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三黑和土地》教案_第1页
2023年《三黑和土地》教案_第2页
2023年《三黑和土地》教案_第3页
2023年《三黑和土地》教案_第4页
2023年《三黑和土地》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三黑和土地》教案《三黑和土地》教案1

教学目标:

1、朗读诗歌,在朗读中品尝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

2、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3、体会农夫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结合生活实际想一想自己对脚下的土地的感受。

教学重点:

品尝诗歌直白质朴的语言特色,体会诗歌巧用比方的修辞手法和对比的写法来呈现人物的喜悦心情的写作特色。

教学难点:

感受三黑这个典型的淳朴的农夫形象,体会他对土地的酷爱之情和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课时支配: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入文本。

导语:同学们,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诞生、成长的地方,它无私地奉献自己的一切,只为了给我们供应衣食所需。离开了这片土地,我们将举步维艰、难以继日。三黑深爱着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当他真正拥有这片土地的时候,他不仅满怀喜悦,而且向往着将来通过辛勤的劳动过上了华蜜美妙的生活。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三黑和土地》(老师板书),感受翻身做主子的农夫对土地的情思。

2、出示课题,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在文中的作用。

明确:诗歌以“三黑和土地”为题,交代了写作对象和写作内容。“三黑”是主子公,“土地”是三黑赖以生存的支柱;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和土地的关系,呈现了三黑对自己脚下的土地的情感。

二、初读课文,了解学情

1、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把诗歌读通顺。

2、指名学生朗读自己印象深刻的内容,老师随机订正字音。

3、老师出示课件,介绍作者及文章的相关背景学问。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我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其次人”。苏金伞于1932年起先发表作品,代表作品有《地层下》《窗外》《鹁鸪鸟》等。

写作背景苏金伞从小生长在农村,能深刻体会到农夫对土地的挚爱,作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苏金伞晚年对乡土的回忆几乎到处皆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解放区进行的土地革命让劳动人民获得了珍贵的土地。本诗就再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夫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

4、在了解写作背景的基础上朗读课文,读出情感。

提示:边朗读边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感受三黑对土地的酷爱之情,体会他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畅想他对将来美妙生活的向往。可以读给同桌听,两人相互评价。

5、理清思路,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

思索:这首诗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诗歌可以分为几部分?请给每部分概括一个小标题。

(这首诗主要写了三黑分到了土地,他的生活和心理都发生了变更。诗歌表现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夫真正获得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喜悦心情,抒发了农夫对土地的酷爱之情,呈现了他们对将来美妙生活的向往。)

◆结构梳理:

第一部分(第1—3节):写农夫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样高兴的情景。

其次部分(第4—8节):写三黑翻地耙地,同时观赏着自己的土地和劳作。

第三部分(第9—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情进行了对比。

第四部分(第13—14节):写三黑的准备。

第五部分(第15节):收束全诗,点明中心——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小标题示例:获得土地,异样高兴;翻地耙地,开心劳作;今昔对比,改变巨大;酷爱土地,向往将来;翻身做主,心情甜蜜。

三、研读课文,重点探究

1、师生共学诗歌第一部分,感知农夫与土地的关系。

(1)学生快速默读诗歌第1—3节,思索:哪节诗清晰地告知我们农夫与土地的关系?(第1节诗。)

(2)师生共同品读第1节诗。

①理解“农夫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的含义。

预设:这是诗歌的首句,详细阐述了农夫和土地的关系。这里的“有了土地”具有深层的含义,结合本文的写作背景可知,“有了土地”指的是土地革命以后,农夫实实在在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这和以前向地主租地当佃户,虽然“有了土地”但要向地主交租子不同;也和农夫靠出卖劳动力给地主当雇农,地主说“这块地归你种吧”,这样也算是“有了土地”不同。现在,农夫真正做了土地的主子,想在土地上种点啥就种啥,想怎么在土地上劳作就怎么劳作,所以他们“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期盼着土地能给他们带来华蜜的生活。

②你从第1节诗中的“一……就”中体会到了什么?

