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皖北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安徽省皖北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安徽省皖北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安徽省皖北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安徽省皖北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联考精品试卷PAGEPAGE1安徽省皖北五校2023届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求的。1.下图是中国新石器文化的分区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中华远古文化一脉相承 B.生产方式影响文化发展C.西部地区没有文化遗存 D.文化分布制约区域经济〖答案〗B〖解析〗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分区主要通过生产方式的不同进行区分,B项正确;题干只体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化分区,不能体现文化一脉相承,排除A项;新疆、西藏地区也存在文化遗存,但相对黄河、长江流域较少,排除C项;经济发展制约文化分布,而非文化分布制约区域经济,排除D项。故选B项。2.春秋时期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是各不相同的。有投降的国家被兼并为县的,有投降国家被灭国的,有投降国与战胜国之间议和并完整地保存战败国社稷的。这反映出当时()A.宗法分封秩序遭破坏 B.南北地域文化差异明显C.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 D.战乱频仍导致社会动荡〖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春秋时期战胜国对战败国的处置是各不相同的,“投降的国家被兼并为县”和“投降国家被灭国”说明当时宗法分封秩序遭破坏,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加强,A项正确;BCD三项材料信息均无法体现,排除BCD项。故选A项。3.分封制时代诸侯有“国”,大夫有“家”,一般平民附属于贵族的“国”或“家”。但是最迟在汉初,喜欢儒术的辕固生曾讥笑老子的学说为“家人言”,意思是平民俚俗之言。这种变化是因为()A.儒学统治地位逐步确立 B.宗法观念影响根深蒂固C.道家学说趋向于平民化 D.社会结构发生巨大变动〖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但是最迟在汉初,喜欢儒术的辕固生曾讥笑老子的学说……意思是平民俚俗之言”,言下之意是它根本不值得王公大臣所尊奉,更不配成为汉帝国的官方意识形态,原因是随着汉初经济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的要求更加的明显,突出体现社会结构的变化,D项正确;汉初,儒学正统地位尚未确立,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汉初治国理念的变化,排除B项;“道家学说趋向于平民化”,是表现,并不是原因,排除C项。故选D项。4.孝文帝仿照汉族的门第制度,为拓跋鲜卑制定姓族,在鲜卑统治集团内建立起“以贵承贵,以贱袭贱”的森严的等级制度。这一做法旨在()A.争取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 B.消除鲜卑族与汉族的矛盾C.完成选官制度的根本改革 D.推动北方农业生产的复兴〖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孝文帝仿照汉族的门第制度,为拓跋鲜卑制定姓族,在鲜卑统治集团内建立森严的等级制度”及所学知识,可得知孝文帝制定门第制度,符合汉族世家大族的利益,可以争取汉族世家大族的支持,A项正确;消除鲜卑族与汉族的矛盾过于绝对,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选官制度,排除C项;材料与农业生产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5.唐以前的民众定居模式相当单纯,即:县一村(里)二级制;而宋代定居模式发展为;县一市(镇)一村(自然村)。这种变化发生的主要原因是()A.农耕经济的巩固 B.中央集权的加强C.商品经济的发展 D.军事建设的需要〖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唐代以前民众的定居模式为单纯的县一村二级制,但宋朝发展为一市一村,由此可知宋代市镇取得很大程度发展影响了民众的定居模式,而市镇的发展是因为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C项正确;市镇的发展受到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而非农耕经济的巩固,排除A项;中央集权的加强与军事建设的需要与市镇发展没有因果联系,排除BD项。故选C项。6.有学者指出,人民的自由可以分为两个层面:不受政府干预的自由和进入政府的自由,从后一个层面上说,中国古代的人民是享有一定的自由的。该结论的依据是,中国古代()A.人民能够享有基本的人身自由 B.科举制度增强了阶层的流动性C.经济发展使商人地位不断提高 D.儒家思想鼓励政府民主和开放〖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不受政府干预自由和进入政府的自由,从后一个层面上说,中国古代的人民是享有一定的自由的”可知,后一个层面指的是人民有进入政府的自由,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在隋唐以后实行科举制,以考试成绩为选官依据,使很多出身社会中下层的平民有了进入政府的机会,增强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项正确;“基本的人身自由”与材料“进入政府的自由”不符,排除A项;中国古代长期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商人地位低下,排除C项;儒家思想在汉武帝之后成为主流思想,是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服务的,排除D项。故选B项。7.近代某时期,清廷上谕:“晚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学之本源也……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斟酌尽善,切实施行。”