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日本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中日文学关系与当前文学研究方法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中西进教授访谈录_第1页
关于日本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中日文学关系与当前文学研究方法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中西进教授访谈录_第2页
关于日本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中日文学关系与当前文学研究方法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中西进教授访谈录_第3页
关于日本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中日文学关系与当前文学研究方法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中西进教授访谈录_第4页
关于日本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中日文学关系与当前文学研究方法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中西进教授访谈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日本文学研究的几点思考中日文学关系与当前文学研究方法日本京都市立艺术大学校长中西进教授访谈录

作者:李应用评估机构,即支持日本的学校,在中国中部诺马尔大学。电子邮件:huaniegean*163.com。李俄宪(以下简称李):先生,首先感谢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接受我们杂志的采访,非常感谢!中西进(以下简称中西):哪里!哪里!请不要客气。李:先生作为现代最有代表性的日本文学研究专家,不仅在日本,在中国、在全世界的文学研究领域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各种报纸、杂志及很多书籍里面都提到您的名字。我本人是通过您的专著和论文了解先生的。特别是日本出版的综合性很强的《国语总览》里还配有彩色照片,作为最具有代表性的国文学研究专家专门介绍先生。另外,先生还获得了日本国家颁发的文化功劳者1称号,和瑞宝重光勋章2,谨在此向您表示真诚的祝贺!中西:谢谢你!不过,我们都是文化界的人,功劳嘛?怎么说呢,上了年纪都能得到吧!所以倒是应该叫做“文化高龄者”(日语中有些与“文化功劳者”谐音——笔者注)。李:您太幽默了!我们认为这应该是日本文化和文学领域里的最高荣誉之一!这无论对于中国还是日本国内甚至世界文学研究界来说都是一件可喜可贺的事情。中西:谢谢!谢谢!(用中文——笔者注)李:关于这方面,中国的学术界在很多领域,特别是在科学、自然科学领域里,也拥有自己的评价系统,比如科学院院士、工程院院士等,但是在人文科学领域里就几乎没有,所以作为我们中国的学者来讲,日本的这种作为国家行为的评价体系是有积极意义的。中西:日本的这种文化勋章是奖励和褒扬文化人的。这个表彰制度确立于战争年代,日本当时以所谓保卫日本的名义发动了许多不义战争。虽然是这样的战争年代,但仍有一部分人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并考虑给予在文化方面作出贡献的、有功劳的人授勋和表彰,我认为这对文化发展来说是有意义的。其次,我想把话题展开一下,谈一下日本国际笔会,这是在70年前的1935年,日本整个国家的运营都在调整、走向战争,遭到很多国家的抵制和反对,失去了几乎所有的邦交国,成了世界的孤儿。