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宋明理学2_第1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宋明理学2_第2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宋明理学2_第3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宋明理学2_第4页
2023学年完整公开课版宋明理学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春秋以来儒家思想发展过程春秋战国秦朝西汉产生发展重创正统汉代以后,儒家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发展历程?两汉隋唐220年581年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战乱宋元明五代十国907年960年春秋战国,应运而生→秦朝时候,遭到打击→汉武帝时期,正统思想儒学→魏晋南北朝严峻挑战?

程颢

程颐

朱熹陆九渊

王守仁高考大纲课程标准宋明理学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第4课宋明理学理学是一种既贯通宇宙自然和人生命运,又继承孔孟正宗,并能治理国家的新儒学。

道、佛儒(根本)【理学的含义】理学是儒家学者吸收融合佛教道教思想确立的一套以理或天理为核心的观念体系。

目的一、理学兴起的背景:材料一:

梁武帝名萧衍,自幼习儒,一度又信奉道教,经常屈尊拜访著名道士陶弘景,以至于当时人们将陶称为“山中宰相”。后来梁武帝又舍道侍佛,以皇帝之身四次舍身出家,“舍身”同泰寺。材料二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唐·杜牧《江南春》材料三:北宋李觏曰“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1、汉武帝时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但魏晋以来却面临怎样的困境?佛教、道教兴盛并冲击、威胁儒学的正统地位,儒学陷入危机。2、从儒学自身来看,它的正统地位为何会受到冲击?儒学自身存在缺陷和不足。材料四魏晋是一个动乱而迷惘的时代,名士们思治而不得,苟全性命于乱世……对文化思想社会风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传统的无形约束消失了,法律的明文制裁无效了,对天下对自己陷入了绝望,对人生对未来丧失了信心,摆脱名教而自命通达,成了当时流行风尚。玄学取代经学,老子取代孔子,众贤取代一贤,形成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樊树志《国史概要》一、理学兴起的背景:1、文化上:(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出现危机。(2)唐宋时期,出现儒、佛、道“三教合一”潮流。(尊儒——礼佛——崇道)(3)唐宋儒家学者吸收融合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更新。原因

佛、道冲击

儒学自身缺陷

社会动荡何谓三教

佛、道是充满迷信色彩的宗教,儒则是传统的礼教,佛、道与儒性质不同,但都有教化之意。故自南北朝以来,统称三教。《三教图》(清·丁云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此图绘佛、道、儒三教的创始人释迦牟尼、老子、孔子三人于一图之中,似正在辩经论道,体现了中国古代“三教合一”的社会思潮。画面中,释氏趺坐于菩提树下成为画面主体,老子坐于蒲草之上,与一身士大夫装束的孔子相对。

唐朝皇帝大多笃信佛教,唐宪宗元和十四年,唐宪宗要迎佛骨入宫内供养三日,极尽奢华之能事。时任刑部侍郎的韩愈听到这一消息,写下《谏迎佛骨》,上奏宪宗,极论不应信仰佛教,列举历朝佞佛的皇帝"运祚不长","事佛求福,乃更得祸"。但韩愈没能阻挡宪宗迎佛骨,还险些丧命。韩愈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欲为圣朝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一、理学兴起的背景:1、文化上:(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出现危机。(2)唐宋时期,出现儒、佛、道“三教合一”潮流。(尊儒——礼佛——崇道)(3)唐宋儒家学者吸收融合佛、道思想,使儒学体系得到丰富更新。原因

佛、道冲击

儒学自身缺陷

社会动荡2、经济上:社会经济发展,科学进步,引发理学家对自然界及社会的思考。3、政治上:宋代加强中央集权要求统一思想,重文轻武,提供文化环境。儒学复兴运动的掀起:1)先声——韩愈2)掀起——北宋士大夫们陆九渊王阳明程颐朱熹程颢南宋人(北宋人,兄弟俩)南宋人明朝人程朱理学代表人物陆王心学代表人物理学集大成者心学集大成者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1、程朱理学:“程朱理学”:北宋程颢、程颐对理学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南宋朱熹继承二程思想,并成为集大成者。所以将其通称为“程朱理学”。程颐程颢朱熹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朱熹对理学的发展朱熹朱熹(1130—1200),南宋理学之集大成者。他多年研究传授五经四书,编著成《四书章句集注》等书。他提出“去人欲,存天理”,认为人欲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主张用天理克制人欲。朱熹在继承和发展二程的思想基础上,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体系。《四书章句集注》书影

1、程朱理学: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材料反映程朱理学怎样的哲学观?材料一: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天得之而为天,地得之而为地,凡生于天地之间者,又各得之以为性;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盖皆此理之流行,无所适而不在。材料二:“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为君尽君道,为臣尽臣道,过此则无理。

