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1页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2页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3页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4页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全套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论第二章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第三章家长素质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四章社区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第五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第六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第七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亲子互动第八章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第九章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的合作共育第十章社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全套可编辑PPT课件第一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概论本章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定义和任务

第二节国内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历史

第三节国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知识要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定义和任务●国内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历史●国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你将学习到……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定义和任务家庭的定义和功能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领先性2.终身性3.个别性4.随机性家庭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系统,是以婚姻为基础,以血缘和收养关系为纽带而组成的社会的基本单位,是组成社会的最微小细胞,反映着一定历史时期的社会制度和社会文化。家庭和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定义和特点家庭的基本功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生育功能2.经济功能3.教育功能4.娱乐功能广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实施的一种教育和影响。狭义的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由父母或家庭成员中的其他长者自觉地、有意识地根据子女身心发展规律,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言传身教、社会生活实践等途径,对子女施加的教育影响。家庭和家庭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广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主要是指父母或其他长者与学前儿童之间的相互影响和教育。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或其他年长者不仅要根据自己已有经验教养学前儿童,同时也受到学前儿童的影响,继续接受教育和“社会化”。狭义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指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对学前儿童自觉地、有意识地以亲子关系为中心,根据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体、智、德、美等方面实施全面的教育,为孩子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定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1.早期性与奠基性3.自然性与随机性4.亲情性与权威性5.连续性与持久性6.差异性与继承性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

0—3岁婴儿期家庭教育任务1.母乳喂养,增强婴儿免疫力2.融洽亲子关系,养成婴儿良好情绪3.掌握日常养育和照料的方法,提高科学育儿水平4.制定生活规则,养成婴儿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5.加强感官训练,提高婴儿感知能力6.关注婴儿需求,激发婴儿想象力和好奇心7.提供言语示范,发展婴儿的语言能力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3—6岁幼儿期家庭教育任务1.加强营养保健和体育锻炼2.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3.丰富幼儿的感性知识,在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智能4.培养幼儿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5.增强幼儿社会适应性,培养幼儿抗挫折的能力第二节国内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发展历史中国古代女子处于主导地位,男女儿童在8岁之前不分性别地生活在一起,由妇女负责照管。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父系制度代替母系制度后,父系家长负责管理整个氏族公社的一切事务,组织领导生产劳动,掌握财政大权,负责氏族家庭成员的生产和生活知识、技能的传授,并通过对家庭成员进行传统习俗的训练来巩固自己的领导地位,父系氏族的家庭教育成为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萌芽。

原始社会中国古代从先秦时期的家庭教育来看,宗族制度从我国奴隶社会初期开始形成,宗族的嫡长子叫宗子,个体家庭依附并隶属于宗族,宗族的成员总是聚族而居,有着共同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宗族的家庭教育由宗子负责,教育的内容主要有生产、生活、军事、祭祀等方面。其中,祭祀祖先是宗族家庭的最主要的教育内容。到了商代,宗法制度已经实行,分别有大宗和小宗之分,这时候的家庭教育开始有了比较明显的等级之分。在整个先秦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像伊尹、周公、孔子、孟母等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典范,进行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探究。

先秦时期中国古代这一时期家庭教育的特点为:以国家身份介入,强制推行“行同论”法会,以推行家庭教育伦理,实行父母送惩权制度。西汉时期贾谊强调教育“慎始敬终”,对孕妇有严格要求,注意到胎教重要性。可以说,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在汉王朝的建立后得以迅速发展,进入了家庭教育的兴盛时期,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即随着封建制度和家庭制度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家庭教育的阶级性和等级性日益明显,形成了三类家庭教育。秦汉时期中国古代颜之推,北齐人,他的家庭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颜氏家训》一书中,该书被誉为“古今家训,以此为祖”,成为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的经典之一。总之,颜之推是我国古代家庭教育理论的先驱者和奠基人。

魏晋南北朝中国古代隋唐时期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后,家庭教育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整个社会自皇室宗亲等贵族阶级到官僚阶层,直至广大平民家庭,都把家庭教育作为政治活动和家庭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希望通过良好的家庭教育使孩子能向仕途发展。隋唐时期中国古代元明清时期的家庭教育,深深地打上了我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烙印。当时,为了维护其封建专制统治,封建统治阶级在国家文教领域加强了思想控制。在家庭教育上则强调家族族权对家庭成员的言行管教,把以修身为手段的齐家教育与国家政治秩序和社会伦理道德秩序的巩固紧密联系起来,形成了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禁欲主义家庭教育。元明清时期中国近代《蒙养院及家庭教育法》《推行家庭教育办法》《家庭教育讲习班暂行办法》《家庭教育实验区设施计划要点》著名家庭教育法令中国近代1.朱庆澜的家庭教育理论2.陈鹤琴及其家庭教育理论家庭教育理论第三节国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特点日本在家庭教育任务的分担方面,母亲一般负责日常生活中对子女的教养,常用唱歌、做游戏、做功课、跳舞等形式培育孩子,寓教于乐;父亲对关于子女报考的学校、专业及前途等问题负有主要的责任。重视母亲的作用日本幼儿园教育者都会积极主动地与家庭教育配合。为了鼓励母亲在家看护孩子,做好学前期家庭教育工作日本幼儿园的教育也与家庭教育配合密切,幼儿园教授的课程很多、很全,父母长辈也可以参加。在孩子年幼时,即使把孩子送入幼儿园,父母也必须承担起教育责任,花很多时间与孩子交流,与学校教育密切配合。与幼儿园配合日本

1.开设家庭教育讲座,为家长提供学习机会。

2.提供家庭教育信息,定期开展诊断咨询活动。

3.加强地区间的家庭教育经验交流。社会重视日本日本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内容侧重于“人”的教育。第一,重礼仪、道德教育。第二,提高儿童的社会适应性,注重挫折教育。第三,重视儿童自立、自主的教育。第四,重视学前儿童的创新教育。