正是在这样严酷的历史环境下,从事文学艺术工作的人们,为了保卫世界和平和自由,勇敢地拿起笔、联合了起来,这就是日本国际笔会的起始。第一任会长就是岛崎藤村3,现在是井上ひさし4(无当用汉字,故照用其假名——笔者注)。希望通过日本国际笔会来捍卫世界和平,并制定文化勋章制度这一点表明,即便是当时整个的日本都卷入了战争,但是人们却从来没有忘记过文化。所以,现在日本与过去不同,对通过武力进行战争的行为评价很低,而更加尊重和保护文化,这又是十分可喜的事情。李:明白了。下面想请您谈一下日本全国国语国文学学会,您是该学会的理事长,明年就是学会成立50周年了,这个集中了全日本各大学国文学研究者的著名学会取得了学术界有目共睹的成就。您怎样评价该学会,怎样看待该学会学术上的追求与特点呢?中西:是的,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想先说明一下,一般来讲,日本的文学研究具有琐碎、繁杂的不良倾向。纠缠于细小的枝节末梢,视野狭窄,只见树木不见森林。面对这样一种研究氛围,日本全国大学国语国文学学会痛定思痛,提倡全方位审视日本文学,在宏大的视野中把握和考量更大含义上的日本文学。甚至可以不客气地说,在日本只有这么一个有这样宗旨的学会。当然,如果说还有的话,那应该说是“日本文学协会”。关于这个协会,怎么说呢,协会聚集了很多拥有特殊的价值观念的人,并且在最初的时候以这种价值观为主进行文学研究和批评。要是评价其特点的话,应该说它具有社会主义文学批评特色。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些学会都受到一定观念的制约,有既定的框架结构的规制。但是,全国大学国语国文学学会没有任何观念和框架的束缚,是完全自由开放的学会。关于这一点的意义,现在看来非常重要,为什么呢?现在日本人渐渐地越来越不喜欢文学了。李:啊!讨厌文学是吗?中西:是啊!不过,的确是不应该出现这样的情况啊!文学是很有趣味、很有意思的呵!但是文学研究工作者们却使得文学的趣味和意义变得乏味无聊。研究者们应该通过自己的工作告诉人们“文学是这样地充满魅力啊!”遗憾的是,越是研究就越是使文学变得让人厌恶、烦闷、恶心。值得注意的是,恰恰在这样一种研究弊病肆虐横行的情况下,全日本大学国语国文学学会独树一帜,在宏大的视野中把握和考量更大含义上的日本文学,推崇和尊重那些超越了具体而狭隘的观念意识的文学思想,它的成就和功绩是不可低估的。所以,今后我们会更加坚定地把这种文学信念作为我们的使命,义无反顾地贯彻下去。李:非常同意您的意见。跟您刚才提到的日本的情况相关联,现在我们中国文学研究界也出现了一些奇怪的现象,那就是大量地从欧洲和美国等西方国家译介和套用哲学和文学理论新名词,作为文学研究的“圣经”,把我们习惯了的文学事项和用语改头换面,借以唬人。一些文学方面的硕士、博士论文也往往是言必称什么什么后现代特色、什么什么叙事方式等等,生搬硬套,从理论材料到理论材料、从理论观点到理论观点,产生了一种被我国的聂珍钊教授称之为“理论自恋”5的文学批评现象,多年来这种现象恶性循环,阻碍了中国学术的健康发展,令人深恶痛绝。请问先生,这种现象在日本也有发生吗?请谈一下您的看法。中西:你说的这些现象我也有些了解。怎么说呢,文学研究需要两个方面同时并举,那就是普遍性和个别性。普遍性就是要吸收优秀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方法,即便是在法国、即便是在美国也能通用的东西,而不是只适用于日本自己。但是如果只是一味地强调普遍性,沉浸在空洞的理论王国里,就不能发现和确定具体的价值,无论怎么说日本文学有日本文学自己独特的理论和方法,中国文学也有中国文学自家的理论和方法,囫囵吞枣地照搬西方的文学理论,不加分析地奉若神明,作为文学研究的法宝,不管怎么说,都是不会有良好效果的。日本的研究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现在日本文学研究界已经基本摆脱了弯路,走上理性之路,各种理论和方法并存,互有补充、互相借鉴。李:真是精辟的论断!与刚才这个问题也有内在联系,那就是中国国内目前的文学创作状况很不理想,处于一种低迷的状态之中,请谈谈日本国内是一种什么状态呢?