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与噶尔丹之交的事功不重_第1页
清朝与噶尔丹之交的事功不重_第2页
清朝与噶尔丹之交的事功不重_第3页
清朝与噶尔丹之交的事功不重_第4页
清朝与噶尔丹之交的事功不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朝与噶尔丹之交的事功不重

康熙二十五年(1696年),觉罗玄业(康熙皇帝)下令北上。他与蒙古准噶尔省的主要蒙古坎鲁巴沙汗作战,摧毁了卡鲁丹的主力。这次战役,是玄烨在长达61年的军事政治生涯中,亲临前敌的唯一的一次,显示了玄烨宏大的抱负,坚韧的意志,杰出的军事才能,而战争的意义也极为深远,故撰本文予以述评。一、噶尔丹乘子的不公平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八月一日,清军10万余人,在今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南境的乌兰通峰(汉语名大红山)击败了噶尔丹的2万余骑兵,噶尔丹伪装求和,乘清军懈怠之时,于八月四日深夜逃回漠北①1。“沿途饥踣死亡,得还科布多者仅数千人”②2。清朝乘战胜余威,在多伦诺尔(今内蒙古锡林格勒盟多伦县)召集喀尔喀蒙古贵族,举行了会盟,在喀尔喀施行了清朝的盟旗、封爵、法律制度,加强了行政管理。但是,噶尔丹对清朝虽然表示恭顺,实际上并不甘心失败,他重新制订了自己的计划,准备捲土重来,再与清朝抗衡。噶尔丹的亲信丹巴哈什哈在投降清朝以后,揭露了噶尔丹的用心:噶尔丹向来有才,亦得人心。自悔其深入乌兰布通之战,乃近居克鲁伦、土刺等处,思以言语煽惑喀尔喀及内地蒙古,使(清朝)首尾不相自顾,彼时可图大事。满洲闻之,必然出兵,师少则与之战,师众则尾地而退。满兵既旋,复蹑袭其后,如此不数年,自然财赋耗绝,必致疲敝。噶尔丹还幻想灭亡清朝。丹巴哈什哈又说道:噶尔丹言:青海诸台吉并俄罗斯国人与彼同攻中国,又潜通中国回子助彼,计得中国后立回子为中国主,彼则取其赋税③3。为了使清朝“财赋耗竭,必致疲敝”,噶尔丹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一,派遣间谍,进行策反。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准噶尔使者厄尔德尼绰尔济等挟带噶尔丹书札,散布内属蒙古。又遣使者济尔哈朗格隆托人捎信给科尔沁土谢图亲王沙津,劝其反叛清廷。三十三年(1694年),清朝将噶尔丹新遣之奸细赛特、沙和卓、伊巴里木等6人在北京正法,以示惩戒④4。但噶尔丹仍不死心,于三十五年又致函沙津:“保证将派给他6万名俄国生力军。简言之,若他们能打败满洲人,他们将直接进军北京,若他们征服了皇朝,他们将伙分地盘。”⑤5噶尔丹又派人诱惑喀尔喀车汗乌默客、赛音诺颜部扎萨克一等台吉阿哩雅,赛音诺颜郡王善巴起兵反清。另派喇嘛至鄂尔多斯6旗煽乱,均被各旗贵族擒获,献给清廷⑥6。其二,劫杀清使。早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冬天,噶尔丹与其政敌策妄阿拉布坦已反目成仇,互相攻击。