重视“人”的教育美国美国教育实验与教育理论研究一直处在世界前列,关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论研究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学家、教育学家、心理学家、早期教育专家、营养健康专家、教养子女专家、职责父母专家、亲子关系专家等各种学科专家研究的兴趣,他们从各个角度出发,通过实际的观察、试验、比较分析和心理测验等手段进行了大量细致的研究工作,以寻求更加系统化和科学化的教育方法,为美国家长进行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对改进美国的家庭教育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重视理论研究美国美国以核心家庭为主,父母的教育成为家庭教育中最主要的因素。随着教育研究理论的丰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父亲参与家庭教育是全面培养儿童的优秀品格所不可或缺的。美国在近20年中的政府政策及社会舆论要求父亲不仅在教育子女的时间上要有所增加,而且要求通过父亲参与到孩子的游戏、生活中来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强调母亲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要注意与父亲及时沟通,做到教育的一致。同时,美国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特别重视母亲对女儿的影响,提倡建立起恰到好处的母女关系,使母女形成朋友关系,保持终身友谊。倡导父母合力美国美国的父母对子女的教育秉着尊重民主的态度,从小就注重儿童独立性、创造力的培养。在独立性的培养上注重从小抓起,如让一周岁左右的孩子独立睡觉,学习走路摔倒时也从不搀扶,当孩子可以拿勺子吃饭时就停止喂饭,而且穿衣、洗脸、刷牙等也都放手让孩子自己做,让他们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创造力的培养上,父母尊重儿童的话语权、游戏权,而不是以父母的意志要求孩子,而且父母鼓励孩子的“异想天开”、“胡思乱想”,也会为孩子的胡思乱想提供材料,供他们探索。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都以宽容和理解的态度,采取温和、平等、尊重的方式和孩子沟通,对孩子进行教育和训练。营造民主氛围美国在美国,理财教育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家长一般通过让孩子学会花钱,懂得管理和计划;让孩子学习赚钱,靠自己的劳动获取收入;让孩子学会存钱;让孩子学会奉献;让孩子学会恰当地借钱;让孩子学会使钱增值六个环节对孩子进行理财教育。重视理财教育英国在英国,用餐礼仪是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内容。父母在孩子一周岁到一周岁半时就鼓励孩子自己进餐,他们认为,孩子能自己进食就是标志着一种对人格独立的向往,家长应给予积极鼓励。家长在鼓励孩子独立进餐时,更会随机进行饮食习惯和用餐礼仪的教育。饮食习惯方面,家长杜绝孩子挑食、偏食,他们认为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不仅会影响孩子营养的摄入,更会使孩子养成任性、自私、难以自控的不良性格。在用餐礼仪的学习上,父母让孩子一般在两岁时就开始系统地学习,四岁时就学会用餐礼仪了,五岁左右的孩子都乐于做一些在餐前摆放餐具、餐后收拾餐具等力所能及的杂事。餐桌作为课堂英国英国的家长普遍认为孩子独立性格形成的最大障碍是成人对其的溺爱和娇宠,所以犯了错误的孩子会受到矫正甚至相应的惩罚。父母在尊重孩子独立人格的前提下,对孩子进行严格的管束,让他们到了该做什么的时候一律按规矩办事,故意犯错误和欺负幼小都将受到警告和惩罚。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待人接物都必须懂礼貌、说话客气,对父母兄弟姐妹也不例外。反之,孩子将受到父母的斥责,包括身体的惩罚。同时,英国家长考虑到孩子在日后能适应社会的需求,独立地去生活、工作,就从小注意培养他们独立生活的能力,让他们学会尊重他人和自我克制,知道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适度体罚儿童英国绅士教育的集大成者是英国教育家洛克,他指出绅士是品德、健康、才能三方面兼备的人,应具备德行、智慧、礼仪和学问四种精神品质及健康的身体素质,其中德行是教育的首要任务。在英国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视对孩子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目的就是让儿童懂得做人的基本道理,懂得如何自律以融入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分子。道德品质教育的核心观念是尊重生命、公平、诚实、守信。家长们认为“道德是被感染的,而不是被教导的”,因此家长会选取学校或社会上发生过的事情,让儿童讨论、思考并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判断对错与是非,慢慢地形成正确地道德观念,同时,家庭中的亲子游戏也是让孩子懂得顾及与体谅别人、懂得如何与别人合作以及尊重他人、尊重生命。接受绅士教育思考练习1.结合实际生活,谈一谈你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理解?2.如何理解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任务?3.利用网络、书籍等方式,查阅更多有关国外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开展情况,并写一份阅读报告。想一想,做一做谢谢!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第二章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的发展本章内容第一节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第二节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

第三节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情感发展

第四节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知识要点●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情感发展

●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社会发展你将学习到……第一节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身体发展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身体发展是一个连续的、统一的和完整的过程,但是发展的速度在各年龄阶段并不是一致的,而是有时快有时慢,呈现明显的阶段性。每个阶段有着各自的特点,各阶段按顺序衔接,前一阶段的发展为下一阶段的发展打下基础。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掌握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规律,家庭就可以积极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成长。

身体发展的特点不平衡性第一,身体发展速度不平衡。第二,身体各部分的生长速度不平衡。第三,人体各系统的发育不平衡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掌握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规律,家庭就可以积极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成长。

身体发展的特点个体差异性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在遵循一般规律的同时也存在个体差异性。个体身体发展因先天遗传、后天环境条件的差异,必然在身高、体重等形体方面以及身体机能方面存在明显的差异。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掌握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规律,家庭就可以积极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成长。

身体发展的特点整体性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身体各系统器官的发育是相互关联的,某一器官的发展可以促进另一器官的发展。学前儿童身体的发展有着自身的客观规律,认识和掌握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规律,家庭就可以积极创造各种有利的条件,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成长。

身体发展的特点身体健康教育(一)促进学前儿童生理系统的发展(二)提高学前儿童对身体健康的认识(三)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健康情感的发展(四)培养学前儿童健康的行为和习惯身体健康教育家庭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途径(一)更新家长健康教育观念(二)创设良好的家庭生活环境(三)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四)培养学前儿童体格锻炼的兴趣和能力视野拓展体育游戏可以开展的游戏1.跑的游戏,如《老母鸡下蛋》、《听号赛跑》、《狼和小羊》、《滚轮胎》、《躲猫猫》、《滚铁圈》等;2.走的游戏,如《卷心菜》、《小鱼游》、《炒豆子》、《木头人》、《人力推车》等;3.跳跃的游戏,如《青蛙跳》、《袋鼠跳》、《跳绳》、《跳皮筋》、《斗鸡》等;4.投掷游戏,如《飞纸飞机》、《打地鼠》、《扔沙包》、《打保龄球》、《投球》等;5.平衡、钻爬游戏,如《过独木桥》、《走直线》、《走曲线》、《火车过山洞》、《爬行比赛》等;