中西:你说的是作家的文学创作,这个呀!日本现在也是很少有非常优秀的作家。因为人们常说“最近的小说没有意思!”也许是这样吧。不过,人们总是生活在一种怀旧的乡愁之中啊!一般人很容易怀念过去,认为过去值得回味和想念。然而,对于现状、对于我们眼前的东西的认识也是极为重要的,所以说当代作家创作的意义不能忽视,应该重新认识、重新理解和定位。比如,关于村上龙的作品,在日本没有太多的人把它当作真正的文学作品来认真阅读。作为一个新生作家,他在一部分年轻人当中有一定的知名度,可是在整体的日本人当中,认为村上龙是大文豪的根本就没有。我认为,村上龙也好,村上春树也好,其实我们日本人应该重新评价他们的作品,努力去阅读、去欣赏、去研究。李:但是,村上春树在中国简直是异常地受欢迎,尤其是二十多岁和三十多岁的群体,他的作品比在日本更受欢迎。中西:比在日本还受欢迎?是吗!这当然应该说是日本人很容易受固定观念的束缚,认为无论如何还是正统的、传统的、被大家公认的文豪更有阅读价值。不过,也有例外,像已经去世了的中上健次6就是很优秀的作家,另外还有非常年轻的平野启一郎,他创作的《日食》获得了芥川文学奖,这部小说是很有趣味的。李:是的,但在中国中上健次好像并没有什么影响和知名度。像我们谈到的这些现象是不是受到了现代化的媒体、甚至网络小说等的新生事物冲击的结果呢?中西:我认为有这个原因。小说应该是把自己思考和构思成熟了的东西用文字表现出来,所以这个构思过程就需要它固有的时间和速度。咔、咔、咔……地敲着眼前的键盘进行所谓写作、构思、进入角色等就不用说了,就连思考的空闲也没有啊!作家在刻画事物、确定物象、思考问题时,是绝对需要宽松、舒畅、和缓的时间速度的。从这个角度来说,只要咔、咔、咔地敲击键盘,就会形成文字,比如你敲进去罗马字母,就会自动变换成假名,继而变换成汉字(这里指的是日语的罗马字输入法——笔者注)。无论怎么说,汉字还是应该用汉字写法来书写,假名还是应该用假名的写法来书写,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汉字和假名这样的文字意向及其附带的文化意义创造出独立自在的世界,也就是文学的世界。当然也很可能是我属于守旧的顽固派,无论如何,文学创作还是需要宽松、舒畅、和缓的时间速度以及气氛环境的。李:我个人完全赞同您的意见。那么,我们再次回到文学研究的问题上。中国学者一般都认为,日本的学者以及日本文学的研究领域,较为重视对文本的彻底研读和细密考证,崇尚原典性实证研究方法。请谈谈您对相关文学研究方法的见解,好吗?中西:可以。其实,我对于中国国内的文学研究的具体状况不是十分了解,我想只从日本国内的情况来简单地谈谈。应该说,日本对文学具体文本的研究,以及对待文本的态度都还是不够充分的。为什么呢?因为文学不仅是书面表层的文字,它还携带有音声。而声音不是文字,没有停留在纸面上。所以就这个意义上说,我们对文本的研究其实就仅仅停留在书面词汇和文字上了,因而就不能不说我们的文学研究是极其片面的、受局限的研究。这是错误的,我们必须在立体的思维当中,立体地去观照文学文本,也就是说把文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来看待,换句话说就是:作为文化学一个部分的文学研究。李:也就是说,即使在日本国内也不能仅仅局限于实证的、原典性的研究范畴,您希望的是推进更开放式的、全球式的研究方法,可以这样理解吗?中西:就是这个意思。作品文本就是研究的基础,既然是基础,所以就应该花大力气扩展并夯实它,而不是浅尝辄止、望梅止渴。可是实际上我们常常片面地认为,某某作品文本已经吃透了、没有什么处女地可耕耘了等等,这是很可惜的。李:其实,要让我说的话,中国在这方面恰恰存在着更为薄弱的环节。一般学者常常是走向两个极端,要么是用庸俗的社会学方法或一味地运用印象批评方法,而忽视文本的独立性存在事实;要么是译介或照搬大量外来的理论,就像刚才您谈到的那样,从理论到理论,轻视了文学本体,本末倒置。中西:我认为文本和理论探讨两方面都需要。就算把文本读透,也不能算是正确的理解和最终结论,因此才需要我们正确地解读文本。