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控制系统设计11000字(论文)】_第1页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控制系统设计11000字(论文)】_第2页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控制系统设计11000字(论文)】_第3页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控制系统设计11000字(论文)】_第4页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控制系统设计110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本文从多个层面论述电动汽车充电桩系统功能需求,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设计,设计出了一套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系统,期望本文设计的智能充电桩系统能够加快电动汽车充电速度,推动电动汽车进一步发展。本设计方案对小区充电桩的硬件配置开展了设计方案,包含电池充电模块电源电路、数据信号收集模块和人机交互技术模块等。对于电池充电模块的设计方案,最先对三相交流电开展整流器和过滤,选用三相电做为小区充电桩的开关电源,是由于三相电能够给予交流充电桩所需大电流量。随后对輸出直流电源开展DC-AC-DC转换,在转换时根据操纵IGBT导通来调整輸出电流量的尺寸。最终,设计方案了充放电去极化控制回路,能够完成无耗损充放电全过程。有关数据信号收集模块,设计方案了三个电源电路用于收集蓄电池充电全过程中的电流量,工作电压和溫度,为充电桩充电对策的执行给予必需的信息内容。最终对小区充电桩样品的有关作用开展了检测,小区充电桩能够一切正常工作中,完成了设计方案规定。关键词:电动汽车磷酸铁锂电池快速充电充电桩一、绪论随着人们收入的逐渐增多以及汽车成本的降低,越来越多的家庭购买了汽车。由于汽车尾气排放等问题,环境污染问题也越发严重。电动汽车是环保型汽车,其特点是不会排放尾气等污染环境的物质,基于此,很多国家开始大力研发电动汽车。但电能是电动汽车的主要动力来源,是电动汽车的“加油站”,所以在推进电动企业发展时,也不能忽略充电设施的建设。目前,电动汽车相关技术已经成熟,并且成功上市,很多地区也建设了充电设施,并投入到了使用当中。但就现阶段来看,电动企业用户对于充电桩的充电服务普遍存在不满。不满的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其一是充电桩少,其二是充电时间较。为提高用户充电桩使用满意度,增加电动汽车市场占有率,需加大例如研发快速充电桩。本文从多个层面论述电动汽车充电桩系统功能需求,并开展了相应的研究设计,设计出了一套电动汽车智能充电桩系统,期望本文设计的智能充电桩系统能够加快电动汽车充电速度,推动电动汽车进一步发展。二、汽车充电桩系统总体结构和功能电源部分由AC/DC模块,DC/AC模块组成,而控制部分有输入保护检测模块,控制单元,保护检测,通讯模块组成。交流充电桩控制系统的核心组件要非微控制器莫属,非微控制器有着非常强大的信号处理能力,而其支持多种外设设备。其通过异步串行接口(USART)以及IO端口分别与触摸屏和指示灯相连,是人机交互不可缺少的功能。交易结算模块主要由两个部分构成了RFID读写器和充电卡,其中读写器通过串行外设接口(SPI)[14]和微控制器实现了交互,用户可以借助这一交互功能识别身份或者支付充电费用。在设计电参数测算模块,综合各方面考虑,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以太网转串口模块和内置TCP/IP协议栈,二者通过异步串行接口(USART)与微控制器通信,传输数据。电气防护模块主要有四部分构成,分别是防雷器、交流接触器、急停开关以及断路器。电气防护模块工作状态也会受到微控制器的监测,在监测过程中主要通过模数转换端口(ADC)收集充电枪锁状态、接地连续性状态以及充电接口温度等数据,然后根据数据做出相应的判断,通过IO端口控制交流接触器断开充电电源,为了增强系统抗扰性能,本文对所有功能模块设计都是采用的独立设计方式,如图2.1的系统设计结构图[4]。