6.手指游戏,如《手指变变变》、《照镜子》、《金梭银梭》、《手影》、《夹珠子比赛》等。第二节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特点认知是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活动,这一活动的完成需要组织和协调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活动并按照一定的关系组成一定的功能系统。学前阶段是人生的早期阶段,也是认知发展的开始。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有着自己的规律和特点,这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认知是什么特点(一)从简单到复杂(二)从具体到抽象(三)从被动到主动(四)从零散到成系统认知发展的特点途径(一)激发学前儿童的认知兴趣(二)丰富学前儿童的认知经验(三)提高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家庭教育促进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途径第三节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特点新生儿最初的情绪反应与生理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有关,如肚子饿了、尿布潮湿等刺激都会引发他的哭闹,当生理需要满足时,便有愉快的体验。愉快与不愉快是新生儿最初的情绪情感分化。随着年龄的增长,学前儿童活动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大,情绪情感体验的层次和涉及的范围也不断扩大。情感发展的定义特点(一)社会化(二)丰富化和深刻化(三)自我调节情感发展的特点教育(一)有利于学前儿童身体健康发展(二)有利于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三)有利于学前儿童认知能力发展家庭情感教育途径(一)家长要控制好情绪(二)营造良好的家庭情感氛围(三)丰富学前儿童的情感体验(四)提高学前儿童调控情绪的能力家庭教育促进学前儿童情感发展的途径第四节家庭教育与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特点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的社会性是人区别于动物最根本的标志。社会性发展是个体在与社会群体、儿童集体以及同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中形成的。社会性的定义特点(一)情境性(二)模仿性(三)从他性(四)由不稳定向持久、稳定发展社会性的特点途径(一)发展学前儿童的自我意识(二)锻炼生活自理能力(三)学习社会交往技能东西要别人的允许才可以用”的观念和行为(四)优化学前儿童生活环境,减少攻击性行为。学前家庭教育促进社会性发展的途径思考练习1.家庭教育是怎样促进学前儿童发展的?除了教材中的几个方面外,你还能举出哪些?2.学前儿童身体发展的规律是什么?请举例说明。3.家庭教育中怎样丰富学前儿童的认知经验?4.举例说明家长如何帮助学前儿童提高控制情绪的能力。想一想,做一做谢谢!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第三章家长素质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本章内容第一节家长素质的内容构成第二节教养方式与家长素质第三节提高家长素质的途径知识要点●家长素质的内容构成

●教养方式与家长素质●提高家长素质的途径你将学习到……第一节家长素质的内容构成定义家长的素质是家长在教育子女过程中表现出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家长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观念、文化修养、育儿知识、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生活素质等。这里的家长主要指父母、祖辈或其他监护人。素质就是人的基本品质,是在人先天生理的基础上,经过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由知识内化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包括人的思想、知识、身体、心理素质等。家长素质思想观念1.道德观念2.教育观念(1)儿童观(2)教育观(3)人才观一般来说,家长素质由思想观念、文化修养、育儿知识、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生活素质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家长素质文化修养文化修养总的来说,则是对人文文化、科技文化中的部分学科有了解、研究、分析、掌握的技能,可以独立思考、剖析、总结并得出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的一种能力。一般来说,家长素质由思想观念、文化修养、育儿知识、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生活素质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家长素质育儿知识育儿知识包括母婴健康、婴幼儿养护知识等内容。具体来说,主要指与婴幼儿相关的生理学、卫生学、心理学、教育学等方面的知识。一般来说,家长素质由思想观念、文化修养、育儿知识、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生活素质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家长素质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人的整体素质的组成部分。从心理学角度讲,心理素质包括情感、信心、意志力和韧性等。一个好的家长应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素质:1.积极的情感2.饱满的信心3.持久的耐心一般来说,家长素质由思想观念、文化修养、育儿知识、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生活素质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家长素质审美素质家长的审美素质是指导孩子欣赏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的前提。家长应该有意识地将审美贯穿于儿童的生活当中。一般来说,家长素质由思想观念、文化修养、育儿知识、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生活素质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家长素质生活素质家长的生活素质主要体现在家庭生活方面的追求倾向和行为方式。一般来说,家长素质由思想观念、文化修养、育儿知识、心理素质、审美素质、生活素质等六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家长素质好家长的素质●值得孩子信赖,做孩子的知心朋友。●宽容、大度、不苛求宝宝。●为人正派,是孩子的道德典范。●尊重孩子的个性,给予孩子尽可能大的发展空间。●让孩子充分感受父母对他的爱,给予孩子安全感。●经常与孩子在一起,与孩子一起游戏、做事、学习,是孩子的好伙伴。●绝大多数时间和蔼可亲,能有效地控制自己的恶劣情绪。好家长的素质●向孩子明示父母对他的爱,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孩子受到伤害或是遇到麻烦时,为孩子提供切实可行的帮助与指导。●鼓励孩子将朋友带到家里来,尊重孩子的小伙伴。●幽默风趣,对营造欢乐的家庭氛围很感兴趣。●根据孩子的年龄给他恰当的自主权,并经常让孩子参与制定或实施家庭的各项计划。●不对孩子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给予孩子过分的压力。第二节教养方式与家长素质放纵型熙熙是一个女孩子,自由、任性,自己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上课的时候总是旁若无人地哼着歌,跷着二郎腿;吃饭的时候,总把自己不吃的东西倒到别人的碗里;睡觉的时候,一定要在别人的床上踩过去,在自己床铺上翻跟斗,在被子里面玩捉迷藏,发出各种声音影响别人睡觉;游戏时,捣乱是家常便饭,被老师发现后,认起错来比谁都快,但是,一转眼就继续犯错误了。经过了解,熙熙家里还有一个弟弟,妈妈平时上班比较忙,爸爸时常不在家,只是无节制地给孩子买玩具,经常将孩子寄放到外婆家,老人家也管不住,孩子在家里自己玩自己的,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放纵型

这类家长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采用放养的方式,表现为对孩子冷漠、疏于照顾。孩子教育上采取无所谓的态度,听之任之,父母和孩子间缺少必要的沟通,也没有和孩子交流的意识,对孩子的言行没有任何约束。孩子出现不良的行为也不干涉,造成孩子自由、任性,不理解规则的意义,不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在这种教养类型下成长的孩子自控能力差,对生活会采取消极的态度,容易表现出较高的攻击性、易发怒等问题。家长素质分析:采取这种教育行为的家长,在教育观上是“树大自然直”,同时也认为自己工作忙,没空教养孩子,只要孩子身体健康,能吃饱穿暖就可以了,家庭教育观模糊,有的甚至没有想过这些问题。育儿知识相对匮乏,不会在家庭中建立儿童学习的支持性环境。

过度保护型乐乐已经上幼儿园两年了,每次吃饭,没有老师帮助就吃不完;衣服穿反了,要是老师没有帮助,也没有办法自己解决;做操的时候总是要问老师自己的位置在哪里;日常游戏也没有办法和小朋友一起玩。常常遇到一点点的困难就来找老师,要不然就哭鼻子,几乎每天在班上都可以看到他流泪的场景。经过了解发现,乐乐从小到大在家里都不要自己动手,家里的大人把她自己要做的事情全部做完了,由于身体比较弱,家长更是精心照顾。

过度保护型

家长没有形成正确的儿童观,没有整体的儿童发展观,育儿知识也相对匮乏,仅仅从某方面过度关注孩子的发展,实则限制了儿童的自由和自主。应该提倡“把儿童看作儿童”尊重儿童的天性,相信儿童有内在的发展潜能。

专制型天天是一个父母离异的孩子,由妈妈负责带着他,妈妈一心扑在孩子的身上,一下班就陪着孩子上各种兴趣班,每天晚上在家的活动也是安排得紧紧的,如弹琴一小时、画画一幅等。妈妈对他特别地严格,不能随意在家里爬、吃饭的时候一句话也不能说、不许和小区的小朋友一起玩等。专制型

