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_第1页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_第2页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_第3页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_第4页
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标要求:1.列举“贞观之治”的原因及表现2.探讨唐太宗在推动中国封建社会发展中的历史作用。盛唐伟业的奠基人——唐太宗高祖窦皇后四子长子李建成太子589-626次子李世民秦王599-649三子李玄霸早夭四子李元吉齐王603-626四岁曾有相面先生预言,此子将来必能济世安民,因此为名李世民一.玄武门之变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确立,成为保证国家权力在一家一姓中和平过渡的理想模式,但它不能选贤与能,也不靠功勋,嫡长子的品质与君主专制需要经常脱节。于是皇位继承经常出现一幕又一幕子杀父、兄杀弟、弟杀兄、叔杀侄一类的争夺皇位的丑剧,成为中国封建社会里的一个政治现象,玄武门之变只是其中一例。性质:一场争权夺利的宫廷政变

对于此类事件,我们既不能简单地以成败论英雄,也不能以道德评判代替客观的历史评价。

怎样看嫡长子继承制和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领域

内容

现象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民族对外1.吸取隋朝灭亡教训,“民惟邦本”2.选贤任能,虚怀纳谏3.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休养生息,轻徭薄赋,”存百姓”均田制和租庸调制1.文德治国2.崇儒尊孔3.

科举制<唐律>慎用刑法(民本思想)开明平等的民族政策开放,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政治清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二.“贞观之治”三.晚年的反省

贞观后期,唐太宗有了一些变化,先从纳谏开始体现出来。贞观十年,魏征发现他“渐恶直言”,这是唐太宗走向一些错误的开始。

还有奢侈现象增多了。在贞观十六年的时候,唐太宗下诏说,太子所用之物其他机关不得限制,结果造成太子的严重浪费现象。唐太宗自己也开始修造宫殿,贞观十一年在东都洛阳修飞山宫,二十一年又修翠微宫。

649年(贞观二十三年)五月,丹药的毒性发作,终于不治身亡。享年仅五十二岁。《帝范》千秋功业,后人评说青年闯将建唐立功一统天下战功赫赫杀兄逼父夺位登基贞观政绩流芳千古反躬自省一代名君长孙无忌唐太宗让画师在凌烟阁画了二十四名功臣的画像,就是贞观时期的杰出大臣,其中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长孙无忌、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还有尉迟敬德、李靖、秦叔宝等,连一些有名的画家和书法家也榜上有名,如阎立本、欧阳询。这些名臣共同促成了贞观之治,也共同促成了盛唐的灿烂文化。杜如晦程咬金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直言鲠议,致天下太平。——唐太宗在626年(武德九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命人点兵。当时的唐制规定,年满二十一岁才能入选,但大臣封德彝却说十八岁以上高大健壮的也可以点兵,并得到唐太宗的同意。魏征却驳回了诏令三四次,不肯签发。唐太宗大怒,召见他质问。魏征说:“您常说要以诚信治天下,但即位以来,仅几个月就几次失信于民,这怎么能说是以诚信治天下呢?”太宗听了转怒为喜:“过去我总以为你很固执,不懂政事,今天听你分析国家大事,都很切中要害,我确实是错了。”太宗不但改正了错误,还赏赐给魏征一只金瓮。

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太宗怕魏征提意见,回避不及,赶紧把鹞子藏到怀里。这一切早被魏征看到,他禀报公事时故意喋喋不休,拖延时间。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魏征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朕尝宝此三镜,用防已过。今魏征殂逝,遂亡一镜矣《荀子·王制》: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贞观政要·君道》:

“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吴兢《贞观政要》贞观君臣论治阶段皇帝主要贡献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常设考试科目:秀才、明法、明书、明算等科以进士和明经科最为重要。

科举制的创立和完善最早开始分科考试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扩充国学的规模首创殿试制度和武举制度多次亲自面试,诗赋成为考试内容创立完善“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唐太宗)“太宗皇帝真长策,赚的英雄尽白头!”“五十少进士,三十老明经。”“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少年。”关于科举制武力征服,战而后和——唐初,突厥、薛延陀、土蕃等;册封——西北各民族设置机构——羁糜府州(东突厥)、安西都护府(西突厥)和亲——文成公主入藏开明的民族政策

加强了民族团结和融合、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对少数民族一视同仁“天可汗”《步辇图》邮票

《步辇图》是阎立本名作之一,表现了吐蕃使者禄东赞朝见唐太宗时的情景。贞观十四年吐蕃王松赞干布仰慕大唐文明,派使者禄东赞到长安通聘,《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当时唐太宗与禄东赞会面的场景。

表现:①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