(这里运用“一……就”这组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生动地表现出了农夫对土地的依靠、渴望,反映了他们得到土地后激烈、兴奋的心情。)

(3)学生反复品读第2、3节诗,感受农夫有了土地后的高兴心情。

①多种形式读,读中感悟。如:分组朗读、想象画面读、配乐朗读等。

②赏析这两节诗。

预设:这两节诗描绘的是农夫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样高兴的情景。这两节诗都用“恨不得”开头,起到重复强调的作用,将农夫急迫地想到土地上劳作的心情生动地表现了出来。他们“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尝一尝”,又“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的目的是想知道自己的土地究竟好到什么程度。庄稼是农夫的希望,他们爱土地无非是为了庄稼,所以他们就想“变成一粒种子”去“试一试”“暖和不暖和,合适不合适”。“尝”是味觉,“躺在土里试一试”是触觉,比较空说“想知道好到什么程度”不同,真实多了,情感也丰富多了。总之,诗人用这两节诗生动地表现了农夫爱土地、爱庄稼的情感,也表现出他们获得土地后的高兴心情。

③有人说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写三黑的,所以是多余的。你赞同这个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我不赞同这个说法,诗歌的前三节并不是多余的。这三节诗总说农夫真正拥有了土地后异样高兴的情景。这是诗歌创作的大背景,三黑正是这许很多多一般农夫中的一员,他此时的心情和其他农夫是一样的。这为下文详细写三黑的表现和心理打下了基础。)

2、小组合作学习课文其次部分,感受三黑对待土地和劳作的看法。

过渡:农夫真正拥有了土地后该是多么高兴啊!他们恨不得时时刻刻与土地待在一起,细心侍弄着土地上的庄稼。看,“三黑就是这样地翻着土地”,同时观赏自己的土地和劳作。

(1)读一读,想一想,理解句子,在小组沟通。

①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似乎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句诗运用比方的修辞手法,把“耙得又平又顺溜”的地比作“妇女们刚梳的头”,一方面形象地表现出三黑把地耙得又光又顺,表明他现在的劳作很仔细;另一方面也表明三黑在观赏自己的劳作,他此刻心里是得意的。)

②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三黑接着观赏刚耙的土地,深深地沉醉其中。这里运用了比方的修辞手法,把土地比作软床,形象地表现出了土地的宝贵,也从侧面表现出三黑内心的喜悦。)

③这么好的床,/麦籽儿躺下去挺舒适,/就想发芽,/抓紧钻出来吸些雨露。

(三黑把麦籽儿看得比自己还要珍贵,他如此仔细地对待土地的目的就是希望庄稼能在这块土地上好好地生长。)

(2)老师解决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难。

①第4节诗中的“就是这样”在文中详细指什么?

明确:“就是这样”指的是诗歌前三节讲解并描述的内容,即农夫对这片土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们挚爱着这片土地,对这片土地满怀希望。

②三黑是怎样对待自己的土地的?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明确:三黑把“每一寸土都给翻起,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我从中感受到当农夫真正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他们的劳作更仔细、更主动了。

3、老师引导学生学习第三部分,感受三黑现在与以往的不同。

过渡:当三黑真正拥有了土地之后,他的心里乐开了花,他在宝贵的土地上辛勤地劳作。当他看到地里的庄稼强壮成长的时候,他的心里是怎么想的呢?

学生朗读第9—12节诗,老师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思索。

①找出文中的一个比方句,指出本体和喻体,体会其表达效果。

②找出文中描写三黑过去和现在不同的生活和心理的句子,比较阅读,说一说自己发觉了什么。

问题一预设:比方句——望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赏析:这个比方句中,本体是荞麦花,喻体是白霎霎的一片雪。作者运用这个比方句一方面形象地写出了荞麦花的颜色和形态,简单让人产生联想;另一方面生动地表现出了地里的庄稼长势喜人,从侧面说明白由于是“自己种的”,所以三黑特别专心,庄稼才长得好。

问题二预设:诗歌的第10—12节以蝈蝈儿为线索,把三黑小时候和现在的生活、心理进行了对比,从这个对比中我们能明显感受到三黑现在的生活、心理和过去大不一样。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先找出相关的句子,然后比较着阅读,再激励学生畅谈自己从比较中发觉了什么。学生发言示例:

三黑小时候喜爱蝈蝈儿,但是由于贫苦农家的孩子没有地位,到地里抓蝈蝈儿后会被爹娘骂、被地主骂,心里很委屈。现在三黑依旧喜爱蝈蝈儿,听着自己地里的蝈蝈儿叫唤,他自己不仅心里高兴极了,还招呼孩子到自己的地里去抓蝈蝈儿。从这个对比中我感受到三黑小时候那种困苦、受压迫的时代已经过去了,那种冷漠无情的社会也不复存在了。现在农夫的生活自由了,农夫与农夫之间相互关爱,他们的心情是相通的。

4、学生自学第四、五部分,升华情感。

过渡: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翻身做了主子,他的心情多么欢快啊!有了土地后的三黑又有啥准备呢?请同学们借鉴学习前面内容的方法自学最终两部分。

