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新媒体与网络舆情_第1页
政务新媒体与网络舆情_第2页
政务新媒体与网络舆情_第3页
政务新媒体与网络舆情_第4页
政务新媒体与网络舆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务新媒体与网络舆情目录11.1政务新媒体概述11.2政务新媒体在网络舆情中的角色11.3政务新媒体治理网络舆情的技巧学习目标1了解政务新媒体的定义、特点、类型及其发展历程2

理解政务新媒体在网络舆情中的不同角色3掌握政务新媒体治理网络舆情的技巧2019年8月26日,@中国消防化身“最严宿管”,在线点名大学生宿舍煮火锅,并附照片内容,称“开学了,又开始了是吗?”,以表达对学生用电安全的关心。网友对此的反馈出乎意料,2016年8月26日@中国消防的微博阅读数比前一日涨了1.6倍,不少网友慕名来围观,粉丝数量增长6696人,2016年8月27日粉丝数量又增长了35056人,越来越多的网友折服于“阿消”的魅力,并试图关注“阿消”接下来的“一举一动”。在2016年8月26日的政务微博部委榜的榜单中,@中国消防位列第二,在周榜中仍居前五位;2016年8月27日的政务类官微的互动数排行中,@中国消防更是以50万的互动量“一骑绝尘”,博主与粉丝间互动的活跃程度可见一斑。政务微博@中国消防抓准时机,针对大学生消防安全问题,把生活化、口语化的内容融入政务传播,达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思考:请结合政务微博@中国消防的案例,分析政务新媒体应如何实现与受众的良性互动?课前导入11.1政务新媒体概述政务新媒体是新媒体在政务领域的具体应用,具有新媒体属性。政务新媒体是电子政务的实践平台,具有政务属性。政务新媒体,是指各级行政机关、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其内设机构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开设的政务账号或应用,以及自行开发建设的移动客户端等。11.1.1政务新媒体的定义与特点11.1.2政务新媒体类型政务微博政务微信政务微视频政务客户端2009—2012:政务新媒体试新探索阶段2013—2014:政务微信与政务微博并行发展阶段2015-2017:“两微一端”构建与公共服务转型阶段2018年—至今:政务新媒体规范化创新发展阶段政务微博作为政务新媒体的第一种形态,在政务功能的发挥方面起到了领头羊的作用。2014年全国政务微信总量接近6000家,形成了全覆盖、分层级、网格化建制。2015年,政务客户端迎来快速增长期,形成了“两微一端”的政务新媒体格局。抖音、快手等新型社交媒体催生了政务短视频这一新形式。11.1.3我国政务新媒体的发展历程11.2政务新媒体在网络舆情中的角色11.2政务新媒体在网络舆情中的角色政务新媒体的互动回应角色政务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角色政务新媒体的意见吸纳角色政务新媒体的谣言治理角色信息发布是政务新媒体的首要功能,政务新媒体发布的内容包括政务公开、政策法规、政务服务等,具体内容包括时政新闻类信息、政策解读类信息、理论文章类信息、便民服务类信息、文化介绍类信息、城市介绍类信息、生活资讯类信息、美文散文类信息、互动交流类信息等。政务新媒体应更早、更快、更及时、更准确地发布权威信息。11.2.1政务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角色政务新媒体广受关注,政务新媒体的信息发布功能在日常生活和突发网络舆情事件中的影响日益突出。政务新媒体在内容生产方面积极作为,其便捷性、即时性的特征使其成为新闻政策、便民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提升了政府的行政效能和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但不容忽视的是,目前政务新媒体在内容建设方面的问题依然突出,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第一,政务新媒体差异化竞争优势不明显,信息发布存在模式化问题。1.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的现状与问题第二,政务新媒体策划类作品较少,信息发布具有随意性。策划类作品是政务新媒体账号基于自身的定位和功能而创作的新媒体内容或活动,具有全局性、设计性、策略性和主观性的特点。政府出台一系列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后,一些政务新媒体仅仅对政策法规进行简单的转发,而不能根据自身职能、地区特点策划新媒体作品,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阐释。