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讲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1页
第24讲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4讲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3页
第24讲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4页
第24讲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高三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第24讲全民族的浴血奋战与抗日战争的胜利教案阶段特征:总体特征:日本侵华逐步深入,全民族团结抗日并最终取得胜利。具体表现:1.政治上:日本不断侵华,民族矛盾逐渐成为主要矛盾;国共两党由对抗转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逐渐形成,全民族团结抗日;这一时期,国民党正面战场与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相互配合,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并最终取得胜利;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2.经济上:日本的野蛮掠夺和官僚资本的压榨,造成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日益萎缩;中共实行“双减双交”政策既发展了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又巩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业內迁促进西南部地区工业发展,为抗战胜利奠定物质基础。3.思想文化上:民族意识高涨;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总体发展迟缓;高校内迁,保存了重要科研力量。4.外交上:取消列强在华特权(治外法权):废除不平等条约,订立新的条约。课标要求:1.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2.认识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近几年的全国和地方高考题:命题分析:全民全面抗战、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是考查的重点。备考建议:1.正面战场、敌后战场的抗战及两者的关系;2.中共七大和毛泽东思想;3.注意把中国的抗日战争放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理解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的重大贡献及巨大的民族牺牲。时空定位:教学内容:知识点1:正面战场的抗战知识点2:敌后战场的抗战知识点3:东方主战场知识点4:抗日战争的胜利教学过程:知识点1:正面战场的抗战(一)重大战役1.淞沪会战(1937.8—11)又称八一三战役、第二次淞沪抗战,日本称为第二次上海事变,是中日双方在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型会战,也是整个中日战争中进行的规模最大、战斗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战役本身持续了三个月。影响:淞沪会战,使日军被迫转移战略主攻方向,粉碎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2.太原会战(1937年9月—11月)第二战区部队同日军华北方面军在山西省进行的大规模的战略性防御战役。主要包括平型关战役、忻口战役、娘子关战役、太原保卫战等。平型关大捷:为阻止日军逼近山西太原,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是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是国共合作的典范。影响:最后会战以中国失利告终,从此国民革命军在华北的正面战争宣告结束。3.徐州会战(1938.1—5)中国军队在以徐州为中心的津浦、陇海铁路地区对日本侵略军展开的大规模防御战役。中国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指挥展开激烈抵抗。台儿庄战役:中取得了抗战以来最大的一次军事胜利。不久徐州陷落。花园口惨案为阻止日军前进,保卫武汉,蒋介石9日下令在花园口附近炸开黄河大堤,造成大片泛区。日军被迫向黄泛区以东地区撤退,会战结束。4.武汉会战(1938.6——10)中国第5、第9战区部队在武汉外围沿长江南北两岸展开,遍及安徽、河南、江西、湖北4省广大地区。影响:抗日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规模最大、时间最长、歼敌最多的一次战役。日军虽攻占了武汉,逼迫国民政府屈服以结束战争的战略企图并未达到。此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5.第三次长沙会战(1941.12—1942.1)长沙是西南各省的门户。1939年9月和1941年9月,中日先后进行了第一、二次长沙会战,双方并未分出胜负。第三次长沙会战中国获胜。影响:这是中国军队在日军突袭珍珠港后在中国战场上的第一次攻势,也是同盟国在太平洋战争初期一连串失败中首开胜利的记录;沉重打击了日军,在国内外产生了积极影响;中国得到了国际舆论的普遍称赞。(二)正面战场的评价:(1)积极:①抗战前期,进行了比较积极、顽强的抵抗;②一定程度上遏制了日军侵略进程,消耗了的兵力;③激励了全国人民的抗战意志;④对抗战相持阶段的到来,起到决定性作用;⑤为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开辟创造了有利条件;⑥为工业及学校內迁争取了时间。(2)消极:正面战场节节败退,丧失了大片领土。