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学校高一化学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学校高一化学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学校高一化学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学校高一化学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学校高一化学摸底试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武汉市实验学校高一化学摸底试卷含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第ⅠA族元素的金属性比第ⅡA族元素的金属性强B.第ⅥA族元素的氢化物中,稳定性最好的其沸点也最高C.同周期非金属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从左到右依次增强D.第3周期元素的离子半径从左到右逐渐减小参考答案:B解析A项中同周期的第ⅠA族和第ⅡA族的金属元素比较,第ⅠA族的元素比第ⅡA族的元素的金属性强,但不同周期的是无法比较的,如Ca的金属性比Na的金属性强;B项中同主族元素氢化物的沸点随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大而升高,但由于氢键的存在,H2O的沸点是该族氢化物中最高的,稳定性也是最好的;C项在比较非金属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时,一定要是最高价含氧酸才可以比较;D项第3周期中原子半径从左到右是逐渐减小的,但在形成离子时Na+、Mg2+、Al3+比其原子少了一个电子层,而S2-、Cl-电子层并不变,仍是3层,所以同周期元素的阴离子半径大于阳离子半径。2.下列化学药品与其危险化学品图形标志不一致的一组是()A.烧碱﹣﹣1

B.甲烷﹣﹣2 C.酒精﹣﹣3

D.白磷﹣﹣4参考答案:A【考点】化学试剂的存放;化学实验安全及事故处理.【分析】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与其相对应的图形标志,注意物质的聚集状态和化学性质.【解答】解:A.烧碱属于强碱,具有腐蚀性,不属于爆炸品,故A错误;B.甲烷在常温下为气体,易燃,与化学品图形标志一致,故B正确;C.酒精在常温下为液体,易燃,与化学品图形标志一致,故C正确;D.白磷在常温下为固体,着火点低,易燃,与化学品图形标志一致,故D正确.故选A.3.第三周期元素中非金属性最强的是(

)A.Al

B.Cl

C.Mg

D.Si参考答案:B试题分析:第三周期的主族元素,从左到右,随核电数的递增,元素的非金属性递增,这四种元素中氯是同周期核电数最大的主族元素,故非金属性最强,选项B正确。4.下列反应既属于离子反应,又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Zn与CuSO4溶液的反应

B.分解氯酸钾制氧气C.NaOH溶液与盐酸中和

D.MgCl2溶液与KOH溶液产生沉淀参考答案:A略5.下列四个数据是在不同条件下测出的合成氨反应的速率,其中最快是(

)A.V(H2)==0.1mol/(L·min)

B.V(N2)==0.1mol/(L·min)C.V(NH3)==0.15mol/(L·min)

D.V(N2)==0.002mol/(L·s)参考答案:D略6.向沸水中滴加几滴饱和氯化铁溶液并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时停止加热,此时当光束通过该红褐色液体时,从侧面可观察到一条光亮的“通路”说明该红褐色液体是

A.溶液

B.胶体

C.悬浊液

D.乳浊液参考答案:B略7.将下列溶液置于敞口容器中,溶液质量会增加的是A.浓硫酸B.稀硫酸C.浓盐酸D.浓硝酸参考答案:A8.用下列方法或试剂(必要时可加热)能鉴别SO2和C12这两种气体的是

①观察颜色

②石蕊试剂

③品红溶液

A.只有①②

B.只有①③

C.只有②③

D.①②③参考答案:D9.已知A、B、C是原子序数依次递增且小于18的三种元素,它们的原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B、C的原子半径依次增大

B.A、B、C的非金属性依次减弱C.A、B、C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增强

D.A、B、C的金属性依次减弱参考答案:D略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干冰升华时,二氧化碳分子中的共价键不发生断裂B.C(石墨)=C(金刚石),反应中既没有电子的得失也没有能量的变化C.凡经加热而发生的化学反应都是吸热反应D.燃料燃烧时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参考答案:A【分析】A、干冰升华只是物质的状态变化,分子晶体中物质三态的变化不破坏化学键;B、石墨与金刚石所含能量不同;C、可燃物燃烧都是放热反应,但需加热;D、燃料燃烧时不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详解】A、干冰属于分子晶体,分子晶体在三态的变化中不会破坏化学键,选项A正确;B、石墨生成金刚石不是氧化还原反应,所以无电子转移,但石墨与金刚石所含能量不同,其相互转化时有能量变化,选项B错误;C、可燃物燃烧都是放热反应,但需加热到着火点,选项C错误;D、燃料燃烧时不只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还转化为光能等,选项D错误。答案选A。11.近年来,我国科技发展突飞猛进。下列产品设备在工作时有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是(

