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1页
云南省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2页
云南省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3页
云南省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4页
云南省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云南省州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期中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舜子商均亦不肖,舜乃豫荐禹于天……然后禹践天子位”。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A.禅让制B.世袭制C.分封制D.宗法制2.山东省常被世人称为“齐鲁大地”,这一说法的历史渊源最早可以追寻到()A.商朝甲骨文记载B.西周分封制C.春秋战国诸侯国D.秦朝郡县制3.春秋时期,周王室势力衰微,被华夏视为戎、狄、蛮、夷的周边诸族群纷纷进入中原,形成了与诸夏交错杂居的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最直接的影响是()A.加速了社会转型B.冲击了贵族政治C.促进了民族交融D.推动了战国变法4.国学大师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之郡县政治”。对这两大“政治”的理解正确的是()A.二者都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B.前者贵族政治后者官僚政治C.二者都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D.二者都实现了权力高度集中5.东晋时期,整个社会形成崇尚门第的风气,以出身高门为荣,以出身低贱为耻。与这一风气形成密切相关的选官制度是()A.军功爵制度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6.阅读历史书籍需要关注章节标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面目录相关的标题应该是()A.统一国家的建立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繁荣开放的社会D.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7.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许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使相权。其目的是()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8.《新唐书·兵志》记载:大盗既灭,而武夫战卒以功起行阵,列为侯王者,皆除节度使。由是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这反映了()A.安史之乱的过程B.藩镇割据的局面C.农民起义的情况D.宦官专权的形势9.宋既“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又以转运使、提刑、提举常平、安抚使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这说明宋代()A.强化了君主专制B.消除了地方藩镇制据C.加强了中央集权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10.元朝的行省辖区广阔,掌握地方军政大权,但是没有中书省、枢密院转发的诏旨,行省长官就不能更改赋税和调动军队。据此可知,行省制的设置()A.削弱了中央集权B.消除了割据隐患C.加强了对地方的管控D.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11.汉武帝时期实行的“把获利最大的资源垄断型制造业全部国营化”的经济政策是()A.重农抑商B.休养生息C.盐铁官营D.均输平准12.唐朝两税法以户税与地税为核心,将租庸调、杂徭以及其他一切赋敛都纳入两税。其实施()A.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B.消除了土地买卖和兼并C.加强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D.促进了均田制的稳步发展13.下列语句中,能够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A.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B.苏湖熟,天下足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D.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14.瓷器是中华民族经典的文化符号。下列有关制瓷业的表述,准确的是()A.西汉瓷器开始大量出口B.唐三彩是唐朝标志性瓷器C.宋朝进入彩瓷生产时期D.青花瓷是元朝制瓷业代表15.在长期流通铁钱的四川地区,产生了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纸币的流通遍及东南诸路、两淮荆湖及四川各地。这反映出()A.南宋纸币推广和北宋一脉相承B.南宋经济生活水平远高于北宋C.纸币在两宋的流通日益广泛D.社会经济发展推动了货币变革16.《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汴京城“潘楼……茶坊每五更点灯博易,买卖衣服、图画、花环、领抹之类,至晓即散,谓之‘鬼市子’”。据此可知()A.北宋时已经出现了夜市B.北宋时已经出现了晓市C.北宋东京商业规模较大D.北宋城市突出经济职能17.明清时期在传统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出现大量工商业市镇,有产地市场型、集散市场型、零售市场型等多种类型。这反映了()A.政府放弃抑商政策B.大量农产品投放市场C.商品经济非常活跃D.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18.明朝中后期,苏州出现“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的现象。这主要反映了()A.小农经济逐渐解体B.新的社会经济因素出现C.生产分工更加细密D.明代手工业者生活困苦19.央视热播的《舌尖上的中国2·时节》展现了不少中国传统美食的生产、加工工艺。假设该剧组想拍摄有关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专题片,你认为最符合拍摄要求的外景地是()A.元谋人遗址B.北京人遗址C.河姆渡遗址D.大汶口遗址20.