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与蒙兀部_第1页
蒙古与蒙兀部_第2页
蒙古与蒙兀部_第3页
蒙古与蒙兀部_第4页
蒙古与蒙兀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蒙古与蒙兀部

天可汗、蒙消费、塔塔尔在古代文献记载中的使用1206年春,蒙古东部鄂音河的源在今天的蒙古高原上举行了一次大型蒙古高原游击队(克列儿台)。出身于蒙古部族一位氏族首领之子的铁木真,在这次大会上由降于其军门之下的游牧部族首领们推举为最高统治者。铁木真的义兄弟巫师(萨满)选中了“成吉思汗”这个名称,并授予了他。这就是蒙古帝国的建立和蒙古民族的诞生。“蒙古”这一部族名最初出现在历史上,是在距此事件500年前的7世纪。然而公元7世纪的蒙古还既不是民族也不是国家。7世纪初的北亚处于突厥游牧帝国的统治之下。在中国,618年隋朝灭亡,出身于游牧民族鲜卑族的名叫李渊的将军建立了唐朝。唐高祖为了防止突厥的介入,对突厥帝国的君主可汗(以后“汗”的称号起源于此称号)执臣礼。高祖的儿子李世民,即唐太宗,于630年派兵进入草原剿捕了突厥可汗。突厥第一帝国至此灭亡。在突厥统治下的北亚游牧民推举唐朝皇帝为自己的“天可汗”。此后,北亚的情况就为中国所熟知。在中国正史之一的《旧唐书》〈北狄、室韦传〉中,首先出现了“蒙兀”这一部族名。综合《隋书》及《新唐书》的记载,可对“蒙兀”部作如下考察。1作为契丹别种的室韦广泛分布在以大兴安岭山脉为中心的北方,东与黑水、西与突厥、南与契丹为邻,北面是海。所谓北面的海,就是贝加尔湖。他们分为众多的部落,小部落有上千户,大部落有数千户,没有统率全部室韦的君长,大猷长们统治各自的部众,附属于突厥。室韦部在唐武德、贞观年间(618-649年)向中国派遣使者后,频频向中国朝贡,到开元、天宝年间(713-756年),每年或隔年进贡。据《隋书》及《北史》记载,在离洛阳6000里、契丹之北3000里有南室韦,其国土低下潮湿。相当于现在的黑龙江省嫩江一带。从南室韦北行11天,其地有北室韦,西南行4天有深末怛室韦,从此往西北数千里有大室韦。到那里道路险阻,语言不通。据《旧唐书》、《新唐书》记载,在大室韦之南是蒙兀(蒙瓦)部。《旧唐书》记载,大室韦的住地在大山之北,望建河畔。望建河发源于俱轮泊,流经大室韦地界,通过蒙兀室韦北境,向东注入大海。以上所指大山即兴安岭山脉,望建河即额尔古纳河,俱轮泊即呼伦湖。根据中国史料,7世纪时的蒙古是被总称为室韦人的一个部族,其住地相当于额尔古纳河谷。蒙古部大约也像其它室韦部一样,在猷长的率领下附属于突厥。突厥帝国方面的史料中最古老的,就是刻于8世纪的阙特勤碑刻。据该碑刻记载,8世纪,在贝尔湖东岸的骨利干和锡拉木伦河边的契丹之间,居住着三十姓塔塔儿。即由三十姓这样的多个部族构成的塔塔儿,居住于克鲁伦河中下游、额尔古纳河、斡难河、石勒咯河流域。塔塔尔的名称,无疑是中国史料中的大室韦、蒙兀室韦及其它部落总称的古突厥语。根据8世纪的毗伽可汗碑以及取代了突厥帝国的回鹘帝国的磨延啜碑记载,九姓塔塔儿曾经在色楞格河下游附近,与突厥及回鹘进行过激战。尽管三十姓塔塔儿与九姓塔塔儿的关系尚不明确,但九姓塔塔儿的住地与突厥及回鹘最近,可以说他们是塔塔儿诸部中文化最开化的部族。回鹘帝国于9世纪中叶被黠戛斯所灭。可以认为,尾随黠戛斯而到了漠北中心地带鄂尔浑河流域的即为九姓塔塔儿。在13世纪蒙古部族强大起来之前,塔塔儿的统治部族克烈王家,恐怕就是九姓塔塔儿的后人。