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听赏)彼得与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小学音乐-(听赏)彼得与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小学音乐-(听赏)彼得与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小学音乐-(听赏)彼得与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小学音乐-(听赏)彼得与狼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__小学音乐_彼得与狼一、教学目标1、通过《彼得与狼》的各种听赏活动,能听辨出交响乐中代表角色形象的音乐主题,并说出相对应的乐器名称;尝试用声势动作表现音乐形象。21教育网2、能对照图片说出几种乐器的名称,听辨其音色。3、参与表演,乐于与他人合作。引导学生做基本动作,并能用形体动作表现音乐主题的情绪,在活动中学习。二、学情分析五年级学生有较好的模仿学习能力,能听辨部分乐器音色。三、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欣赏音乐交响童话《彼得与狼》。2、了解各种乐器的音色不同的表现手法所表现的不同的故事情景。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图片导入,交响乐队演奏的图片。(简单讲解交响乐队的编制图,引出木管乐器组的乐器《我)讲解交响童话和作者:少先队员彼得与他的好朋友鸟儿一起玩耍,家中的小鸭在池塘嬉游,与小鸟争吵。小猫趁机要捕捉小鸟,被彼得阻拦。爷爷后来吓唬他们说狼要来了,把彼得带回家。不久,狼真来了,吃掉了小鸭,还躲在树后要捉小鸟和小猫。彼得不顾个人安危,在小鸟的帮助下捉住狼尾巴,将它拴在树上,爷爷和猎人赶来把狼抓进了动物园。故事寓意深刻,表现了儿童彼得以勇敢和机智战胜了凶恶的狼。《彼得与狼》是前苏联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为儿童写的一部交响童话,完成于1936年春。该作品是普罗柯菲耶夫的代表作品之一。该曲虽以儿童为对象,但同时也使成人们产生很大兴趣。听赏歌曲,感受主题:分段介绍各种乐器代表的主题。1、表示小鸟的主题音乐长笛以高音区的明亮的音色,吹出快速、频繁、旋转般的旋律。使妈咪和宝宝犹如看见小鸟在天空中愉快地飞翔,叽叽喳喳地唱着歌。2、表示鸭子的主题音乐与唢呐相似双簧管的音色,和鸭子的叫声很像。因此,在中音区吹出的带变化音的徐缓主题旋律,具有悲歌性,表达鸭子后来被大灰狼吞掉的悲惨命运。由于鸭子是善良可爱的,所以吹奏出的鸭子主题音乐也是优美动听的。3、表示猫的主题音乐猫在这部交响童话里是个调皮捣蛋的角色,因此,表达它的音乐,是用单簧管吹出的轻快活泼的跳跃性音调,显示出小猫的诙谐和活泼的性格。4、表示老爷爷的主题音乐由于老爷爷讲话的声音低,并且说起话和走起路来慢吞吞的,又爱唠唠叨叨地没完没了,所以就用音色浑厚的大管,徐缓地吹奏出较长的叙事音调。使妈咪和宝宝仿佛看到老爷爷唠叨样子。5、表示大灰狼的主题音乐大灰狼是凶残可恶的,表达它的音乐是用三只圆号吹奏出来的,从音色、音量和音调上,都有一种阴暗的感觉。妈咪和宝宝会感觉到这是反面形象的音乐。6、表示猎人开枪的主题音乐定音鼓急速密集的滚奏,表达猎人从树林一边走出,一边开枪。7、表示彼得的主题音乐最后,乐队以弦乐奏出明快、进行性地音乐,生动地表达了活泼、勇敢的小朋友彼得的机智形象。(四)课堂小结今天我们听赏了七个主题,了解了七个角色的性格特点以及乐器的音色。接下来的一节了会有哪些精彩,让我们期待下节课的精彩。学情分析__小学音乐_彼得与狼要展开教学,教师必须要了解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班级学生的、同一个班级里的不同学生学情都是不一样的,教师必须“近水知鱼性,靠山知鸟音”。如果对学生的学情不了解,盲目的进行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现代的教学设计应是为“学习而设计”,同样的课,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学生讲课方式必须不同,本着这个原则,我对四年级四班的学生进行了调查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音乐基础:我校的学生的学生家庭大都是普通的农村家庭,因离市区比较近,交通也方便,家庭条件比较好的学生很多都到市区的学校就读,剩下的有一少部分基础好一点,一半以上基础要差一些。但是学生基础差,不能代表他的音乐感觉就差,有很多学生非常喜欢和热爱音乐,关键是学生没有掌握学习和欣赏音乐手段和方法。2、情感:农村的学生对某些学科的认知缺少实践基础,特别是涉及到现代科学的学科,接触的比较少,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相对较差,家长文化素质较低,加上忙于生计,忽略了对子女的学习意识的教育,加上家庭中对孩子的监护主要是老人,对孩子比较溺爱,造成了孩子缺少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在学习中学生的学习目的不明确,不知道为什么而学。音乐课是情感的教育,上好音乐课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弥补这一缺点。3、个性心理:我校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郊区的学校,学生个性心理差异较大,多数学生缺少自我学习的意志,长期的环境影响,使一部分学生的学习已经失去了信心,有的根本不学习,学生情绪低落,再加上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正处青春期,叛逆心理极强,给教师的课堂管理、正常教学带来了困难。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最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4、方法和思维:部分学生从家庭教育开始就缺乏学习方法的指导,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学习、怎样学习,学生的认知能力差,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较差,表现在音乐学科的学习上也是如此,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合作性学生的方法,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拓展他们的思维弥补他们在学习上的不足。基于以上的情况,从音乐学科的特点出发,首先要做到教学中的平衡,既让基础好的同学得到提高,又不能让基础差的同学掉队。其次要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从学生爱好出发,积极引导,促进全面发展。效果分析__小学音乐_彼得与狼《彼得与狼》课堂教学效果总体来说是不错的,学生通过学唱主题旋律、表现主题旋律欣赏主题旋律等环节,基本上完成了本堂课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三个维度的目标,尤其是在学唱主题旋律环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掌握了主题旋律中空拍、顿音等记号的正确用法,并了解了这些符号在音乐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通过节奏、教唱、讲解、交流等方法,体验了音乐的特点,并能自信、轻松活泼的用不同形式表现音乐,培养了学生感受、表现、创造美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热爱交响音乐。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课堂气氛非常活跃。教材分析__小学音乐_彼得与狼《彼得与狼》选自湘艺版五年级第9课。这是一首交响童话。该作品由小型交响乐队演奏,配以朗诵,一丰富生动的音乐画面为孩子们讲述了“彼得机智勇敢战胜饿狼”的动人音乐故事。作者通过各种不同的音色巧妙精准地表现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力图用有趣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熟悉交响乐队的部分乐器及各自的音色特点,感受交响乐的魅力。1、音乐感受与鉴赏