问题思考:正面战场节节败退的原因①中国实力远远落后于日本;②国民党政府执行片面抗战路线,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根本);③军事上消极防御,与敌人进行大规模的阵地战。(三)国民政府的统治1.政治上,实行独裁统治(1)迁都重庆,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西移1937年11月,国民政府移驻重庆,1940年将重庆定为战时陪都。(2)在国统区实行独裁统治特征:一党专政、特务统治、保甲制度三者互相结合、渗透;(3)抗战后期反共倾向日益高涨(皖南事变)。2.外交:争取外援,扩大国际影响,提高国际地位。如1943年废除治外法权。3.经济:统制经济(1)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2)官僚资本迅速膨胀,民族资本日益萎缩;(3)工业大举内迁,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物质基础。基础概念:统制经济是国家为服从战争需要,依靠行政的法律手段,直接干预或管制生产、流通、分配等社会再生产的各个环节和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战时采用统制政策是世界各国的普遍做法。中国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也实施了统制经济政策。4.文化教育内迁:鼓舞信心,为抗战胜利打下了精神基础。知识拓展:战时内迁(工业、高校)1.背景:国家的经济实力、军事能力和技术水平,都远远落后于日本,难以抵挡日军深入国土。2.表现:东部沿海工业大规模向西南大后方迁移,华北、华东各著名高校师生带着大量书籍和实验设备长途跋涉,迁到西南、西北大后方。3.意义:①保存了民族工业及教育资源;②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战决心,为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和精神基础;③促进了西南、西北地区的工业、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④对改变工业及教育不平衡的格局起到积极作用。知识点2:敌后战场的抗战(一)全面抗战路线的制定:洛川会议为了制定战胜日本侵略者的纲领、方针和政策,1938年8月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召开扩大会议,毛泽东作了军事问题和国两党关系的报告。会议通过了《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和《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标志着中共全面抗战路线的形成(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即人民战争路线)。(二)毛泽东发表《论持久战》:(坚定信心)1.背景:(1)抗战初期,正面战场节节失利,日本侵占了中国大片国土;(2)为驳斥国民党内“速胜论”和“亡国论”,给中国指明抗日战争的正确道路。2.基本观点:(1)三个阶段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2)抗日战争是场持久战;(3)中国必将取得这场战争的最后胜利。3.意义:科学论证了中国必须通过持久作战赢得对日作战最后胜利的战略指导理论。(三)敌后战场的开辟1.战略防御阶段(1)建立敌后抗日根据地:①表现:1937年11月聂荣臻在山西五台山创立了中国第一个抗日根据地晋察冀根据地,开辟中国抗日战争的敌后战场。八路军、新四军建立多个巩固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主要有晋察冀、晋绥、晋冀豫、冀鲁豫、山东、苏南、皖东等。②战法:游击战争,如地道战、地雷战、夜袭战、麻雀战等打击日军。③影响:敌后战场的开辟,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牵制了在华日军一半以上的兵力。(2)在沦陷区①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破坏日军“以战养战”的部署;②通过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打击日本的殖民统治秩序。2.战略相持阶段(1)发动百团大战①目的:粉碎日军对抗日根据地实行的“囚笼政策”②概况:1940年下半年,八路军发动大规模的以破袭日军华北交通线为主要目标的“百团大战”。③意义: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2)坚持团结抗战(皖南事变为代表)①原因:在日本的诱降下国民党消极抗战,积极反共。②过程:1941年1月,北移的新四军军部遭国民党顽固势力军队伏击,军长叶挺谈判被扣,副军长项英遇难。③态度:共产党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一面从政治上坚决打退国民党的反共高潮,一面坚持艰苦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巩固和扩大抗日民主根据地。④影响:A.国民党消极抗日,中共的抗日武装成为抗日的主力;B.国民党制造反共高潮,遭到全国的一致抗议和谴责;C.国民党大失人心,以共产党为主的阵营逐步扩大。3.抗日根据地建设(结合选择性必修1第3课)(1)背景:19411942年,由于日本大扫荡、国民党封锁和自然灾害,敌后抗日根据地出现的严重困难。(2)措施:①经济:A.“双减双交”土地政策:根据地实行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的土地政策。作用:团结了地主和农民,为巩固和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供了保证;B.开展大生产运动:使根据地度过严重经济困难,为抗战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②政治:A.精兵简政;B.抗日民主政权:根据“三三制”为原则,(即在政权的人员分配上,“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开始实行“普遍、自由、直接、平等”的选举制度。