2少数民族或科学规范从7世纪时的室韦或称塔塔儿中产生出在13世纪成为蒙古帝国统治者的蒙古部,大体是没问题的。尽管室韦或塔塔儿极可能是蒙古系民族,但不能简单地说就一定是蒙古系民族。在中国方面的文献中,由于是通过契丹而获得了关于北亚人们的相关知识,所以室韦成了契丹的别种或是别类。然而,比如说在《隋书》的记事中,经过钵室韦和深末怛室韦到大室韦,语言不能互通。以室韦为总称的人们并不是操着同样的语言。另一方面,中亚的突厥及回鹘把区别于自己的人们总称为塔塔儿。尽管称作塔塔儿,但从冠以九姓和三十姓这样的数字来看,突厥人、回鹘人是知道塔塔儿是由多个集团构成的。中国史料对从首先出现于中国史料中的北亚游牧民匈奴开始直到被称为土耳其系民族的祖先突厥,其中包括众多的部族都进行了记载。例如,在《隋书》〈铁勒传〉中记道:“铁勒之先匈奴之苗裔也。种类最多,自西海之东,依据山谷往往不绝。”接着列举了40余种部族名称,“虽姓氏各别,总谓为铁勒”。《隋书》〈突厥传〉所载高祖的话中也有:“突厥之民绝非纯一,乃千种万类。”中国正史记载了在北亚自古以来众多游牧民的兴亡。在民族兴亡之际,构成各民族的人们是不会全部灭绝的。《后汉书》〈鲜卑传〉永元年间(89-105年)的记事中有如下记载:“匈奴余种十余万落,自号鲜卑。”由于哪个时代都会发生同样的事情,可以说活跃在中央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从未有过由单一种族构成的时代。如此考虑,则匈奴属于蒙古系,还是属于土耳其系?鲜卑及契丹是蒙古系民族吗?这样的争论,不能说是无意义的。由中国文献音写保存下来的为数不多的(匈奴)词汇,其意思即使是可以用现在的蒙古语和土耳其语给予解读,但也不能成为总称为匈奴的游牧民全体是一个民族的证据。统治阶级以及附属的游牧民之间存在着语言上的差异的可能性很大,这是因为语言既可以简单地借用,又可以互相学习。另外,从血统角度看,必须在不同姓氏的人们之间才能结成婚姻关系,保持族外婚习俗的游牧民,是完全没有现在我们认为的是单一的种族及民族的可能性。把中央欧亚草原的游牧民族进行土耳其系和蒙古系这样分类的是19世纪欧洲的比较语言学者。他们学习奥斯曼土耳其语,或者学习东方的蒙古语,规定与这些类似的语言为土耳其系或蒙古系,其结果导致把中亚的一大半人们认为是土耳其系。现在被分类为土耳其系的人们只是在历史时期上有着千差万别,但都是最后皈依了伊斯兰教的人们。他们的语言中加入了波斯语及阿拉伯语等起源于西方的词汇,变得与现代蒙古语有着明显的区别,这是在蒙古帝国时代很久之后的事情。另一方面,被分类为现今蒙古系的人们就是不仅原本就出身于东方,而且在16世纪以后成为藏传佛教信徒的人们。虽然其语言由于接受新文化而有变化,但与血统却无关系。现在的语言分类受到以前时代投影的影响,将其作为民族分类的基础,只能说是个时代错误。3《史》第一部分是突厥民族部落的分类7世纪还是额尔古纳河溪谷中一个小部族的蒙古,10-11世纪之际,在契丹所建立的辽帝国的外缘成长起来,12世纪它成为取代契丹的女真金帝国的同盟游牧部族之一,并分为许多有力的氏族。出自蒙古部乞颜氏族的成吉思汗,在13世纪初统一了蒙古高原的全部游牧部族(落),并且被推举为最高君主,草原上的全部游牧部落(族)便全部成为蒙古民族。为了解蒙古帝国建立时,就是13世纪中央欧亚草原游牧诸部落的分布状况,有一很好的史料值得一读,这就是服务于统治伊朗的成吉思汗子孙(伊儿汗)的犹太人宰相拉施特于1307年编纂的波斯文史书《史集》。成吉思汗的孙子旭烈兀于蒙古帝国第四代君主蒙哥汗时代由于帝国大库列儿台的决议,受命指挥远征波斯。