一些政务新媒体发布的作品基于本身模糊的发展认知,造成账号呈现的内容从整体上看比较杂乱,特色不突出,内容的同质化严重,使得用户的精准信息需求无法得到很好的满足,对账号的内容传播产生了负面影响。一些政务新媒体的信息发布还具有随意性,存在信息发布时间随意、信息发布内容随意、信息发布形式随意等问题。1.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的现状与问题政务新媒体的核心在于政务,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新媒体的信息发布内容,必须加强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建设,发挥政务新媒体矩阵合力,提升政务新媒体信息内容的视听效果。第一,深耕优质内容,凸显特色内容。政务新媒体需深耕优质内容,加强前期的调研和策划,精准定位用户群体,了解用户的所需所求,生产出优质的、有深度的内容。由于地方性政务账号较多,凸显本地的场景和特色为创作提供了广阔而明确的挖掘空间。地方政务新媒体除了发布时政新闻、宣传最新政策法规,还可以深入了解当地风土人情、生产生活,为百姓发声,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2.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内容的优化提升路径第二,跨平台联动,发挥政务新媒体矩阵合力。根据微信、微博、抖音、今日头条等不同新媒体平台新闻传播的特点,政务新媒体可以借媒介融合之势,借力不同平台、媒体,形成共生共荣的信息生态循环。政务新媒体矩阵有横向和纵向两种方式:从横向来看,政务新媒体矩阵是指各职能部门的政务新媒体以集群的形式联合在一起,形成矩阵,通过统筹安排,构建城市信息链条,实现各部门间的协同发展,避免信息不对称的“孤岛效应”。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与服务;从纵向来看,政务新媒体矩阵是指某一职能部门内部上下级、全国和地方甚至个人与部门政务新媒体之间的协同发展,协同并非重复和模仿,而是基于相同的职能基础进行的有差异的合作。2.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内容的优化提升路径第三,完善并贯彻落实政务新媒体的信息发布、审核机制。近年来许多政务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政府网站发展指引》等有关规定,纷纷制定了本部门的“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审核制度”,以完善政务新媒体信息审查发布机制,规范工作流程。但是这些信息发布审核制度存在内容雷同、与地方或部门特色结合不明显、机制条例不够细化等问题。政务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发布机制应当以建设既具政治属性、又尊重新媒体传播规律的政务新媒体为目标,规范政务新媒体的功能定位、信息发布内容、信息发布形式、信息审核机制。2.政务新媒体信息发布内容的优化提升路径随着社交自媒体的进一步完善,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府的重要发声平台,成为政务公开、舆情回应、舆情管理的重要阵地。面对由舆情热议事件引发的网络舆论,任何一个局部问题的处理不当都可能造成全局性影响。由于社交自媒体具有门槛较低等特点,网络中的不实信息会在各类平台中产生“滚雪球”效应。因此,政务新媒体在舆情事件中的互动回应功能对舆论管控来说尤为重要。11.2.2政务新媒体的互动回应角色政务新媒体账号的评论区是政务人员可以直接和用户进行互动交流的区域,相较于新媒体账号的浏览量、转发数、点赞数等数字化呈现,用户的评论可以更直接地反映用户的观后感和价值取向。一方面,政务人员可以在政务新媒体账号的评论区更直接地紧扣新媒体内容主题与用户进行交流和引导,另一方面,新媒体账号评论区的用户都是观看过新媒体内容且对内容感兴趣、对内容有疑问、有感想要分享的用户,是比智能算法匹配更精准的用户。1.政务新媒体互动回应的重要性政务新媒体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发挥其互动回应功能,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联系。第一,利用评论区,及时对公众的疑问做出回应。当今,一些政务新媒体账号主体在评论区的表现欠佳,与公众的互动性不足。