这表明清政府准备()A.推行洋务运动 B.发动戊戌变法C.实施清末新政 D.结束帝制传统〖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晚近之学西法者,语言、文字、制造、器械而已,此西艺之皮毛,而非西学之本源也……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斟酌尽善,切实施行。”可知,反映的是清朝末年新政改革的相关历史信息,C项正确;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戊戌变法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属于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不符合题意,排除B项;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8.1922年,北京高师学生做民意调查,题目是“中国有许多不良风俗和习惯,你觉得哪一项应当改良”,结果“以关于婚姻者最多,有106票;缠足次之,80票;迷信又次之,50票”。这一结果表明()A.西方生活观念深入人心 B.革除旧俗已经成为共识C.民众思想解放任重道远 D.新文化运动已宣告失败〖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1922年,北京高师学生做民意调查,……你觉得哪一项应当改良,……以关于婚姻者最多,有106票;缠足次之,80票;迷信又次之,50票”可知,反映了近代中国社会不良风俗和迷信思想的影响,说明解放民众的思想仍然比较艰难,C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西方生活观念深入人心的信息,排除A项;材料体现不出民众革除旧俗已经成为共识的信息,排除B项;新文化运动已宣告失败,不符合题意,排除D项。故选C项。9.下图是1902―1930年英德等6国在华投资情况(占总额百分比%)这表明()A.战争迫使列强改变对华侵略方式 B.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总量日益缩减C.英国始终是对华最大资本输出国 D.一战改变了列强侵华传统格局〖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洲国家在华投资比例下降,而日美比例上升,其中日本上升幅度最大,这是因为一战的爆发,欧洲国家忙于一战,为日本和美国扩大在华投资提供了便利,D项正确;材料不能体现列强改变对华侵略方式,排除A项;材料为英德等6国在华投资情况(占总额百分比%),不能说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总量日益缩减,排除B项;1930年,日本在华投资比例最大,C项说法错误,排除C项。故选D项。10.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说:“每逢民主运动失败一次……孔子便被人高抬一次”“人们如果定要尊孔,也应该在孔子不言神怪方面加以发挥,不可再提倡阻害人权民主运动,助长官僚气焰的礼教了!”下列能够体现陈独秀这一思想的是()A.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B.高呼“打倒孔家店”C.提倡使用白话文写作 D.提出全盘西化的观点〖答案〗A〖解析〗依据材料“人们如果定要尊孔,也应该在孔子不言神怪方面加以发挥,不可再提倡阻害人权民主运动,助长官僚气焰的礼教了!”,可以看出陈独秀对于儒家思想,主张摒弃不好的成分,吸收好的成分,是一种批判继承,古为今用,A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陈独秀对儒家思想的辩证态度,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写作的形式,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全盘西化”,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11.抗战时期,中共要求宣传人员在宣传时应注意:“口头宣传要尽量采用谈话方式;避用术语,要说老百姓话;态度和蔼;多举事实,少谈空论”。这反映了***()A.克服“左倾”错误 B.贯彻革命统一战线策略C.坚持推行群众路线 D.实行“双减双交”政策〖答案〗C〖解析〗根据题干及所学知识,抗战时期,中共要求宣传人员在宣传时应注意,要说老百姓话,态度和蔼,多举事实,少谈空论,为了争取群众对于抗战的支持,执行了群众路线,C项正确;“左倾”错误与题干的内容不符,排除A项;题中涉及的群众路线,只是革命统一战线的一部分,排除B项;“双减双交”政策即地主减租减息,农名交租交息,排除D项。故选C项。12.下表是1949—1956年《人民日报》中“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各项内容的使用频率情况()19491950195119521953195419551956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0ˊ0000001互不侵犯181061161279771互不干涉内政0000011512089平等互利162468133164183172和平共处411205190404610691对此解读正确的是,当时我国()A.外交政策有所调整 B.缺乏领土和主权意识C.建交国家持续增加 D.完成合理的外交布局〖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表格信息,可见1949—1956以来“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较高,结合所学可知,平等互利则是指导各国经济、贸易关系的基本原则,各国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开展经济合作和贸易交流,互惠互利。和平共处是目标,而前四项原则是实现和平共处的根本基础和前提条件。只有遵循前四项,才能实现和平共处。“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的使用频率增高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有所调整,从重意识形态的革命性外交到重国家利益的务实性外交,A项正确;“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使用频率的降低并不代表我国缺乏领土和主权意识,排除B项;建交国家持续增加反映出我国外交政策有所调整,A项包含C项,排除C项;“完成合理的外交布局”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13.中国1952年约有600万工人,到1957年,工人人数已增加到约1000万人,城市人口也从7000万人增加到约1亿人。