(1)学生朗读第13—14节诗,思索并解答下列问题。

①三黑有什么准备?(第13节诗讲了三黑的第一个准备:跟人合伙,种好庄稼,收获更多。第14节诗讲了三黑的`其次个准备:买毛驴、送公粮,驮着老伴看闺女、上东庄。)

②你从三黑的准备中感受到了什么?(从三黑的两个准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土地后的农夫的生活更自由了;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变更了,对劳作显出了前所未有的主动性;他们因为生活变更了,思想也发生了改变,他们更情愿接受簇新事物,更加主动地交公粮,也更加重视亲情。)

③试着分析三黑有这样的准备的缘由。(三黑的这种准备是农村进行土地革命以后出现的新状况,是农夫在实际生活中受到教化的原因。)

(2)学生朗读第15节诗,找出点明中心的诗句。(点明中心的诗句: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结合课文内容,深化理解“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句话。

明确:“甜”是这首诗的中心,诗歌从头到尾都体现了这一点。诗歌第一部分总写农夫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土地后异样喜悦的情景,全部农夫的心里都是甜的;其次部分详细描写了三黑的劳作比平常好,而且自己观赏那个“好”,这也是甜的;第三部分运用对比的写法呈现了今昔大不同,今胜于昔,这当然也能让人感觉到甜。第四部分写三黑的两个准备,前途光明,怎能不让人感觉到甜呢?诗歌的末尾则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甜,不仅甜在三黑的心里,连地里的蝈蝈儿也因为甜叫得更欢了。

(4)老师总结,深化主题。

小结:土地对于农夫来说就是希望。当得到真正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土地后,三黑做的是“细细打碎”每一块土疙瘩,眼见的是自己种的荞麦开出“白霎霎的像一片雪”的花,耳听的是蝈蝈儿鸣叫,心想的是“打完场赶着送公粮”。这所见所闻、所做所想,无不闪烁着“翻身人儿”的喜悦、对土地的酷爱和对将来美妙生活的向往。

四、课堂回顾,沟通收获

1、老师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

小结:同学们,在这节课上,我们采纳多种形式详细分析了课文内容,真实地感受到三黑获得土地后的喜悦心情和他对将来美妙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激发了我们对脚下的土地的酷爱之情。课堂学习中,同学们的表现都可圈可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学生分组沟通学习收获。

五、背诵积累,作业设计

1、摘抄自己喜爱的诗句,丰富积累。

2、完成本课对应训练。

《三黑和土地》教学反思

胜利之处:

《三黑和土地》描写了三黑得到土地后,无比兴奋的心情。

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读通文章之后出示一些重点语句。我在教学中能够放手给学生,让他们在文本中充分品尝挖掘语言的魅力内涵。让学生边读边想象,由理解句子表面的意思过渡到感悟作者隐藏在句子中的情感,小组探讨阶段,学生在充分探讨的过程中对作者的情感就有了肯定的感悟,再通过老师的点拨指导,相识上就更深一层次,对今后阅读苏金伞的作品帮助很大。

不足之处:

由于注意了写作方法的学习,对朗读的指导就比较少,在以后的教学中要留意教学时间的合理安排。

《三黑和土地》教案2

《三黑和土地》这篇课文开头写由天安门广场的灯光勾起往事的回忆,结尾照应开头,从“我”在绚烂的华灯下回忆牺牲的战友,可以体会“我”对美妙生活的赞美和不忘过去,要好好珍惜今日的华蜜生活。中间部分先写郝副营长在战斗起先前,借着火柴的亮光看一本破书,书上的插图是一个孩子在电灯下读书的情景。接着写在战斗中,郝副营长为了使后续部队找到突破口,点燃了那本书,高高举起,为后续部队照亮了前进的道路,保证了战斗的成功。他自己则因为被火光所暴露,英勇地牺牲。从作者对往事的回忆中,体会郝副营长对美妙生活的憧憬和为美妙生活而献身的精神,是教学上的重点。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起先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其次人”。

他是中国“五四”以来杰出诗人之一,是20世纪最宏大的诗人之一。1997年病逝于郑州,曾任河南省第一届文联主席。他从1925年就起先了长达70年的诗歌创作。他的诗作最大的特点是自然和清白,具有丰厚的思想内涵、显明的中原地域特色和浓郁的生活气息,以朴实自然、清爽隽永的艺术风格,受到国内外读者的宠爱,被誉为我国乡土诗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诗集《地层下》《鹁鸪鸟》《窗外》《苏金伞诗选》《苏金伞新作选》等在全国文坛产生了很大影响。谨以此文共同缅怀这位在中国文坛有重要影响的商丘诗人。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2、能说出自己对土地的新感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