所以停留在细密的文本解读本身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解读之后的结果,那才是最重要的。比如这次学会(日本全国大学国语国文学学会冬季大会,2005年12月在广岛召开)上关于《源氏物语》那篇划时代的论文发表,《源氏物语》中的“铃虫”(汉语译成金钟儿或金琵琶——笔者注),这一帖(相当于汉语的章——笔者注)到目前为止一直被认为是很无聊的章节,但这篇论文通过细读文本,认为这一帖并不是孤立的,而是同前面的部分有机相连的。这个发表者是个在读研究生,我们给了她一个特殊的最优秀论文奖励。这是一个极其典型的文本批评的范例。她认为“铃虫”帖表现了对桐壶(光源氏之母——笔者注)也就是更衣(桐壶的别名——笔者注)安魂之意。这已经不是文本本身使得“铃虫”帖具有这层意义,而是说上升到了《源氏物語》整体上的问题,牵扯到作品整体的主题,作家的创作意图层面上去了。通过这个文本研究,我们第一次理解到《源氏物语》从开篇明义到“铃虫”帖,其实都是对作品开头登场的一位女性的安魂过程。这才是最有意义、最正确的研究,十分重要。其实甚至可以说,很大一部分文学作品都是恋母主题或具有恋母内容。爱恋母亲、怀念母亲这样一个永恒的主题。光源氏这个少年从出生就没有见过自己母亲的面容,因为母亲死了!所以他的整个成长过程中都充满了对母亲的怀恋、眷恋,甚至爱恋。这种情感一直伴随到他死去。这是一个完全可以成熟的立论,这样的文本批评是我们最需要的。从这个意义上讲,清朝的时候中国就有了成就很高的考证学方法和理论,对具体文字的考究,错字错词的勘误等,这种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学者应该是有积极影响的。但是如果一部分中国学者仅仅是因循于这种文本批评,我觉得那还是远远不够的。无论怎样,首先是细读文本,从细读中寻找和领会作者的意图、创作原意、作者的感受,这才叫做理性地细读文本。只是读懂了部分章节、词句,明白了作品的内容等是不够的,以为是懂了,其实很可能还有更深层的内涵你没有读到。我想说的是,一部《源氏物语》写的是什么呢?是孤儿,一个孤独的孩子,一个孤儿的孤独的叫喊!这就是《源氏物语》!李:真是了不起的研究成果啊!那么请允许我冒昧地提问,类似这样的文本研究和普遍性的理论研究之间的平衡,日本研究界把握得怎么样呢?中西:遗憾的是没有这种平衡出现,可以说是乱七八糟。李:对不起,先生,现在我们转换一下话题,当然与上面的内容是有关联的。其实我对《万叶集》的世界不是太了解,所以提出这样的问题很是冒昧,可以说是诚惶诚恐。《万叶集》受到中国唐代文学的影响,根据已出版的论著证实,像李乔的咏物诗和王梵志的诗歌等,在一定程度上都给予《万叶集》这样或那样的影响,这些是可以理解的。但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明白的是:中国唐代的《游仙窟》在中国国内评价不太好,被认为是黄色的猥亵小说。但是据我了解《万叶集》时代的诗人大都很喜欢《游仙窟》,并在他们自己的创作中引入了《游仙窟》的用词甚至写作技法等等,请您谈一谈《万叶集》与唐代文学的关系好吗?中西:好的。其实啊!关于《游仙窟》,日本人觉得有意思、趣味无穷,就马上把它拿来利用起来了。这与在中国国内的人对他如何评价无关。当然学者们很可能会认为这部小说有些色情怪异,但普通读者很可能就会觉得这是一般的图书,没有什么接受不了的。至于《游仙窟》是不是色情小说呀、《论语》是哲学著作什么的,那是学者们考虑的事情,而普通人就是什么有趣就读什么。比起《论语》来,《游仙窟》可能来得更为有趣些吧,所以大家读《游仙窟》。作为学者需要判断作为人类的人性问题,而这才是重要的。比如我们读《游仙窟》里那些所谓色情的描写,并不一定会是窃窃自喜。就像这部小说中描写梦中的宝剑,非常有意思。其实这本来是写男性的象征,作品中不直接描写,而写梦中看剑,这本身就很有艺术趣味。另外,《游仙窟》当中还有很多直接的性描写,但我们可以不这样看,我们认为它是对生命的讴歌,对生存快乐的赞美!所以去唐朝长期留学过的、在中日两国都非常著名的山上忆良就常常引用《游仙窟》。