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历史课时跟踪训练: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新3)_第1页
高二历史课时跟踪训练: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新3)_第2页
高二历史课时跟踪训练: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新3)_第3页
高二历史课时跟踪训练: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新3)_第4页
高二历史课时跟踪训练:第一单元 第3课 宋明理学(新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课时跟踪训练](时间:25分钟满分: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2012·福州期末)下列关于宋代理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宋代出现的新儒学体系B.儒学从佛、道之中汲取了有益的东西,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C.集大成者是朱熹,他在历代儒者中的地位及实际影响仅次于孔子和孟子D.是儒、道、佛、法四家融合的产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A项是理学产生的时期,B项是其理论来源,C项是其代表人物的历史地位,D项错误,理学中没有融合法家思想。答案:D2.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中称朱熹是“新儒家"的代表.这个“新”在思想上具体表现在()A.“天人感应"和“大一统"B.“水则载舟,水则覆舟”C.“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把天理人性有机结合,“存天理,灭人欲”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对理学进行了进一步的发展.A项是董仲舒的思想;B项是荀子的主张;C项是孟子的学说。D项是理学的重要观点,符合题干要求.答案:D3.(2011·淄博期中)《宋史》中出现了一批下列人物名字——王克己、张先忍、陈从信、赵安仁、钱端礼、张忠恕。从中可以推测他们深受当时哪种思潮的影响()A.佛学 B.法学C.道学 D.理学解析:从姓名中的“克己"“忍"“信”“仁”“礼”“忠恕”,可知其符合儒家的主张,理学是儒学在宋明时期的发展,故选D项。答案:D4.(2012·佛山学业水平检测)朱熹在理学发展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他是宋明理学的开创者B.他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C.他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D.他反对君主专制倡导言论自由解析:宋代理学家“二程”在朱熹之前,故A项不正确;朱熹是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B项正确;南宋陆九渊提出“心”即“理”,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C项错误;朱熹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其理学主张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答案:B5.明代哲学家王阳明认为:“天下之物本无可格者,其格物之功只在身心上做.”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推测下列人物的观点与王阳明相近的是()A.陆九渊 B.程颐C.朱熹 D.程颢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理解能力.从王阳明这句话中可以看出,他强调的是“心”的重要性,这显然与陆九渊的“心学”一脉相承,故选A.答案:A6.(2012·南京高二检测)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比较能力.朱熹是理学集大成者,王阳明是心学集大成者,心学是对理学的发展。“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和行都产生于心”是王阳明的思想,故A、C两项不是两人的共识.探究万物,得到“天理”是朱熹和二程等理学家的观点,故D项也不符合题意.答案:B7.在今天的台北有一风景山——阳明山,它以前叫草山,蒋介石到台湾后,由于崇拜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所以改名阳明山.王阳明是()A.理学的集大成者B.心学的集大成者C.“三教合一”的集大成者D.首先向正统思想发起挑战者解析:本题以阳明山的来历为切入点考查王阳明的思想成就,独具特色,王阳明是心学的集大成者,其他三项均与之不符.答案:B8.(2012·潍坊期末)以下对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分析,不恰当的是()A.陆王心学与程朱理学有着本质的区别B.二者的主要差异在于求“理”的方法不同C.二者都利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压抑、扼杀了人性D.二者重气节、品质、责任、使命,对塑造民族性格有积极作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陆王心学和程朱理学本质上都是对儒学的发展,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的。B项是双方的不同点,C、D两项是相同点。答案:A二、非选择题(18分)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君命顺,则民有顺命;君命逆,则民有逆命.……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为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材料2:“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是唐朝杜牧有感于南朝佛教兴盛所作的一首诗.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士人对儒家思想产生怀疑,人们开始了对宗教的渴求。那个时候,从王公贵族到黎民百姓,崇信佛教,纷纷皈依佛门,甚至连皇帝也“舍身"佛寺。——中华读书网材料3:陆氏门人朱亨道曾记述:“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指朱熹)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指陆九渊及兄陆九韶)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1)材料1的核心思想是什么?作者分别对百姓和天子提出了什么要求?(6分)(2)据材料2说明汉末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思想界的状况。(4分)(3)据材料3概括朱熹和二陆的主要分歧。(4分)(4)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主流思想演变过程的特点及主流思想演变所反映的本质问题。(4分)解析:第(1)(2)问,可主要依据材料获取和归纳信息,难度不大。第(3)问依据材料“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进行归纳,可知材料实际上反映了朱熹、二陆在理学上对主观与客观认识的不同。第(4)问是本题的立意所在,要运用“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的反映”的原理加以分析.答案:(1)思想:君权神授(或天人合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