图2.1的系统结构设计三、充电桩控制系统的硬件电路设计(一)微控制器的选择与设计分析微控制器模块交互硬件资源功能要求,本文制定了该模块运行原理以及硬件分配表,详细见下图:图3.1STM32F103VET6系统硬件图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在选择本系统的微处理器时,本文选择的是TI公司TMS320系列的STM32F103VET。STM32F103VET6因为其较高的性价比和较为成熟的技术所以在大功率充电系统中使用较为普遍。STM32F103VET6微处理器特点如下:(1)电压为3.3V,能耗低;(2)处理指令响应时间快,指令周期短,仅有33ns,由强大的实时控制力;(3)数据所占内存小,FLASH和程序RAM各占32KB和1.5KB;(4)DARAM和SARAM一个是544B,一个是2K;(5)具有可扩展性,数据程序存储空间有扩展空间,其扩展空间大小在64K左右;(6)有EVB和EVA两个事件管理模块;(7)10位A/D转换速度非常快;(8)基于锁相环原理的时钟发生器;STM32F103VET6在工作时可以在外围电路进行工作。图3.2为最小系统复位电路和图3.3图如下所示[11]。图3.2复位电路图3.3晶振电路表3.1STM32F103VET6的资源分配表(二)汽车充电桩的充电的主电路设计1.充电主电路设计主电路图见图所示,首先输入的是三相交流工频直流电,之后其在整流滤波的处理下会转变成直流电,之后流经高频逆变电路,经过该电路的转化,从该电路输出的电流则变为了高频交流电[10],高频交流电进入高频电压后,高频电压会对高频交流电进行降压,再进行整流滤波,将其接到电池组两端开始充电。图3.4充电主电路图2.滤波整流电路设计根据图3.4能够得知,充电使用三相桥式电路整流处理的三相交流工频电之后再进行滤波处理然后获得稳定直流电[3]。三相整流滤波电路见图3.5所示,电路由6个二极管构成,其中,D1~D3的三个二极管被接成共阴极形式,D4~D6的三个二极管被接成共阳极形式,二极管有有单向导电性,一旦通电,那么就有两个二极管导通,然后形成供电回路,而且通电时间较短,只有导通周期的三分之一[12]。LC滤波电路主要有两部分构成,一是电容Ca,二是电容La。LC滤波电路的作用是对直流电中的纹波成分进行整流,这样能够保障后续电路在不受纹波干扰的情况下工作。图3.5三相滤波电路图3.DC-DC全桥功率变换电路开关电源会对三相交流电进行处理,主要流程如图可示:图3.6开关电源的能量变换换过程充电电路中有电容、变压器以及电感等器件,器件大小取决于电路体积。为了避免交流电桩占据较大占地面积,在设计充电电路时会使用高频开关电路。软开关技术是在开关频率比较大且受到电磁干扰比较大的情况下产生的。基于此,本文在设计DC-DC功率变换电路时,便使用了软开关技术[14]。软开关技术可以使得开关电流和电压通过正弦波的形式输出。一般情况下来讲,若开关电流是0,那么开关就会关闭,若电压是0,则会打开。所以能够避免出现开关开启或者关上时同时存在电流或者电压的情况,进而可以达到节约开关损耗的目标。图3.7全功率变换电路全功率变换电路如图3-7所示。Q1、Q2、Q3、Q4四个桥臂互补导通来调节充电电压,信号采集单元结合PID子程序则可以控制电流,让电流恒定。但电流发生改变时,PID子程序会对比实际电流和设置的电流,然后从DSP中PWM的输出,这种情况下就会影响以上四个桥臂的导通时间,进而调节充电电压,令电路中的电流可以实现恒定目标[15]。4.IGBT的选择与驱动电路的设计交流充电桩系统使用的开关元件,经过多方面的考量,本文使用的是IGBT。IGBT主要有2部分构成,一是绝缘栅型场效应管,二是双极型三极管。其具有导通压低等等优势,所以绝大部分的充电装系统都会选择使用它。为了方便后期维护,本文使用的是模块化的三菱IGBT,型号是CM300HA-12H(E)。其具有耐压性能强,速度快等等优势,所以特别适合在大功率充电路当中使用。综合各方面考虑,本文使用的是富士公司的EXB841驱动模块。而只有在Vcc=20V,Iin=10mA的情况下,EXB841才能够驱动IGBT时,在使用EXB841驱动IGBT一定要特备注重驱动电流和电压的选择,过高和过低都不适宜,如果过高,则可能会烧坏IGBT管,如过低则会增加其ON电压;同样的电流选择也应该适中,过大和过小也都不合时宜,若驱动电流过大,那么可能会延迟电路信号,如果过小,则可能会影响电路稳定性,IGBT驱动电路见下图:图3.8IGBT驱动电路5.充电单元电路参数设计(1)整流二极管的选择。假如输入电源是380V三相交流电,在充电过程中,电压不会一直是380v,其是会产生波动的,一般情况下会有-15%-+15%,的波动,为避免整流二极管不会因过压而损坏,在计算其电压时要代入最大输入电压。XAVD(选择器件时要留有安全余量,所以整流电压等级在800-1200间,交流充电桩最大输出功率为12KW,将以上数据代入以下公式可计算出二极管有效电流值:ID(1)滤波电容可根据以下公式计算:C=(5∼8)(6f×2RL)=(0.63∼1)mFRL值可根据由交流充电桩设计功率以及效率来计算。Vin(min)=1.35×0.8×380=410V