这类父母相信“不打不成才”、“棍棒下出孝子”的教育观,如时下的“虎妈”和“鹰爸”。这类父母会提出很多规则,期望孩子能够严格遵守。他们很少向孩子解释遵从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依靠惩罚和强制性策略迫使儿童顺从。这种教育行为,虽然可能在短时期内会有效果,但这种“以暴制暴”,必然收不到好的教育效果。

溺爱型洋洋小朋友是一名试管婴儿,由于得来不易,身体又比较虚弱,家里的每一个大人对他都特别地呵护。在班级活动中,喜欢的玩具绝对不许别人碰,排队一定要站在第一个,没有满足他的要求就捣乱、发脾气,甚至在地板上滚来滚去。通过了解,由于三代同堂,爷爷奶奶对孩子特别地溺爱,从他家到幼儿园的路程大约是15分钟,奶奶每天都是抱着孩子上学。孩子动手打人,家长也不制止,还笑眯眯地看着。溺爱型

家长无法理智地爱孩子,或是道德观念或是教育观念存在着问题,他们为满足孩子物质上的需求或情感上的需要,忽视了正确、科学的引导。

民主型可可,一个6岁的小女孩,大方、自信,有广泛的兴趣。性格开朗、活泼,有同情心。在班上喜欢和小朋友们游戏,喜欢动脑,爱举手回答问题,生活自理能力强。经过了解,发现小姑娘自小由父母自己教养,父母在教育上很重视,关注孩子良好习惯的养成,积极与孩子沟通。家中有什么事情也让孩子参与讨论,尊重孩子的想法。日常生活中经常带孩子一起购物、制定家庭计划,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等,孩子的朋友也很多,邻居间有各种亲子聚会活动。民主型这种教育方式体现了家长有良好的道德观念和教育观念,有科学的育儿知识,能为孩子创设和睦温馨的家庭氛围,相信孩子,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给予孩子支持和鼓励等。第三节提高家长素质的途径途径近十几年来,政府在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方面也做了大量工作。有关文件也做出了相关的规定,更重要的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大力推广父母教育指导工作。政府要大力推进学前家庭教育指导工作途径指导家庭教育是幼儿园贯彻执行教育法规的需要,也是幼儿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园组织开展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指导活动的形式可以是多样的,鼓励家长共同参与,发挥家长的积极主动性。

托幼机构应成为家庭教育指导的中坚力量途径社区是整个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中十分重要的环节,社区应该通过调研,了解本地区的家庭教育指导的资源,包括人力、环境、资金等,积极有效促进各种资源的有效利用与整合,为传播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理念、指导家长科学育儿等方面做出努力。

社区应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途径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任何其他形式的教育都无法代替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作用和意义。家长重视自身教育素质的提高思考练习.1.家长素质的基本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

2.请说一说提高家长素质的途径。想一想,做一做谢谢!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第四章社区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本章内容第一节社区与社区家庭教育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社区因素第三节社区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知识要点●社区教育与社区家庭教育

●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社区因素

●社区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你将学习到……第一节社区与社区家庭教育定义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共同的文化特质和归属感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具体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首先,社区是一个空间单位,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其次,社区离不开一定的人群;最后,社区中的人们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共同文化特质和归属感。

社区是社会学上的专用术语,它源于拉丁语Communis,意为伴侣或共同的关系和感情。社区的定义定义社区家庭教育可以理解为,由社区管理部门为主体,针对社区居民需要,充分利用社区的各类教育资源,在社区地域内开展的有利于社区居民身心健康成长,促进社区家庭生活质量,提高社区家庭教育质量的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社区教育一般从社区居民和社区发展两个角度来思考,将社区家庭生活、社区居民素质、社区环境教育、社区职业技能等内容作为社区教育的重点。社区教育的内容可以具体涉及婴幼儿保健、青少年教育、家庭生活指导、职业技能培训、老年闲暇服务等方面。社区家庭教育第二节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社区因素社区的家庭因素(一)社区中家长自身的素质社区居民中的家长素质直接影响了社区家庭教育,成为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因素,家长自身的素质主要包括人生观、价值观、教育观、受教育程度、道德水平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1.家长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家长的教育观念、知识和能力3.家长的受教育程度

4.家长的道德水平5.家长的心理素质社区的家庭因素(二)家长的教养方式方式其实就是人们说话、做事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家长的教养方式是指家长在教育、抚养孩子的日常活动中所采取的方法和形式,它是对家长各种教养行为的特征的概括,是一种相对稳定的行为风格。每个家长教育孩子的动机都是一样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发展得很好,但是他们的教育效果却不尽相同,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教养方式不同。家长的教养方式集中反映了家长的教育观、教育能力、人生观、价值观等,正确的教养方式能使孩子得到良好的发展,反之将阻碍孩子的发展。

社区的家庭因素(三)家长的期望家长对孩子适当的期望可以让孩子找到目标,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努力做事、做人。然而,在我国对子女期望过高是一种普遍的现象,所以“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成了家长们共同的心愿,殊不知家长的这种心愿让大多数的“龙、凤”苦不堪言。因为超过孩子实际承受能力的期望,不但不能发挥激励作用,反而会使孩子充满挫折感和愧疚感,进而出现厌恶、回避的心理。为了更好地教育孩子,家长应认清自己孩子的特点,给予适当的期望。

社区的家庭因素(四)家庭经济家庭经济是孩子成长的必要因素,因为教育是一项长期的投资,少了经济的支撑,教育很难持续下去。具有良好经济条件的家庭,可以为学前儿童的教育提供更多的资金,使他们享受更为优质的教育。如果家庭经济不佳,对孩子的教育投资就会相对减少,教育质量可能会降低。家庭经济会影响家庭生活,进而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效果。社区的家庭因素(五)家庭结构家庭结构就是指家庭成员的构成及其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状态,以及由这种状态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联系模式。家庭结构可以分成六种类型,即核心家庭、主干家庭、隔代家庭、联合和扩大家庭、不完整家庭以及混合家庭。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也就不同。

1.核心家庭。

2.主干家庭。3.隔代家庭。

4.联合和扩大家庭。

5.不完整家庭。

6.混合家庭。社区的家庭因素(六)家庭氛围家庭氛围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前儿童,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学前儿童形成活泼开朗、积极向上的性格,诚实守信、谦虚谨慎的品德,爱学习、爱劳动的良好习惯等。反之,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阻碍学前儿童的发展,削弱家庭教育的效果。

社区中的托幼机构因素(一)管理者和教师对待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态度托幼机构是专门的学前教育机构,其管理者和教师有着相对专业的幼儿教育知识,能够为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提供有效地支持和帮助,以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因此,社区中托幼机构的管理者和教师对待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态度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效果。如果管理者和教师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持肯定的、积极的态度,那么他们就会认为家庭教育对学前儿童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并且积极地为家长解答各种教育问题,并提出合理的教养建议,使家长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以便更好地教育学前儿童。反之,如果管理者和教师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持否定的、消极的态度,那么他们就会认为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和自己无关,没必要为家长提供帮助和支持,或者即使支持家庭教育也是敷衍了事,而家长少了这些专业人士的答疑解惑,很多家庭教育问题得不到解决,家庭教育效果也无法提升。