哲学观:“理”是世界本原。“理”即“三纲五常”,就是儒家的伦理道德。特点:从哲学高度论证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实质:客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外的精神存在物。1、程朱理学: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程朱理学认为用什么方法才能探究“理”?②方法论:“格物致知”格:探究;物:客观事物;致:求取;知:知识,特指“理”。通过探究客观事物,从而获得“理”。

材料四:人或有居孀贫穷无者,可再嫁否?”曰:“只是后世怕寒饿死,故有此说。然饿死事极小,失节事极大。朱熹说:“天理人欲,不容并立”,“天理存则人欲亡,人欲胜则天理灭”。学习和修养的目的就是“遏人欲而存天理”。1、程朱理学: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实质:维护儒家伦理道德和封建纲常礼教。存天理,灭人欲

人之一心,天理存,则人欲忘;人欲胜,则天理灭,未有天理人欲夹杂者。——《朱子语类》

——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曰:“饮食,天理也,山珍海味,人欲也。”——《朱子语类》1、程朱理学: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宇宙观:“理”是世界本原

方法论:“格物致知”

道德观:“存天理,灭人欲”朱熹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有何作用和影响?①维护了封建专制制度;②扼杀了人们的自然欲求。历史地位:

适应统治阶级需要,被“官学化”。南宋以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元朝将《四书章句集注》作为科举考试的内容;明初确定了程朱理学在思想界的统治地位。1、程朱理学: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习题】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C【习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是哲学的两大基本派别。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物是观念的集合B.心外无物C.吾心即是宇宙D.原子是世界的本原D2、陆王心学陆九渊王守仁陆九渊

(1139-1192)南宋著名哲学家、教育家。与当时著名的理学家朱熹齐名,史称“朱陆”。陆九渊是“心学”的创始人。王阳明

(1472-1529)名守仁,世称阳明先生,明朝著名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发展陆九渊学说,成为“心学”之集大成者,形成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陆王学派”,是朱熹后的大儒。◆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心学的出现,标志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王守仁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王阳明一开始对格物致知深信不疑。有一次,王阳明在院中面对翠竹,想格出理来,可他穷格了七天七夜也没有得到其理,反而大病一场。从此,他就开始怀疑程朱理学,并在流放贵州时“顿悟”。

阳明与竹子材料一万物森然于方寸之间,满心而发,充塞宇宙,无非此理而已。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心皆是理,心即理也。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象山先生全集》

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

哲学观:“心”万物本原,心即理也2、陆王心学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概括陆九渊的主要思想陆九渊材料二

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意在于视听言动,即视听言动便是一物。所以某说无心外之理,无心外之物。

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悌,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知行不可分作两事。──王阳明《传习录》2、陆王心学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阅读材料,概括王阳明的主要思想王守仁

哲学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方法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道德观:“克服私欲”、恢复良知

王守仁的门人,夜间在房内捉得一贼。他对贼讲了一番良知的道理,贼大笑,问他:“请告诉我,我的良知在哪里?”当时是大热天,他叫贼脱光了上身的衣服,又说:“还太热了,为什么不把裤子也脱掉?”贼犹豫了,说:“这,好像不太好吧。”他向贼大喝:“这就是你的良知!”

方法论:“发明本心”以求理

哲学观:“心”万物本原,心即理也2、陆王心学二、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陆九渊王守仁

哲学观:“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方法论:“致良知”、“知行合一”

道德观:“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实质:主观唯心主义。即认为世界统一于人的意识之内的精神存在物。

鹅湖之会,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陆九龄、陆九渊)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朱以陆之教人为太简,陆以朱之教人为支离。——陆九渊《象山先生全集》支离太简材料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老子》材料二宇宙之间一理而已。…其张之为三纲,其纪之为五常。材料三今日格一件,明日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朱熹材料四此心此理,我固有之,所谓万物皆备于我,昔之圣贤先得我心之所同然者耳。──陆九渊材料五五祖弘忍唤门人各作一偈,上座神秀写一偈云:“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惠能闻此,亦作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坛经》中记载:“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惠能进曰:“非风动,非幡动,仁者心动。”3、宋明理学的特点:

继承孔孟,吸收佛、道思想。强调伦理道德为核心。政治教化和人身修养一致化。

使儒学进一步哲学化、思辩化。

儒家传统中没有像佛学那么细密严谨的思辨理论体系。自南朝到韩愈,儒学反佛多从社会效用、现实利害立论,进行外在的批判,真能入室操戈,吸收改造释道哲理,进行内在批判的,则要等到宋明理学了。宋明理学这种吸收、改造和批判主要表现在:它以释道的宇宙论、认识论的理论成果为领域和材料,再建孔孟传统。