在组织蒙古帝国远征军之际,为了给各部落公平分配战利品,使各个部落或氏族的代表都参加进来。为此,远征军留在了被征服的地方,并建立了国家。在此情况下,在远离蒙古故地的伊朗,几乎有蒙古高原上所有的部落及氏族的子孙生活在这里。那些在伊朗生活的“蒙古青年贵族的大多数正因为他们对祖先的姓名、系谱、武功不知道,所以这部著作就有很大的必要性”。著者拉施特在“序文”中如此写道。在《史集》第一卷中,对于通常我们称作“部族篇”的第一部分的题目,如依据拉施特自己的说法,即:“关于突厥民族的出现和他们分化成各个部落的详情。”在本书后面的章节中,谈到蒙古民族(部族联合体)和卫拉特民族(部族联合体)的对立、抗争时,大部分都会将部族的起源追述到拉施特的分类中去。该书是如此重要的文献。我领会,14世纪初在伊朗所使用的中央欧亚大陆游牧部族的分类方法如下所示。第一部第一章“关于乌古思和起源于他的后裔与归附他的若干亲堂兄弟的24部落的历史和民间故事”。第二章“详述现今称为蒙古,但以前各有其特殊名称,各有其首领这样的突厥部族”,并列举了札剌亦儿、雪你惕、塔塔儿、篾儿乞惕、古儿烈兀惕、塔儿忽惕、斡亦剌惕、巴儿忽惕、帖良古惕、森林兀良合惕等部名。第三章“以前各有首领,但与前述的突厥诸部、蒙古诸部均无多大联系和亲属关系,尽管在种族和语言方面与他们相近的部族”。列举了客烈亦惕、乃蛮、汪古、唐兀惕、畏兀儿、乞儿吉思、哈剌鲁、钦察等部名。第四章“记述过去就通称为蒙古的突厥诸部,详细说明由其所出的众多部落。”举出了兀良合惕、弘吉剌惕、哈塔斤、撒勒术惕、泰赤兀惕、忙兀惕、朵儿边、把阿林、札只剌惕等一般我们认为是蒙古部族中各氏族的部族名,并叙述了他们与成吉思汗祖先的关系等等。下面是这些部落的分布情况。首先,第一章介绍的“由乌古思的子孙及其一系而产生的突厥部族”位于中央亚西部畏兀儿族的领土抵达蒙古·阿尔泰山脉。在第二章介绍的诸部中,札剌亦儿部住于斡难河畔,分为10个大的支系。塔塔儿拥有捕鱼儿海附近的根据地,分为6个部落。篾儿乞惕在第三章叙述的克烈部的北边。斡亦剌惕在构成叶尼塞河上游的谦河所在的八河地区驻札,分为数个部落。斡亦剌惕又是包括巴儿忽惕、豁里、秃剌思、秃马惕等部落在内的总称。巴儿忽惕、割里、秃剌思三部在薛灵哥河北边被称作巴儿忽真—脱窟木的地方居住,秃马惕的住地在其西方,接近乞儿吉思的住地。帖良古惕和森林兀良合惕住在散布着乞儿吉思人的森林里。在第三章叙述的诸部落中,客列亦惕部以漠北中部的土拉河畔为根据地,并从鄂尔浑河扩展到肯特山脉,即斡难河、怯绿涟两河的河源地方。乃蛮部的住地横跨亦儿的石河上游和阿尔泰山脉,其西接畏兀儿领地,北越阿尔泰山与乞儿吉思相接,东邻克列亦惕。汪古是女真族金朝皇帝的臣民,守卫着一段长城。唐兀惕领有中国陕西省的一部分和黄河河源之地,是于11世纪建立了西夏王国的部族。第四章叙述了蒙古各部的住地。它从贝加尔湖南岸算起,直到斡难、怯绿涟两河河畔。在东方与塔塔儿相接的呼伦湖地方有弘吉剌惕部在游牧,哈塔斤、散只兀惕人在其统治之下。泰亦赤兀惕人游牧于薛灵哥河畔。成吉思汗之父也速该是乞颜氏族的首领,他拥有肯特山脉中的不儿罕山。不儿罕山是座分水岭,其东侧为怯绿涟河及斡难河,西侧是土拉河,其西边是客列亦惕部的住地。就是说,成吉思汗一族是在蒙古各部的最西端。拉施特把中央欧亚草原的游牧民都称作突厥民族,其中分成“过去就称为蒙古的突厥诸部落”及“现在称作蒙古,但以前各有名称的突厥部落”。由于“蒙古”这一名称与突厥相比是一个新出现的名称,所以,拉施特大概是运用养育他的伊朗地方自古就有的称呼方法,将“突厥”作为游牧民的总称来使用吧。