策妄阿拉布坦占有伊犁河流域后,为了自保,于三十年(1691年)派遣使者达尔汉囊苏赴京奏报其与噶尔丹的“交恶始末”,以争取清朝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清朝为了对噶尔丹的部属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上命厚加恩赐而遣之,并令郎中桑额护其行,其使人起行之先,令见噶尔丹来使,告以故。”玄烨为此再次劝噶尔丹归降,因为“自此以后,汝之人无所劫夺,不能归故土,虽悔莫及,汝当熟筹之”。噶尔丹乃派兵驻扎于哈密,占据了从中原通向中亚的咽喉地带。康熙三十一年,清朝派员外郎马迪赴伊犁回报策妄阿拉布坦,护送官兵及向导一行共35人,行至哈密城郊,八月十一日,被噶尔丹所属图克齐哈什哈率领500余人,将马迪等7人劫杀,其余被囚禁于哈密。噶尔丹还派人至西藏扎什伦布寺恫吓班禅,不准他赴北京朝觐,否则在中途将其拦劫杀害。⑦7这些有碍于清朝统一进程的行为,进一步恶化了清朝与噶尔丹的关系。其三,勾结沙俄。康熙三十年(1691年)以后,噶尔丹多次派遣使节去沙俄活动。由于沙俄忙于对土耳其作战,无力顾及远东,所以对其来使并不热诚,只是授权西伯利亚当局就地处理蒙古问题。1692年11月,噶尔丹的使者阿钦哈什哈在戈洛文(中俄边界谈判的俄方首席代表)的疏通下到达莫斯科,向沙皇呈递了噶尔丹的信件:“我等与陛下一向是具有同一事业的兄弟,友好亲善,蒙古乃陛下和我等之敌人,为了贵我双方事业的成功,敬请陛下就兵员、火药、铅弹和大炮等等一切作战之所需,给予至善的谕旨。”不过,这次谈判并没有结果,沙俄只是口头上表示了对噶尔丹的关心。在这前后,俄国托博尔斯克行政长官曾派马特维·尤金于1692年赴噶尔丹处活动,1692、1695、1696年,俄国又三次遣使会见噶尔丹,因此,噶尔丹继续对沙俄抱有希望,增强了与清朝对抗的决心⑧8。针对噶尔丹的谋略和活动,玄烨一方面采取克制态度,对噶尔丹施行救济,允其贸易,劝令归降;同时本着有备无患、视其态度、待机歼敌的原则,全面进行了调动和布置,主要包括下列几方面行动:(一)调查蒙古丁口,增强军力。康熙三十一年,玄烨令科尔沁贵族将所属锡伯、达斡尔、卦尔察之男丁14456名有偿“进献”,其中可披甲当差者11850余名,分别安置于上三旗。清朝在齐齐哈尔、吉林乌喇各驻兵3000名(其中余丁各2000名),伯都讷(今吉林扶余县)1000名。这些战士,以后大都奉调随玄烨北征。三十二年,玄烨清理内蒙古的人丁,三十三年四月,共得226270余丁,其中有31596丁分别隶属于各旗王公贵族,其他194670余丁,三丁抽一,共得披甲兵64891名。在外蒙古,编丁也在进行,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喀尔喀台吉车凌扎布率600余丁自俄罗斯南投,三丁抽一,编为4佐领;喀尔喀台吉恭额萨木频等献巴尔虎240余丁,也编为4佐领;根敦代青所属共有千余弓箭手,共3000余口,玄烨令迁至伊鲁安插,亦编为佐领;阿尔萨阑代青等部人丁三丁抽一,得甲965名;50名编一佐领,得19佐领。于是,清军的驻防和从征的实力大增。三十二年,安北将军费扬古奏准选调蒙古3065人编为30佐领,驻于右卫,这些甲兵,就是来之于清理户口后的蒙古人丁⑨9。(二)训练将士。