——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同目的内容实质影响继承儒学仁、礼思想;吸收佛、道思想;世界的本源是“理”。以儒家的纲常伦纪来约束社会,遏制人的自然欲求,维护专制统治。扼杀人们的欲求,有利于维护专制统治,对塑造中华民族严格的道德性起积极作用。课堂活动:比较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异同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异认识“理”实现“理”哲学范畴理是外在的,独立于人存在的;理是内在的“心”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观点1:以往对宋明理学,常常批判多于肯定,对朱熹、王阳明全盘否定说:“宋明理学是封建后期的统治思想,为强化封建社会后期的统治服务。从政治作用说,理学是思想史上的浊流。”

观点2:目前一些学者们,则在一定程度上肯定理学:侯外庐、邱汉生诸先生主编之《宋明理学史》有一段说得十分精辟:“宋明理学达到了思想发展史上的新的水平。它提出的范畴、命题,所讨论的问题,是新的,它探究的学术理论的广度和深度,是前所未有的。”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三、宋明理学的影响: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明·于谦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宋·文天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重视主观意志,注重气节品德,讲求自我节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到了积极作用。三、宋明理学的影响:“二十四孝”—郭巨埋儿

汉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儿可再有,母不可复得。”妻不敢违。巨遂掘坑三尺余,忽见黄金一釜,上云:“天赐孝子郭巨,官不得取,民不得夺。”

三、宋明理学的影响:三从四德:“三从”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翻开历史一查……满本都写着两个字是“吃人”。——鲁迅“酷吏以法杀人,后儒以理杀人”“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清人戴震贞洁牌坊背后的血泪三、宋明理学的影响:理学用三纲五常来维系专制统治,压制扼杀人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消极影响

强调三纲五常,维护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官方哲学。

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积极影响

重视主观意志力量,注重气节、道德。

讲求以理统情、自我节制、发奋立志。

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的庄严。

④塑造了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三、宋明理学的影响:

宋明理学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1)宋明理学科学或可取的一面:①和谐意识;忧患意识。②崇尚道德;重义轻利。③身体力行;自主自强。(2)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①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②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③三纲五常作为天理得到强化,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和创造力判断以下材料各自的归属?1.我的灵明便是天地万物的主宰……天地万物鬼神离却我的灵明,便没有天地万物鬼神了。2.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4.天地之间,有理有气。理也者,形而上之道也,生物之本也

。5.天下万物皆可以理照。有物必有则,一物焉有一理。6.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7.“善念存时,即是天理。”心学理学心学理学理学心学牛刀小试心学课堂小结伦理道德天理程朱理学陆王心学格物反省心外心内服务社会理学受到挑战儒学复兴运动儒学获得新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二程洛学朱子理学鹅湖之会九渊心学为有源头活水来守仁心学塑造民族性格礼教遏制人性(2013·黑龙江教研联合体二模·27)《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A.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老秀才之女受封建礼教迫害而死,作者对该事情进行批判和揭露。故选C项。A、D两项与材料信息不符;B项与材料主旨不符。【答案】C (2013·广东梅州五华二模·14)黄宗羲评价某先贤说:“先生之学,……圣人之道,悟性自足,不假外求。”该先贤是()

A.程颢B.朱熹

C.王阳明D.李贽【解析】“悟性自足,不假外求”含义是天地万物都在心中,反省内心可得到天理,是心学理论,王阳明思想是心学。【答案】C(2013·湖南郴州一模·18)朱熹说:“若是饥而欲食,渴而欲饮,则此欲亦欲能无?”。“同是事,是者便是天理,非者便是人欲。如视听言动,人所同也。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在该材料中,朱熹要表达的本意是()A.人不能存在正常的欲望B.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C.人欲与人的正常欲望是同一概念 D.人欲与天理是一致的【解析】本题考查阅读分析材料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朱熹所强调的“天理”是指封建社会纲常伦理,即材料“非礼勿视听言动,便是天理”。而“非礼而视听言动;便是人欲”说明人欲指的是违反了社会规范的欲望。【答案】B(2013·湖南邵阳一模·2)在中国古代史上,宋代以前,社会生活的舞台上能见到妇女的身影;宋代以后,妇女逐渐被边缘化了。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 B.儒学是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C.纲常伦理观念的强化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解析】注意时间“宋代”,用排除法。A“三纲五常”思想的提出是汉代董仲舒,排除;B的表述是春秋战国时期,排除;D儒家思想开始成为中国社会的正统思想,是在汉武帝时期。【答案】C(2013·广东省百校高三联考)据说,昼夜苦思的王阳明,终于在一个夜梦中豁然开朗,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侧面说明王阳明“求理”的途径是

A.圣人托梦B.内心自省

C.行万里路D.读万卷书【解析】“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意即每个人在成为圣人的过程中,只需向内心、本体寻找力量即可,无需外求,从外部事物中求取道德之理是错误的。即“求理”的途径是“内心自省”,故选B。其它三项均与“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不符。【答案】B (2013·长沙一中高三月考三)在鹅湖之会与陆九渊进行一场为时三天的辩论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