“他把‘仁’看作道德的最高准则,他希望统治者通过道德感化改善政治,他还期望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这里的“他”是()A.老子B.孔子C.孟子D.墨子21.战国时,孟子主张“(天下)定于一”,墨子认为应使“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韩非子提出“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这些思想相通之处是,都主张()A.君主专制B.实行仁政C.以德治国D.国家统一22.有人把春秋战国各种思想描述为:“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下列对应描述正确的是()A.儒道墨法B.墨儒法道C.法儒道墨D.道法墨儒23.有人指出,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从东北到西南,从草原到岭南,凡是中央王朝统治所及之地,无不渐染儒风,最终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这得益于()A.设立中朝、加强皇权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C.实行察举、选拔官吏D.分设刺史、巡视监察24.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也由此输入中国。这反映了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是()A.世界领先求同存异B.高度繁荣多元一体C.官府主导朝贡贸易D.对外开放互通有无25.古代理学家有言曰:“知痛必己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知己自寒了,知饥必知己自饥了,……。”这位理学家的实际主张是()A.格物致知B.心即理也C.心外无物D.知行合一26.宋代理学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形成的新儒学。认为“理”是宇宙万物的本源,普遍倡导“存理去欲”的修养论,把“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其出发点是()A.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B.培养经世致用的人才C.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D.修身养性以提高素养27.元杂剧的作者中,有高级官僚、平民、江湖游医和商人,更多的是怀才不遇或充任下级官吏的文人。这主要反映出元杂剧()A.演出角色的多样性B.剧本创作的多元性C.演出服务的上层性D.戏剧内容的娱乐性28.明清之际思想家顾炎武认为,维护一个王朝的政权是统治者的事情,而保卫整个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下列论断与其主张吻合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天下为主,君为客”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D.“兼相爱,交相利”29.词在宋代文坛占统治地位,与唐诗前后相辉映。宋词的繁荣()A.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B.导致诗歌走向衰落C.是时人素质提高的反映D.得益于社会政治的稳定30.艺术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映,下列画作中能够充分反映宋代商品经济发展情况的是()A.《洛神赋图》B.《清明上河图》C.《送子天王图》D.《女史箴图》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2分,共40分)31.制度创新是人类社会发腮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以家次。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废止“田里不鬻”。——《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二公元前106年,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把全国除了三辅、三河和弘农以外的地区分成了十三个州部、中央在每个州设立刺史一名,负责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材料三九品中正制,本想替当时用人定出一客观标准,还是不失此项制度所应有的传统精神的。但后来却变成拥护门第,把觅取人才的标准,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这便大错了。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经由各人各自到地方政府报名,参加中央之考试。——钱穆《历代政治得失》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商鞅变法是如何摧毁奴隶主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4分)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建立刺史制度的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科举制度的意义。(6分)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宋朝的商品经济非常繁荣。新兴经济作物茶叶、甘蔗之类绝大部分进入市场。市场形成城市、镇市、草市三级金字塔型结构。在地方贸易网的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江南、西北等几个较大的区域市场。海外贸易规模超出唐朝,朝廷在南方沿海港口设立了多处市舶司。民间开始出现中国古代最早的纸币,称为交子。——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材料二在宋代两浙地区,农村市场快速发育和成长,广大农民越来越多地卷入到市场活动之中。在两浙地区,到北宋中期,镇作为农村经济中心地位的意义已基本确立。南宋时期,不少镇的市场发展水平不仅赶上,甚至超过了所在县城。——摘编自陈国灿《宋代两浙路的市镇与农村市场》材料三西汉中叶,中国商人渡海到达印度半岛,购置当地奇珍。到了唐代,海外贸易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广州设置了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市舶司。宋代是我国海外贸易大发展的时期。当时同中国发生贸易关系的国家和地区多达数十个,进口货物在4000种以上,宋王朝在海外贸易方面的收入不断增加。