作用: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③思想:整风运动(1)目的:为了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和思想建设,争取抗战和中国革命的胜利。(2)内容:①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②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③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3)影响:①使全党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②使全党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达到空前的团结和统一;③为夺取抗日战争和民主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能力提升: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区别与联系知识点3:东方主战场(一)背景:(1)团结抗战:①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下,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共同抗敌;②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回国参战。(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①1941年6月22日,德国法西斯大举入侵苏联,苏德战争爆发。②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美国海军基地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③1942年年初,以中、美、英、苏4国为首的26个国家在华盛顿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二)贡献:材料一“如果日本进军印度洋,必然会导致我方在中东的全部阵地崩溃。而能防止上述局势出现的只有中国。”——丘吉尔(英)材料二“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日本打垮了,你们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罗斯福(美)材料三“只有当日本侵略者的手脚被捆住的时候,我们才能在德国侵略者一旦进攻我国的时候避免两线作战。”——斯大林(苏)材料四在二战的任何阶段,中国作为东方主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直到抗战末期,日本陆军还有64%被牵制在中国战场上。……中国人民的巨大牺牲:伤亡3500余万人,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王公度《中国抗日战争在二战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思考:为什么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贡献)提示:1.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国是东方反法西斯战争唯一战场。2.中国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所抗击的日军,远超日军在太平洋战场上投入的总和;3.中国战场协助和配合了盟军作战,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4.为救援英军,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战绩名扬海外。5.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6.中国抗日战场与英美在太平洋战场对日作战密切地联系起来。历史解释:中国远征军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入缅对日作战部队。远征军受盟军指挥,计9个师10万余人。1943年10月至1945年3月,中国驻印军和中国远征军在缅北、滇西反攻中,收复缅北大小城镇50余座,收复滇西失地8.3万平方公里,共歼灭日军4.9万余人,有力配合盟军在太平洋的反攻。(三)成果:1.国际地位提高:1943年11月,中、美、英三国政府首脑通过《开罗宣言》,决定了对日作战以及战后处分日本的基本策略;2.收回国家权益:中国与美、英达成协议,废除不平等条约,取消在华特权,订立新的条约;接着又与10余个西方国家废除旧约,签订新约。知识点4:抗日战争的胜利(一)中共七大召开1.目的:为了系统地总结中国革命的基本经验,为彻底打败日本侵略者、建设新中国做准备。2.召开:1945年4至6月,在延安举行。3.内容:(1)毛泽东作了《论联合政府》的政治报告;(2)提出了党的政治路线;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3)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并选举产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4.意义:中共七大使全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达到了空前的团结。(二)抗日战争的胜利1.国际背景: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无条件投降,欧洲战场结束;1945年8月初,美国在日本投下两枚原子弹;苏联对日宣战,消灭日本关东军。胜利过程:3.胜利意义:(1)是近代以来中国抗击外敌入侵所取得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了重要影响;(2)重新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使中国人民赢得了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尊敬;(3)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开启了古老中国凤凰涅槃、浴火重生的新征程。