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发酵生产酱油过程中米曲霉微生物动力学行为研究_第1页
固体发酵生产酱油过程中米曲霉微生物动力学行为研究_第2页
固体发酵生产酱油过程中米曲霉微生物动力学行为研究_第3页
固体发酵生产酱油过程中米曲霉微生物动力学行为研究_第4页
固体发酵生产酱油过程中米曲霉微生物动力学行为研究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固体发酵生产酱油过程中米曲霉微生物动力学行为研究

采用米曲霉或紫曲霉发酵生产酶是一种典型的固体发酵过程,广泛应用于油压机。由于固体发酵的基本物质和产物不是纯化剂,因此很难描述。因此,在这方面的动态研究很少。为了对传统的加工过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为用现代技术和手段改造传统和设备提供理论基础,作者在米曲霉固液体发酵过程的各个阶段进行了动力学研究。1材料和方法1.1病毒米曲霉(Aspergillusoryzae)沪酿3042,由上海钱万隆酱油厂提供.1.2显微观察和分析方法UV754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上海第三分析仪器厂生产;LABOPHOT-2型光学显微镜:日本尼康公司生产;元素分析仪:德国elementarvarioELIII;恒温水浴摇床:德国HAAKE公司生产.1.3培养基的制备种子培养基:麸皮80g,面粉20g,水80mL(原配比).发酵培养基:麸皮40g,豆粕220g,水157mL(原配比).一般平板:5°Bx黄豆汁培养基,酪蛋白平板培养基.1.4实验方法1.4.1测定1中的细菌数比浊度法与显微镜血球计数板计数法.1.4.2残总糖的测定1费林试剂法.1.4.3酶活性测定1福林试剂法.1.4.4综合酶活性测定1甲醛滴定法.2结果与讨论2.1碳氮质量分数用元素分析仪对原料、培养基以及菌丝体和孢子的碳氮质量分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见表1.从元素分析的结果来看,孢子的C/N要比菌丝体高,由此判断高碳氮比有利于产孢子.2.2菌落k值和产酶基氮的量对产酶的影响米曲霉产蛋白酶能够分解酪蛋白产生透明圈,因此可根据酪蛋白透明圈的大小测定其产酶能力的高低.定义单菌落所产透明圈的直径(DT,mm)与菌落直径(D,mm)之比为K,U为用该菌落固体发酵后产氨基氮的量,即综合酶活.用不同的菌落进行实验,结果见表2.根据表2回归得到不同菌落的酶活(U,g/100g)与K值和菌落直径(D,mm)之间的关系为U=1.30K+0.032D-1.26(1)式中菌落直径D相当于比生长速率,K值相当于个体孢子产酶的产率系数,对于不同的菌落,比生长速率和产率系数不同,因此它们的K值和D值也不同.根据式(1)可以通过酪蛋白平板培养判断菌株的固体发酵酶活.2.3种子生长阶段的动力学2.3.1氮源和总氮源对米曲霉产孢的影响表3中的添加比例是按各碳源和氮源中碳元素和氮元素的绝对量计算的,是在原培养基的配比上再加入相应比例的碳源或氮源的量.从表2可以看出,氮源和碳源都会对米曲霉的产孢产生抑制作用.在低添加量下,碳源对产孢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说明碳源是米曲霉产孢子的速率限制性底物.葡萄糖比可溶性淀粉对米曲霉产孢子的促进作用要明显.在氮源中,豆粕的效果要比其它两种氮源的效果好,说明米曲霉分解利用植物蛋白质的能力要比动物蛋白质和无机氮源的能力强.2.3.2种子生长速率米曲霉种子生长过程中的时间曲线见图.1.从图1可以看出,米曲霉从39h左右进入产孢子的对数期,一直到75h左右达到最大.产酶量也在75h达到最大,然后又逐渐降低.因此要得到生长旺盛活力高的孢子,应当控制种子培养时间在75h左右.假设在产孢子的对数期产率系数为一常数,根据图1的曲线,可以得到孢子相对于总糖的产率系数:YX/S=-Δcx/Δcs=-3.351×109个/g-0.138g/g=2.428×1010YX/S=−Δcx/Δcs=−3.351×109个/g−0.138g/g=2.428×1010个/g(2)设产孢子的对数期为非限制性生长期,孢子的比产生速率达最大值,为一常数,根据比生长速率的定义有μmax=1X⋅dXdt(3)μmax=1X⋅dXdt(3)以39~63h为区间,积分得μmax=(lnX-lnX0)/(t-t0)=5.28d-12.3.3产孢能力下降,产孢速度调整米曲霉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种子培养,产孢子情况见图2.