宋高宗绍兴初,年收入占当时全部收入的1/20。宋代及其以后,海路已经取代陆路而成为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摘编自王嘉《两宋海外贸易发展的社会基础》根据材料一,概括宋朝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4分)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浙地区出现的经济现象?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6分)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海外贸易的特点。(4分)3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教育部就11位全国政协委员提出“关于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提案”作出积极答复:提案“……具有积极意义”。——摘编自《光明日报》“一件让人欣慰的事”材料二叶梦得《避暑录话》云:“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陈师道《后山诗话》云:“仁宗颇好其词,每对酒,必使侍从歌之再三。”……柳永词的内容和语言都趋向俗化,既符合了歌唱者低文化层次的需要,也更有利于市井百姓的接受。——张学辉《试论柳永词的“大众传播效果”》材料三列举出你认为以孔子诞辰日为“中华教师节”的理由。(4分)(2)据材料二,归纳柳词传播广泛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宋代文化的发展特征。(4分)(3)据材料三,指出宋代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4分)砚山县第三高级中学2020—2021学年秋季学期高二年级第一次月考试题答案一、单选题题号12345678910答案ABCBCBBBCC题号11121314151617181920答案CABDCBCBCB题号21222324252627282930答案DDBDDCBAAB1.【答案】A【解析】舜的儿子商均也不好,于是把王位传给了禹,禹管理了天下,由此可以看出民主推荐首领的办法就是禅让制,故选A项;世袭制是古代君王去世或逊位后,将皇帝的九五之尊转给自己的子孙的传承制度,排除B项;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分封诸侯的制度,排除C项;宗法制度是由氏族社会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的,是王族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国家权力,以便建立世袭统治的一种制度,排除D项。2.【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西周时期的分封制之下,周王把功臣姜尚分封到齐国,即今天的山东临淄,周王把周公长子伯禽分封到鲁国,即今天的山东曲阜,所以到后来,人们把山东省经常称作齐鲁大地,故选B项;在甲骨文中未见“齐鲁”的记载,排除A项;在春秋战国之前的西周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齐”“鲁”的名称,排除C项;在秦朝郡县制之下,并未出现“齐鲁郡”或“齐鲁县”的名称,排除D项。3.【答案】C【解析】周边诸族群(戎、狄、蛮、夷)与诸夏交错杂居,促进了华夏认同、民族交融,故选C项;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转型,排除A项;生产力的发展使宗法分封制崩溃,冲击了贵族政治,排除B项;称雄天下的欲望直接推动各国国君变法,排除D项。4.【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秦之前,其地方行政制度是分封制,在秦之后,其地方行政制度是郡县制,分封制在本质上属于贵族政治,郡县制在本质上属于官僚政治,故选B项;中国进入封建专制制度是在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在这之前属于还没有出现封建专制统治,排除A项;在分封制之下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而郡县制是以皇帝的任免为基础的,不是血缘关系,排除C项;在秦朝建立之后,才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D项。5.【答案】C【解析】魏晋南北朝时的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选用官吏重门第不重才能,故选C项;军功爵制度把军功和官爵结合起来,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打击了贵族特权,排除A项;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的选官制度,排除B项;科举制产生于隋朝,用考试办法选拔官吏,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扩大了统治的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排除D项。6.【答案】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三国鼎立、东晋十六国等政权分立。与此同时北方战乱不断,南方相对稳定,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东晋十六国时期和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内迁使得这一时期民族融合加强。故此目录的标题是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故选B项。7.【答案】B【解析】“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增加了宰相的人数,分割了相权,从而强化了君权,故选B项;分割相权跟科举取士无关,排除A项;三省之间是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排除C项;朋党之争是在唐朝的后期进行的,排除D项。8.【答案】B【解析】题干中的“大盗既灭”说的是安史之乱被平叛之后,唐政府把在平叛安史之乱中的武将“除节度使”,“方镇”即“藩镇”,于是出现了“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的局面,这种局面就是藩镇割据,故选B项;题干中述及了“大盗既灭”,说明安史之乱已经被平叛了,而不是安史之乱的过程,排除A项;题干“大盗既灭”说的是安史之乱,而不是农民起义,排除C项;题干述及的主要人物是“节度使”,而不是“宦官”,排除D项。9.