在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洲,对构成蒙古帝国的全部游牧民都称作“鞑靼”。“鞑靼”这一名称,在突厥帝国时代的碑文中,是作为8世纪蒙古高原北部的游牧民的总称出现的,它就是那个塔塔儿部。就是说,13世纪的蒙古、突厥和塔塔儿,分别是不同地域指称中央欧亚草原游牧民的总称。:千人队、百夫长能够使人搞清楚关于成吉思汗行动年代的是他与似乎有秘书员的客列亦惕部的关系。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于1196年与克列亦特部首领王罕结为同盟,讨伐怯绿涟、薛灵哥、斡难河畔的诸部落,1201年击败了呼伦淖儿地方的反铁木真同盟军。1203年,铁木真与王罕之间发生了对立,是年秋,铁木真袭击王罕,王罕在逃亡中被乃蛮部守边界的卫队杀掉。延续了200年的克列亦特王族就此灭亡。在蒙古高原上,能够抗衡铁木真的除了乃蛮的太阳汗之外别无他人。1204年秋,铁木真挥师于鄂尔浑河畔击破乃蛮军,太阳汗战死。蒙古军队继续攻击北方的篾儿乞惕部,完成了对他们的征服。这样,把从杭爱山到大兴安岭山脉的蒙古高原的游牧民纳入自己统治之下的铁木真于1206年春在斡滩河源之地召集了大聚会。在这次大聚会上,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诸部落的最高君主——汗,称“成吉思汗”。此后,成吉思汗讨伐乃蛮部残余势力,并将北方的谦谦州、乞儿吉思、斡亦剌惕诸部也纳入其统治之下。成吉思汗在完全统一了蒙古高原之后,于1209年使河西的西夏王国和天山北路的畏兀儿王国服属于自己。在1206年的大聚会上,降于成吉思汗军门之下、并推举最高君主的蒙古高原的游牧部落首领们是拥有自己属民的领主。即使是成吉思汗,除了他自己所属的直辖属民外,也不能直接统治其他领主的属民。如果说成吉思汗所推行的政治是什么,那就是任命那些推举他为汗的游牧领主做万户长、千户长、百户长等等。成吉思汗所任命的万户长、千户长的地位,被认为是一种身份或者说是在宫中的席位。与平常所说的不同,成吉思汗并未使蒙古帝国内的游牧诸部落全部解体,将其编成千人队、百人队,而是在原有的游牧集团首领的基础上,给予了千夫长、百夫长的规定。例如,拉施特《史集》说1227年成吉思汗逝世时,他的军队是由129个千人队构成的。他把从其中分配给末子拖雷的101个千人队分为中军、右翼、左翼三军。中军由1个千人队构成,是属于成吉思汗个人的军队,是他的侍卫队。这支军队由成吉思汗的养子、唐兀惕族出身的察罕诺颜指挥,察罕自己又是这支侍卫队第一百人队的百夫长。右翼由38个千人队构成,受阿鲁剌氏出身的博尔术统率,博尔术还有自己的千人队。左翼由62个千人队构成,受札剌亦儿氏出身的木华黎节制。木华黎在担任左翼万户长的同时,还是自己札剌亦儿氏3个千人队的千夫长。其他许多将领也都是统领着其出身部落的军队。斡亦剌惕的忽秃合别乞是斡亦剌惕4个千人队的将领,答里台统帅着其出身的八阿邻部的10个千人队,阿剌忽失—的斤保持着对汪古惕4个千人队的指挥权。在成吉思汗侵入中原时投降的契丹人兀也而保持着对1万契丹人军队的指挥权,女真人秃罕则指挥着1万人的女真军队。万夫长、千夫长、百夫长等阶级制度是北亚游牧民自古以来就有的制度。据《史记》记载,匈奴的24位首领被称作“万骑”,分为左右翼,其官秩世袭。尽管同为万骑,但大者有万余骑,小者仅数千骑。左翼诸王、将都居于东方,与中原相对,右翼诸王、将居于西方,与游牧民及绿洲之民相对。在这些称作万骑的首领之下,又被组织成千长、百长、十长。