乌兰布通之战中,清军虽然取得了胜利,但是主将怯战,士卒训练不精,使噶尔丹逸脱。玄烨吸取了这次战争的教训,在战后展开了大规模的练兵活动,“每年秣马厉兵,教营伍,练攻战,激励将士,申明赏罚”。⑩10如三十一年九月,玄烨两次在玉泉山检阅八旗将士,三十二年、三十三年、三十四年等年的十月,又大阅于玉泉山。玄烨指出:“比年以来,检阅官兵,岁几两举”。清军的士气素质、攻守技能有了明显的提高,所以听说要出征噶尔丹时,“我大兵皆踊跃应战”。11(三)积极布防,建立包围漠北的军事体系。为防止噶尔丹窜入青海、西藏,玄烨于康熙三十一年十月,任命甘肃提督孙思克为振武将军。十一月,在右卫(今山西右玉县)驻扎重兵,从京师驻防八旗内,每佐领调遣8名;将大同、杀虎口的步兵2244名均改为骑兵,以建威将军希福驻大同;三十二年四月,在归化城专设将军一员,总管都统、副都统、训练官兵等事务,任命名将费扬古为安北将军12。三十四年七月,在宁夏设军驻防,旋授右卫左翼护军统领觉罗舒恕为宁夏将军。十月,以费扬古为右卫将军兼摄归化城将军事。玄烨指出:“归化城有将军伯费扬古驻扎,西路事柄,应全付与,右翼察哈尔兵、归化城兵,及四子部落以西所有扎萨克兵,俱令酌量征调”。费扬古所在的归化城,遂成为西路的防御中心。玄烨又令内大臣明珠、索额图,都统噶尔玛、副都统硕岱赴内蒙古中部,调动内蒙古和喀尔喀骑兵,各驻要地侦察声息。在东北,玄烨令盛京(沈阳)、吉林、黑龙江之兵遇事“可会于形胜之地,科尔沁兵亦令随行。”黑龙江将军萨布素拟以索岳尔济山为三省会兵之地,相机进剿13。康熙三十四年八月,噶尔丹为抢掠喀尔喀的牲畜过冬,向克鲁伦河以东推进。结果,纳木扎尔拖音所属被掠殆尽,逃往阴山之北,“釜甑皆无,食用不尽,鬻人度日。”14玄烨遂设计诱敌。早在三十一年十一月,玄烨召见科尔沁土谢图亲王沙津赴北京,令其引诱噶尔丹进入边塞附近。此时,玄烨在木兰围场的克勒沟行营,再次召见沙津,面谕密计,令其派人至噶尔丹处下书:“我科尔沁十旗俱已为尔矣,尔可前来,我等当从此地接应。”当噶尔丹深信不疑之时,玄烨准备“亲统大军,风驰电击”,一举将噶尔丹歼灭,否则:“我进彼退,我还彼来,再三如此,凡蒙古诸部,亦大遭其蹂躏矣。”15当时,汉族大臣担心他的安全,反对玄烨亲临漠北,深入绝域。玄烨乃反复指出:“夫烈焰弗戢,必将燎原,积寇一日不除,则疆圉一日不靖。”16“夫今不图,噶尔丹来侵我四十九旗,则必调天下绿旗沿边戍守,所扰不益多乎!”17“此寇一殄,则边尘荡涤,疆圉辑宁,内安外攘,实在此举。”18二、营马队及兵种康熙三十四年十一月四日,玄烨接到了安北将军费扬古的奏报和建议:“噶尔丹在巴颜乌兰之地,宜分军进剿。”玄烨遂决定分兵三路,大举出征。中路军由玄烨亲自统率;西路军由坚定支持玄烨北进的费扬古统率,安北将军费扬古被任命为抚远大将军;东路由抗俄名将、黑龙江将军萨布素统率。中路担任主攻,西路负责堵截,东路相机拦击。三路合围,互相策应使噶尔丹难以逃脱。(一)中路军:玄烨决定,中路军于二月三十日起程。在塞外春寒料峭,青草未萌时出师,可以收到出奇制胜的效果。中路军合官兵厮役,原定32970名。包括:京师每佐领6名,汉军火器营兵2000名及随营炮兵,共8130名。甲士4人为1伍,1伍携厮役4名,马16匹、骡1头;炮手绵甲军818名,携厮役409名;东北之盛京兵2000名,黑龙江兵2000名,宁古塔兵1000名,宣化府绿旗兵3000名(不久减去1000名)。