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祸常见损伤_第1页
车祸常见损伤_第2页
车祸常见损伤_第3页
车祸常见损伤_第4页
车祸常见损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车祸常见损伤张斌山副主任医师车祸常见损伤一、骨折二、脱位三、韧带损伤一、骨折:四肢长骨:上肢:肱骨骨折、桡骨骨折、尺骨骨折下肢:股骨骨折、胫骨骨折、腓骨骨折躯干骨:肋骨骨折、脊柱骨折其他:头颅骨折、锁骨骨折、指(趾)骨骨折、髌骨骨折、踝骨骨折何为骨折?定义

骨折(fracture)即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中断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1.完全骨折2.不完全骨折根据骨折处皮肤、筋膜或骨膜的完整性分为:1.闭合性骨折2.开放性骨折这个算不算骨折?这属骨折中的不完全骨折,俗称“骨裂”根据骨折的程度和形态分为:1.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全部中断按骨折线的方向及其形态可分为:(1)横形骨折(5)嵌插骨折(2)斜形骨折(6)压缩性骨折(3)螺旋形骨折(7)凹陷性骨折(4)粉碎性骨折(8)骨骺分离车祸又以这三种多见(1)横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接近垂直(2)斜形骨折骨折线与骨干纵轴呈一定角度

(4)粉碎性骨折骨质碎裂成三块以上。骨折线呈T形或Y形者又称为T形或Y形骨折2.不完全骨折: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部分中断按其形态又可分为:(1)裂缝骨折(2)青枝骨折裂缝骨折根据骨折处皮肤、筋膜或骨膜的完整性分为:

1.闭合性骨折:骨折处皮肤、筋膜或骨膜完整,骨折端不与外界相通。2.开放性骨折:骨折处皮肤、筋膜或骨膜破裂,骨折端与外界相通。高能预警骨折的诊断

受伤史临床表现全身局部(一般:疼痛、肿胀、功能障碍)

(特征:畸形、骨擦音、异常活动)

X线检查(确诊意义)临床表现大多数骨折一般只引起局部症状,严重骨折和多发性骨折可导致全身反应。(一)全身表现1.休克

骨折所致的休克主要原因是出血,特别是骨盆骨折、股骨骨折和多发性骨折,其出血量大者可达2000ml以上。严重的开放性骨折或并发重要内脏器官损伤时亦可导致休克。出血评估图2.发热

骨折后一般体温正常,出血量较大的骨折,如股骨骨折、骨盆骨折,血肿吸收时可出现低热,但一般不超过38℃。开放性骨折,出现高热时,应考虑感染的可能。(二)局部表现

1.骨折的一般表现

为局部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2.骨折的特有体征(1)畸形:

骨折段移位可使患肢外形发生改变,主要表现为缩短、成角或旋转畸型。(2)异常活动:

正常情况下肢体不能活动的部位,骨折后出现不正常的活动。又叫假关节活动。(3)骨擦音或骨擦感:

骨折后,两骨折端相互摩擦时,可产生骨擦音或骨擦感。骨折的并发症早期

外伤性休克

感染内脏损伤

重要血管损伤缺血性肌挛缩脊髓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脂肪栓塞中晚期

坠积性肺炎褥疮尿路感染及结石骨化性肌炎创伤性关节炎

关节僵硬

缺血性骨坏死迟发性畸形外伤性休克出血:>1000ml骨盆骨折、股骨干骨折多发性骨折感染开放性骨折、污染严重清创不彻底厌氧菌感染(气性坏疽)重要血管损伤、周围神经损伤斜形骨折多见肱骨髁上骨折、股骨髁上骨折关节僵硬关节内骨折(瘀血)固定时间过长(或术后缺少锻炼)缺血性骨坏死骨折段血供障碍与解剖结构在关股骨颈骨折、腕舟骨折、

距骨骨折骨折的治疗复位、固定、功能锻炼复位(闭合、开放)

1、闭合复位

手法复位:早、稳、准、巧

持续牵引(复位、固定双重作用)

2、开放复位

切开复位(直视、易成功)

近代方向:微创手术复位的标准

对位:指两骨折端和接触面

对线:指两骨折端的纵轴上的关系

①解剖复位(理想状态)