4女真人建立的金国的猛安谋克制也是这样的涵义。猛安是千夫长,谋克是百夫长。成吉思汗在自己还被称作铁木真的1194年,应金国之邀,攻杀了塔塔儿部的首领。由于此次战功,成吉思汗被金朝授予“札兀惕忽里”(百夫长)的官位。同时,克列亦惕的脱斡邻勒汗也因协助金朝而受封为王,因此被称作“王汗”。各游牧集团的千人队这一单位,就是在战时可提供1000人兵力的集团,其内部情况各不相同。《史记·匈奴列传》也说尽管同样都是万骑,但大者有万余骑,小者仅数千骑。蒙古帝国的各千户长也是如此,尽管他们的身份一样,但所率的兵力有种种差别。然而,在蒙古军队出发进行征服战争之前,必定要举行大聚会,在此确定关于军队组编的事项,分摊征发的兵员数,比如各千户应分摊多少人。按分摊兵员的数额提供了兵力的各千户便拥有了与之相应的分配战利品作为报酬的权力。对于千户、百户等等级规定,就其看作类似股份的东西也未尝不可。无论何时的远征,都从蒙古高原的所有游牧部落分摊一定的兵员并由其首领率队参加。因此,在蒙古帝国分裂为地方政权后,无论在中央欧亚草原的什么地方,都有拥有相同部落名的集团存在。燃放部落的各种女性1210年,成吉思汗与金朝绝交,终于开始了对农耕地带的征服。但是金朝的彻底灭亡则是成吉思汗死后7年的1234年。另一方面,在西方,成吉思汗于1218年远征西辽,从1219年开始亲征7年,灭亡了花剌子模王国。1225年,成吉思汗自己回到漠北蒙古地区。1227年8月(阴历7月),成吉思汗在灭亡了西夏之后,于现在的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六盘山之地军营中死去。其遗体被运回故乡肯特山,葬于怯绿涟河畔的撒里川。据《史集》记载,成吉思汗有后妃500人。这是由于游牧国家的本质是部落联合,与习惯于外婚制的游牧部落的首领们结成婚姻关系,以保证同盟关系的巩固。被成吉思汗征服的众多部落、氏族为成吉思汗献出各自的女子,大概是以之证明自己的忠诚吧。与蒙古结成同盟的大部落,同样为了证实他们的友好关系,与成吉思汗家族结成婚姻关系。因此,后妃的人数就达到了如此多的人数,其实给成吉思汗生了儿子的只有2名后妃。在众多后妃中,有也可哈屯(皇后)称号的只有5人。第一皇后是弘吉剌惕氏的孛儿帖兀真,她生了术赤、察合台、窝阔台、拖雷4个皇子和5个女儿。这5个皇女都嫁给了有势力的部落首领。第二皇后是篾儿乞惕部的忽兰,她生下了皇子阔列坚。第三和第五皇后是塔塔儿部的也速伦、也速干姐妹。第四皇后是“公主”,如其名所示,她是金朝皇帝的女儿。成吉思汗直属的部众分为4大集团,除金朝公主之外,上述4名皇后住在大斡耳朵(帐殿),分别管辖着4大集团,这就是成吉思汗的四大斡耳朵。1227年,成吉思汗去世时,作为其遗产的对四大斡耳朵及其军队的指挥权,被交给了末子拖雷,并使其监国(摄政)。成吉思汗生前希望由第三子窝阔台继位,由于游牧国家是部族联合体,其君主由选举产生,由谁来继位,要由部落首领、氏族首领大聚会来确定。扮演召集大集会议长角色的是皇族中的最年长者。成吉思汗的长子术赤已于其父去世的前年去世,最年长者就是次子察合台。1229年春,在怯绿涟河畔召开了大聚会,正如成吉思汗生前所希望的那样,窝阔台被选成蒙古帝国第二代汗。由于得到察合台、拖雷的支持,没有发生任何问题。汗权使用及文化的起源窝阔台继位后,听从耶律楚材的建议,开始对蒙古帝国的国家组织进行整顿。成吉思汗时代,从部下的子弟中选拔优秀者组成“怯薛”,战时充任近卫兵,平常则为侍卫。怯薛分为四班,每三日一替换为汗宿卫,据《元史》记载,宿卫的职掌各式各样。4这就是宫廷,同时也是政府。