后增内务府佐领兵266名,察哈尔左翼四旗军822名,喀喇沁兵500名,扎萨克王以下、附丁以上1992名,古北口绿营兵1500名,包括随军厮役,共约3.6万名19。中路军还有预备兵8392名,尾随主力前进。玄烨令“获罪人等,及情愿效力官员,俱著随此进发”。加上厮役,共约1.7万人20。中路军每人自带80日口粮,另发帑金6万两,造车4000辆,续又增造1500辆。每车载米6.6石及炊具营帐诸物,用骡马4匹,10车用驭手11名,调直鲁豫三省夫役充任。另拔喀喇沁兵1000名,翁牛特兵500名挽运。派天津总兵岳升龙、怀庆总兵刘国兴及副将27员,领直鲁豫三省马兵500名督运护送,运粮队的蒙汉伕役及官兵共约8600名20。(二)西路军分为两支:归化城军与宁夏军。归化城军由费扬古亲自带领,二月十八日自归化城起程。包括右卫兵、大同绿旗兵各5000名,京城增发兵3470名,合官兵厮役共24260名。20另有察哈尔右翼四旗军822名,大同养马护军及鸟枪护军280名,归化城土默特官兵854名,内蒙古乌兰察布盟六旗共派兵600名,伊克昭盟鄂尔多斯6旗派兵1000名从征。喀尔喀赛音诺颜部郡王善巴、滚布、镇国公素泰伊勒登三旗也踊跃参战,善巴一旗即达1500名。估计归化城军总计在3万人以上。配备了各类火炮100门,绵甲7000领,火箭3000只20。归化城军每人自带80日口粮。玄烨又令山西巡抚动用正项钱粮,督造了运输车1500辆。命平阳总兵毛来凤率马兵200名及效力人员100名督运,运粮队总计约3000人。三十四年十二月十五日,粮队即已满载湖滩河朔(今内蒙古托克托县东南河口镇)的仓米起运21。宁夏军:这路军原定22400人,出肃州(今甘肃酒泉)经坤都伦河、额济纳河赴漠北。后定于二十二日由宁夏(今银川市)经平罗营出口。22此路有孙思克的甘州(今张掖)军1800名,潘育龙的肃州军1000名,董大成的凉州军(今武威)1200名,殷化行的宁夏军3000名,共有绿旗7000名。另有由西安将军博济率领的西安满洲军3000名。满洲军每人各带仆从1名,绿营马兵2人合带余丁或子弟1人,以供樵汲牵驱之役,兵各备马2匹,驴1头,这支队伍共约1.7万人。孙思克及将弁捐造了子母炮共80门。陕甘军人给五月行粮,共合米2.24万石。其中以牛羊带一日之粮,官兵少有所携,其余1.72万石皆以驼马驮运,以步卒2000名牵挽,马兵500名护送23。(三)东路军:由盛京、吉林、黑龙江兵组成,共6000名,合厮役约1.2万人。盛京、吉林兵于三月起行,黑龙江兵于四月初六起行,会师于索岳尔济山,直趋克鲁伦河。在这之前,清朝已调内蒙古锡林格勒、昭乌达、哲里木三盟的骑兵驻乌尔会河,以便策应东路军24。粗略估计,玄烨动员兵丁及挽运的规模在14万人左右。为了加强各路大军的联系,清朝建立了多路驿站:杀虎口、独石口外各置60驿,中西两路之间在汛界外设15站,宁夏军在郭多里一路设13站,归化城军在噶尔拜察罕库腾一路设17站,每站皆有井10余处,在东北,从索岳尔济山出发,至盛京长1405里,置急程25站,缓程39站;至墨尔根(今黑龙江省嫩江)1177里,置急程20站,缓程31站;至吉林1650里,置急程29站,缓程48站,每站大抵设马20匹。