这反映了当时()A.社会主义改造成效显著 B.工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C.国民经济调整已经完成 D.“大跃进”运动蓬勃开展〖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国1952年约有600万工人,到1957年,工人人数已增加到约1000万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中国正在开展一五计划,工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工人人数也相应地增多,B项正确;材料与社会主义改造无关,排除A项;国民经济调整在1952年就已完成,排除C项;D项是1958年,时间不符,排除D项。故选B项。14.我国1978到1984年新增加的1798亿元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约有2/3来自农民。1984年,全社会购买力中,农民占到52.5%。这是因为()A.乡镇企业改变了农村经济结构 B.城乡一体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C.市场经济体制已波及农村地区 D.城乡经济体制改革不均衡发展〖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78年底,确定实施改革开放的决策,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D项正确;乡镇企业改变农村经济结构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城乡一体化的信息,排除B项;我国明确提出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在1992年,排除C项。故选D项。15.在古雅典,许多卓越的思想家、科学家往往是外邦人。例如,亚里士多德来自希腊殖民城市卡尔西狄克地区;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来自小亚细亚哈里卡纳尔苏斯城;智者学派的普罗泰格拉等也是外邦人。由此可见古雅典()A.文化发展促进殖民扩张 B.民主制度社会基础广泛C.外邦人掌握文化主导权 D.社会风气较为开放包容〖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在古雅典,许多卓越的思想家、科学家往往是外邦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雅典开放的社会风气,给了外邦人发挥才华的机会,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雅典的殖民扩张,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雅典的社会风气,并未涉及民主制度的社会基础状况,排除B项;材料涉及的是开放的社会风气,造就了外邦人突出的成就,并不能得出外邦人掌握文化主导权,排除C项。故选D项。16.有学者统计了英格兰若干郡的27个庄园13世纪至16、17世纪之间的租金变化,结果表明,在这三百多年间,租金基本是稳定的。这种现象()A.说明了农村经济结构稳定 B.加速英国封建制度的衰落C.根源于资产阶级反抗斗争 D.导致农村贫富差距极端化〖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有学者统计了英格兰若干郡的27个庄园13世纪至16、17世纪之间的租金变化,结果表明,在这三百多年间,租金基本是稳定的。”并结合所学可知,习惯地租是欧洲封建主义历史条件下的特定产物,地租不仅是使用土地的代价,更是佃户领主人身依附关系的表征,意味着佃户的效忠与服从,所以地租与市场完全是脱节的,甚至是背离的,习惯地租一定程度上抵御了领主的贪婪同时也阻隔了市场调节,因此习惯地租价格与市场价格存在着的明显“落差”,它为16世纪地租急遽上涨埋下伏笔,习惯地租是封建制产物,具有超经济因素,最终退出历史舞台也是不可避免的,B项正确;习惯地租与农村经济结构稳定无关,排除A项;习惯地租是封建制产物,并非根源于资产阶级反抗斗争,排除C项;习惯地租一定程度上抵御了领主的贪婪,并非导致农村贫富差距极端化,排除D项。故选B项。17.古罗马克劳狄(公元41-54年)统治时期,法律事务越来越落在由皇帝在骑士中选拔的行政长官身上(传统上属于大法官权利范围),人们时常听到元首讲这样一句话:他的行政长官所做的判决,应与他本人的裁决有同样的效力。这种现象反映了古罗马()A.专制色彩日益增强 B.罗马法律形同虚设C.帝制已经深入人心 D.直接民主遭到破坏〖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他的行政长官所做的判决,应与他本人的裁决有同样的效力”可知,元首的裁决与行政长官(传统上属于大法官权利范围)的判决有同样的效力,反映了专制色彩日益增强,A项正确;根据材料可知,罗马法律仍具有效力,排除B项;材料不能说明帝制已经深入人心,排除C项;古罗马并未推行直接民主制,排除D项。故选A项。18.15世纪欧洲某学者说:“上帝创造亚当时说:‘亚当呀,我不给你固定地位、固有面貌和任何一个特殊职守,以便你按照你的志愿,按照你的意见,取得和占有完全出于你自愿的那种地位,那种面貌和那些职守。’”该言论()A.否定基督教的教化作用 B.鼓吹“因信称义”理论C.迎合新兴阶层的价值观 D.维护了罗马教廷的权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按照你的意见,取得和占有完全出于你自愿的那种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尊重人的意愿,彰显了人文主义,迎合新兴阶层的价值观,C项正确;A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A项;材料没有涉及“因信称义”理论,排除B项;材料没有维护教廷权威,排除D项。故选C项。19.17世纪以来,有些欧洲人认为,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人类只是大自然中的简单元素,就像新发现的遥远国度里那种神话人物“善良的野人”一样,鲁滨逊和星期五就符合这种理想。这种思想()A.赞成积极的殖民活动 B.追求小国寡民的政治C.制约了近代科技发展 D.体现了理性主义倾向〖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自然按照它本身的规律发展,会产生一个完美的世界,因此人类的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应该越少越好”并结合所学可知,自然科学的发展改变了人们认识自然的方式,推动了人们的思想变革,反对政治干预和宗教干预,人们的思想体现出理性主义倾向,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这种思想赞成积极的殖民活动,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这种思想追求小国寡民的政治,排除B项;这种思想是自然科学发展的产物,排除C项。