窝阔台首先整理了成吉思汗的法令(突厥语称之为“扎萨”),使之成文,并加以公布。又制定了最初的征税制度,决定从以前一直免税的游牧民那里征收马每百匹出牝马一匹、牛每百头出牝牛一头,羊每百只出一只牝羊的税收。对于被征服地域的固定居民,黄河以北的按户征税,中亚的征人头税。与此相应,设置了归大汗管理的仓库。再者是整顿驿传。沿干线道路,每一日程距离设置用以更换马匹的驿站。乘快马的急使担当着汗与帝国各地的联络任务。驿站为持有以汗的名义发出牌子的旅行者提供替换的马及食物、住宿。成吉思汗以前的蒙古部落,没有用文字书写自己语言的技术。1204年,成吉思汗灭掉乃蛮部太阳汗时,供职于太阳汗的畏兀儿人塔塔统阿被蒙古军队擒获。成吉思汗命令塔塔统阿教皇子们使用畏兀儿文字母书写蒙古语。这就是至今通用的竖写蒙古文的起源。窝阔台设立了作为文书行政中心的称为中书省的秘书室,任命契丹人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女真人粘合重山、克列亦惕人镇海为左右丞相。这是蒙古帝国最初的中央官署。纵令是游牧国家,作为情报和经济的中心,城市也是必要的。昔日的突厥帝国及回鹘帝国都有城市。即使在早于蒙古的克列亦惕王家时代,也在鄂尔浑河畔回鹘故城可敦城设置了契丹的军事基地镇州建安军,并有来自中亚的商人在这里往来。窝阔台于金朝灭亡后的第2年即1235年,也是在鄂尔浑河之滨修建了和林城。窝阔台汗首先修建了中国式的万安宫,接着修建附属于宫殿的工商业区。从中国及伊斯兰诸国带来众多的匠人及商人。从和林到中原地区设置了37个特别的驿站,每天有满载着粮食和酒的500辆车从帝国各地运到和林。只是窝阔台汗本人并未住在和林城内,一年中的绝大多数时间,他住在离和林半日程或数日程的、四季各有确定地点的大帐殿中。被称作游牧帝国的“首都”的城市,只是商人及匠人为汗及贵族们住的斡耳朵出差服务的补给基地,其结果就成为商业中心。无论何时,政治中心就是经常移动的汗的大斡耳朵。窝阔台的大聚会据《史集》记载,成吉思汗在生前为自己的诸子和诸弟划分了游牧领地。长子术赤在使斡亦剌惕、乞儿吉思等“林木中百姓”臣服于自己时,作为恩赏,成吉思汗把这些百姓给了他,并把也儿的石河流域到阿尔泰山脉作为根据地,从此向西扩展到锡尔河以北、现在的哈萨克斯坦草原授予他领有。次子察合台的领地是从注入巴尔喀什湖的伊犁河流域到阿姆河畔。三子窝阔台被封在注入阿拉湖的叶密立河流域,末子拖雷按照当时欧亚游牧民的习俗,与父亲成吉思汗住在一起,后来继承了其父保留的杭爱山脉到肯特山脉之间的领地、帐殿、财产以及军队的大部分。然而,他们所拥有的只是属民,对于游牧地,他们只有占有权。从城市得来的收入还有其它用途,被各自分割了。在成吉思汗诸弟中,次弟哈撒儿被封在东北方的额尔古纳河到呼伦湖(阔连海子)、海喇儿河一带,三弟合赤温的封地在大兴安岭山脉西侧、贝尔湖(捕鱼儿海子)之南侧到兀鲁灰河一带,末弟铁木哥·斡赤斤的领地从呼伦贝尔地方及于大兴安岭东侧。在第一代大汗成吉思汗去世时,蒙古帝国的领土东起今天中国的东北地区,南与西夏相接,西及中亚的花剌子模帝国。当时,受命追击逃亡的花剌子模国王的两员大将哲别和速不台已经从北伊兰横越高加索地方,进击钦察草原,打败罗斯诸侯,侵入到克里米亚半岛。但此时蒙古还未对这些地方实行真正的统治。1241年,第二代汗窝阔台去世时,蒙古帝国的领土东起中国淮河以北故金的领土,西至南俄草原。不但如此,而且由成吉思汗长子术赤的儿子拔都率领的蒙古军队此时正处在从波兰进攻匈牙利的最紧张的当口。假如不是窝阔台的去世,可以说西欧也将遭到进攻。