在新媒体账号发布的内容模糊不清造成信息缺失、影响公众理解等情况下,一些账号主体未能在评论区及时进行回应,这些疑问一旦堆积,政务新媒体应有的信息传递功能就会被破坏,影响政务新媒体传播内容的准确性和传播效果。因此,政务新媒体账号主体应当对账号评论区内容予以关注,及时选择与内容主题相契合的正能量内容进行互动,对公众产生误解的内容进行引领阐释,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记录、反馈和解答,必要时针对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和相关工作的进展情况进行梳理,制作专题策划,及时回应公众关切。2.政务新媒体互动回应策略第二,使用传播视听技术,提高互动的趣味性。从图像到影像,短视频的爆发标志着社交媒体从纯文本、图文并行到视频社交时代的来临,意味着网民的信息使用方式和偏好的信息传播载体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政务新媒体应当考虑网民的社会心理状态和信息偏好形式,注重使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利用图片、音频、视频等信息呈现载体增强与公众互动的趣味性、生动性。例如,许多政务部门开设了政务短视频账号,但是一些政务短视频作品存在画面不清晰、镜头单一等问题,这就需要政务短视频账号提升视频制作和加工能力,遵循视听语言传播规律,提高选题策划和脚本制作能力,全方位优化用户的视听觉体验,主动设置议程,以达到宣传正能量和与公众互动交流的目的。2.政务新媒体互动回应策略第三,培养新媒体专业人才,掌握新媒体运营沟通技巧。地方和部门应当支持新媒体工作人员尽可能多地学习、借鉴非政务类新媒体账号的内容生产模式和沟通互动流程方法,由单纯的用户生成内容(UserGeneratedContent,UGC)逐渐引进专业生成内容(ProfessionalGeneratedContent,PGC)、专业用户生成内容(ProfessionalUserGeneratedContent,PUGC)的内容生产模式,使新媒体工作人员拥有互联网思维,学会根据政务新媒体账号进行定位、分析用户群体,利用各类新媒体平台与用户沟通交流的技巧,成为专业的政务新媒体运营人员。2.政务新媒体互动回应策略谣言肆虐是信息时代重大突发舆情事件中不可避免的一种现象,谣言的流行与信息的不公开不透明有着不可回避的关系。在突发舆情事件中,粉碎谣言、消除公众恐慌与化解负面舆情的最好办法就是政府部门主动、及时地发布权威信息。政务新媒体作为政府与公众互动交流的信息发布平台,应该做好舆情监控,第一时间发布辟谣内容,引导网络舆情,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11.2.3政务新媒体的谣言治理角色新媒体技术有助于政府及时监测并发现网络谣言。得益于云计算、云定位、云搜索等网络技术功能的发展,相比于线下传播的隐蔽性,新媒体中谣言的传播更易追踪、更加有迹可循。一些政府部门开发或采购了网络谣言风险监测预警体系、网络谣言安全风险防控体系等舆情监测系统,使政府部门可以在突发舆情事件中的网络谣言大范围散播之前,快速获取谣言信息、发现谣言源头,以便快速针对相关谣言信息做出决策并采取相应辟谣措施。此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开通线上接收网络谣言举报、查证疑似谣言的功能,使更多的公众参与到虚假信息的传播协同治理中来。新媒体环境为政府快速、广泛地传播辟谣信息提供了渠道。1.新媒体给政府应对网络谣言带来机遇网络谣言如果不加治理任其发展,就会有损政府的公信力,甚至会演变为威胁社会和谐与稳定的因素,政府部门应有效利用政务新媒体,对网络谣言进行治理。第一,制定政务新媒体的谣言回应机制。政府掌握信息是最及时、准确、全面的,发不发布信息、何时发布信息、发布多少信息,既是政府管理能力和政府管理水平的体现,也是政府政策水平和执行力的体现。面对网络谣言,政府部门不能采取回避态度,通过删帖等方式“堵”住谣言信息的传播渠道,而应该化“堵”为“疏”,主动发声、及时抢占舆论制高点,制定政务新媒体的谣言应对制度,对政务新媒体辟谣信息的发布时机、发布内容、发布方式进行制度化规定,通过一系列“接地气”、真实可靠的话语表达方式,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及时发声打破谣言,引领社会舆论的正向发展。2.政务新媒体谣言治理策略第二,与媒体、网络意见领袖开展协同辟谣。由于互联网发展下的技术赋权,曾经被动接受信息的互联网用户现在能够自发地在网络上生产内容,更多的普通人成为网络谣言传播的参与者和主力军。网民、自媒体意见领袖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新媒体平台发表其关于某一谣言的看法,相关内容体量巨大、传播范围广泛,而媒体与网络意见领袖在互联网传播场中也拥有较大的影响力,谣言信息或辟谣信息经媒体与网络意见领袖的传播能够更快到达公众。