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三 食用菌袋培技术_第1页
实验三 食用菌袋培技术_第2页
实验三 食用菌袋培技术_第3页
实验三 食用菌袋培技术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实验报告班级园艺63班学号3016410姓名孙月振食用菌袋培技术实验目的了解平菇的生物学特性,平菇生产上常用的培养料配方。掌握培养料的配制,装袋,接种的技术要点。学会平菇袋培管理技术。实验材料器具原料:棉籽壳、米糠、石灰、磷酸氢二钾、过磷酸钙、石膏等菌种器具:塑料袋(菌袋)、捆扎绳、棉花、超净工作台、接种工具、高压蒸汽灭菌锅、杀菌剂等。实验原理食用菌是一类子实体肉质或胶质的大型真菌,通常只包括少数几种子囊菌,多数种类是担子菌。食用菌的发育通常经过两个阶段:菌丝体阶段、子实体阶段。菌丝体分为初生菌丝体(一次菌丝体,没有结菇能力)和次生菌丝体(结合后的菌丝体,有结菇能力)。食用菌结构有:菌盖、菌褶、菌环、菌柄、菌托等。每一种食用菌的栽培料需要是不一样的。平菇的适宜配料有棉籽壳。实验步骤备料:培养料配方。棉籽壳90%、麦麸5%、石灰2%、尿素1%、石膏1%、磷酸二氢钾1%拌料与装袋按比例将培养料拌均匀,含水量在60%为宜。PH值8.0-9.0。调配时水分适度,捏紧不滴水,松手不散开为宜。菌袋选用厚度0.04cm左右规格的聚丙烯塑料袋。填装培养料,要求压实,同时防止塑料袋漏洞,穿孔等,以防杂菌污染。装到离口7cm时,压平放上棉花,捆扎起来。灭菌与接种装袋后要及时进行灭菌。高压蒸汽灭菌,压力上升到0.5mpa时打开放气阀排尽冷空气,再升温到121℃,维持40分钟左右。待料温降至30℃发菌与培养培养室空气清新,菌丝体阶段温度在15-20℃,一般8-12天长菌丝,24-25天出菇。子实体阶段温度维持在23-27℃实验结果总接种量菌丝体长满菌丝体长满1/2以上菌丝体长满1/2以下出菇袋数袋数6254620所占百分率(%)87.19.73.20分析:下图为菌丝体长满整个袋子的样子。总的看来我们这次实验还是很成功的。几乎90%的菌袋都长满了,但是缺憾是都没有一个出菇的。这主要是因为中间有一个去上海苏州的实习,导致我们没有在菌丝体长满袋子后及时扎孔,有同学的从棉塞出冒出一点点小菇头。如果及时扎孔,我认为我们还是会出菇的。至于为什么有的同学的菌袋里面菌丝只有一半左右或者小于一半,我认为主要原因有:①杂菌污染,导致菌丝体生长不良。②水分含量过大,不适合菌丝体生长,经检查,大多数长了一半菌袋的,含水量都比长满整个菌袋的要大。③管理的问题,因为我们只是将那些菌袋杂乱的对方在试验台下面,不知道互相挤压,上面下面之间是否有不良影响。思考影响产量的原因有哪些?要提高平菇产量,除拌料、发菌、控湿等正常管理外,主要在于选好菌种,提高培养料的营养成分和关键的后期补水。补水方法有以下四种:①注水法可用市场上现成的注水器,也可自制。自制的方法是把农用喷雾器的喷头锯掉,喷杆顶端制成尖状,在喷杆头部厘米以内打多个出水孔,即制成一个食用菌补水器。这样把喷杆插到菌棒杆内就可注水了。②浸水法。在出菇棚附近挖一地沟或用水泥抹一水池,然后把菌棒堆放于池内,上面压上石块等重物防止菌袋浮出水面,然后放水使菌袋全部浸在水中,注意及时加水,保持原来水位。这样浸水一小时,使菌袋含水量达到。③硼墙补水法。把菌棒的塑料袋撕去,然后将有塑料袋的一头向外,两架并一架同砌,中间相隔一厘米。注意不要太近,以免湿度升高烧菌。中间放比较硬一点的营养土,层与层之间抹软一点的营养泥,高度砌层以下,以免倒垛上砌水池,出一茬菇后补水。④脱袋补水法。将塑料袋全部剥去,竖排或卧排于一米宽的阳畦内,排列要紧凑,料面及菌柱间填人营养土,料面覆土厚度一厘米,往阳畦内灌大水,使培养料吸足水分,按阳畦栽培方法常规管理。菌种的选择原则有?瓶袋应没有破损,棉塞不松动,棉塞上不应有绿、黑等颜色的杂菌。瓶袋内的菌丝应密集、洁白、健壮、上下分布均匀,无其它颜色的杂菌斑点,其培养基紧靠瓶壁不收缩,瓶下部无黄水渗出现象,否则,即视为劣种。平菇菌种有时可允许少量的珊瑚状的小菇蕾存在,但不能过多。购买时可打开一瓶,袋闻其气味,如气味具有刺激性味而无霉味者,则为良种可购买。如何对待畸形菇,死菇?