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犯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1页
预防犯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2页
预防犯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3页
预防犯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4页
预防犯罪-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课做守法的公民5.2预防犯罪陈继志等人的行为属于什么违法行为?判断依据是?唐山打人案最新宣判结果

2022年9月23日,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依法对陈继志等恶势力组织违法犯罪一案公开宣判。廊坊市广阳区人民法院判决,被告人陈继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开设赌场罪、非法拘禁罪、故意伤害罪、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二万元;对其余27名被告人依法判处十一年至六个月有期徒刑不等的刑罚,另对其中19名被告人并处人民币十三万五千元至三千元不等的罚金。新课导入自主学习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2.犯罪的含义和基本特征3.刑罚的含义、主要内容、种类4.青少年如何加强自我防范,预防犯罪?新课讲解运用你的经验:(1)上述图片属于盗窃罪一了解罪与罚《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2)上述图片属于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2)、在食品生产过程中添加非法食品添加剂,属于犯罪行为。

《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或者销售明知掺有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食品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造成严重食物中毒事故或者其他严重食源性疾患,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依照本法第一百四十一条的规定处罚。(3)上述图片属于非法拘禁罪3、为了逼对方还债而绑架他人属于犯罪行为。《刑法》第二百三十九条:以勒索财物为目的绑架他人的,或者绑架他人作为人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致使被绑架人死亡或者杀害被绑架人的,处死刑,并处没收财产。1.刑法的内容和作用内容作用刑法刑法刑法规定了什么行为是犯罪,以及对犯罪应当判处什么样的刑罚。(定罪、量刑)刑法是惩治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有力武器。2.犯罪含义是什么?P53

含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触犯了刑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严重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判断一个人的行为是否犯罪,首先看他的行为是否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如果社会危害性不大,就不能认为是犯罪。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法律标志。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并不都是犯罪行为因为速法行为对社会危害的程度有大有小,只有对社会的危害达到触犯刑法的严重程度时,这种行为才被认为是犯罪。应受利罚处罚性是犯罪的严重社会危害性和刑事违法性的必然法律后果。对不同的造法行为,分别采取不同的强制方法。如果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属于一般违法行为,要受到行政制载,而犯罪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犯罪的基本特征相关链接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它们共同构成了区分罪与非的标准。3、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各自地位是什么?P53

基本特征:①严重社会危害性、②刑事违法性、地位P53小字:是最本质特征是犯罪的法律标志是犯罪必然法律后果③应受刑罚处罚性①含义:刑罚又称为刑事处罚、刑事处分,是指审判机关(人民法院)依法对犯罪分子适用的最严厉的强制性法律制裁方法,以限制或剥夺犯罪人权益为主要内容。②种类: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附加刑两大类。刑罚附加刑主刑管制拘役死刑有期徒刑无期徒刑驱逐出境罚金没收财产剥夺政治权利3.刑罚的含义和种类?P54注意:拘役、罚金属于刑罚,适用于刑事违法行为(犯罪)拘留、罚款属于行政处罚,适用于行政违法行为。不关押,限制自由1-6个月外国和无国籍公民只能单独使用可单独使用,也可同时使用相关链接

最高25年加强自我防范02年龄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都是不对的辨析:我们常说稚子无知,因此,有人说年轻小与犯罪无关,年龄小不受刑罚处罚,你怎么看?

刑法修正案(十一)将刑法第十七条修改为:“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二周岁不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探究四: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材料二:视频《青少年犯罪实录》,看视频你有什么感受?材料三:15岁中学生陈某,原本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自从结识了一些社会上一群游手好闲的“朋友”,他逐渐无心学习,经常旷课。开始他还有些自责,觉得对不起父母和老师,后来便放纵自己,并因偷东西、打骂同学等受到学校处分。但他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经常偷窃财物等,因此被公安机关拘留。但他仍不思悔改,为搞到钱去网吧玩游戏,他和另外两个“朋友”竟拦路抢劫,在短短几天内多次作案,最终因犯抢劫罪被判刑。思考:陈某是如何走上犯罪道路的?给你带来哪些启示?探究四: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

珍惜美好生活,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预防犯罪,需要我们杜绝不良行为。

我们应增强法制观念,依法自律,做一个自觉守法的人。4、青少年应怎样加强自我防范,预防违法犯罪?p55①情感上:②行为上:③观念上:1.下列不属于犯罪的基本特征的是A.严重社会危害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处罚性D.重大责任性D课堂检测2.小罗多次“顺走”无人售货超市中的商品,最终因其行为达到相关标准而被法院判处刑罚。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实施不诚信行为可能会受到刑罚处罚

B.沾染不良习气一定会走向犯罪

C.轻微的违法行为可以不承担法律责任

D违法行为分为严重违法行为和犯罪行为A3.《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一条款表明A.学校对考试作弊的学生要依法严厉惩处B.平时考试作弊都要受到刑法的严厉制裁C.只有在国家组织的考试中才不能作弊D.在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是犯罪行为D4.陈某在互联网上编造、传播虚假信息,骗人钱财,严重扰乱了社会公共秩序,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三年,并处罚金5000元。陈某的行为()①属于民事违法行为,承担的是民事责任②触犯了刑法,受到的是刑罚处罚③属于行政违法行为,受到的是行政处分④所受到的处罚中,有期徒刑是主刑,罚金是附加刑A.①④B.③④C.②④D.①③C6.初三学生张平在回家的路上,看见无业人员王某拦住本校学生刘某要钱,张平迅速到附近商店打“110”报警。警察很快赶到,抓获王某等人。对张平的行为,正确的评价是(

①张平的做法很机智

②张平善于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③张平不敢同违法犯罪作斗争

④张平履行了与违法犯罪作斗争的义务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