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即便算是色情内容,就像大伴家持的诗歌,他假装不知道里面的色情内涵,寄送给自己喜欢的女性,如果对方也早就知道诗的真实内容的话,那不正好会激起她爱情的快意吗!所以这非常富有文学效果。李:而且不是赤裸裸的方式。中西:对!应该怎么说呢?是用轻松的、游戏的感觉来利用《游仙窟》。他们并不是直接地、生硬地利用这部作品的场面或细节完成自己的文学创作的。这就与刚刚提到的村上春树在中国很受欢迎的事情是一样的。村上春树在日本人当中的评价不是太高,或者被认为是大众小说家。但他在中国就不一样了,很有趣,因为有趣所以马上就会有很多人受到他的影响。这与《游仙窟》的遭遇不是有相同之处吗!从这个事实也可以看出中日文学关系中的一个很有意思的互补现象。李:这很有意思,我深表同感。中日之间的确有许多有意思的复杂的文学关系和文学现象,在这样的一种互补的关系情况下,比如说,唐代文学与《万叶集》的关系等方面,今后还有研究或者开发的余地吗?中西:是的,还有很多。特别是许多中国学者在这方面已经开始着手了。在这方面,中国人比日本人更加有力量和底蕴,因为中国人可以用中文阅读,日本人是难以望其项背的。日本人就应该充分地利用自己牢固掌握日语的优势,来弥补对中国文学了解不足的弱点。李:这些可以理解为您对中日两国学者的希望吗?中西:是的,希望能进行共同研究,共同开发新领域。中国人懂汉文,日本人懂日语,所以希望双方互相协助,共同打造文学研究的新天地。李:这也是我们共同的愿望。其次,我想问您个人的研究。您在全世界非常有名,而且是日本国际笔会的副会长。这几天与您在一起,您的繁忙程度我深有体会。在这样的繁忙之中,您是怎样处理学者、随笔家、理事长、副会长、校长等难以胜数的工作关系的呢?中西:可以说没有什么精心计算,如果说有的话,那就是用心地做每一件事情。也许到头来没办法做好全部的事情,但是尽量去做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所以科研工作也好,校长的工作也好,我都全心全意地去做。可以这么说,李老师,我是用我全部的真诚和热情来处理我所有的事情,所有的工作都事关我的身心和人性。不是说中西做这个,或者中西做那个,而是中西在全身心地做着所有的事情。文学研究本身是我整个人生和人性的真实反映,另外像学会的领导工作、校长的工作等等都是以我所有的人性感知,全力以赴地投身其中。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你只有殚精竭虑,别无他途,换句话说就是“没有!”(用中文——笔者注)李:啊!明白了!无论干什么都竭尽全力。那么下面我想问你这样一个问题:现在日本文学随着日本经济的发展在世界上广泛传播,研究日本文学的人也越来越多,我们编辑的这本《外国文学研究》就发表过欧洲人撰写的关于日本文学的论文。那么从您的立场来看,外国人的日本文学研究有什么样的意义呢?中西:我认为是非常珍贵的。为什么呢?因为优秀的研究是来自不同角度、不同立场、不同背景的研究。外国人模仿日本人来研究日本文学就没有太大意义。如果中国人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法国人站在法国人的立场来研究日本文学,在这样综合性很强、视野宽阔的研究中,我们就可以正确地认识和确立日本文学的形象以及它在世界文学大家庭中的地位。因而它不但重要,而且必要!李:啊!那么另外有一个问题我想请教先生,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您多次到过中国,北到新疆、敦煌,南到海南岛。您对中国学者的情况十分了解,在这里我想请您对中国学者谈谈您的期望,可以吗?中西:好的!我想,我对目前贵国学者研究的进展方式感到很欣慰。以前,因为川端的作品是唯美主义的东西不能研究、三岛久纪夫的作品是国粹主义的所以也不能研究等。但是现在没有这样的情况了,什么都可以研究了,这是非常好的文化现象。因为现在文学已超越了意识形态了,拘泥于意识形态的文学研究是不完整的,也不可能有真正的文学研究。文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