平菇畸形菇病是平菇生产较为常见的生理性病害。它不仅影响产菇量,而且使菇体降低或者失去商品价值。1花菜状外观呈不规则团块组织,无菇体正常形态,团块宽几厘米到20多厘米不等,初期表面凹凸不平,似肿瘤,后期长出大量原基,与食用花菜相似。1.1形成原因。原基发生前,一是菇床上(或菇房内)喷洒了浓度偏高的农药,或菇场内含有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有害气体;二是菇房内通风不良,或空气相对湿度长时间超过95%。1.2防治方法。①改善菇房的通风条件,降低CO2的浓度。②尽可能少用农药。③控制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不超过90%。2珊瑚状由群体松散分化不正常的菌柄组成的子实体,菌柄粗而长,分支多,在膨大处又长出丛状的小菌蕾,菌盖不分化,只在部分菌柄顶端形成极小的菌盖,子实体外观像珊瑚状。2.1形成原因。原基发生后,没有及时转入开放式揭膜管理,造成原基畸形发育;分化期菇床上通风不良,供氧不足,菇场内光照太弱,致使菌盖的发育受到抑制,未能进入正常化。2.2防治方法。①增加散射光强度。②加强通风管理,当平菇子实体形成初期要做到,早晚各通风半小时。3高脚状:菌柄较长,超过菌盖直径,柄粗盖小或菌盖成喇叭状。3.1形成原因。①原基期管理不善,使菌柄徒长,造成先天不足。②分化期以后菇场空气交换不良,供氧差,CO2浓度偏高,光照量小,产菇温度偏高。3.2防治方法。增加散射光强度,加强晚上通风量,降低CO2浓度,加大昼夜温差。4萎缩状:菇体干瘪干裂,有的僵缩枯萎,有的泛黄肿泡,有的软烂腐死。4.1形成原因。主要是培养条件不适和管理不善引起。①菇床通风过强,造成菇体失水过快而干枯。②菇房通风换气少,湿度过大,喷水过频过重,则会引起菇体软泡瘫烂。③气温偏高,菇床虫害、杂菌侵染严重,致使菌丝发育不良。④管理时的机械碰伤及产菇时喷施高浓度的营养液。如尿素液、糠液等,也会使菇体产生生理性干旱,造成菇体发育中途停止,导致萎缩菇的发生。4.2防治方法。①适宜通风,不要喷水过频过重,减轻空气湿度。②防气温偏高,防虫及杂菌侵染。③减少管理过程中机械碰伤。④出菇过程中,尽可能少用浓度高的营养液。5光柄状子实体只长出细长的菌柄,没有菌盖分化,菌柄顶端只是个齐头。5.1形成原因。在菌蕾形成期气温偏低。5.2防治方法。在子实体形成初期,气温低于5℃死菇分以下三种:Ⅰ、菇蕾死亡原因:①空气过干。②原基形成后,气温骤然上升,出现持续高温或遇较低温度,导致菌柄停止向菌盖输送养分,使菇蕾逐渐枯萎死亡。③湿度过大或直接向菇体淋水,使菇蕾缺氧闷死。Ⅱ、幼菇死亡原因:①菌种过老,用种量过大,在菌丝尚未长满或长透培养料时就出现大量幼蕾,因培养料内菌丝尚未达到生理成熟,长到幼菇时得不到养分供应而葵缩死亡。②料面出菇过多过密,造成群休营养不足,致使幼菇死亡。这种死菇的显著特征是幼菇死亡量大。③采收成熟的子实体时,床面幼菇受振动、碰伤,引起死户。④病虫侵染致死。表现为小菇呈黄色腐熟状或褐色软腐状,最后千枯湿度大时,呈水演状,用手摸死菇发粘。检查培养料,可见活动的菇蝇、蛾类等。Ⅲ、大菇死亡原因:①出菇期环境过于密闭,二氧化碳浓度过高,导致大菇死亡。其显著特点是先出现部分菇体畸形,进而发黄死长。②病虫危害。如何繁育菌种?平菇子实体能很快萌发出菌丝,且菌丝都是双核的,其遗传性稳定,便于保持原来菌种的特性。一般认为接种大块菇肉组织易造成菇种混杂,易腐败污染杂菌等。采取切除菌褶,进行无菌操作的新技术,就排除了出问题的可能性。菇片选用的酒精进行表面处理,连同菌种瓶放入无菌箱中或无菌室,用甲醛和高锰酸钾密闭熏蒸半小时开始接种。先用无菌刀将菇片的菌褶及菇盖边缘部分切除,留用菌盖凹陷部分,并用无菌刀把菌褶部分切除,暴露其菇肉,再把它切成一公分见方的小块。接着用无菌捏子捏起,菌盖朝上移入培养基的打孔口上。然后,将带有菇肉组织的菌种瓶放在25℃左右的培养室内进行培养。天前为定植期,温度控制在20℃左右。5天后发菌丝,温度控制在25℃总结通过这次食用菌的袋培实验,让我了解了平菇的生物学特性,平菇生产上常用的培养料配方。掌握了培养料的配制,装袋,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