社区中的托幼机构因素(二)幼儿教师的教育经验和能力在对家庭教育进行支持和帮助时,幼儿教师的教育经验是否丰富、能力如何会影响到家庭教育的效果。幼儿教师的教育经验即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获得的从事教育活动的有效知识、技能以及情感情绪体验。如果教师的教育经验丰富,能为家长提出更有效的教育建议,那么就能提升家庭教育的效果。反之,如果教师缺乏教育经验,那么即使他很热心地为家长服务,也很难提出具体的、有针对性的教育建议。

社区中的其他因素(一)社区中的生活服务设施社区中的生活服务设施是学前儿童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物质基础。其中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影响较大的社区生活服务设施包括学校、公园、植物园、图书馆、博物馆、广场、体育运动场等。学校是专门的育人机构,有专门的师资和教育设施设备,能够全面促进学前儿童发展,对家庭教育起着补充、引导作用。公园、植物园不仅可以开阔学前儿童的眼界,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为学前儿童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还能提高学前儿童的审美能力,萌发对大自然的热爱。图书馆和博物馆所富有的知识和文化是家庭不可比拟的,家长将孩子带到图书馆或博物馆,无疑将孩子带进了知识的海洋、文化的盛宴,可以充分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丰富他们的科学文化知识,还可以使他们养成阅读、自己学习的好习惯。广场、体育运动场为学前儿童提供了户外活动的场地,在这里他们可以尽情地和同伴或者和家长开展各种活动,不仅锻炼了他们的身体,还促进了其社会性的发展,提高了社会交往能力,密切了亲子关系和同伴关系。

社区中的其他因素(二)社区中特定的文化文化是一个内涵宽泛的概念,是人类社会生活经验的凝聚和总和。社区的文化包括社区内人们的信仰、价值观、行为规范、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家庭处于一定的社会区域中,是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教育不可避免的、会潜移默化的被社区文化所影响。如,由于乡村社区和城镇社区中的人们的信仰、价值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不同,二者的家庭教育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学前儿童所表现出来的处世态度和行为也不相同。

社区中的其他因素(三)社区中的居民居民是构成社区的第一大要素,没有居民也无所谓社区。社区中的居民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影响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是居民的素质。如果社区中的居民素质较高,爱学习、有礼貌、为人正直勇敢,那么学前儿童在与这些居民交往过程中就会以其为榜样,习得一些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进而提升家庭教育效果,反之则亦然。二是居民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视和参与程度。如,社区中退休老人利用闲暇时间帮忙照看学前儿童,教他们剪纸、折花,领着他们一起阅读书籍等,这说明这些老人很重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并积极参与到其中,这样不仅减轻了家长的负担,对家庭教育也是一种补充。

社区中的其他因素(四)社区中的管理组织社区的管理组织,如社区党组织、街道办事处和居委会对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及其采取的支持策略影响着学前儿童的发展。若社区中的管理组织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较高,那么就会采取相应的支持措施来保证家庭教育的质量,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经验,促进学前儿童健康成长。反之,若社区管理组织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较低,所采取的支持策略浮于表面,存在片面性,那么学前儿童的家庭教育只能停留在原有水平,无法提升。社区的管理组织对家庭教育的支持表现在多方面,如在社区宣传栏中宣传一些家庭教育的知识,面向家长开设一些有关家庭教育的讲座,解决、纠正一些家庭中不良的育儿行为,使社区中的诸如图书馆、植物园、体育馆等场所免费向学前儿童开放,等等。

社区中的其他因素(五)经费的投入社区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进行支持离不开经费的投入,不管是制作家庭教育宣传栏,还是聘请专家为社区家长开设讲座都离不开钱,经费是社区发展家庭教育的物质基础。目前,我国社区对家庭教育的经费投入普遍不足,经费不足,使得很多措施难以实施,即使实施也只能停留于表面难以深入,这不利于提升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质量。

第三节社区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途径(一)互利共发展原则(二)综合性原则(三)因地制宜原则(四)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社区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途径(一)设立社区家教学校开设专题讲座。2.举办经验交流会。3.开展亲子活动。(二)设立家庭教育咨询站(三)合理利用社区宣传栏、家庭教育报刊(四)社区的公园、图书馆、体育场等场所设施免费向学前儿童开放(五)营造安全优美的社区环境、民主和谐的社区文化社区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思考练习什么是社区家庭教育?2.社区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原则有哪些?3.联系实际试述影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社区因素。4.社区参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主要途径有哪些?请结合实际谈谈除了书上介绍的途经还可以有哪些途径?想一想,做一做谢谢!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第五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环境的创设本章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创设的意义

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创设

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精神环境的创设

知识要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创设的意义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创设

●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精神环境的创设你将学习到……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创设的意义

有利于身心健康发展孩子一出生便生活在家庭环境中,家是他们主要的活动场所,再加上学前儿童的可塑性比较强,家庭教育环境对他们的身体发育、行为习惯、心理健康等各个方面的影响较为深刻。家庭教育环境是学前儿童最早的最直接的生活环境,家庭的教育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环境创设

有利于认知发展儿童的认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不断发展的。家庭中的物质环境对学前儿童有很大的影响。家庭中的精神环境,如环境中良好的人际关系:亲子之间、师生之间、同伴之间积极、安全的依恋关系,能为儿童提供情绪情感上的安全基地。

家庭教育环境是学前儿童最早的最直接的生活环境,家庭的教育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环境创设

有利于社会性发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环境,无论是家庭物质环境还是家庭精神环境,都对学前儿童的社会性发展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是在一定的物质环境中实现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学前儿童最早的最直接的生活环境,家庭的教育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环境创设

有利于审美能力发展学前儿童最初的美感是在家庭中获得的。家庭教育环境是学前儿童最早的最直接的生活环境,家庭的教育环境每时每刻都在影响着孩子。家庭教育环境创设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物质环境的创设家庭教育物质环境一、给儿童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庭物质环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居住条件的改善,给儿童创造一个温馨美好的家庭物质环境是有可能的。物质环境的内容及其所营造的氛围会对儿童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首先,家庭物质环境应该是整洁、优雅的,孩子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的话,创设整洁、优雅的物质环境也会成为他们的一个良好的习惯,有利于养成良好的秩序感、美感。其次,家庭物质环境应该是温馨、美好的,让幼儿感受环境中美好的气氛。这样的环境也有利于儿童情绪的安定,有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反之,杂乱的环境会使儿童的情绪浮躁,不良的社会行为也会增多。家庭教育物质环境二、为儿童创设一个适合儿童特点的生活空间学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决定了其喜欢拥有自己的“小天地”、“私人空间”,如学前儿童经常在房间的一角拉起帷幔,躲在一个纸箱里等。目前,越来越多的家庭已经有可能为儿童提供一个小天地,为他们创设一个温馨美好的物质环境了。因此,家庭成员可以为儿童创设一个专门的适合学前儿童的生活空间。