窝阔台汗死后,按照北亚游牧民自古以来的习惯,由窝阔台的一位皇后、乃蛮部出身的脱列哥那摄政,并召开了选举下一任汗的大聚会。在有成吉思汗血统的长老中最有力量的拔都不愿意推举脱列哥那的儿子贵由为下一任大汗。由于以拔都为总指挥的蒙古军队对欧洲的远征是窝阔台汗召开的大聚会上决定的征服战争,所以在得知窝阔台汗去世的消息后,拔都停止了远征,挥师返回,以足疾为由留在了自己的根据地伏尔加河畔,拒绝参加大聚会。时至1246年,没有拔都参加的大聚会勉强推举窝阔台之子贵由为新汗。贵由在继位二年后即去世。因此由贵由的皇后、篾儿乞惕部出身的斡兀立海迷失摄政。她决定拥立窝阔台生前最宠爱的孙子、贵由汗之侄失烈门。但是,拔都另行召集了大聚会,与拖雷的遗孀克列亦惕部王汗的侄女唆鲁禾帖尼联手,提出要让拖雷的长子蒙哥继承汗位。出席拔都召集的大聚会的仅有成吉思汗长子术赤、末子拖雷两家的诸王,察合台、窝阔台两家诸王拒绝参加。结果,由于术赤、拖雷两家拥有实力,强行推举蒙哥为大汗。作为蒙古帝国第四代汗即位的蒙哥汗立即对反对派进行了彻底的镇压。贵由汗的遗孀斡兀立海迷失被处刑,窝阔台家系诸王被剥夺了领地和军队,察合台的后继者也速蒙哥被杀,其领地也被交给了其侄儿合剌旭烈。蒙哥汗是成吉思汗之孙,如何保持蒙古帝国的统一,只是截止到他那个时代的问题。在蒙哥汗治世的8年间,成为蒙古帝国中心的是拖雷的正夫人唆鲁禾帖尼所生的四兄弟蒙哥、忽必烈、旭烈兀、阿里不哥。蒙哥汗任命其弟忽必烈为漠南蒙古高原和华北地区的主管,并作为领地,赐给了他京兆(西安)和陕西。忽必烈于1252年从陕西率兵南下青藏高原东部(云贵高原——译者),征服了云南傣人(应为“乌蛮”、“白蛮”等族,即今彝族、白族等族——译者)的大理王国。此前,窝阔台汗之子阔端取得了在甘肃的领地,并从那里开始征服西藏。作为全西藏代表的西藏第一高僧萨迦班智达滞留在阔端身边,萨迦班智达死后,其侄八思巴来到忽必烈身边。蒙哥汗命令其弟旭烈兀指挥远征波斯。旭烈兀于1256年渡过阿姆河,进入伊兰高原,1258年攻掠报达,杀阿拔斯朝的哈里发。蒙古军队于1259年侵入叙利亚,与埃及的玛木鲁克王朝发生了冲突。蒙哥汗打算将南宋征服,并使其成为直属领地,于1258年将和林的政务委托给末弟阿里不哥,亲自麾师侵入四川。翌年秋,蒙哥汗在四川合州病死。忽必烈即从湖北踏上归程,于1260年春,在自己所建的位于内蒙古的开平府附近召开了自己一派的大聚会,并被推举为汗。同年夏,阿里不哥也在和林附近蒙哥汗的大斡耳朵被推举为汗。在阿里不哥一方,有蒙哥汗的正皇后及其儿子们,并得到了察合台系诸王的支持,还得到了作为拔都后继者的、君临钦察草原的拔都之弟别儿哥的支持;在忽必烈一方,有左翼万户精锐部队、成吉思汗诸弟系诸王、汉人军阀。蒙古帝国同时推立了两位大汗,真正地分裂为两部分了。在蒙古的步调期人们一般认为,蒙古帝国分裂为忽必烈建立的元朝、察合台汗国、术赤子孙的钦察汗国(金帐)、旭烈兀建立的伊儿汗国4大部分,这就导致了这次汗位之争的发生。可是根据最新的研究,虽然这4大部分在蒙古帝国中都是显眼的大兀鲁思(一般将“兀鲁思”译作“国”,但蒙古语的原意是国民、属民,不是领土概念),但是在蒙古帝国的还有被封在东方的成吉思汗诸弟系统,即东道诸王的许多兀鲁思。各个兀鲁思各自都有独立管理军队、属民、贡税、牧地的权力以及与邻近城市发生关系的权力。即使如此,各兀鲁思还是共同由成吉思汗一系率领,他们既是竞争对手,同时又维持着松散的联合。在游牧民的习俗中,遗产原则上要平均分配。具体到蒙古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