1。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

2。打算资料:让学生提前查阅资料,了解土地改革运动,了解作者;打算艾青诗歌《我爱这土地》;多媒体课件。

1课时

板块一

谈话导入,了解背景

1、谈话:土地,对农夫来说,有着别样的意义。今日,我们一起来学习诗人苏金伞的一首现代诗——《三黑和土地》。(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学生沟通背景资料,老师指名读背景资料。

课件出示:

在封建土地全部制下,大部分农夫没有自己的土地,他们不得不租佃地主的土地,被地主剥削,过着卑微的生活;人民解放斗争时期,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农夫重新获得了土地。土地改革运动给广阔农夫带来了巨大的喜悦和希望。

3、简介作者。

课件出示: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现代闻名乡土诗人。主要著作有诗集《地层下》《窗外》《入伍》等。

这首诗所讲的事情发生的年头距离现在较远,学生难以理解。课前让学生自行查找当时的社会背景资料,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课堂沟通背景资料,简要了解诗人,为理解诗歌内容作铺垫。

板块二

初读诗歌,把握大意

1、学生自读诗歌。(课件出示学习提示)

课件出示:

·自由朗读诗歌,读准字音,读通诗句,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思索:①每小节写了什么?②全诗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分别写了什么?

2、读准字音。

出示句子,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加点字的读音。

课件出示:

·每一块土疙瘩都给细细打碎。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

·荞麦地里/还有两个蝈蝈儿在叫唤。

·地主骂:蹚坏了他的庄稼。

·再买头小毛驴,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3、理解词语。引导:有不理解的词语吗?

预设:

打完场:指从庄稼收割之后再到脱壳的整个过程。

公粮:指农夫每年缴纳给国家的作为农业税的粮食,现已取消农业税,不再缴纳公粮。

地主:本文指占有土地不劳动,依靠剥削农夫为主要生活来源的人。

4、整体感知。

(1)提问:全诗可以分成哪两个部分?它们分别写了什么?

(2)指名学生沟通。

明确:诗歌第一部分(第1~3节)从总体上写了农夫得到土地之后的喜悦。其次部分(第4~15节)写了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之后的欣喜之情。

(3)提问:其次部分写了三黑的哪几件事?请圈画出关键词句,用一句简短的话来概括每件事。

(4)学生沟通,出示课件。(相机板书:翻地耙土回忆过去畅想将来)

课件出示:

翻着土地

又耙了几遍

简直是一张软床叫

麦籽儿睡上

(翻地耙土)

小时候因为逮蝈蝈儿

挨骂

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

(回忆过去)

准备

跟人合伙

再买头小毛驴

打完场赶着送公粮

看闺女

上东庄

(畅想将来)

5、学生探讨:诗歌的题目是“三黑和土地”,为什么开篇先写农夫对待土地的看法?

明确:三黑是千千万万农夫的代表,全部的农夫都像三黑一样,酷爱土地,憧憬追求美妙的新生活。

本篇课文为略读课文,故完全放手让学生尝试独立阅读,整体把握诗歌大意。再通过提取关键词句,理清其次部分的层次。

板块三

朗读诗歌,体会情感

1、出示阅读提示,明确学习任务。

课件出示:

·朗读诗歌,思索:三黑是怎样看待土地的?请用“__”画出有关句子。

·读一读画横线的句子,说说你体会到了什么。

语文要素

2、指名沟通,出示关键语句。

课件出示:

·农夫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恨不得把每一块土,/都送到舌头上,/是咸是甜,/自己先来尝一尝。

·恨不得自己变成一粒种子,/躺在土里试一试,/看暖和不暖和,/合适不合适。

·地翻好,又耙了几遍,/耙得又平又顺溜,/看起来/似乎妇女们刚梳的头。

·这么松散的地,/简直是一张软床,/叫人想在上面打滚,/想在上面躺一躺。

·望见自己种的荞麦已经开花,/白霎霎的像一片雪。

·现在/蝈蝈儿就在自己地里叫,/他想招呼从地头路过的那个孩子:/“快去逮吧,你听,叫得多好!”

语文要素

引导:你们从这些诗句中体会到了什么?(兴奋、喜悦)你们从哪里体会到三黑有了土地的兴奋和喜悦?