原来,中西两路大军预定于四月二十七日会师于克鲁伦河巴颜乌兰,因西路途程纡远,沿线尽是荒漠沙碛,噶尔丹又放火烧荒,所以行程缓慢,归化城军刚到达翁金,宁夏军大队距翁金尚有10日程,形成了中路军已于四月九日(5月10日)突进至科图,东西两路却无法策应的局面。这时,沙津密遣诱敌的使者从噶尔丹处回报:“噶尔丹有兵二万,又借俄罗斯兵六万”。喀尔喀降者也告称:“前者(噶尔丹)曾求援兵于俄罗斯国,前月俄罗斯使者二十余人来约,至青草出后,助鸟枪手一千,及车装大炮发至东方克鲁伦河界上。”25清军统帅部的亲贵、枢臣听后心怀疑惧,他们谎称:“噶尔丹去之已远,皇上当徐还,使西路兵前进”。这个建议,将导致中路军前功尽弃,西路军偏师受敌的危险。于是玄烨面谕群臣,凛然宣布:继续进军,“务期剿灭噶尔丹而还”。他严正警告畏葸怯懦的大臣:“乃不奋勇前进,逡巡退后,朕必诛之。不知尔等视朕为何如人?……我师既至此地,噶尔丹可擒可灭,而肯怯懦退缩乎?且大将军伯费扬古兵与朕军约期夹击,今联军失约即还,则西路之兵不可问矣”。26全军统一了意志,继续北征。为等待西路军,中路军行程稍缓,五月五日才迫近克鲁伦河。初六日黎明,噶尔丹之侄丹济拉领千余人掠取马群,碰上清朝使者,才知清军已经临近。七日,玄烨亲率前锋兵突进,“诸军鳞次翼张而进,兵威之盛,弥山遍野,不见涯际,整齐严密,肃然无声”。27八日,噶尔丹登上孟纳尔山遥望清军行进规模,惊呼:“是兵从天而降耶?”被迫将器械、甲胄、帐房、卧病稚幼尽皆抛弃,连夜溃逃。玄烨先是率绿营马兵追击,初九日抵克鲁伦河,见敌军不敢扼河守险,知所谓“俄兵援助”全是谎言,乃连追三天(九——十一日),考虑全军粮草不足,遂命马思哈为平北将军,带20日粮,领精锐蹑后穷追。噶尔丹曾拟在拖诺山阻击,因部属狂奔不止,后又谋在厄赫木布尔哈苏台柳林内列驼城拒战,闻西路兵已从背后抄来,于是继续西逃,并谋劫掠西路军28。西路归化城军因途中牲口倒毙,粮饷不继,途中曾进行精简,留下战兵1万人。宁夏军刚出平罗口,已有饿毙者,行1200里至郭多里时,马匹大量冻馁而死,以致“一兵不足一马,且仅存皮骨”。博济、孙思克果断地决定:汰弱留强,集中粮、马,选锐北上,于是留下西安满兵2000名,甘凉宁肃四镇绿旗兵2300人。“其余尽数择将佐之素有威望者带归”。孙思克先率500名至翁金附近的察罕和朔与费扬古会师,其余加速跟进。五月四日,西路军两支已到达土刺河。五月十三日,西路军与噶尔丹军遭遇,双方展开了一场决定噶尔丹命运的殊死搏斗29。三、噶尔丹让人成长噶尔丹军的人数,诸书记载不一,多说是五六千人。30但在昭莫多之战以后,除被消灭、俘虏、投降者外,仍有兵五六千人,所以其军力以万人较为符合实际。费扬古在战后奏报:“噶尔丹率‘贼’万许,向前逆战”。蒋良骐《东华录》也记载:“噶尔丹率‘贼’万计逆战”31。双方决战之处昭莫多(今乌兰巴托以南之宗莫德),蒙语意为大树林,位于富饶美丽的土刺河上游,“其北大山,千仞壁立,山下平川广数里,树木断续,有河流其间,曲折环绕,其南山差低于北,逶迤而下,有小山横焉,战地也”。西路军在戈壁荒漠,牧草烧绝之地跋涉了77天(宁夏军为73天),粮食已绝,饥疲交困,面有菜色,刚临近昭莫多,蓝翎侍卫布达领前哨已与敌人在30里外的特勒尔济口遭遇。费扬古闻讯后命紧急行军,抢占昭莫多的有利地形,决定采取以逸待劳、饵敌来攻、后发制人方针。令喀尔喀郡王滚布、副都统阿南达、阿迪、署前锋统领硕代且战且退,引诱敌人进入特勒尔济口。