归纳综合:抗日战争阶段总结重难点突破: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及特点材料一各党各界,团结坚固;不论军民,不分贫富。民族阵线,救国良方;四万万众,坚决抵抗。民主共和,改革内政;亿兆一心,战则必胜。还我河山,卫我国权。——1937年4月5日毛泽东《祭黄帝陵文》材料二中华民国三十四年九月九日,我国家受日本之降于南京。上距二十六年七月七日卢沟桥之变,为时八年;再上距二十年九月十八日沈阳之变,为时十四年;再上距清甲午之役,为时五十一年。举凡五十年间,日本所鲸吞蚕食于我国家者,至是悉备图籍献还。全胜之局,秦汉以来所未有也。——摘自冯友兰撰写的《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碑文》提示:1.原因:(1)根本: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2)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在敌后战场发挥的重要作用;(3)国民党在正面战场与日军的对抗;(4)爱国华侨和国际进步力量的支持。(5)中国抗战的正义性;(6)美国对中国的援助和打击日本;(7)苏联的红军对日本的武力威胁。2.特点:(1)民族性:是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全民族战争。(2)双重性:反法西斯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3)两个战场并存:正面战场(片面抗战路线)和敌后战场(全面抗战路线)相互配合、相互依存,贯穿始终;(4)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起了中流砥柱的作用;(5)以弱胜强;(6)持久性:是所有法西斯战场中开始最早、结束最晚的战场。核心素养:抗日战争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1.抗日战争打断了中国原有的现代化进程:(1)工业化进程: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彻底地打断了中国原有的工业化进。(2)民主化进程:抗战时期的战时体制国民党建立的国民党一党独裁专制,增加了在中国民主的难度。2.抗日战争积累了新的现代化因素:(1)政治民主化:①抗日战争为中国民主制度的发展,在客观上提供了条件;②中国共产党和其他政治派别先后发出了民主声音;③敌后抗日根据地,基层政权的普遍选举制和抗日民主政权中的“三三制”原则,为中国的政治民主化积累了经验。(2)经济:①沿海工业的内迁,改变了中国西部工业落后的状况;②共产党在敌后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等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人民的物质生活,为后来的土地改革准备了条件。(3)民族精神:唤醒了全体中华民族的觉醒。(4)国家主权:为中国赢得了国际地位和大国声望,收回并明确了台湾的领土主权。高考真题演练:1.(2023·全国甲卷)1943年,中共中央指出,“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这一决定的实施A.促进妇女彻底摆脱封建束缚 B.有利于抗日根据地政权巩固C.扩大了陕甘宁边区阶级基础 D.适应党的工作重心转移需要正确答案:B.【解析】考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根据材料“提高妇女的政治地位、文化水平、改善生活,以达到解放的道路,亦须从经济丰裕与经济独立入手。”并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后期,通过土地改革,妇女的经济地位得到提高,这有利于动员广大妇女投身抗战,这有助于巩固抗日根据地,推动抗日战争的胜利,B项正确;“彻底摆脱封建束缚”的表述太过绝对,排除A项;陕甘宁边区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外,还包括了其他一切愿意抗日的阶级、阶层,妇女包含在内,故陕甘宁边区的阶级基础并未扩大,排除C项;1949年解放战争取得胜利,中国共产党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将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回到城市,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2.(2022·全国甲卷)1939年,朱德指出:“在中国,由议会选举政府,决定施政方针,边区是第一个”。1940年,毛泽东再次强调,这种政权“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对于汉奸和反动派的民主专政”。这说明,边区政府A.具备了新民主主义的特征B.脱离了国民政府管辖C.代表根据地社会全体意志D.仿行苏联的政治制度正确答案:A.【解析】考点: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设。由材料“由议会选举政府”可知政府由民主选举产生,是民主政治的体现,由材料“是一切赞成抗日又赞成民主的人们的政权”可知抗日战争时期的民主政权充分调动社会各阶级反帝反封建的热情,体现出新民主主义的特征,故选A项;边区政府是国民政府行政院直辖行政区之一,拥有合法的地位,边区政府在接受国民政府领导的同时,又建立起属于自己的独立自主的政权,排除B项;“社会全体”表述过于绝对,排除C项;边区政府是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民主专政,不同与苏联的政治制度,排除D项。3.(2020·全国Ⅱ卷)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其中延安等4个县当选县参议员中各阶层所占比例如表1所示表1延安等4县县参议员各阶层所占比例单位:%表1反映出当时边区A.新民主主义理论在实践中推广B.抗日民主政权的性质根本改变C.