)A.北斗导航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 B.华为首款折叠屏手机C.长江5号火箭使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 D.位于江苏的海上风力发电厂参考答案:B【详解】A.北斗导航卫星的太阳能电池板把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故不选A;B.华为首款折叠屏手机,电源是锂离子电池,工作时化学能转变为电能,故选B;C.长江5号火箭使用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工作时化学能转变为机械能,故不选C;D.位于江苏的海上风力发电厂把风能转化为电能,故不选D。12.新交通法规定酒驾一次扣12分。右图为交警对驾驶员是否饮酒进行检测。其原理如下:2CrO3(红色)+3C2H5OH+3H2SO4=Cr2(SO4)3(绿色)+3CH3CHO+6H2O该反应的氧化剂是()A、CrO3

B、CH3CHO

C、H2SO4

D、Cr2(SO4)3参考答案:A略13.下列关于乙烯和苯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含有碳碳双键

B.均可由石油分馏得到C.一定条件下均能与H2发生加成

D.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参考答案:C分析:A、乙烯中含有双键,苯中不含有不饱和的双键;B、石油分馏得不到乙烯;C、乙烯和苯均能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D、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详解:A、乙烯中含有双键,苯中不含有不饱和的双键,选项A错误;B、石油分馏能得到苯但得不到乙烯,选项B错误;C、一定条件下均能与H2发生加成,分别生成乙烷和环已烷,选项C正确;D、乙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苯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选项D错误。答案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常见有机物的化学性质,涉及石油的分馏、乙烯的加成反应,苯的结构等。14.下列变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A.S2-→H2S

B.HCO3-→CO2,

C.2Cl-→Cl2

D.Cu2+→Cu参考答案:D试题分析:A、硫元素化合价不变,错误,不选A;B、没有元素化合价变化,错误,不选B;C、氯元素化合价升高,做还原剂,需要加入氧化剂,错误;D、铜元素化合价降低,做氧化剂,需要加入还原剂,正确。15.验证某有机物属于烃的含氧衍生物,应完成的实验内容是(

A.只须验证它完全燃烧后产物只有H2O和CO2

B.只须测定其燃烧产物中H2O和CO2物质的量的比值

C.测定完全燃烧时消耗有机物与生成的CO2、H2O的物质的量之比

D.测定该试样的质量及试样完全燃烧后生成CO2和H2O的质量参考答案:D略二、实验题(本题包括1个小题,共10分)16.某学习小组探究浓、稀硝酸氧化性的相对强弱,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夹持仪器已略去)。实验表明浓硝酸能将NO氧化成NO2,而稀硝酸不能氧化NO。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浓硝酸的氧化性强于稀硝酸。可选药品:浓硝酸、3mol/L稀硝酸、蒸馏水、浓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及二氧化碳已知:氢氧化钠溶液不与NO反应,能与NO2反应2NO2+2NaOH=NaNO3+NaNO2+H2O(1)实验应避免有害气体排放到空气中。装置③、④、⑥中盛放的药品依次是_____。(2)滴加浓硝酸之前的操作是检验装置的气密性,加入药品,打开弹簧夹后_______。(3)装置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4)装置②的作用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5)该小组得出的结论所依据的实验现象是______。(6)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发现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而不显蓝色。甲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较高所致,而乙同学认为是该溶液中溶解了生成的气体。同学们分别设计了以下4个实验来判断两种看法是否正确,这些方案中可行的是______。(选填字母)a.加热该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b.加水稀释绿色溶液,观察颜色变化c.向该绿色溶液中通入氮气,观察颜色变化d.向饱和硝酸铜溶液中通入浓硝酸与铜反应产生的气体,观察颜色变化参考答案:(1)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4HNO3(浓)=Cu(NO3)2+2NO2↑+2H2O

(4)将NO2转化为NO

3NO2+H2O===2HNO3+NO

(5)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acd【分析】原理分析:检查装置气密性后,打开弹簧夹通入CO2排除装置中空气;关闭弹簧夹,①装置打开分液漏斗活塞,铜与浓硝酸反应制得二氧化氮气体;NO2气体通入②装置中,二氧化氮与水反应生成NO;③装置中是稀硝酸验证不能氧化NO;⑤装置排水法收集NO;④装置中浓硝酸验证可以氧化NO2;⑥装置中NaOH溶液吸收NO2。(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判断;(2)根据空气造成的影响确定如何实施操作;同时根据一氧化氮的性质判断装置⑤的操作;(3)根据铜和浓硝酸的性质结合实验现象判断产物,从而确定反应方程式;(4)根据二氧化氮的性质且能转化为一氧化氮选择试剂;根据实验现象结合二氧化氮的性质书写反应方程式;(5)根据对比实验③、④的实验现象判断;(6)根据是否改变溶液中硝酸铜的质量分数或溶解气体的浓度判断;【详解】(1)根据装置特点和实验目的,装置⑤是收集NO,装置⑥中盛放NaOH溶液吸收NO2防止污染大气;因为要验证稀HNO3不能氧化NO,装置③中应该盛放稀硝酸;答案:3mol/L稀硝酸、浓硝酸、氢氧化钠溶液;