噶尔丹也是一名有经验的战略家,他并不甘心自己的溃灭,为挽回士气,重振雄风,他于退却中也在寻找时机,企图歼灭清朝的西路主力军。他见清诱敌之前锋军刚一交手,即“溃不成军”,乃率万骑,向昭莫多潮涌而来。在这个关系到西路军生死存亡的紧急时刻,费扬古、孙思克采纳了宁夏总兵殷化行的建议:以甘、凉、宁、肃四镇绿旗兵2300人抢占小山制高点,作为中坚,扼险俯击,以京城、西安满洲汉军官兵、察哈尔右翼4旗、鄂尔多斯6旗、吴拉特3旗、毛明安旗、四子部落旗、喀尔喀右翼旗蒙古兵紧靠东方高地列阵,右卫满洲汉军官兵、大同绿营兵、喀尔喀善巴、滚布、素泰伊勒登3旗兵就西方沿河布阵,清军临危不乱,迅速张开口袋,准备一举歼灭噶尔丹军。激战首先是从争夺小山制高点开始的,殷化行率兵刚登上小山顶,噶尔丹军也几乎同时到达,只是晚了几步。殷化行令士卒皆下马,发子母炮迎战。噶尔丹与其妻阿奴等率众舍骑仰攻,鸟枪、弓箭齐发。肃州总兵潘育龙右腮中弹,鲜血淋漓,仍殊死搏斗。双方从太阳偏西杀至薄暮(未时至酉时,即下午三时四时至七八时),仍处于胶着状态。殷化行望见敌人阵后森林中人马丛集,久不出动,断定是敌人的妇稚辎重,乃请费扬古命令左翼军借柳林为掩护,猛冲噶尔丹军的侧翼;再派精兵一支从南面绕出,沿右侧奇袭噶尔丹军阵地后方。费扬古立即照办,命两翼军上马鸣角,猝然反攻。又遣精骑迳取噶尔丹后方。殷化行望见两军搏战,遂鼓兵拥拒马木,执圆盾控矢冲下,呼声震天,矢射如雨。“‘贼’众遂披靡,坠下山谷者满坑谷,弃杖如麻”。32噶尔丹之妻阿奴中鸟枪死,宰桑代巴图尔等4人被一炮炸飞,博罗和卓中箭死。噶尔丹见炮火猛烈,引数骑先逃,丹济拉、丹津鄂木布亦遁,阿拉布坦拼死苦斗,被满洲兵围攻,最后冲出。清军在月下追杀30余里,费扬古才传令停止追击。是役费扬古奏报歼敌2000余人,阿南达认为应是3000余人;另获驼马若干,牛2万余头,羊4万只33。四、“马群”与军事组织清朝经历10年(1687—1697年)的斗争,特别是由于昭莫多之战的决定性胜利,终于歼灭了敌军主力,为统一漠北扫除了障碍。清朝的胜利,具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一,玄烨能够果断决策,相机出塞,连续作战。当时满洲贵族入关已久,惧怕艰苦和牺牲,贪图奢侈和享受,已形成为不良的社会风气。如出征之前,玄烨“曾令三品以上诸臣集议,比时议当征讨者,举朝不过三四人”。34但是玄烨不苟且偷安,养痈遗患,毅然亲征,途中并怒斥要求撤退的大臣,从而挽救和声援了西路军。昭莫多之战后,玄烨不殚严寒,两次西巡黄河北套、西套,招降敌军溃散的部众,展开军事政治攻势,才能最终战胜敌人。这种不避艰险、窜寇必追的精神,应予肯定。其二,玄烨知人善任,选择的将帅谋勇兼备,皆得其人。在乌兰布通之战时,由于用人不当,结果让敌人从包围圈中轻易逃脱,留下了深刻的教训。在昭莫多之战中,玄烨总统三军,并亲率中路军。西路则以费扬古为帅,因费扬古进取心强,谨慎持重,爱惜士卒,熟悉边情,具有“智、信、仁、勇、严”的素质,在北伐前,“众皆劝阻,惟伯费扬古言其当讨”。所陈奏的谋略、方案、出兵时间均与玄烨暗合,促使玄烨下了出征的决心。在漫漫征途上,费扬古果断地支持了孙思克选锐北征的建议。昭莫多之战中,费扬古在战术上实行了诱敌来攻,“假之以便,唆之使前,断其援应,陷之死地”35的谋略。