音乐新课程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兴趣、营造浓郁的音乐课堂氛围、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我采取了用多媒体来创设情境导入了新课。通过对音乐的体验使学生在音乐审美的过程中获得喜悦,对音乐产生兴趣,因而学生全身心的投入了课堂。

2、音乐表现

演唱听赏歌曲是小学生最易于接受和参与的表现形式。为了使学生能主动的参与互动教学并能自信的演唱歌曲,我适时的创设与歌曲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主要分为三个部分:

<1>我运用直观教学法,学生能够完整的了解听赏的主题。

<2>各个主题分别用不同的乐器来表现,让学生通过聆听对比来感受。

<3>用游戏的方法唱歌,加入模仿的动作,把各主题表现出来,体会作曲家向带给你了感受。3、音乐与相关文化

突出音乐特点,关注学科综合,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给学生介绍交响乐,学习交响童话,使学生亲自体验交响童话的特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评测练习__小学音乐_彼得与狼会识读节奏:3/4

XX

XXX

︱X

XX︱用“嘎”模拟小鸭叫声会视唱:各主题旋律扩展练习:各主题的表演,小组合作完成。课程延伸,思想品德教育: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危险应该团结起来,勇敢机智的与敌人作斗争。内容项目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得分师生问好2349主题欣赏10101030拓展欣赏10101030表现音乐3339音乐知识32510课堂纪律3339合计31313597课后反思__小学音乐_彼得与狼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情感的艺术。依据对教材的分析,本课设计思路的主线以“听赏”为主,感受各主题的情绪,了解每个乐器的音色。

这节课,我将课堂创设成一种具有音乐性和情感色彩的音乐情境,帮助孩子投入音乐活动,使音乐审美教学始终带有浓郁的情感色彩,做到真正的情景交融。依据此,我确立了本课的三个关键处,分别是:1、听——主题;2、赏——音色;3、动——体验乐器演奏。

我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始终感觉识谱教学是一个很难把握又必需抓牢的难点。《音乐课程标准》中对五年级识读乐谱做出了这样的要求:能够识读简单乐谱,并且能够结合所学歌曲认识音名、音符等常用记号。所以我让学生选择先学歌曲还是歌谱,一般情况下学生都会选择歌词的学习,在会唱歌曲的基础上学唱歌谱对学生来说就不会觉得那么枯燥和难了,而这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歌谱的自信心。最后一个环节我设计的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歌曲展现给同学,先让他们在自己小组里练习好,选择好演唱方式,然后在全班面前演唱,这不仅再一次巩固了这首新教的歌曲,更给予了学生展示自我的机会,对于锻炼学生的胆量和表现自我的能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总之:这节课最终能按照预想的目标得以实现。也收到良好的效果。在音乐课堂的学习里,我只希望学生的情感世界能够受到感染和熏陶,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对亲人、对他人、对一切美好事物的挚爱之情,而需要我们做的,便是通过各种有效的途径和方式引导他们走进音乐,在亲身参与音乐活动的过程中喜爱音乐,使他们在真善美的音乐世界里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课标分析__小学音乐_彼得与狼《彼得与狼》选自湘艺版五年级第9课。这是一首交响童话。该作品由小型交响乐队演奏,配以朗诵,一丰富生动的音乐画面为孩子们讲述了“彼得机智勇敢战胜饿狼”的动人音乐故事。作者通过各种不同的音色巧妙精准地表现故事中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力图用有趣的方式帮助孩子们熟悉交响乐队的部分乐器及各自的音色特点,感受交响乐的魅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