RY输出功率和频率分别是12KW和50HZ,效率为95%,根据这些数据计算可知电容大小是0.63mF-1mF。滤波电容最大电压:UC(max选用C滤波为1mF,1000V的耐压值(2)选择高频变压器考虑两方面因素为变压器的变比和副边的最大电流,其变比可使用以下公式计算:N=Ucap×2×DIGBT输入端PWM占空比D和输出电压Uout。变压器输入功率值为12.63KW,计算变压器原边最大电流为:Iy高频变压器副边的最大电流为:If=I(三)充电桩控制电路的设计1.信号采集单元设计交流充电桩的当前运行状态与充电安全性有很大关联,若能够准确获得当前运行状态信息数据则能够了解充电过程是否安全。所以设计信息采集单元电路还是非常重要的。信息采集电路主要包括两种,一种是电压检测电路,一种是电流检测电路。(1)电压检测电路充电电压大小与充电桩运行状况直接挂钩,电压检测电路并不复杂,为提高检测准确度。在采集电压后介入模拟隔离芯片ISO12414,其可以将大电压转化为小电压,小电压更方便检测。将小电压接入ADC0832。ADC0832可以将小电压从电量变成数字量,这样DSP可以直接使用,电压检测电路具体如下:图3.9电压检测电路(2)电流检测电路对于一些比较大的电流,通常会使用霍尔电流传感器,该传感器不仅灵敏度高,而且安全可靠。所以本设计使用他来检测充电桩的充电电流,该传感器最大电压是2V也可测量-350A~350A间的电流量;低于ADC0832的输入电压5V进行AD转换是无法转换测量精度。故需要AD263将最大电压放大2倍,这样电压的差距会缩小,之后再进行AD转换便可以获得较大的转换精度,电流检测电路如下:图3.10电流检测电路2.温度检测电路在充电时,温度也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在测量温度时,本文使用的是DS18B20传感器。该传感器最大的特点是输出是数字化信号,而且在处理输入微处理器时可直接处理,不需要进行数字化转换。在实际的运用中温度过高和过低都会造成元器件造成不良的影响,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充电时,需要将最高温度通过检测充电单元给体现出来。传感器采集温度信号时,将温度转化为电信号(如图3.11所示)。但由于充电过程中的电流较大,所以为了防止传感器损坏,让传感器可以正常工作,需要接入电阻。图3.11温度检测电路图3.人机交易模块为方便后期维护,在设计智能充电桩时,需要存储电压、电流等等历史充电数据,这样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查询,Nand结构读写速度快,能够满足数据村塾要求,但是由于NandFlash与TMS320LF2407间缺少可以直接读写的接口,所以需要进行相应编程,让NandFlash能够读写。综合多方面考虑,本文使用的Nand型存储芯片是三星K9F5608UOB型号,如图3.12。图3.12处理芯片与FLASH的接口4.IC卡读卡器模块IC卡能够帮助用户支付充电费用,而且这种方式比较方便,所以需要设计IC卡读卡器模块。在充电时,用户要先将IC卡放在读卡区域,刷卡成功后才可以充电。当充电完毕后,需要再次刷卡,然后读卡区域会显示此次充电花费了多少费用,之后将费用从卡的总费用当中扣除。IC卡的余额,用户名信息,卡号等等都需要能够在充电桩上显示出来[4]。本文使用的是射频卡/IC卡手插式读卡器CRT-288-E,其具有可靠性强,使用寿命长,性价比好以及读写速度快等等优势。读卡器见下图:图3.13读卡器实物图5.电能计量模块电能计量模块是否能够计量准确与智能充电桩能否获得收益有很大关联,综合各方面因素考虑,本文使用的是DTZ341三相四线能电能表,其具有准确度高,测量电流范围大等等特点。图3.14电能表实物图6.