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话两个动态助词开的语法意义_第1页
广州话两个动态助词开的语法意义_第2页
广州话两个动态助词开的语法意义_第3页
广州话两个动态助词开的语法意义_第4页
广州话两个动态助词开的语法意义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话两个动态助词开的语法意义

零总结0.1科学家们对广州语言的动态助词“开放”的语法意义作了如下解释1开11.1持续体的含义在以上例子中,动态帮助词“窄”与动词后绑定,表明行动正在进行或发生,或者是处于过程中。“开1”则有所不同。例⑦中的“开1”译为“正在”似乎还说得通,而例⑨⑩表示“正在”却不能用“开”。再说,例⑧a也与⑧b的意思不一样,前者并非表示“正在”的意思,句中只能用“开1”而不能用“紧”。可见,“开1”不能视为进行体的标志,它与“紧”并不相同。至于它在例⑦这类句子中为何可以变换为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紧”,留待1.4加以解释。“住”在广州话中是持续体的典型标志。它的核心语法意义是“用在动词后,表示与动作、行为有关的某种状态的持续”(彭小川1996)。具体说,可表示动作行为尚未完成,但处于一种持续的相对静止的状态,如例11b;也可表示动作已完成,但动作结果所遗留的状态仍存续着,如例12b;还可表示某种动作的伴随状态的持续及某种行为或情状的持续,总之,它表示一种静态的持续,在说话时或某时间参照点观察所论述的事件时该状态一直是持续不变的。回过头来观察含“开1”的句子,一方面,要表示某状态一直是持续不变的,有时用上“开1”后句子却不成立,如例1112。另一方面,用了“开1”的句子所描述的状态也不一定是持续不变的,如例⑧,这说明“开1”也不是持续体的标志。另外,尽管D种说法所举的例⑤“佢着开件红色嘅衫”,从北京话译句“他一直穿着那件红色的衣服”看,表示的的确是状态的持续,但实际上例⑤与译句在语义上并不对等,后者在语义上是一个自足的句子;而前者,操广州话的人会明显地感到语义不完整。这进一步说明了D种说法的概括不够准确。1.2语义重心的语义措施“开”动词“开”在北京话中有其虚化过程。刘月华先生(1998)指出,“开”由动词用为趋向补语后含有三种意义:①趋向意义。如:“二和跑开了,小胖跑过来把老刘拦住。”(《赵树理文集》)②结果意义。如:“他赶紧拆开信,果然是热情四溅的支持与崇敬。”(苏叔阳《婚礼集》)③状态意义,表示由静态进入动态。如:“她看我沉默不语,反而像个小大人一样安慰开我了。”(《丛维熙中篇小说选》)这三种意义是逐步虚化的,其中第三种表状态的意义最虚,表示的是一种“起始态”。广州话的“开”也有其虚化的过程。表示“趋向意义”的,如“行开咗走开了”;表示“结果意义”的,如“拆开封信”。我们需要对比的是第三种表示“状态意义”的“开”,即将广州话的“开1”与北京话起始态“开”的对比。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北京话表起始态的“开”有其句法标志——一般都处于句子的后半部分,语法意义则类似表示“开始”的那个“起来”,着重表示由静态到动态的变化。从语用上说,这是句子要传达的重点信息。按照汉语的特点,已知信息往往位于句首,要传达的信息焦点往往位于句末。北京话起始态“开”的用法与汉语的这一特点正相一致。而广州话“V+开1”的分布则不同,从各家所举例子来看,“V+开1”多处于句子或复句的前部分,也有位于前一分句可换到后一分句的,如13可变换为“我支笔唔知去咗边度,求先明明写开”。但是不管“V+开1”位置在前还是在后,“开1”前的V所表示的动作在整个事件的时轴上无一例外地处于前段。从语义上看,“开1”的语法意义并不是强调由静态到动态这种变化,动词附上“开1”以后都表示该动作发生并已持续了一段时间。不过,到说话时或处于某时间参照点时,该动作并不一定还在进行,可能暂时停下了,如1314;也可能仍持续着,如1516。然而,从语用上说,是否停下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说话人通过说明此动作已持续了一段时间,进而表达了希望该动作得以继续下去或该动作暂时还得进行下去这样一种倾向。所以,事件的后续部分才是语义重心和信息焦点。上文所说的例⑤给人语义不完整之感的原因,正在于它缺少了事件的后续部分。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到,动词“开”在北京话与广州话中虚化后所表达的语法意义是不相同的。如果把箭杆代表时轴,把AC视为时轴上的一个事件,向上的单箭头表示观察点,向上的双箭头表示语义重心的话,我们可以图示出它们之间的区别如下:北京话起始态“开”的观察点和语义重心是重合的,都指向事件的起始点A,着重表示由静态到动态的变化。广州话“开1”两者不重合,观察点不单纯在起始点,而是由A到C这一段,语义重心则指向事件的后续部分。表示动作行为在此前已开始并持续了一段时间。到说话时或某参照时间时,该动作可能刚停下不久,也可能还在持续着。用上“开1”以后,其语义重心指向事件的后续部分,表达了希望该动作得以延续下去或该动作暂时还得进行下去这样一种趋向。