各阶层参加的联合政府的建立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得到了落实正确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材料信息“1937年陕甘宁边区组织民主普选,参选率达70%”,涉及工人、农民、商人、知识分子、地主等多个阶层,结合时间信息可知民族矛盾加深,国共两党合作抗日,民主政权落实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故选D项;新民主主义理论提出于1940年,排除A项;抗日民主政权是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建立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根本改变”不符合史实,排除B项;1945年4月毛泽东发表《论联合政府》,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并未建立联合政府,排除C项。4.(2022·湖北高考)1937年冬至1938年春,周立波以记者身份访问晋察冀边区。他在通讯报告中写道:“现在,这里的每座城镇,每个村庄都有自卫队。”“扶着长戈,他们是英武庄严的卫国的战士,但一回到田里,重新扶起犁耙的时候,他们依旧是朴素的农民。”“壮丁不够的乡村,在路上放哨的,都是小孩子。”由此可A.国共合作推动全民族抗战B.群众是敌后抗战的中坚C.中共坚持“工农武装割据”D.边区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正确答案:D.【解析】考点:中国共产党的全面抗战路线。据材料可知,晋察冀边区充分发动群众——农民、儿童参与抗战,说明边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进行抗战,即实行全面抗战路线,故选D项;晋察冀边区是中共领导的敌后战场,不能体现国共合作,排除A项;群众在敌后抗战当中确实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中坚”说法错误,中共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敌后抗战的中坚,排除B项;“工农武装割据”实行于土地革命时期,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以农村革命根据地为战略阵地的三者密切结合,而材料是全面抗战时期,排除C项。5.(2022·湖南高考)中国共产党在陕甘宁边区进行扫盲,提高了群众的政治觉悟,不少积极分子加入了共产党。1941年,农民出身的党员占边区党员总数的96.17%,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乡村士绅不再是社会权威。这一状况A.有利于进一步巩固工农苏维埃政权B.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政策的贯彻落实C.改变了陕甘宁边区旧有的生产关系D.不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正确答案:B.【解析】考点:抗日根据地的建设。陕甘宁边区的扫盲运动使得农民政治觉悟提高,且成为边区党员的主力军,而各级党组织广泛建立,使得农民党员就成为了陕甘宁边区中国共产党政策的宣传者和落实者,有利于贯彻落实党的政策,故选B项;由“陕甘宁边区”和“1941年”可以推知,当时是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后,工农苏维埃政权存在于1937年国共第二次合作之前,二者时间上不符,排除A项;题干体现的是陕甘宁边区的党员构成情况变化,而不是旧有的生产关系变化,排除C项;农民党员的增多有利于团结农民进行抗日,所以有利于统一战线的继续巩固和发展,排除D项。6.(2021·浙江高考)1938年10月,“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成立。大会宣言指出:“国家之大患一日不能卸,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前方之炮火一日不能止,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各竭所有,自策自鞭,自励自勉,踊跃慷慨,贡献于国家,使国家得借吾人血汗一洗百年之奇耻。”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有:①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②“总会”号召南洋华侨投身于太平洋战争③抗日战争已发展成为全民族抗战④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正确答案:C.【解析】考点:伟大的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据材料“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贡献于国家”可知,捐钱捐物是南洋华侨支援抗战的重要方式,故①正确;太平洋战争爆发于194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②错误;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故③正确;据材料“国民之大责一日不能卸”“则后方之刍粟一日不能停”“今后宜更各尽所能……贡献于国家”可知,中华儿女展现出无坚不摧的凝聚力,共同抵御外辱,故④正确,选择C项符合题意。7.(2021·湖南高考)图1、图2是中国抗战时期两次战役形势图。这两幅图反映A.局部抗战向全民族抗战的转变B.抗战的主战场发生了明显变化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逐步建立D.抗战由战略防御转向战略反攻正确答案:B.【解析】考点:中国军民的抗日斗争据图1中的日军从杭州湾登陆入侵上海、中国守军坚守四行仓库及中国军队转移路线等信息可知,图1反映的是1937年的淞沪会战,据图2中的中国军队进攻方向、作战区域为晋察冀地区等信息可知,图2反映的是百团大战,相持阶段到来后,国民党消极抗日,中国共产党的敌后战场成为抗战的主战场。由此可知,从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