故选D项。20.苏俄(联)某个时期推行的一项政策,引起一些人的反对。他们说,该政策使财富在一极积累,而另一极贫困。也许在某个地方工业和商业会得到发展,但工人阶级会落入深渊,矛盾将发展,其结果将导致资本主义复辟。据此可推知,该政策()A.利用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生产方式 B.将导致国民经济比例的严重失调C.违背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 D.能够在短时期内实现国家工业化〖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中的“该政策使财富在一极积累,而另一极贫困。也许在某个地方工业和商业会得到发展,但工人阶级会落入深渊,矛盾将发展,其结果将导致资本主义复辟”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政策符合1921年3月开始实施的新经济政策,它允许私营企业有一定程度的发展,并以租让制等形式在一些经济部门引入外国资本,即“利用了资本主义的某些生产方式”,A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这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是在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情况下在一定程度或一些部门允许私营或引入外国资本,这些做法有利于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形成,这不能说是“违背了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规律”,排除C项;新经济政策的重心是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通过粮食税等市场机制建立工农联盟,“实现国家工业化”并非新经济政策所关注的重点,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实现国家工业化,排除D项。故选A项。21.《凡尔赛和约》签署后,美国国会拒绝批准,并声明:“除非和约作如下修改:美国没有义务受行政院或大会以任何国联会员国及其自治领、殖民地和帝国的其他部分一票以上的票所作的任何选举、决议、报告或裁决之约束。”这表明当时美国()A.不愿参与与其无关的国际事务 B.不满欧洲列强操控国联的局面C.主张推行非殖民地化外交政策 D.对国联全体一致原则表示反对〖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美国国会拒绝批准”“除非和约作如下修改”可知,《凡尔赛和约》中关于国联的规定有损于美国的主权而被美国国会拒绝批准,说明当时美国不满欧洲列强操控国联的局面,B项正确;材料表明美国不满欧洲列强操控国联的局面,而不是美国不愿参与与其无关的国际事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美国主张推行非殖民地化外交政策,排除C项;材料表明美国不满欧洲列强操控国联的局面,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B项。22.19世纪中叶有些人认为,城市意味着传统社会行为的毁灭,意味着宗教与现存社会秩序处于危险之中,他们甚至认为城市最适于发动革命。这种认识()A.说明城市化阻碍了社会进步 B.缘于工业革命改变了社会结构C.促进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 D.激化了两大对立阶级间的矛盾〖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19世纪中叶有些人认为,城市意味着传统社会行为的毁灭……”,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的推动下,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流动,促使社会结构的变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B项正确;材料涉及的是城市化有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排除A项;材料涉及的是工业革命带来的影响,并未涉及该认识对工业革命发展的影响,排除C项;材料中不能得出激化了两大对立阶级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23.下图数据反映美国1960—1995年汽车产业的生产分布状况。该图数据表明这一时期美国()A.汽车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 B.受国际汽车市场的冲击严重C.汽车行业垄断组织逐步瓦解 D.汽车产业分散化的趋势明显〖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美国1960—1995年汽车产业的生产分布状况”可见其他占比较1960年增高明显,反映出随着生产力的进步,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美国汽车产业分散化的趋势明显,D项正确;材料无法得出汽车产业出现产能过剩现象,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美国受国际汽车市场的冲击严重,排除B项;“汽车行业垄断组织逐步瓦解”此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24.二战后,日本上下共同秉持“脱亚入美”的外交思想;80年代末90年代初,日本国内的“脱美入亚”倾向有所进展;到了90年代后半期,“脱亚入美”倾向重新得到加强;就目前而言,占主流地位的依然是“脱亚入美”派见解,而“入美入亚”派见解正稳步扩大影响。日本外交思想的转变表明,日本()A.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 B.已经摆脱美国的政治控制C.积极谋求政治大国地位 D.推动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材料重在强调二战后日本外交思想的转变,这一外交思想的转变表明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野心,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日本重新走上军国主义道路,排除A项;已经摆脱美国的控制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与国际经济新秩序建立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其中第25题20分,第26题20分,第27题12分,共52分。