对位对线完全良好

稳定、早练功、愈合快、功能好

②功能复位

对线:骨折旋转移位心须完全纠正,成角移位(有条件)与关节活动方向一致(可改造)成人<10°小儿<15°

对位:干骨折至少达1/3

干骺端骨折至少达3/4

长度:儿童缩短<2cm

成人缩短<1cm固定

目的:防止再移位、有利骨折愈合

内固定:(体内)钢板、螺丝钉、钢丝等

外固定:夹板、石膏、牵引、支架内固定器械分类:金属接骨钢板接骨螺丝钉骨钢钉针类髓内类骨外接类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是骨折治疗的重要阶段,是防止发生并发症和及早恢复功能的重要保证。应在医务人员指导下,充分发挥病人的积极性,遵循动静结合、主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循序渐进的原则,鼓励病人早期进行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和功能恢复,防止一些并发症发生。1.早期阶段骨折后1~2周内,此期功能锻炼的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防止肌萎缩。由于患肢肿胀、疼痛、易发生骨折再移位,功能锻炼应以患肢肌主动舒缩活动为主。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暂不活动。但身体其他各部关节则应进行功能锻炼。2.中期阶段即骨折2周以后,患肢肿胀已消退,局部疼痛减轻,骨折处已有纤维连接,日趋稳定。此时应开始进行骨折上、下关节活动,根据骨折的稳定程度,其活动强度和范围逐渐缓慢增加,并在医务人员指导和健肢的帮助下进行,以防肌萎缩和关节僵硬。3.晚期阶段

骨折己达临床愈合标准,外固定己拆除。此时是功能锻炼的关键时期,特别是早、中期功能锻炼不足的病人,肢体部分肿胀和关节僵硬应通过锻炼,尽早使之消除。并辅以物理治疗和外用药物熏洗,促进关节活动范围和肌力的恢复,早日恢复正常功能。骨折愈合血肿炎症机化期(2~3周)原始骨痂形成期(4~6周)骨板形成塑形期(8~12周)病例(骨折愈合过程)骨折愈合标准临床愈合标准1.局部无压痛、纵向叩击痛;

2.局部无异常活动:

3.X线片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痴通过骨折线;

4.解除外固定后,肢体能承受以下要求者:上肢向前平伸持重1kg达1分钟;下肢不扶拐在平地上连续行走3分钟不少于30步者,观察2周骨折处不变形者;骨性愈合标准

具临床标准+X线骨小梁通过骨折线异常愈合畸形愈合:

骨折在重叠、旋转、成角的位置下愈合迟缓愈合:

骨折超过正常临床愈合时间,骨折端仍未愈合,X线骨痂稀少不愈合:

骨折所需时间再三延长,断端仍有异常活动,X线示髓腔封闭、骨端硬化影响骨折愈合的因素(一)全身因素

年龄:年青愈合快,年长愈合慢健康状况:如有糖尿病、肿瘤等消耗性疾病者,愈合慢。(二)局部因素1.骨折类型:

横形骨折、粉碎性骨折(较慢)斜形骨折、螺旋形骨折(较快)2.骨折部位的血液供应(关键因素)

3.软组织的损伤程度

4.软组织嵌入

5.感染(三)治疗方法的影响1.反复多次手法复位2.手术治疗时操作不当(如过多摘除碎骨片、对周围组织损伤过多)3.骨折固定不牢固(夹板、石膏外固定;钢板、螺钉等内固定)4.过早或不恰当地功能锻炼颅骨骨折一、颅盖骨折:1.线形骨折(较多见,一般无需特殊处理)2.凹陷骨折二、颅底骨折1.颅前窝骨折2.颅中窝骨折3.颅后窝骨折颅骨骨折的重要性常常并不在于骨折本身,而在于可能同时并发的脑膜、脑、颅内血管和脑神经的损伤。颅盖骨折(线形合并凹陷骨折)脊柱骨折一、诊断:诊断基本同四肢长骨骨折。其中以胸腰段(T10-L2)骨折最多见。二、并发症:主要是脊髓或马尾神经损伤三、分类1.颈椎骨折a.屈曲型损伤:压缩型骨折、骨折-脱位b.垂直压缩型损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