至此,我们说“开1”是表示动态的助词,而且该动态既有别于“起始体”又有别于“持续体”、“进行体”,这都应是毫无疑问的。认清了问题的关键,接下来要解决的是该给它冠以什么名称——尽管这是次要的问题。笔者认为,对含“开1”的这类句子来说,上文“始续体”的提法是可取的,可以表现出这种动态的特点,故而也将“开1”称为“始续体”的标志。不过,B种说法“表示动作开始并且有继续下去的趋向”尚不够准确,因为有时候仅是说话者希望继续下去,现实并不一定能如愿,如例14。当然,这儿使用“开1”还有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该动作在整个事件的时轴上是处于前段。例⑦正是符合以上的条件,因而此句的“开1”可以变换为表示动作正在进行的“紧”。2号打开2.1在研究“开放2”时,首先要知道它和“开放1”有什么区别。请注意以下两个例子2.2惯常行为在第二段:第5首,第5节是受保护的“开2”,如果有任何时间后出现正常情况时则应当继续去好,则也必须在其后续的时段上观察;a类句子在句法上都没有多大问题,可是在话语中一般都不能这样单说。b类句子增添了与惯常行为相对的行为或情况,就都能成立,这说明在语用上并非凡是表示惯常行为的句子都可以用上“开2”。这正体现了“开2”在语用上的特点。使用“开2”都有一种相类似的预设,即出现了与惯常行为相对的事件或情况。如例22,她穿惯了长裙子,现在让她穿超短裙;例24,他一向看内地的电视节目,昨天看了香港电视台的节目。如果没有这种预设,也就是说情况没有发生变化,还是维持原有的一贯的状况,则不能用“开2”。例25至27的a类句子让人感到别扭,正是由于在上下文语境中没有表现出这么一种预设。一般的单纯表示惯常行为的句子都是非过程的,但当出现了与惯常行为相对的事件或情况时,也就带有把这种行为所表示的状况“放入时间流逝过程中来观察”(郭锐1997)的意味。即惯常行为成了说话前或某时间参照点之前的习惯性行为,带有了阶段性,而与其相对的事件或情况在时轴上分明是处于后续阶段。所以我们认为,“开2”的语法意义是:附于动词后,表示该动作行为或情况在过去一段时间经常发生。至于该惯常行为是否保持下去,这无关大局。可能希望保持下去,如例⑥22等;可能已经完全改变了,如例③;还可能到说话时已有所改变,如例2426’b等。总之,“开2”不像“开1”那样一定具有希望持续下去或必须持续下去的倾向。“开2”与前面的动词结合得很紧,中间不能插进任何成分,意义也相当虚,我们称其为“惯常体”标志。“开”的后续部分从2.1的比较中我们看到了“开1”与“开2”的区别,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之间毫无联系。显然“开2”是由“开1”进一步虚化而来的。理由有两条:第一,“开1”与“开2”在时轴上均处于前段,都有其后续部分,同时均隐约可看到它们与“开”的词汇意义有一定的联系。第二,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情况,在一个事件中某个动作行为在此前已开始并持续了一段时间,同时还有希望持续下去或必须持续下去的倾向,表现出一种“始续”的动态关系,这种关系在广州话中是由“开1”来凸现的。如果该动作行为经常性地反复出现,便自然会形成一种习惯性的行为。当这种惯常行为出现了与其相对的事件或情况时,在话语中,我们恰恰是用“开2”来表示这种惯常行为的。可见,“开2”的用法是由“开1”进一步演变而来的。综上所述,可以清楚地看到,广州话动词“开”的虚化过程是:动词—趋向补语→结果补语→开1→开2。a是所做的或已经完成的饶炳才1981和高华年80。例子b.“初始延续”意味着行动开始并继续李新奎,1995。例子c.“习惯”的标志余建钦1993年。例子例④应有其特定的语境预设,详见2.2。香港粤语“开”用法与广州话大体一致,张洪年(1972)归纳为:“开”的语法意义要是取A种说法,即“进行体”,例③④⑥的“开”并不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显然不支持这一结论。如例③,把说话的时间作为基准,卖烧鹅分明是属于过去经常发生的事情。要是因此而取C种说法,则又无法说明例②这样的句子,因为例②中的“吃饭”分明是说话时还在持续的动作。再如例①,它是一个歧义句,既可表示说话前不久发生的情况,也可表示过去经常发生的一种情况。可见,以上“开”的用法概括是不够全面的。经过分析,我们发现以上例①②⑤与例③④⑥明显有别,假如将前者称作“开1”,后者称作“开2”,分别概括其语法意义,或许会更准确些。本文分别讨论“开1”、“开2”,并说明“开1”、“开2”两者之间的联系及“开”的虚化过程。0.2在上述四种说法中,没有一种说法可以全面总结“开放”的语法意义“开1”与持续体标志“住”的对比。“开1”与进行体标志“紧”的对比。以上比较说明,广州话的“开1”并不等同于北京话起始态的“开”。1.3简而言之,“1”的语法意思可以说是这样的1.4有任何持续性的过程显然,每组中的两个句子所用的“开”都是不一样的。2123中的是“开1”,2224中的是“开2”。具体来说,例21中的小女孩儿明显有一个某天开始穿上新衣服并持续了一段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