【答案】C【解析】据“收其精兵”“制其钱谷”“稍夺其权”“收夺州县诸权和监察地方官吏”可知是宋朝削弱地方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故选C项;材料反映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不是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排除A项;“消除了地方藩镇割据”反映的是结果,材料无法体现,并且表述太绝对,排除B项;材料强调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完善地方行政制度,排除D项。10.【答案】C【解析】据材料“元朝的行省辖区广阔,掌握地方军政大权”说明是地方管理制度,另据“不能更改赋税和调动军队”说明职权有限,属于加强中央集权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与管理,故选C项;削弱了中央集权与题干提供信息不符,排除A项;由于元朝实行民族分化政策,并未消除了割据隐患,排除B项;行省掌握军政大权主要是政治方面,作用是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排除D项。11.【答案】C【解析】汉武帝任命桑弘羊等人实行盐铁官营政策,把获利最大的铸钱、煮盐、冶铁和酿酒等资源垄断型制造业全部国营化,故选C项;重农抑商是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指导思想,其主张是重视农业、以农为本,限制工商业的发展,排除A项;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政治上尊奉黄老无为思想,采取“与民休息”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法,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排除B项;均输法是指在汉武帝时期推行的由国家在各地统一征购和运输货物的经济政策,平准法是国家平衡物价的政策,在长安和主要城市设立平准官,利用均输官所存物资,根据物价,贵时抛售,贱时收购,排除D项。12.【答案】A【解析】两税法简化税收名目,扩大收税对象,保证了国家的财政收入,故选A项;土地买卖和兼并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土地私有制,两税法并不能消除土地买卖和兼并,排除B项;两税法“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排除C项;唐朝中后期随着均田制的瓦解,传统租庸调制无法维持,唐政府改用两税法,排除D项。13.【答案】B【解析】“苏湖熟,天下足”是南宋时期的民谣,即苏州、湖州丰收,天下人的食物就都充足,反映长江流域已经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故选B项;“南朝四百八十寺”反映当时南方佛教的盛行,排除A项;“开元全盛日”反映的是唐玄宗前期国家富足的情形,不代表长江流域成为古代经济重心,排除C项;“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反映明清时期江浙一带手工业发达,不能反映成为经济重心,排除D项。14.【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元朝瓷器代表是青花瓷和釉里红,故选D项;唐朝时期制瓷业成为独立部门,开始大量出口,唐朝的名片就是瓷器,排除A项;唐朝标志性瓷器是青瓷和白瓷,还有秘色瓷,唐三彩是陶器,排除B项;明朝瓷器以斗彩和五彩瓷为主,进入彩瓷时期,排除C项。15.【答案】C【解析】由材料“在长期流通铁钱的四川地区,产生了北宋最早的纸币交子,南宋纸币的流通遍及东南诸路、两淮荆湖及四川各地”可知两宋时期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信用货币——纸币,并得到广泛的流通,故选C项;“一脉相承”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南宋和北宋经济生活水平的比较信息,排除B项;材料中并未提及社会发展与货币变革间的关系,排除D项。16.【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茶坊五更进行各种交易,到了天明,市场就散了,即拂晓前进行交易的市场,故选B项;夜市指城市中的市在时间上继续延长到夜间贸易,一般三更结束,排除A项;材料强调晓市,看不出东京商业规模较大问题,排除C项;北宋城市突出经济职能,但材料没涉及,排除D项。17.【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中提供的“工商业市镇有产地、集散、零售市场型等”说明明清商品经济活跃,故选C项;政府放弃抑商是在甲午中日战争以后《马关条约》签署,巨额赔款压力,使清政府取消了民间设厂的限制,排除A项;农产品商品化程度高是以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为主,排除B项;中国古代城市发展最早是国家都城政治功能为主,到了春秋战国和秦汉又出现了一批军事功能的军镇;到了两宋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城市以经济功能为主,而题干中并没有从政治、军事、经济功能角度表述,排除D项。18.【答案】B【解析】据材料“明朝中后期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说明明朝中后期手工业的发展,再根据材料“匠有常主,计日受值”可得雇佣关系出现,说明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故选B项;小农经济逐渐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新变化并非生产分工,排除C项;明代手工业者生活困苦从题干中无法体现,排除D项。19.【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浙江余姚的河姆渡聚落开始种植水稻;因此只有选项C符合题意。20.【答案】B【解析】孔子思想的核心观念是“仁”,意为关爱他人,进而主张统治者顺应民心,爱惜民力,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孔子对现实不满,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故选B项;老子将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道”,其思想包含着朴素的辩证法,政治上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甚至退回到小国寡民的时代,排除A项;孟子提出“仁政”,主张人性本善,排除C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D项。21.【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孟子主张天下统一,墨子认为天下百姓与天子相同,只有在统一后才会处于相同的国家内,韩非子主张中央集权,也是维护国家统一,故选D项;君主专制是法家主张,排除A项;仁政是儒家思想主张题干未体现,排除B项;以德治国是孔子主张,排除C项。