紧急停止单元设计紧急停止单元在智能充电桩充电过程中也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充电过程中,若发生经济状况,若有紧急停止单元可以保护智能充电桩。为安全起见,可以设计人工操作按钮在突发状况下直接强制切断电源。可将该按钮设计在智能充电桩显示屏下方。强制关闭按钮触点要与电源交流接触器相连,当按下该按钮时,触点回路会断开,那么智能充电桩的电源交流接触器就会掉电,其常开触点就会断开,进而整个电路就会被切断。7.电气防护单元组成电气防护单元作用非常大,既能够在发生雷击或者短路状况时及时保护充电桩,又能够防止静电干扰智能充电桩[18]。有两种防护方式分别为硬件防护和软件防护。在设计中使用的是硬件防护方式,硬件防护器件名称和型号见下表:表3.2电气保护器件名称及其型号名称型号断路器SchneiderC65C40漏电保护器CHNTDZ47LE-63电涌保护器PeopleRDSP6静电会干扰电子设备运作,所以应防止静电干扰智能充电桩,以免发生安全事故,危害用户安全。所以很有必要采取相应的静电保护措施。可从以下两个角度入手来设计静电防护模块:(1)电路防静电:使用屏蔽线连接控制系统通信线,这样即便控制系统出现错误指令或者动作也能够确保电路的安全性。(2)接地防护:将充电桩金属柱体与接地线相连。四、充电桩控制系统的软件设计(一)系统的主程序充电桩主程序流程图见图4.1。当充电桩通电后,其控制系统会开始初始化检测外部功能,若一切顺利没有故障,那么正式开启工作模式。这个时候用户在读卡区域刷卡便可以充电。一般来讲都会将充电桩设立在闹市区,闹市区的特点就是人流量大,为了避免其他人操作充电桩,损坏充电桩所以设置了门卡,即只有拥有IC卡的用户才能够使用充电桩。用户刷卡成功后,用户可选择充电服务,这个时候系统会自动检测有没有外部连接,若有,那么智能充电桩则会进行充电。智能充电桩有三种充电模式,一,自动充电。在该模式下,智能充电桩会对电池目前的电量等进行识别,之后根据充电策略输出电流,直到电池电量满了之后会结束充电。二,按金额充电。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直接在智能充电桩上输入自己想要充电的金额,然后充电桩会计算金额对应的电量,之后识别电池电量状况,然后按照充电策略开始充电,当充电量达到了充电金额所对应的电量后,充电结束。三,按电量充电,在该模式下,用户可以直接在智能充电桩上输入自己想要充电的电量,若电量达到了设置的数值,那么充电就会结束。用户完成充电后一定要记得刷卡,这个时候智能充电桩会计算本次充电费用并将费用从卡费中扣除[2]。图4.1主程序流程图(二)PID子程序充电时需要精准控制电流,而若要实现这一目标则可以借助PID技术,该技术可以比较设定的电流值和充电时手机到的电流值信号,然后基于二者的差值来对DSPPWM输出进行相应调整,让充电桩能够使用充电策略充电。PID算法形式如下[3]:(1)完全微分型PID设PID控制系统充电的过程中,完全微分型PID公式为:U(t)=KPe(t)+1Ti对(4-1)进行数字化,得其位移公式为:Un式中,调节器输出以及调节器的第n次偏差分别是Un和en;采样周期、积分器的微分系数、微分系数分别是T、KI和KD。完全微分型使用有非常明显的弊端,其工作在一些干扰性极强和噪声比较大的环境下调节能力比较弱。(2)不完全微分型PID不完全PID在一定程度上对完善了完全微分的缺陷。在充电过程的完全微分型PID流程图如下:图4.2PID控制流程图(三)停充判断子程序为确保在没有工作人员监控的情况下充电桩也能够自动判断充电是否停止,所以需要设计停充判断子程序。根据充电桩状态以及听充电数据为条件进行逻辑判断,若符合该程序设计的逻辑条件,那么充电则应停止。首先,检测充电电源电力温度,若温度较高超出了设定范围,这种情况下为了避免高温而引发安全事故,为了防止事故的发生需要通过继电器关断来控制是否停止充电。假设停充判断子程序读取SOC值需要选择自动充电模式,该SOC值达到100%,这就意味着电池电量已满,这个时候就要停止充电;若用户选择的模式是按金额充电,停充判断子程序要读取金额,假如该值达到了设定金额,这个时候就要停止充电;若用户是按电量充电,停充判断子程序要读取电量,假如该值达到了设定值,这个时候就要停止充电。若检测温度时,温度在正常范围内,且还没有达到停充条件,这种情况下便继续充电。停充判断子程序流程图如下[6]。图4.3系统停充判断流程图(四)电气防护子程序设计电气防护子程序,其主要由以下部分组成:图4.4电气防护子程序(五)故障分析与保护子程序设计故障分析与保护子程序,读取当前电压值是否在正常范围内。