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孔子说:“与朋友交,言而有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学而》孔子说:“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荀子说:“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乱”。——《荀子·强国》材料二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了其信用文化。西方国家的契约文明起源于古罗马时期,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张而出现的普遍而广泛的商品交换模式,使人们冲破了血缘、地缘、人缘的社会关系转而通过契约关系这根纽带维护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关系,即契约关系逐渐代替了人身依附关系,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尤其是近代,契约从经济领域扩张到法律乃至政治领域,出现了经济生活乃至政治生活的契约化,形成了西方的契约文明和契约社会。——涂永珍:《从“人伦”到“契约”:中西方信用文化的比较分析及法律调整》材料三2003年10月,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也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策。增强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政府、企事业单位和个人都要把诚实守信作为基本行为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儒家“信”的内涵及影响。(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信用文化的特点。(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共中央强化社会信用建设的背景和意义。〖答案〗(1)内涵:人际关系间信用;统治者统治取信于民。影响:利于和谐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维护统治;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2)历史悠久;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深刻影响社会生活。(3)背景: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社会上出现忽视信用制度的社会风气。意义: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良;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解析〗(1)内涵:依据材料“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得出人际关系间的信用;依据材料“古者禹汤本义务信而天下治,桀纣弃义背信而天下乱”,得出统治者统治取信于民。影响:从社会秩序的角度分析,得出利于和谐社会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从统治的角度分析,得出维护统治;从对儒家思想的影响分析,得出扩大儒家思想的影响。(2)特点:依据材料“西方国家的契约文明起源于古罗马时期”,得出历史悠久;依据材料“在西方国家,可以说契约文明构成了其信用文化。”,得出建立在契约关系之上;依据材料“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对外贸易的扩张而出现的普遍而广泛的商品交换模式,使人们冲破了血缘、地缘、人缘的社会关系转而通过契约关系这根纽带维护和建立了一种新型的经济关系”,得出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依据材料“契约关系逐渐代替了人身依附关系,并在社会生活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得出深刻影响社会生活。(3)背景:从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分析,得出改革开放事业深入发展;依据材料“形成以道德为支撑、产权为基础、法律为保障的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得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从社会风气角度分析,得出社会上出现忽视信用制度的社会风气。意义:从对社会主义建设的影响分析,得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好的保障;从对社会风气的影响分析,得出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良;从传统文化的传承分析,得出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新疆各城自乾隆年间始归版图,无论开辟之难,即无事时岁需兵费尚三百余万,徒收数千里之旷地,而增千百年之漏卮,已为不值。……况新疆不复,于肢体之元气无伤;海防不防,则心腹之大患愈棘。孰重孰轻,必有能辩之者。此议果定,则已经出塞及尚未出塞各军,似须略加核减,可撤则撤,可停则停。其停撤之饷即匀做海防之饷。否则只此财力,既备东南万里之海疆,又备西北万里之饷运,有不困穷颠蹙者哉?”——李鸿章《筹议海防折》(1874年)材料二“一带一路”示意图(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李鸿章的核心思想并分析其形成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带一路”构想提出的背景。(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一带一路”构想与李鸿章思想不同之处。〖答案〗(1)思想:海防重于塞防;可放弃新疆地区,加强东南海防。原因:边疆危机加深;洋务运动兴起;清政府财力有限;国家主权意识尚不完备。(2)东西方商道传统;经济全球化;中国国力提高;应对新的国际经济和政治危机。(3)兼顾西北与东南;由消极防御发展到积极开放。〖解析〗〖小问1详析〗思想:从材料中“况新疆不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