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_第1页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_第2页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_第3页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围绝经期综合征中西医发病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更年期综合征是指更年期前后的卵巢功能逐渐萎缩,雌激素水平逐渐下降,以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障碍为主,并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组症状群。中医无此病名的记载,较多见于“脏躁”“百合病”“年老血崩”等病证中。近年来,中西医对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理机制及临床治疗均取得了一定进展。现分别从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几方面对本病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1围绝经期综合征的西医研究1.1失调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因现代医学研究认为,卵巢功能衰退及其功能失调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因。卵巢功能衰退后,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平衡失调,遂影响植物神经中枢及其支配下的各脏器功能。1.1.1衰退标志冯利等发现血清FSH、LH升高,E2降低是卵巢功能衰退的一个重要标志。更年期患者均可出现程度不同的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如雌激素减少,中枢神经递质P物质(SP)升高,β-EP内啡肽(β-EP)下降等。1.1.2年份综合征发病机理的测定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病的主要机制是植物神经功能紊乱,植物神经递质的测定成为探讨更年期综合征发病机理之一。某项研究表明脑内儿茶酚胺递质的变化、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的紊乱、及GnRH、FSH、LH的升高是诱导更年期综合征潮热产生的机制。1.1.3免疫细胞功能缺失李大金等发现更年期妇女外周血T淋巴细胞群及亚群表现为免疫细胞功能衰退是其免疫调节发生紊乱的主要原因,如调高免疫应答能力的亚群(CD4及CD3细胞)降低;或调低免疫应答能力的亚群(CD8细胞)增高所致。1.1.4抗氧化酶系统gsh-px自由基可与体内许多物质发生反应,并生成氧化物或过氧化物,其对机体造成损害,最终导致生物体衰老死亡。其中卵巢内自由基的产生和抗氧化酶活性的下降可能是卵巢衰老的原因之一。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是体内清除自由基的主要抗氧化酶之一。李蓉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SOD、GSH-PX的含量逐渐下降,清除氧自由基的能力逐渐降低,从而引起氧自由基和脂质过氧化产物日益增多。1.1.5对hpoa的调节作用王莉等研究发现一氧化氮(NO)和内皮素(ET)是目前发现的作用最强的血管舒缩因子,且研究证实其对HPOA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潮热汗出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体内ET,NO的异常,导致了血管舒缩功能的改变。1.2患者心理疏导类药物西医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可见于非激素类药物治疗和激素疗法(HRT)。1.2.1非激素类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症状相对较轻,不愿意或不适合使用激素的更年期患者。常通过心理疏导以减轻患者的精神症状,必要时辅以一些镇静剂或调节植物神经功能的药物,如舒乐安定、可乐定、谷维素等。另外还有如阴道润滑剂、钙剂、维生素D、降钙素等。1.2.2激素疗法(HRT)1.2.2.1雌激素天然类常首选倍美力、诺坤复等。1.2.2.2孕激素通常选用天然孕酮或安宫黄体酮,因后者较接近天然孕酮,使用最多。1.2.2.3雌、孕激素的复方制剂目前有倍美安、倍美盈、诺更宁和诺康律等,可分别用于连续联合及序贯方案。2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试验2.1分期综合征的发病机理中医古籍对本病无专篇记载,多见于“年老血崩”“脏躁”“百合病”等病证中,并认为本病发生的病机常以肾虚为主。钱丽旗等通过总结近几年的研究结果后发现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机远不止肾虚,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古代医家提出的“女子以肝为先天”学说在更年期综合征的发病机理方面越来越受到重视。且亦与心脾等脏的功能失调有关,故有病源于肾,发展于肝,累及心脾之说。2.1.1肾型的分布叶燕萍通过辨证论治法对106例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进行分型,其中肾虚型占84%。中医妇科名医罗元恺将其病机概括为肾气衰—天癸竭—闭经或绝经—不孕,均说明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主要病机是肾虚。2.1.2养肝作用的机理夏融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精神情志症状主要是由于“心主神明”功能的失调引起,钱丽旗等认为肝藏血,主疏泄,具有调节血液的作用,其主宰着妇女的月经,故肝在更年期综合征的病变中起主导作用。薛静燕认为在辨治围绝经期综合征时,在重视先天之本属肾的同时,不可忽视后天脾胃的作用,因先天之精需靠后天水谷之气的充养,才能维持其正常功能。因此脾胃虚弱可引起月经及生殖方面的改变,亦是导致更年期综合征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2.1.3血滞成瘀,血滞成瘀瘀血的形成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1)肾虚致瘀:陈慧侬认为人体各脏腑、经络、组织及气血因肾气渐衰后其濡养和温煦功能也逐渐下降,同时气血功能也日趋紊乱,血滞成瘀,瘀血乃由此生成。(2)血虚致瘀:有医家认为妇女以血为本,因月经、妊娠、分娩、哺乳均以血为物质基础,血虚易致血瘀。(3)心火致瘀:陈慧侬认为,心主血脉,心火太盛,必灼津耗液,津血同源,津枯血必稠,液耗血必少,血稠或血少势必导致血液不能畅流于血脉而瘀阻由生。2.2中医治疗闭经综合征的研究2.2.1养肝健脾,治以和气营养不同医家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张桂珍主张从肾论治本病,采用补肾六法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肝肾阴虚型,治以滋补肝肾;心肾阴虚型,治以滋肾清心;肾虚肝郁型,治以滋肾疏肝;脾肾两虚型,治以温肾健脾;肾虚血虚型,治以补肾养血;肾虚血瘀型,治以补肾活血。陈冠林等根据周福生教授的“心—肝—肾”三脏辨治更年期综合征,认为更年期综合征辨治需从“心—肝—肾”模式着眼,注重“交通心肾,滋水清肝,三脏同治”。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清肝补肾”为治疗大法。2.2.2加味剂、茯苓、钩藤、紫贝齿的治疗夏桂成以更年1号新方治疗女性围绝经期综合征120例,方药:山药、山茱萸、牡丹皮、茯苓、钩藤、莲子心、紫贝齿,总有效率89.2%。方如丹以自拟滋肾养肝清心汤(菟丝子、旱莲草、女贞子、茯苓、丹参、麦冬、山茱萸、酸枣仁、五味子、炙甘草)配合心理治疗,心、肝、肾三脏同治,治疗本病38例,显效16例,有效22例。2.2.3对照组和对照组用药情况及加药治疗方案邢小阳等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妇女围绝经期综合征,将9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对照组以常规西药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中药配合针灸治疗。治疗前后观察多项指标,经统计学分析,治疗组在改善症状、减轻毒副反应以及提高总有效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2.2.4加穴以加味,加其他穴位以养鱼刘希茹取穴:关元、阳陵泉、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根据主症的不同,分别加以不同的穴位,如月经不调加地机、血海;潮热、心悸、多汗、失眠加阴隙、神门;烦躁易怒加太冲;骨质疏松加太溪;皮肤干燥者加列缺、照海。其总有效率为93.3%。2.2.5针刺加穴位贴压陈启波运用针刺配合耳穴贴压法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发现针刺加穴位贴压能较好的调节内分泌及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可使血清E2含量提高,血清FSH和LH含量降低。3中医药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治疗及药物治疗措施目前研究认为HT在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仍存在较大的异议及争论,其安全性、可接受性、给药途径及制剂的选择等问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