当电压值大于正常值范围,被认定为过电压故障。当电压值小于正常值范围内,则为欠电压故障,程序返回时做出对应的动作以及报警信息和显示,如图4.5故障分析与保护子程序流程图所示[9]。图4.5故障分析与保护子程序五、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仿真与调试(一)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滤波技术电动汽车车载充电机中有很多的非线性电子器件,所以充电时会有谐波产生,为了避免谐波进入到电网以后影响电子器件的正常运作,需要设置滤除谐波设备。目前常用的主要是两种,分别为有源波滤波设备和无源滤波设备,通过两种设备的比较。无源滤波设备功能不齐全,而且效果容易受环境干扰,性能相对差一些;与之相比较来讲,第一种有源滤波灵敏度高,功能丰富,补偿方式多,而且动态性能非常好,适用范围广,可以处理很多类型的谐波,并实时追踪这些谐波将其消除。有源滤波设备又被细分为了两种,一种是并联型有源滤波,一种是串联型有源滤波时,前者主要适用于电流谐波消除场景,后者则主要适用于电压谐波消除场景。在使用充电桩充电时,电动汽车电流变化幅度较大,会产生谐波影响电网,所以本文选用单相并联型有缘滤波来消除充电过程中电流产生的谐波。(二)有源滤波系统的工作原理单相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APF)的工作原理是,其能够叠加方向相反谐波与无功电流,让二者相互抵消,这样则能够实现消除滤波目标,防止滤波进入电网。电网电压Us和电网电流is。负载电流iL和APF补偿电流ic。APF系统会检测负载电流,提取出无功电流与谐波,然后借助驱动和控制电路调制PWM消除谐波及无功电流[13]。(三)有源滤波系统空间矢量脉宽调制方式有源电力滤波器PWM驱动策略正弦脉宽调制(SPWM)和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SVPWM)[14]。相较于前一种驱动策略,后一种驱动策略具有谐波小,数字化控制方式简单以及电压利用率高等等优势。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会使用这一驱动策略。下面系统分析下单相SVPWM。单相逆变电路各开关状态都有着输出,具体结构如下:图5.1单相逆变电路全桥逆变电路的四种工作状态,如表5-2所示:表5-2全桥逆变电路的四种工作状态SaSbUab对应矢量000V001-UdcV110UdcV2110V3单相逆变电路四种开关状态对应的电压空间矢量负矢量正矢量各有一个,因此其调制Uref电压只会在正负半轴移动[17]若采样周期是Ts,若Uref处在正半轴。那么则有:UrefTs=U可得:T1=UT0=T若Uref大于等于零,那么Uref(1,0)的T1和T0时间相等。假如Uref恰巧处在负半轴,若采样周期是Ts,那么则有:UrefTs=可得:T2=UT0=T若Uref小于零,那么Uref(1,0)的T2和T0时间相等。因此,两种开关状态每个开关周期持续时间可使用以下两个公式来计算:有效时间:Tx=Uref零矢量时间:T0=T(四)空间矢量调制的仿真验证SVPWM调制能过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开关功耗,SVPWM调制仿真模块详细见下图:图5.2SVPWM调制模块仿真图通过PI控制器进行控制,再与Uabc,Iabc通过锁相环控制参考Uabc再与Iabc,Udc,U1,U2通过SVPWM调制输出调制信号PWMA,PWMB,PWMC对MOFET管子进行开通与关断,如图5.3所示。PWM调制波形如图5.4所示[12]。图5.3PI控制与SVPWM控制PWM模型图5.4调制的PWM控制信号波形(五)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滤波技术仿真与调试串并联LLC谐振变换若要较为精准地追踪谐波电流,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即电流侧电容电压值是一个适宜的值时。但在充电过程中,串并联LLC有一定的损耗,所以直流侧电压会减小,如何使其定值不变呢,这种情况下就需要采取措施控制直流侧电压。具体可通过叠加电网侧有功电流与谐波电流的方法来进行控制,令直流侧电业维持不变[15]。