战争激烈时,他能采纳殷化行奇袭敌人辎重的建议。大捷之后,他不矜功自持,能善待降俘。大军班师之后,他仍在塞上披霜蹈雪,伺机寻敌。西路军的振武将军孙思克,年已七旬,右臂早已伤残及骨,还身先士卒,奋发有为。西安将军博济深孚众望,能与汉族将领和衷共济。宁夏总兵殷化行多谋善断,晓畅戎机。玄烨筛选出这些满汉俊彦统帅西路军,对夺取胜利有重大的意义。第三,关心官兵,振奋士气。为了鼓舞和激发士兵的斗志,玄烨事事留意经心。出征之前,玄烨令赏给绿旗兵安家费10两白银,东北之兵各给一年俸饷,中西两路军人各备马4匹,由户部发给马价,官员、侍卫预支的秋季俸银免予扣还,归化城土默特官兵每人赐银5两,官员赐缎1—2匹。三十五年正月十四日,玄烨令出征官兵坐于紫禁城金水桥内外,午门内外,玄烨亲临太和门赐宴和赏赉出征将士,并命内监戏班演戏劳军,激发官兵的战斗热情。四月,在塞上的行军途中,玄烨以御用袍帽赐给宣化绿营将佐,另赐每营士兵牛29头、羊30只,又撤御用茶饭与官兵列坐共餐,皇帝“解衣推食”,使官兵感激涕零。行军至滚诺尔时,雨雪交加,砭人肌骨,玄烨在营地露立于旷野,等士兵搭好毡房,举火炊食,他才进御营晚餐。玄烨旋令侍卫载御营备用的毡房、食品、柴炭,送给饥寒交煎的运米伕役,使他们能及时就餐和安寝。出口以后,为了节约粮食,珍惜马匹,玄烨带头每日一餐;沙漠难行处,他本人亲自率领大军、将士下马步行;途中安排行军路线、打井、浚泉、分配牧地、行军营地布置、前军给后军保护水源和牧地等问题,他都一一精心安排、检查、督促,有时他还亲自掘井。皇帝仿效古代名将吴起、李广、冯异的作风,处处以身作则,爱护将士,沟通了君臣情谊,密切了官兵关系,从而能使部队士气高昂,上下一心。第四,粮饷充足,战马如云。战争的胜负不仅决定于双方军事力量的强弱,而且决定于双方政治组织能力和经济实力的优劣。清朝由于统治机器健全,号令通行万里,所以能动员全国的财力物力为统一战争服务。以马匹为例,“敌在险远,千里趋利者,骑兵之利也;两军相当,冲坚陷阵者,骑兵之威也;敌人溃败,追奔逐北者,骑兵之捷也”。十三四万大军所用之战马、驮马、辕马、驿马、备用马,粗略估计,在22万匹上下。为筹措这如云铺地的马群,清朝倾注了巨大的力量。三十四年二月,玄烨命户部拨出帑金,令八旗禁旅人置马1匹,共得马约6万匹;七月,遣人分10路赴内蒙古和喀尔喀车臣汗部购马9410匹;九月,玄烨动员留守北京的王公、官员捐助马驼,定例议叙;罪犯也可捐马赎罪。当时马价腾涨,匹马值银30两,京师和直鲁豫官员共捐了白银21万两,可购马7000匹。另外,京、晋、直、鲁、豫、江南等地共捐马17109匹。次年三月,从内蒙古再购2000匹,从上驷院挑选了3743匹,以上共约10万匹。东路军、西路陕甘军、随征的内蒙古、喀尔喀蒙古骑兵,分别在各自的驻地(或牧地)选购了必备的马匹。清朝又以官茶易番马,“洮岷诸处,额茶三十余万篦,可中马一万匹,陈茶每年带销,又可中马数万匹”。清朝还调用了大批驼、骡、牛、驴帮助运输,减轻了马匹承受的压力。由于玄烨高度重视军备,所以其他的军需物资供应也相当充足。以米面为例,中路军和西路归化城军兵每人携80日口粮,官员携百日口粮,两军另备米车达7000辆,每车运6.6石,略去损耗之0.6石不计,共运米达4.2万石。