针对网络谣言传播现象,政务新媒体可以吸收有影响力的媒体与网络意见领袖进入谣言治理体系,与社会力量协同合作,形成多通路的协同辟谣行为,在倾听公众诉求、回应公众关切、澄清并解释谣言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2.政务新媒体谣言治理策略第三,政务新媒体要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在当下信息高度发达的时代,一方面网民可能很容易被谣言迷惑,另一方面网民也能很快发现问题,发挥网络舆论场的“自净”功能。伴随着互联网治理工作的进步、平台功能的完善以及网民法制意识和理性的增强,制造谣言、传播谣言的成本和难度也在增加。因此,政务新媒体加强与公众的沟通管理对政府遏制网络谣言至关重要,政务新媒体可以利用新媒体的互动性与公众一起参与到阻止谣言散播的讨论中,吸取群众的可行性建议,让谣言不攻自破。2.政务新媒体谣言治理策略政务新媒体发挥意见吸纳作用,首先,要对网络上的民意呼声有正确的认识。其次,政务新媒体发挥意见吸纳作用应当持欢迎批评的态度,要认真吸取和研究网络上的批评和监督。最后,政务新媒体是政府向公众展示自我的一个新平台,政务新媒体的形象就是政府的形象,政务新媒体的所有发声都应该有理有据,不能凭账号运营者的个人见解或喜好进行发声,而应该时刻准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网民形成积极的互动,发现公众的真实声音,集中人民的智慧,切实解决困扰公众的问题,真正发挥政务新媒体的意见吸纳作用,不断提高政府利用互联网走“网上群众路线”的能力。11.2.4政务新媒体的意见吸纳角色11.3政务新媒体治理网络舆情的技巧11.3政务新媒体治理网络舆情的技巧多部门政务新媒体矩阵联动式回应积极推进政务新媒体管理制度体系的建设基于不同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差异化应对基于政务新媒体平台的常态化舆情监测谢谢中国白酒分类---按照原料分类粮食白酒以高粱、玉米、大麦、稻米为原料;薯类酒以鲜薯或薯干、木薯干为原科;代粮白酒以粮食加工副副产物如稻米糠、麸皮、玉米糠、高粱糠等,淀粉加工副产物粉渣,含淀粉质野生植物等。一、蒸馏酒概述中国白酒分类---按照香味分类酱香型白酒也称为茅香型白酒,以茅台酒为代表。酱香柔润为其主要特点。浓香型白酒也称为泸香型白酒,以泸州老窖特曲、五粮液、洋河大曲等酒为代表,以浓香甘爽为特点在名优酒中,浓香型白酒的产量最大。四川,江苏等地的酒厂所产的酒均是这种类型。一、蒸馏酒概述清香型白酒

也称为汾香型白酒,以汾酒为代表,其特点是清香纯正。米香型白酒以桂林三花酒为代表,特点是米香纯正,以大米为原料,小曲为糖化剂。其它香型白酒这类酒的主要代表有西凤酒、董酒、白沙液、酒鬼等,香型各有特征,这些酒的酿造工艺采用浓香型,酱香型,或汾香型白酒的一些工艺,有的酒的蒸馏工艺也采用串香法。一、蒸馏酒概述2.白兰地兴起于18世纪末,是以水果为原料,经发酵、蒸馏、陈酿及调配制成的蒸馏酒,是由乙醇、水以及来源于原料和特定生产工艺的微量挥发性成分组成的一个相当复杂的混合体系。一、蒸馏酒概述3.威士忌起源于英格兰,以谷物为原料,以谷芽为糖化剂,经糖化,酒精发酵,二次蒸馏,橡木储存后熟等环节而制成的含酒精浓度为38%-48%(V/V)和极微量芳香性挥发物的蒸馏酒。酒体颜色为褐色。一、蒸馏酒概述4.伏特加起源于俄罗斯和波兰,以谷物、薯类、糖蜜及其他可食用农作物等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制成食用酒精,再经过特殊工艺精制加工制成的蒸馏酒。分为普通级伏特加和特制优质伏特加一、蒸馏酒概述5.金酒在1660年,由荷兰莱顿大学希尔维斯教授发明的,以玉米、裸麦等粮谷为原料,经发酵、蒸馏先制得食用酒基,再加入杜松子、香草、香菜子、大茴香、橘皮、桂皮等香料,经过浸渍、蒸馏、分段截取流出液,精心配制而成的低度蒸馏酒(40%)。一、蒸馏酒概述

6.朗姆酒由蔗糖产业的副产品糖蜜或甘蔗汁经发酵蒸馏而成,取得的酒段65%-70%的新酒。陈酿3-5年,甚至几十年,形成不同的香气和风味,消除辛辣。最后在稀释勾兑成不同颜色和酒精度(40%-55%)的朗姆酒。朗姆酒色泽多呈金黄色、琥珀色或无色。根据香型,朗姆酒可以分为轻型朗姆酒和浓型朗姆酒。一、蒸馏酒概述二、蒸馏酒生产的原料(一)中国白酒生产原料及辅料1.制曲原料一般选用营养物质丰富,能供给微生物生长繁殖,对白酒香味物质形成有益的物质做原料。制曲原料感官要求:颗粒饱满,新鲜,无虫蛀,不霉变,干燥适宜,无异杂味,无泥沙和其他杂物主要制曲原料二、蒸馏酒生产的原料种类营养物质特点小麦淀粉较高,氨基酸和维生素含量极为丰富粘着力强大麦丰富的维生素和生长素含皮壳多,曲坯透气性好,散热快豌豆蛋白质丰富,淀粉含量较低粘性大,易结块大米淀粉含量较高,含脂肪较少结构疏松麸皮含有15%左右的淀粉,并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良好的通气性、疏松性和吸水性2.大曲白酒生产现代工艺(1)大曲白酒生产现代工艺流程四、蒸馏酒现代生产流程及技术参数(2)操作要点说明①续糟发酵