家庭教育物质环境三、注意儿童玩具的投放玩具的类型对儿童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首先,玩具的类型对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战争玩具如枪、拳击手套等容易导致儿童的打闹行为和攻击性行为,而类似积塑、积木等具有合作性质的玩具则有助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的增多。所以,家长可以多提供一些有利于儿童亲社会行为增多的玩具,增强学前儿童与其他小朋友或者与其他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另外,玩具的多样性也有利于儿童接触更多的事物,有利于发展儿童的认知。所以,家长应该多给儿童提供不同类型的玩具。提供的玩具可以是购买的,也可以和其他有小朋友的家庭进行交换,并在提供玩具的过程中教育学前儿童珍惜、爱惜玩具。

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精神环境的创设家庭教育精神环境1.信任2.民主3.宽容

采取合理的教养态度和方式家庭教育精神环境1.建立融洽的家庭成员关系2.家庭成员之间应有一致的教养态度

建立融洽的家庭关系家庭教育精神环境家庭生活方式是指人们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制约下和价值观念的引导下所形成的满足自身生活需要的全部活动形式与行为特征。它是家庭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中逐步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模式。

形成良好的家庭生活方式思考练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环境创设的意义有哪些2.如何创设家庭精神环境?3.思考本节视野拓展中关于儿童成长的家庭环境的故事,理解不同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的不同影响,并同自身的经历进行对比。想一想,做一做谢谢!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第六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内容的选择本章内容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智育内容的选择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德育内容的选择第四节学前儿童家庭美育内容的选择知识要点●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内涵与价值●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智育、德育、美育的具体内容你将学习到……第一节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内涵与价值(一)增强学前儿童的体质(二)促进学前儿童认知的发展(三)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四)促进学前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对学前儿童进行的以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家庭健康教育具体内容(一)培养学前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二)培养学前儿童具有坚持体育锻炼的兴趣和能力(三)注意学前儿童心理健康发展(四)注意学前儿童的性教育学前儿童家庭健康教育是指家庭成员对学前儿童进行的以身心健康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家庭健康教育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智育内容的选择内涵与价值(一)促进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二)促进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三)促进学前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家庭智育主要是丰富学前儿童知识经验,激发求知兴趣,培养学前儿童动手、动口、动脑能力,促进其认知能力发展的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智育对学前儿童一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家庭智育具体内容(一)激发学前儿童的认知兴趣(二)丰富学前儿童的知识储备(三)发展学前儿童的认知能力学前儿童家庭智育主要是丰富学前儿童知识经验,激发求知兴趣,培养学前儿童动手、动口、动脑能力,促进其认知能力发展的教育。学前儿童家庭智育对学前儿童一生的健康和谐发展具有独特的教育价值。家庭智育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德育内容的选择内涵与价值(一)有利于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二)有利于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三)有利于学前儿童美育的发展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对子女或年幼者施加意识的教育或无意识的影响,对受教育者实施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的教育。家庭德育具体内容(一)诚信教育(二)分享教育(三)合作教育(四)爱心教育(五)责任心教育(六)乐观教育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环境中,由父母对子女或年幼者施加意识的教育或无意识的影响,对受教育者实施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的教育。家庭德育第四节学前儿童家庭美育内容的选择内涵与价值(一)有助于学前儿童审美能力的发展(二)有助于学前儿童社会性的发展(三)有助于学前儿童智力的发展学前儿童家庭美育是指家庭成员对学前儿童进行的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追求美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家庭美育具体内容(一)培养学前儿童感受美和欣赏美的能力(二)培养学前儿童表现美和创造美的才能学前儿童家庭美育是指家庭成员对学前儿童进行的以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追求美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家庭美育思考练习说说学前儿童家庭智育的内容有哪些?2.结合自身经历,谈谈你对家庭德育的看法。3.结合社会现状,分别谈谈除了课本中列出的家庭健康教育、智育、德育、美育内容外,还可以有哪些内容作为家庭教育的内容。想一想,做一做谢谢!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第七章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的亲子互动本章内容第一节亲子互动概述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中的亲子沟通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亲子互动的重要途径——亲子阅读知识要点●亲子互动的概念和影响因素

●学前儿童家庭中的亲子沟通

●学前儿童家庭中亲子阅读的实施你将学习到……第一节亲子互动概述概念亲子互动的概念,可界定为子女和父母受到对方的社会符号或自然符号的影响而做出反应的动态过程。亲子互动的符号主要有具体可感知的声音、动作、表情和抽象的言语等。“互动”意为: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动发生于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人与事物之中。亲子互动影响因素1.父母的教养观念和态度2.儿童的气质特点“互动”意为:互相作用,互相影响。互动发生于人与人、人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人与事物之中。亲子互动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一)亲子交往模式是学前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出发点(二)亲子互动影响学前儿童的心理行为(三)亲子互动影响学前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四)亲子互动影响学前儿童身体的健康成长亲子互动主要受到了父母教养观念和态度、子女的气质类型等因素的影响。亲子互动呈现出互动双方的不平衡性,即父母常处于亲子互动的主动位置,而子女,特别是正处于身心由不成熟向逐渐成熟发展的学前儿童,他们多处于被动、从属的位置。亲子互动积极的亲子互动

1.以幼儿为本;2.积极地回应幼儿;3.温暖热情的态度;

4.灵敏地察觉幼儿的需求和行为表现;

5.对幼儿有明确的期望和要求;

6.有逻辑顺序的行为。积极的亲子互动,强调父母在亲子互动过程中对儿童身心发展产生积极促进的影响。亲子互动第二节学前儿童家庭中的亲子沟通亲子沟通亲子沟通是以言语、表情、动作为符号的亲子互动过程。沟通是人与人之间增进了解和情感的重要方式,亲子沟通的双方保持着世界上最亲密、最不可替代的关系。但是,许多亲子沟通的问题却正因为这种亲密关系。父母是亲子沟通的主导者、示范者,积极的亲子沟通能有效地促进学前儿童的身心发展;而恶劣的亲子沟通对于正在成长中的学前儿童,造成的伤害可能是永久性的。

亲子沟通一、亲子沟通存在的问题(一)亲子沟通中的隐形暴力亲子沟通中的隐形暴力主要是指父母在孩子沟通过程中,对孩子心灵和情感上带来的精神伤害。主要体现在以下五种错误的言语表达模式中。