由于疾风劲发,飞沙扑面,路途崎岖,车队平均每日仅行走10—15里,但是到四月二十九日,中路车队头运之米面和牛羊已送至察罕布拉克,距克鲁伦河仅230里。“八旗、绿旗、内府兵及职事人员酌量增给米粮,时营外堆积如山,观者拥塞。内喀尔喀诸人……莫不挢舌惊骇,将士志气与京同”。根据《实录》和《方略》统计,大军在凯旋前后,一路上从车队、驿队领粮14次,领米约1.3万石,面3.6万斤。车队在拖陵至察罕脑儿各驿还貯米7593石,滚诺尔至和尔博貯米17937石,面18200斤.在乌拉特卡伦貯米4100石,在翁金还有大批米粮,可见供应组织较好,基本上保证了战争的胜利进行39。第五,玄烨注意依靠蒙古人民的力量。长期以来,清朝大力救济、抚绥内蒙古各部。多伦会盟前后,对喀尔喀人又给予了周到的安置,所以玄烨北伐,得到了蒙古人民的全力支持。中、西两路有蒙古精骑1万余人参战和挽运,乌尔会河集结了大批东蒙古骑兵,喀尔喀人担任了向导,内蒙古为主提供了后勤。比如,中路军的向导有台吉兵丁117人,归化城军的向导有喀尔喀郡王滚布的骑兵,宁夏军的向导有喀尔喀郡王善巴和阿拉善和硕特旗的骑兵。内蒙古锡林格勒盟、昭乌达盟、乌兰察布盟等29旗官兵还踊跃支前,担任了押运粮草、监牧、坐塘、掘井、修道的任务,其中仅锡盟阿巴噶二旗、阿巴哈纳尔二旗、浩齐特二旗即有官员268名,兵丁附丁2208名。北征的胜利,有利于蒙古人民的休养生息,所以昭莫多大捷后蒙古各阶层都欢天喜地:“每日汗、王、贝勒、台吉来行宫外庆贺朝谒者甚众,坐立之处,至不能容。……贡献驼马牛羊不可数计”。“附近众扎萨克及牧场蒙古率妻子迎献酒浆酥酪者沿途环拥”。36玄烨曾以诗纪其盛:昭莫多之战的胜利,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首先,是加速了噶尔丹内部的分裂,促使了噶尔丹的灭亡。昭莫多之战后,噶尔丹仍然拒不降清,当时他仍有残兵约5000余人,牛羊、蒙古包极少,经济陷入绝境。由于他发动战争,倒行逆施,招致了部众的怨恨,所以内部迅速四分五裂。七月四日,其侄丹津鄂木布叛而西去,后率300户投降了策妄阿拉布坦;稍后,其侄孙阿拉布坦也率众迁往空奎扎巴喀居住。七月下旬,他迁至鄂罗会诺尔,九月六日,他派其侄丹济拉到清军的粮站翁金劫粮,被清军副都统祖良璧击败,从此,不敢再与清军接触。九月中下旬,他流窜到库伦伯勒齐尔,旋又向哈密迁去,此时,沙俄因受《尼布楚条约》的约束,不敢接纳他投俄,占据伊犁河的策妄阿拉布坦与其岳父土尔扈特汗阿玉奇,已调兵屯于阿尔泰山,因此,他已无法返回故土。吐鲁番回王阿卜都里什特原来曾被噶尔丹软禁14年,昭莫多之战中被清朝解救,优礼遣回吐鲁番,噶尔丹对南疆的统治,遂被吐鲁番切断。哈密回王额贝杜拉达尔汉伯克已于九月降清,并将噶尔丹之子色布腾巴尔珠尔擒获,献给清廷。噶尔丹唯一可以指望的声援力量,是西藏以第巴桑结嘉措为首的神权势力,但是清朝已派重兵屯于河西走廊的甘、凉、宁(西宁)、肃四镇,严密控制了漠北通向青藏的通道党河、布隆吉尔河、额济纳河。原准噶尔所属的甘州萨里维吾尔族(今裕固族)7400余口,也已投降清朝。时势至此,噶尔丹昔日威震中亚、叱咤漠北的辉煌岁月已成为历史的陈迹,剩下的只能是窜迹穷荒,走投无路。玄烨采取种种措施,将噶尔丹围困于漠北科布多河一带,同时发起强大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