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杆支护学习总结B_第1页
锚杆支护学习总结B_第2页
锚杆支护学习总结B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对锚杆支护的学习总结本矿山采用树脂锚杆,锚杆长度为2000mm。水平方向锚杆间距为1000mm,纵向为800mm。下面我谈谈我对锚杆支护的认识:锚杆支护作用机理研究现状锚杆支护机理目前提出的观点很多,有悬吊作用、组合梁(拱)作用、加固作用等。这几种观点都是以围岩状态和利用锚杆杆体受拉为前提来解释锚杆支护的作用机理。因此,围岩状态及锚杆受拉这两个前提的客观性是判定上述这些理论正确的标准。1锚杆的悬吊作用在缓倾斜煤层中,锚杆将下部不稳定的岩层(直接顶或块状结构中不稳定的岩块)悬吊在上部稳固的岩层上,阻止岩层或岩块的垮落。锚杆所受的拉力来自被悬吊的岩层重量,并据此设计锚杆支护参数。这一理论提出的较早,满足其前提条件时,有一定的实用价值。但是大量的工程实践证实,即使巷道上部没有稳固的岩层,锚杆亦能发挥支护作用。例如,在全煤巷道中,锚杆就锚固在煤层中也能达到支护的目的,说明这一理论有局限性。

2锚杆的组合梁作用为了解决悬吊理论的局限性,在层状地层中提出了组合梁理论。它认为在没有稳固岩层提供悬吊支点的薄层状岩层中,可利用锚杆的拉力将层状地层组合起来,形成组合梁结构进行支护。组合梁作用的本质在于通过锚杆的预拉应力将原视为叠合梁(板)的岩层挤紧,增大岩层间的摩擦力。同时,锚杆本身也提供一定的抗剪能力,阻止其层间错动。锚杆把数层薄的岩层组合成类似铆钉加固的组合梁,这时被锚固岩层便可看成组合梁,全部锚固层能共同变形,顶板岩层抗弯刚度大大提高。决定组合梁稳定性的主要因素是锚杆的预拉应力、杆体强度和岩层性质。这一观点有一定的影响,但是工程实例较少,也没有进一步的依据资料供设计应用。例如,岩层沿巷道纵向有裂缝时梁的连续性问题和梁的抗弯强度问题。3锚杆的减跨作用假如把不稳定的顶板岩层看成是支撑在两帮的叠合梁(板),由于可视悬吊在老顶上的锚杆为支点,安设了锚杆就相当于增加了支点,从而减小了顶板的跨度,使顶板岩层的弯曲应力和挠度得到降低,维持了顶板稳定。这就是锚杆的减跨作用,它实际上来源于锚杆的悬吊作用,但它同样未能提供用于锚杆支护参数设计的方法。4弹塑性理论锚杆支护作用机理

弹塑性理论在对围岩状态作了正确分析后,对锚杆支护的作用机理提出了两个不同的观点:利用锚杆提供足够的支护抗力,加固围岩提高其承载能力、减小其变形量,并且用实验室相似模拟试验证实通过锚杆锚固可使围岩的抗压强度峰值提高50%〜100%(相对于无锚杆情况),同时,据此用莫尔理论抗剪强度包络线解释,可以使围岩不产生破碎带,或者说限制围岩弹塑性变形的发展,从而使围岩处于稳定的弹塑性状态。锚杆的抗拉力主要用来支撑平衡破碎带内岩石的重量。这两种观点存在着以下两个实际问题有待阐明:对前一种观点来讲,由于现有支护(包括锚杆支护)的不及时性和支护手段与围岩的不密贴程度决定了支护抗力不可能有效阻止和限制围岩破碎带的产生和发展;对后一种观点来讲,锚杆支护的主要对象不是破碎带内岩石的重量,而是破碎带发展、产生过程中的碎胀变形力。综上所述,虽然锚杆支护经过长时间大量的应用,但锚杆支护理论的研究还很不充分,锚杆支护参数的确定仍然采用工程类比法,上述一些观点设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