1.命令、控制、威胁、警告2.否定、指责、贴负面标签3.比较、挖苦4.敷衍、忽视不回应5.唠叨、说教亲子沟通(二)父亲和母亲在对学前儿童积极的情感表达上存在明显差异相比于西方国家中父母和孩子直接、平等、自由的朋友似的沟通方式,中国父母受到儒家长幼有序等传统家庭关系观念的影响,多数父母在爱和鼓励支持的表达上较为内敛含蓄。亲子沟通二、影响亲子沟通的因素(一)父母理解和尊重学前儿童的程度(二)父母的自我状况(三)父母之间的沟通状况亲子沟通三、积极亲子沟通的原则(一)父母应倾听孩子的“感受”和“心声”(二)父母应欣赏和接纳孩子(三)父母应有效地表扬和批评孩子(四)父母应察觉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第三节学前儿童家庭亲子互动的重要途径——亲子阅读亲子阅读综合起来说,通过家庭中的亲子阅读,可以让父母在工作之余关注孩子的兴趣爱好,促进亲子之间的日常交流互动,可以充实家庭闲暇生活内容,并以此为契机,增加父母与子女之间的语言和情感互动,帮助孩子们通过阅读材料了解社会,习得知识;同时,对他们的言语积累和表达、想象力的培养、认知能力的发展、精神上、心灵上的作用也是非常有益的。

亲子阅读的意义亲子阅读图画书是指专门为儿童创作的,插图和文字紧密相关的图书。其中,插图是图画书的主体,能够充分表达故事内容的表现力。学前儿童能够通过插图来理解故事内容,想象故事世界。

主要材料——图画书亲子阅读主要材料——图画书亲子阅读1.让幼儿自己选:多带孩子到书店、图书馆,留意观察幼儿感兴趣的图书;2.参考借鉴专家的图书推荐:如松居直先生推荐的图画书、台湾阅读起步走活动推荐的书单等;3.选择儿童本位的图画书:遵循各年龄段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和需求,选择与幼儿经验相关的,色彩鲜明,插画与内容文字之间密切相关的图书。

主要材料——图画书亲子阅读1.父母和幼儿共同“完整再现”地阅读2.父母指导幼儿“预测提问”地阅读3.父母指导幼儿“想象总结”地阅读亲子阅读的指导方式思考练习1.什么是亲子互动?亲子互动的主要影响因素有哪些?2.积极的亲子互动与消极的亲子互动有什么不同?举例说明。3.如何指导家长开展亲子阅读活动?想一想,做一做谢谢!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第八章学龄前特殊儿童的家庭教育本章内容第一节学龄前残障儿童家庭教育第二节学龄前超常儿童的家庭教育第三节特殊家庭的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知识要点●学龄前残障儿童的认识及其家庭教育要点

●学龄前超常儿童的认识及其家庭教育要点

●特殊家庭学龄前儿童的认识及其家庭教育要点你将学习到……第一节学龄前残障儿童家庭教育生理发展障碍儿童(1)听觉障碍。(2)视觉障碍。(3)肢体障碍。(4)身体病弱。学龄前残障儿童是所有不同于常态学龄前儿童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3—6、7岁残疾障碍儿童的统称,包括我们通常说讲的身体器官方面有缺陷(残损)的3—6、7岁残疾儿童,也包括心理方面有障碍的3—6、7岁儿童。残障儿童智力残疾儿童智力残疾是指人的智力明显低于一般人的水平,并显示适应行为障碍。由此,智力残疾障碍学龄前儿童是指学龄前儿童在6、7岁之前的智力发育期间,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智力低下。学龄前残障儿童是所有不同于常态学龄前儿童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3—6、7岁残疾障碍儿童的统称,包括我们通常说讲的身体器官方面有缺陷(残损)的3—6、7岁残疾儿童,也包括心理方面有障碍的3—6、7岁儿童。残障儿童语言发展障碍儿童语言发展障碍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不能说话或语言障碍,不能与一般人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

。学龄前语言发展障碍儿童是指在学龄前儿童的语言理解或语言表达能力与同年龄者存在显著偏差或迟缓现象,经治疗一年以上不愈或病程超过两年者,而不能进行正常沟通交往活动的孩子。学龄前残障儿童是所有不同于常态学龄前儿童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3—6、7岁残疾障碍儿童的统称,包括我们通常说讲的身体器官方面有缺陷(残损)的3—6、7岁残疾儿童,也包括心理方面有障碍的3—6、7岁儿童。残障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儿童广泛性发育障碍是指一组起病于婴幼儿期的全面性精神发育障碍。主要表现为人际交往和沟通模式的异常,如言语和非言语交流障碍,兴趣与活动内容局限、刻板、重复等。学龄前残障儿童是所有不同于常态学龄前儿童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3—6、7岁残疾障碍儿童的统称,包括我们通常说讲的身体器官方面有缺陷(残损)的3—6、7岁残疾儿童,也包括心理方面有障碍的3—6、7岁儿童。残障儿童正确认识虽然学龄前残障儿童身心发展的速度和水平不同于健全学龄前儿童,但并不意味着他们身心发展的过程停滞不前;学龄前残障儿童与所有健全学龄前儿童的发展基本规律是一致的,他们可以接受教育,身心可以得以发展,他们是正在成长着的儿童,绝不应放松,甚至放弃教育工作;学龄前残障儿童应享有的儿童基本权利,不应受到忽略和践踏。学龄前残障儿童是所有不同于常态学龄前儿童的,有特殊教育需要的3—6、7岁残疾障碍儿童的统称,包括我们通常说讲的身体器官方面有缺陷(残损)的3—6、7岁残疾儿童,也包括心理方面有障碍的3—6、7岁儿童。残障儿童视野拓展影响因素家长的心态及其家庭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种现象1.积极向上型家长2.焦虑不安型家长3.不知所措型家长4.消极对待型家长

残障儿童家庭教育要点(一)树立自信、积极的态度,创设和谐有爱的家庭氛围(二)布置整洁有变化、安全无隐患的家居环境(三)持之以恒地进行全面的早期干预第二节学龄前超常儿童的家庭教育超常儿童学龄前超常儿童,顾名思义就是正处在学龄前阶段(3—6、7岁)的超常儿童。从以上对超常儿童的认识中,我们应该认识到学龄前超常儿童是学龄前儿童群体中异于同年龄阶段儿童,显露出超常表现的一部分群体,他们的身心发展与已显露的超常表现都还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是不成熟的,同时也受到教育和环境的多重影响。因此,及时且符合其发展特点的家庭教育对学龄前超常儿童成长是尤为重要的。