又称配糟(配醅))发酵这是我国特有的酒精发酵法。常采用减少一部分酒糟(酣),增加一部分新料,配糟(醅)继续发酵,反复多次的办法。称为“续糟发酵”或“续渣发酵”。四、蒸馏酒现代生产流程及技术参数优点:第一是可调整入窖淀粉和酸度,一般配糟(醅)量为原料的4-5倍(小曲酒为2-3倍),有利于发酵;第二是酒糟(醅)经过长期反复发酵,积累了大量香味物质和产生香味物质的前体物质,有利于产品品质的改善;第三是有利于提高出酒率。四、蒸馏酒现代生产流程及技术参数②双边发酵工艺大曲白酒的发酵是典型的边糖化边发酵工艺。大曲既是糖化剂,又是发酵剂,窖内酒醅同时进行着糖化作用和发酵作用。如何使糖化作用和发酵作用相互协调配合,是双边发酵的关健。在生产中,必须控制较低的入窖温度,一般在15-25℃左右。同时,这种较低温度下的边糖化边发酵,还有利于香味物质的形成和积累,减少其挥发损失,避免了有害副产物的过多形成,使大曲白酒具备酵、香、甜、净、爽的特点。四、蒸馏酒现代生产流程及技术参数③多种微生物的混合发酵参与大曲白酒发酵的微生物主要来源于大曲和窖泥,也有来自环境、设备和工具场地。整个发酵过程是在粗放的条件下进行的。合理地控制发酵工艺条件,并随环境变化作出适当的调整措施,保证那些有益的酿酒微生物正常生长繁殖和发酵代谢。四、蒸馏酒现代生产流程及技术参数④固态甑桶蒸馏大曲白酒是通过固态蒸馏来分离提取成品酒的。四、蒸馏酒现代生产流程及技术参数(二)其他蒸馏酒生产工艺其他的主要蒸馏酒的发酵生产工艺以液态发酵为主,蒸馏方式为液态蒸馏。四、蒸馏酒现代生产流程及技术参数四、蒸馏酒现代生产流程及技术参数(一)感官要求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GB2757-2012蒸馏酒及其配制酒规定,蒸馏酒产品感官要求应该符合相应产品标准的相关规定。五、蒸馏酒产品质量标准项目优级一级色泽和外观无色或微黄,清亮透明,无悬浮物,无沉淀a香气具有浓郁的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具有较浓郁的己酸乙酯为主体的复合香气口味酒体醇和协调,绵甜爽净,余味悠长酒体较醇和协调、绵甜爽净,余味较长风格具有本品典型的风格具有本品明显的风格a当酒的温度低于10°C时,运行出现白色絮状沉淀物或失光。10°C以上时逐渐恢复正常。五、蒸馏酒产品质量标准浓香型高度酒感官要求(GB/T10781.1-2006)2)做好计划管理要掌握的几个环节(1)要树立全局观点(2)要做到计划的系统化(3)要做好计划的编制、执行和检查工作

①编制计划②执行计划③检查计划1.基础管理二、生产计划管理1)财务工作坚持的原则财务管理要做到面向生产、支持生产、参与生产、促进生产,要严格遵守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具体规定,正确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1)坚持为生产服务的原则(2)坚持勤俭办事业的原则(3)坚持民主理财的原则2.财务会计管理一、财务管理的职能2)财务管理的职能(1)有计划地、合理地分配和供应资金(2)财务的监督作用(3)合理地组织收入2.财务会计管理一、财务管理的职能从城市园林绿化事业整体来说,它是城市公用事业的一部分,公共绿地养护管理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事业单位。它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国民收入分配中用于社会公用事业,满足人民共同需要的“必要扣除”中的一部分,就是常说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虽然国家对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和养护管理的投资,逐年有所增加,但是国家还不富裕,财力有限,还不可能充分满足事业发展的需要。2.财务会计管理二、财务管理的模式园林绿化行业内部有各种不同性质的生产、经营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也各不相同。凡属园林绿化建设工程,按照增加固定资产投资的程序进行有计划地投资;养护管理费用,则按照国家批准的预算,由上级财政部门提供资金。由于生产经营性质不同,预算管理方法也各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