(1)预设:“耙地”。引导:①三黑是怎么耙地的?指名读第4小节,感受三黑耙地时的专注与细致。②三黑耙出的地是什么样子的?指名读第5~6小节,体会三黑对土地的爱。③老师引读第7~9小节,感受三黑对麦籽儿那种像对孩子一般的呵护。

(2)预设:回忆逮蝈蝈儿。男女生对读第11、12小节,感受三黑有了自己的土地后的华蜜生活。

(3)预设:展望新生活。从三黑的两个想法——“跟人合伙”“买头小毛驴”,感受他对将来生活的美妙向往。

3、情感升华:在三黑的心里,土地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设:土地就是三黑的命根子;土地就是三黑的心肝珍宝;土地就是生命,是希望和将来……

4、沟通发觉:诗歌中哪一句能概括三黑对土地的感情?

课件出示句子,学生齐读。(板书:把生命投入土地)

课件出示:

农夫一有了土地,就把整个生命投入了土地。

5、小结:三黑和全部农夫一样,视土地为生命,在获得土地之后,他将自己的整个生命都投入到土地中去,细心地呵护它,照料它。他是土地的主子,他想象着这片土地会带给他更多的华蜜感和满意感。

从诗歌“最让人感动的画面”动身,发觉三黑对待土地的密码——用生命去酷爱,这是表达诗歌情感的关键句,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诗歌,以读促悟,以读悟情。

板块四

拓展阅读,练笔表达新感受

1、老师范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

课件出示诗句,全班齐诵。

课件出示: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厚……

2、出示“阅读链接”,听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思索:你仿佛看到了哪些动人的画面?哪些词句详细写出了这种“幻想和希望”?

(1)指名沟通。

(2)男女生对读诗歌。

3、畅谈体会:学了这篇课文,你对脚下的土地有什么新的感受?请用一两句话写下来。

提示:可以学习课文的表达形式,表达对土地的新感受。

通过补充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和课后“阅读链接”中的《在希望的田野上》,进一步让学生知道,我们的志向和将来都建立在这片土地上,我们的一切希望都离不开土地的滋养,人们要珍惜、爱惜脚下的土地。

20

三黑和土地

翻地耙土

回忆过去

把生命投入土地

畅想将来

这首诗歌语言质朴,通俗易懂,但是涉及土地改革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年头久远。因此,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通过预习充分了解作者以及当时的写作背景,有了背景学问的积累,在教学中,学生能够通过诵读诗歌,抓关键词句,理解诗句的内容,体会诗歌的语言特色,从而有助于他们深切体会农夫对土地的挚爱之情,体会农夫在获得土地之后的喜悦之情,感受到土地带给农夫的无边的华蜜感和满意感。

课后作业

基础积累大巩固

一、辨字组词。

咸()

耙()

荞()

霎()

成()

粑()

桥()

需()

二、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一()土

一()种子

一()床

一()雪

阅读实力大提升

三、读下面一段话,完成练习。

三黑一边耙地,一边想着: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他()的,连嘴都合不上。地里的蝈蝈,也叫得更欢。

1、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句子中的括号里。再仿写所填词语。

2、用“”画出这段话中对三黑心理描写的句子。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思维创新大拓展

四、发挥自己的想象,仿照下面句子的形式写句子。

例:活像旱天的鹅,一见了水就连头带尾巴钻进水里。

参考答案:

一、咸(咸味)

耙(耙地)

荞(荞麦)

霎(霎时)

成(成长)

粑(糍粑)

桥(木桥)

需(须要)

二、一(块)土

一(粒)种子

一(张)床

一(场)雪

三、1、笑眯眯

美滋滋

乐呵呵

2、

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

3、“翻身的人儿心里真甜。”这是三黑的心理描写,写出他重获土地后的喜悦之情。

四、示例:秋天的叶子活象一个惆怅的老人,飘落时好像在跟人依依惜别。

《三黑和土地》教案3

教学目标

1、训练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实力。

2、驾驭作者比方的修辞手法。

3、了解三黑对土地的酷爱和对美妙生活的憧憬之情。

教学重点

1、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三黑对土地的酷爱之情和重获土地的喜悦。

2、想象文字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农夫对土地的感情。

教学难点

通过理解重点词语来体会诗人描绘的景物。

教具打算

课件

教学设计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1、每个人都有特别喜爱和珍爱的东西,今日我们就来相识一下农夫三黑,看看他所珍爱的东西是什么?(板书课题:三黑和土地)

2、苏金伞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苏金伞(1906—1997),原名苏鹤田,河南睢县人,是中国五四以来最杰出的诗人之一,1932年起先发表作品。1946年,《大公报》介绍苏金伞时说,"他的诗讽刺深刻得体,当世无其次人"。

194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曾任河南省文联第一届主席,著有诗集《地层厂》《窗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