当温度从30℃升高至35℃,米曲霉产孢子能力下降程度超过85%.而从30℃降低至25℃,产孢子能力只下降30%左右.高于最佳温度处的曲线比低于最佳温度处的曲线陡,说明超温对产孢更为不利.产孢速度对温度非常敏感,固体发酵过程中品温的波动应当控制在25~32℃之间.2.3.4水分对米曲霉种子生长的影响水分对微生物的生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起到运输介质的作用,而且还参与了许多代谢过程中水化反应.在液体发酵中通常不需要考虑水分的影响,由于在固体发酵中水分是不充足的,它成了固体发酵中的一个特有参数.水分对米曲霉种子生长的影响见图3.从该曲线可以看出,在低水分时,产孢子量随着水分质量分数的升高而上升,当水分含量进一步加大时,孢子产量反而下降.通常丝状真菌处于液体环境中是不产孢子的.根据不同水分质量分数下米曲霉孢子的增长情况,可以得到孢子增长速率RS(×109个/(g·d))与水分质量分数(g/g)之间的关系:RS=0.64441-0.6960[Η2Ο]+0.1685[Η2Ο]2RS=0.64441−0.6960[H2O]+0.1685[H2O]2从图3中的曲线以及所得到的公式来看,水分对米曲霉产孢子具有底物抑制现象,表明水分在产孢子过程中具有抑制性的限制性底物性质.2.4发酵酶阶段的动力学2.4.1发酵过程中二次生长现象的发生米曲霉发酵过程中分解底物产生氨基氮的综合酶活和蛋白酶的产生情况见图4.从图4可以看出,发酵12h后,米曲霉开始分泌蛋白酶,当到27h时,分泌产生蛋白酶的量达到最大.氨基氮的质量分数在固体培养基中累积,由于胞外酶的存在,氨基氮的质量分数应当一直上升,至21h左右氨基氮的质量分数就开始趋于平缓.24h以后培养基中pH值明显迅速上升,并在后期产生氨味.这是由于在发酵后期碳源不足,米曲霉开始利用氨基酸作为碳源,进入了脱氨基的代谢途径,释放出氨造成的.这是生产中应当避免的途径,因此发酵时间应当控制在21h左右.发酵培养基中C/N较低,米曲霉不易产孢子.米曲霉菌丝体生长过程中伴随着蛋白酶的分泌,根据蛋白酶的产生可以判断菌丝体的生长状况.由图4可见,15~18h出现了分泌蛋白酶的停滞现象.一般微生物在生长过程中出现暂时停滞而后又开始生长的现象称为二次生长现象,它一般是由于生长过程中对底物的利用发生转变而引起的.可见米曲霉在发酵过程中产生了二次生长的现象.发酵培养基含麸皮和豆粕两种底物,调整底物的比例可使二次生长的时间发生迁移(见图5).当培养基中麸皮与豆粕质量比增加到1∶2时,停滞期延后到18h出现,全豆粕的培养基不出现停滞阶段.这说明米曲霉在发酵过程中利用底物麸皮和豆粕的情况发生了转变,导致了二次生长现象的发生.二次生长现象出现的时间影响终态的酶产量,产酶量随底物中C/N的增加而增加.2.4.2温度对米曲霉产酶的影响温度对发酵的影响结果见图6,可见温度对产酶的影响与温度对产孢的影响趋势相同.当温度从30℃升高到36℃左右时,酶活下降了40%左右.而当温度从30℃下降到25℃左右时,酶活则下降不大.可见温度的升高对米曲霉产酶的影响要大于温度降低的影响.2.4.3水分对产酶的影响米曲霉在不同水分条件下发酵,其综合酶活的情况见图7.随着水分质量分数的上升,米曲霉产酶能力也随之上升,而后基本保持不变.说明水分对产孢子和产酶过程的影响不同,水分对菌丝体的生长没有抑制.根据实验测得的不同水分条件下的产酶情况,可以得到水分质量分数与米曲霉产酶速率RP(g/100(g·h))的关系:RΡ=0.103⋅[Η2Ο]0.387+[Η2Ο]RP=0.103⋅[H2O]0.387+[H2O]3外引剂碳源、水分含量与产酶速率的关系1)建立了米曲霉产酶能力的筛选模型,得到了产酶能力与K值和菌落直径D的关系U=1.30K+0.032D-1.262)对米曲霉培养过程中的动力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碳源是米曲霉产孢子的速率限制性底物,在发酵过程中由于所利用底物的转变发生了二次生长现象.同时得到了种子生长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