(2)由于装置中残存的空气能氧化NO而对实验产生干扰,所以滴加浓HNO3之前需要通入一段时间CO2赶走装置中的空气,同时也需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防止反应产生的NO气体逸出;答案:通入CO2一段时间,关闭弹簧夹,将装置⑤中导管末端伸入倒置的烧瓶内;

(3)Cu与浓HNO3反应生成Cu(NO3)2、NO2、H2O;答案:Cu+4HNO3(浓)=Cu(NO3)2+2NO2↑+2H2O;(4)装置②中盛放H2O,使NO2与H2O反应生成NO:3NO2+H2O=2HNO3+NO,答案:将NO2转化为NO;3NO2+H2O=2HNO3+NO;(5)NO通过稀HNO3溶液后,若无红棕色NO2产生,说明稀HNO3不能氧化NO,所以盛放稀HNO3装置的液面上方没有颜色变化即可说明之.装置④中盛放的是浓HNO3,若浓HNO3能氧化NO则装置④液面的上方会产生红棕色气体;答案:装置③中液面上方气体仍为无色,装置④中液面上方气体由无色变为红棕色;

(6)要证明是Cu(NO3)2浓度过高或是溶解了NO2导致装置①中溶液呈绿色,一是可设计将溶解的NO2赶走(a、c方案)再观察颜色变化.二是增加溶液中Cu(NO3)2溶液的浓度(d方案)观察反应后的颜色变化;答案:acd三、综合题(本题包括3个小题,共30分)17.(5分)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离不开能源。在石油、电能、风能、煤碳、天然气、秸杆、水力、水煤气这些能源中,属于“二级能源”的(两种)是____

_

属于“不再生能源”的(三种)是___

_。参考答案:

略18.(1)在一定条件下,xA+yBzC的反应达到平衡。①已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则x、y、z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②已知C是气体,且x+y=z,在增大压强时,如果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一定向_____________(填“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移动;③已知B、C是气体,当其他条件不变,增大A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不发生移动,则A是_________(填“固”或“液”或“气”)态物质;④若加热后C的质量分数减少,则正反应是_________(填“放热”或“吸热”)反应。(2)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是常用的化工原料,但也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综合治理其污染是环境化学当前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的原理为:2SO2(g)+O2(g)2SO3(g)某温度下,SO2的平衡转化率(α)与体系总压强(p)的关系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①将2.0molSO2和1.0molO2置于10L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平衡后,体系总压强为0.10MPa。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______________。②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平衡常数K(A)_______K(B)(填“>”、“<”或“=”)。参考答案:(1)①x+y>z

②逆反应方向

③固或液

④放热

(2)800L·mol-1

=解析:(1)①已知A、B、C都是气体,在减压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这说明正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可逆反应,因此x、y、z之间的关系是x+y>z;②已知C是气体,且x+y=z,在增大压强时,如果平衡发生移动,这说明A和B不能同时是气体,所以平衡一定向逆反应方向移动;③已知B、C是气体,当其他条件不变,增大A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不发生移动,则A是固或液态物质;④若加热后C的质量分数减少,这说明平衡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则正反应是放热反应。(2)①

2SO2(g)+O2(g)2SO3(g)起始量(mol)2

1

0转化量(mol)1.6

0.8

1.6平衡量(mol)0.4

0.2

1.6所以平衡常数K=②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系,平衡状态由A变到B时压强增大,但温度不变,所以平衡常数K(A)=K(B)。...19.如何降低大气中的含量及有效地开发利用引起了全世界的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来生产燃料甲醇。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容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和,在下发生发应,CO2(g)+3H2(g)CH3OH(g)+H2O(g).实验测得和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下所示:(1)从反应开始到平衡,氢气的平均反应速率______。500℃达平衡时,的体积分数为______,如上图是改变某条件时化学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则该条件是______该反应的逆反应为_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2)50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______保留两位小数,若降低温度到300℃进行,达平衡时,K值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下列措施中能使的转化率增大的是______.A.在原容器中再充入B.在原容器中再充入和C.在原容器中充入D.使用更有效的催化剂E.将水蒸气从体系中分离出(4)500℃条件下,改变起始反应物的用量,测得某时刻、、和的浓度均为,则此时正______

逆填“”“”或“”(5)假定该反应是在恒容恒温条件下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______.A.消耗同时生成1mol混合气体密度不变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3v正(H2)=v逆(H2O)E..不变参考答案:(1)0.225mol/(L·min)

升高温度

吸热

(2)5.33

增大

(3)BE

(4)>

(5)CE【分析】根据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计算反应速率;根据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计算体积分数及平衡常数;根据平衡移动规律分析平衡的移动方向及判断反应是否到达平衡状态。【详解】(1)v(CO2)==0.075mol/(L·min),v(H2)=3v(CO2)=0.075mol/(L·min)×3=0.225mol/(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