具体来讲就是PI控制侧电容电压值Udc与给定值Udc*之差△U,然后将有功电流指令峰值和电网电压相位sinwt相乘,进而叠加有功电流指令与谐波电流指令,达到控制电流环的目的。当△U<0,从电网吸收有功,Udc升高;当△U>0时,回馈电网发出有功,Udc下降。这种情况下,电压控制与电流环控制则构成了单相并联有源滤波器的控制系统[3]。详细见下图:图5.5单相并联有源滤波器控制仿真图(六)电流内环PI控制器设计和电压外环PI控制器设计1.电流内环PI控制器设计电流环系统结构图见下图。在该图中,Ts、Tic、Kic分别代表的是采样周期、反馈与指令电流时间常数以及电流反馈系数,KiI为积分系数,Kip为电流环控制器的比例系数,ic和ic*分别是输出电流和指令电流,Us和Kpwm,一个是电网扰动,一个是PWM的等效增益[9]。图5.6电流内环系统结构图设PI控制器的传递函数为:Gi(S)=其中:τi电网电压前馈可以和电网扰动相互抵消,因此这种情况下电网扰动可以忽略不计,电流环的开环传递函数可使用以下表达式来描述:Gic令Tic=0.5Ts,Kic=1,上式可化简为:Gic令τiGic(S)=K可得电流闭环传递函数为:ϕic根据二阶最佳设计原则,上式可转换为:ϕic可得:ξ=131.5LTs令ξ=0.707,代入式5-12可得;Kip=L本文的取得开关频率以及取采样周期分别是10KHz和Ts=100e-6s,交流侧电感以及线路等效电阻分别是,L=0.8mH,R=0.05欧,在公式5-14中,将Kpwm值代入,该值取1,京计算可以获得电流环控制器PI参数:Kip=2.67,Kip=166.67,可使用以下表达式来描述电流环的PI控制器传递函数:ϕi将(5-17)代入式(5-10)和(5-11),得到开环传递函数:Gvc闭环传递函数:ϕic2.电压外环PI控制器设计电压外环可控制直流侧电压,但是由于电容电压UC在充电时其会持续变化,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在生成补偿电流时,还应使用部分有功功率来维持直流电压稳定,输出直流侧电压的PI控制器如图5-8所示[11]。图5.7电压外环控制系统结构图其中,反馈增益Kv取1,反馈延时时间常数Tv、输出端直流侧电容C。将电流环传递函数的一阶惯性环节和反馈环节组合构成新的惯性环节:1TGvc根据典型二阶系统设计可得:Kvp取hv=5,代入上式可得:KvpKvi采样周期、电压环延迟时间常数为1e-4s,1e-4s,C=500e-6F,将其代入(5-23)可以计算出:Ki=0.1,KP=0.0002。电压外环PI控制器的传递函数:Gv(七)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电源系统设计本文搭建了仿真模型图(图5-8),在搭建该图时运用到了软件MATLABSIMULINK。图中通过前级电路三相维也纳整流器将输入380V,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转化为直流侧Udc的750V电压在经过后级电路全桥LLC谐振电路变换器(谐振频率150KHZ,采用变频控制PFM和变占空比控制PWM)[18],通过电流内环PI和电压外环PI对输出的电流和电压进行闭环控制,使得输出的电压为24V-75V电压,额定功率为12KW,工作效率为95%,以及输入功率因素接近于1,电流谐波含量为1.8%(如图5-9所示),仿真波形基本与理论计算值贴近,证明其方案可行性和实际应用。图5.7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的电源系统设计图5.8输入电流谐波分析总结1.归纳了国内外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目前的技术水平,详细论述了交流充电桩充电模式和结构,然后基于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所规定系统总体设计方案设计需求。2.新能源充电桩硬件设计主要包括控制系统主电路设计和电源电路设计,本文选用的处理器单元是TM32F103VET6[16]。用来控制整个充电桩的运行。本设计主要研究充电单元电路设计,为了简化设计过程。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使用一些成型的产品,例如射频卡/IC卡手插式读卡器CRT-288-E和DTZ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