超常儿童二、学龄前超常儿童心理发展特点(一)敏锐的感知觉(二)超常的记忆力(三)有意注意时间长(四)求知欲强烈,理解能力强(五)语言能力强(六)数学、音乐、绘画、棋类等领域的“觉醒体验”超常儿童三、学龄前超常儿童的家庭教育(一)了解学龄前超常儿童的心理,尊重孩子的意愿(二)提供充足而适宜的发展机会(三)提高与孩子的语言和情感的交流(四)注重学龄前超常儿童的全面发展第三节特殊家庭的学龄前儿童家庭教育单亲家庭1.对生长发育的影响2.对个性形成的影响3.对性别意识的影响4.对智力发展和学习的影响对学龄前儿童身心发展的影响单亲家庭1.家长需保持良好心态,与孩子共同面对事实2.注意性别角色教育3.宽严适度,锻炼独立生活和学习的能力家庭教育要点隔代家庭1.不易与父母形成良好的依恋关系2.缺少足够的精神满足,易形成不良的心理行为3.不利于学龄前儿童的后续成长消极影响留守儿童1.父母和祖辈老人都应明确自身的角色定位2.父母帮助祖辈老人了解学龄前儿童的特点消极影响留守儿童1.父母应当避免与学龄前儿童的长期分离2.改变外出务工方式,最大限度降低伤害3.增强亲情关爱,呵护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要点城市流动儿童1.流动学龄前儿童的家长教育能力不足2.贫乏的教育空间3.有限的亲子交流家庭环境现状城市流动儿童1.可变废为宝,为孩子提供探索和学习材料2.应多与孩子沟通交流3.应主动寻求公益服务机构和社区的帮助,提高自身的教育能力家庭教育要点思考练习1.如何鉴别学前残障儿童?家庭中的教育要点是什么?2.如何判断学前超常儿童并在家庭教育中给予科学合理的指导?3.特殊家庭的学前儿童有哪些?如何对他们实施合理的教育和引导?想一想,做一做谢谢!学前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第九章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的合作共育本章内容第一节托幼机构教育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关系

第二节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的合作共育现状第三节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合作共育的内容与形式

知识要点

●托幼机构教育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关系

●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的合作共育现状

●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合作共育的内容与形式你将学习到……第一节托幼机构教育与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关系托幼机构与家庭教育托幼机构的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势,且都是对方不能替代的。只有托幼机构的教育和家庭教育发挥各自的优势,才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托儿所、幼儿园(简称托幼机构)是学龄前儿童生活和学习的场所,3岁前的婴幼儿入托儿所,3岁以上的学龄前儿童入幼儿园,实行保教并重的方针。托幼机构托幼机构托幼机构教育对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有指导的作用托幼机构教育作为学校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其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关系着儿童的完整发展。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本身的教育局限性,会制约着儿童的健康发展。而许多父母在对儿童实施教育时,常常束手无策或是方法不正确,如过分娇惯孩子,或直接把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托幼机构,对这些家长,托幼机构要在理论和思想上对其点拨和指导。而有些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常常存在困惑,不知道合理的培养孩子的方法,这时托幼机构就要结合儿童的特点,在实践方面帮助家长共同培养儿童,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儿理念。托幼机构起到的是一个宣传、指导、沟通的作用,通过各种方式指导家庭教育,促进二者之间的合作,共同促进儿童健康发展。

托幼机构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反作用于托幼机构教育托幼机构教育要获得高质量的教育效果,就离不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的大力支持与配合。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指出:“幼稚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稚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两方面结合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可见学前儿童家庭教育是与托幼机构教育紧密相连的。如家长助教活动有利于家庭与托幼机构的双向互动,在相互配合过程中,以儿童发展为中心,建立了平等合作的伙伴关系,也促进了教师自身的专业发展。

托幼机构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的合作共育意义(一)转变家长教育观念(二)促进儿童健康发展(三)实现教育资源共享第二节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的合作共育现状合作共育现状一、相关政策的支持与引导《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育部关于规范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纠正“小学化”现象的通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合作共育现状二、合作共育的方式呈现多样化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的合作共育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由传统的家长会、家园开放日、家访、毕业典礼活动、家园联系册等形式到现在的不同形式的家长助教活动、亲子运动会、亲子游园活动、亲子艺术节、亲子科技节、主题汇报、电访、幼儿成长档案、伙食参观日、不同专题的专家讲座或者园内专家型教师讲座等。托幼机构还采取新型方式加强与家庭之间的沟通,如网站、论坛、微信平台等。

合作共育现状三、合作共育主要由托幼机构发起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在开展的各种类型的合作中,一般情况下都是托幼机构主动发起的,包括活动的设计安排、内容的选择、家长的参与方式、时间的安排等。托幼机构在家园互动的频率和时间安排上需考虑到家长的实际情况,安排合理时间,如家长会一般在晚上进行,大型活动可放在周末进行。各种大型的亲子活动、开放日的讯息介绍方面却有时不能满足家长的需求,托幼机构还需要更多地了解家长的实际需求,在准确把握家长的需求的基础上与家长进行合作,才能保证合作的有效性。

合作共育现状四、合作共育受到园所差异的影响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共育也受到园所差异的影响。就幼儿园来说,我国存在着公办、自收自支、民办、私立、合作几种类型的办园模式,并由各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进行明确的分级分类。级别表明的是园内的硬件条件和部分软件条件,如环境、场地、师资条件和管理质量等;类别表明的是幼儿园软件条件,如保育、教育质量、卫生保健和儿童发展等。以北京市为例,幼儿园划分为三级九类,一级一类为最高水平,二级一类和一级二类为较好水平,二级二类为一般水平,二级二类以下为合格,达到基本办园标准。不同的幼儿园有不同的文化差异,有的幼儿园有健全的家园合作制度,并由专门的工作人员负责管理。而有的幼儿园较少开展家园合作,不明白家园共育的深层次内涵,不完全清楚幼儿园在家园共育中地位、应当担任什么角色,更难谈如何引导家长、借助有效资源来一起共同做好育儿工作。

合作共育现状五、合作共育受到家长素质的影响家长的个人素质、教育观念和意识都在不断地提高,托幼机构也在不断地加强二者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上做出了更多的努力。有的家长非常喜欢参加托幼机构组织的各类型活动,可以参与组织和宣传等,而有的家长对参加托幼机构组织的活动不是太关心,而是借机会观察了解自己的孩子在托幼机构的表现,不能充分理解托幼机构组织活动的意义。也有一些家长因为工作的关系,仅仅是在某一个活动的时候才会在幼儿园露脸,平日里很少与托幼机构直接交流,合作共育的效果就难以保证。

合作共育现状六、城乡差别存在较大差异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的合作共育在城镇幼儿园推广得相对较好,可是农村幼儿园,在经济发展不发达、农民生活水平不高、留守儿童剧增的情况下,开展合作共育有不小的困难。主要原因是:第一,很多农村幼儿园基本上不是日托制,一般情况下幼儿园与小学在一起,没有独立的活动空间,作息也与小学一样。早上家长将孩子送到学校门口,下午接回或是孩子自己回家,教师和家长之间缺乏沟通。第二,多数父母在外务工,孩子在家由祖辈照顾,即使幼儿园有开展相关的活动,也难以将信息传达到父母那里或是祖父母辈的老人根本无法参与活动。第三,农村本身幼儿园教师资源相对缺乏,多为混龄教育,对开展各种家园合作,存在一定的困难。

第三节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合作共育的内容与形式合作共育(一)育儿理念(二)儿童发展(三)托幼机构活动(四)班级活动(五)资源共享托幼机构与学前儿童家庭合作共育的形式合作共育(一)幼儿园的亲子活动1.班级小型亲子活动2.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