教授照相,大家都平等相待,在浓厚的学术气氛中认真研讨。而非学术性的聚会,如Crowley为阐释大会精神而作的有关种族平等的演讲、为追思MichaelLeff教授而作的真切发言、各类形式的简餐以及专为国际参会者加强交流与合作而精心安排的晚宴,则充分体现了组织者的人文情怀。我们认为此种人文学术会议模式有助于营造浓厚的研究氛围、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