22.【答案】D【解析】“归服自然的隐士派”指的是提倡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的道家学派,“中央集权的法制派”指的是提倡法制的法家学派,“提倡节俭与互爱互利的反战派”指的是提倡兼爱、非攻、尚贤、节俭的墨家学派,“拥有无限同情心和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指的是提倡仁爱追求道德修养的儒家学派,故选D项,排除A.B.C三项。23.【答案】B【解析】通过题干“从汉武帝时期开始”、“中华大地……无不渐染儒风”、“都成为儒学的教化之地”,可知题干中所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董仲舒所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故选B项;设立“中朝”的目的在于加强皇权,与题干所述现象“教化”无关,排除A项;用察举的办法来选拔官吏是一种手段,其考核的标准是经过董仲舒改造之后的新儒学思想,排除C项;在地方分设十三州刺史以监察地方,其目的在于加强中央集权,这与题干内容无关,排除D项。24.【答案】D【解析】通过题干可知,在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与此同时,“西方的物品以及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天文、历算、医药和宗教信仰也由此输入中国”这些现象充分证明其对外交往的特点是互通有无,故选D项;题干仅是述及唐朝时期,“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但没有提及中国商品在世界的地位如何,排除A项;“高度繁荣”一般用来形容某一社会的经济发展情况,用于“对外交往”不合适,排除B项;“中国的丝绸、纸张、瓷器等商品源源不断运往西方”说明中国商品经过丝绸之路运送到西方,但没有提及这种贸易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朝贡贸易”,排除C项。25.【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知痛必己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知己自寒了,知饥必知己自饥了”可知,该理学家认为要得知某个道理,应当由切身的经历和体悟,故选D项;程朱理学主张格物致知,深究万物,与材料反映的通过切身的经历和体悟求得道理不符,排除A项;“心即理也”属于程朱理学的思想,与材料反映的通过切身的经历和体悟求得道理不符,排除B项;“心外无物”属于程朱理学的思想,与材料反映的通过切身的经历和体悟求得道理不符,排除C项。26.【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宋代理学倡导“存理去欲”,并且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其根本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伦理纲常,进而为封建等级制度辩护,故选C项;宋明理学的出现是适应了儒学出现危机的社会现实,将儒学、佛教、道教进行融合,而并非商品经济的发展,排除A项;经世致用思想是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所提出,这与题干内容不符,排除B项;宋明理学将“天理”与“人欲”对立起来,提倡人的个性修养,但其修养的目的在于维护封建伦理纲常,排除D项。27.【答案】B【解析】据材料可知元杂剧的作者身份和社会地位多样,这反映出剧本创作的多元性,故选B项;材料主旨是剧本创作的多元性,不涉及演出角色的多样性,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演出服务的对象,排除C项;材料强调剧本创作的多元性,而不是戏剧内容的娱乐性,排除D项。28.【答案】A【解析】略29.【答案】A【解析】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城市生活丰富多彩,娱乐场所需要大量的歌词,宋词的世俗化迎合了市民生活需要,故选A项;宋词没有导致诗歌走向衰落,排除B项;宋词的繁荣与时人素质关系不大,排除C项;两宋时期面临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骚扰,社会政治并不稳定,排除D项。30.【答案】B【解析】据所学宋代绘画的知识可知,《清明上河图》是北宋时期张择端的作品,是风俗画的典型代表,反映了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故选B项;《洛神赋图》是东晋时期的作品,排除A项;《送子天王图》是隋唐时期的作品,排除C项;《女史箴图》是东晋时期的作品,排除D项。31.【答案】(1)说明:建立军功爵制度,废除旧贵族世袭特权;废除井田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每点2分,共4分)(2)影响:维护皇权,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和控制;改善吏治,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4分,回答出两点即可得满分)(3)意义:打破世家大族对仕途的垄断;扩大统治的社会基础,促进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人才选拔更加公平、公正。(6分,回答三点即可)【解析】(1)据材料一“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废除贵族特权,维护新兴地主阶级利益;据材料一“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在政治上实行军功爵制度;;据材料一“废止“田里不鬻””和“开阡陌封疆”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制;根据所学知识还有,经济上:允许自由买卖土地,政治上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变贵族政治为官僚政治。(2)第二问影响,可以从材料二设置刺史目的“汉武帝为了加强中央对郡国的管理”推理出中央集权制的影响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从材料二中刺史职责“负责考察吏治、奖惩官吏、决断冤狱”分析得出政治上有利于整顿吏治,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经济上促发展。(3)第三问意义,据材料三“九品中正制……无形中限制在门第的小范围内”结合所学归纳为有利于打破世族垄断做官途径;据材料三“唐代针对此弊,改成自由竞选”归纳为促进社会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