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天津市天津市河东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_第1页
【语文】天津市天津市河东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_第2页
【语文】天津市天津市河东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_第3页
【语文】天津市天津市河东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_第4页
【语文】天津市天津市河东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天津市天津市河东实验小学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dùjì

duànliàn

cíxiáng

hóulong

qīzhà

juànliàn

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标出。涟漪(yī

yǐ)

供货(ɡōnɡ

ɡònɡ)

秉持(bǐnɡ

bǐn)

倭瓜(wěi

wō)明晃晃(huǎnɡ

huànɡ)

点缀(zhuì

chuò)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家都兴致勃勃地观看了全国“两会”的实况直播。B.2020年的超长版寒假同学们个个养尊处优,做生活的小主人。C.今年是启东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决胜之年,大家纷纷出谋划策。D.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令人肃然起敬。4.下面选项中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每一面墙剧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这句话写出了曹小三观察不够仔细,做事不够认真。B.“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这句话中“风平浪静”一词写出了故事的环境背景,与下文故事情节息息相关。C.“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这句话的“挤”字写出了船夫不遵守规则秩序,总想赶人家前头。D.“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句话仅用列数字的方法来表现金字塔的高大宏伟。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秋天的田野到处能看到果实成熟的景象和芳香。B.《草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C.为了防止酒驾事件再次发生,交警部门采取了强有力的措施。D.中国人口是世界上最多的国家。6.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B.星期六去?还是星期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C.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7.下列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那该是大自然在多长时间内的杰作!②我们居住的这个星球在最古老时代原是一个寂寞的大石球,没有一层土壤。③想一想肥沃土地的来历,你会不由地涌起一种摇接万代的感情。④经历了多少亿万年太阳风雨的力量,原始生物的尸骸才给地球造成了一层层的土壤,每经历千年万年,土壤才增加薄薄的一层。⑤想一想我们那土壤厚达五十米的华北黄土高原吧。A.②④①③⑤ B.①③②④⑤ C.④③②⑤① D.③②④⑤①8.句子练习。(1)语言流畅是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之一。(修改病句)___________________(2)船长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我就开枪了!”(改成转述句)___________________(3)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想象力。(缩句)___________________(4)围绕下面所给的中心句,用举例的方式写一段话,把意思写清楚。妈妈对我的关心真是无微不至。________________9.按课文内容填空。(1)我国的四大名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们在这些名著中,认识了足智多谋、运筹惟幄的________;鲁莽刚猛,大孝子________;________的齐天大圣________;大观园里的多愁善感的________。(2)《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的作者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诗中直接描写农村劳动场面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以________→________→小篆→________→________最为典型。(4)“孤帆远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首诗所反映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送别的人是________,被送的人是________,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________10.根据课内所学填空。(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______》,作者是______。除“草船借箭”外,你还知道这本名著里的______故事。(2)用你自己的话说一说“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这句诗中诗人表达的情感__________________(3)这家百年老店虽然开在巷子里,但是许多外乡人都知道,真是“______——______”啊!(歇后语)(4)我们目前所能见到的最早成熟汉字是______。在汉字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字体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它之后最为典型的分别是金文、______、隶书、楷书。(5)在看古装电视剧的时候,我知道了“郎中”的意思是看病卖药的医生,当然我也可以从______中猜出来“驿站”是______的意思。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箸”,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美地吃起来。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给予中国的筷子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的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材料二】【热点背景】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并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公筷的制作要求。【热点聚焦】不光是泰州,不少省市都发出了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首都文明办、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疫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人们的共识,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排队时保持距离等不少细节都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不过,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只有规范标准和餐厅的承诺还不够,还需要每个人切实地参与。在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提出用公筷,对方用一副我们不讲义气的样子拒绝,也不好意思再提。”“我想用但怕他们觉得我做作,也就忍了。”【材料三】

11、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A.《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长B.筷子的传播距离很长C.筷子的历史悠久,关于筷子有很多话可说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使用公筷公勺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使用公筷公勺是小题大做,完全没有必要。1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表示中国人吃饭很快而且很快乐。()(2)从调查结果看,有6.4万人觉得使用公勺公筷太麻烦。()(3)材料三的宣传图片中,“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告诉我们只要进餐时使用公筷,就不会得病。

()14、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红红认为在自己家也要使用公筷公勺,而爷爷却认为在自己家不用这么做。你认同谁的想法?为什么?_______________文言文阅读。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15、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1)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________________(2)非问无以广识

广:________________(3)舍问,其奚决焉

舍:________________

决:________________16、请用“/”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1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9、根据文段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半截钱里的父爱大学学费每年要6000元。“我连假钱都没有一张。”爹说。吃饭时,爹不是忘了扒饭,就是忘了咽饭,眼睛睁得圆鼓鼓的,仿佛老僧入定,傻愣愣地坐着。“魂掉了。”娘心疼地说。“在这边住茅草屋,去那边也住茅草屋算了!”突然,爹自言自语,说完,扔下筷子,放下碗,径直出去。我知道,爹准备卖掉为自己精心打造多年的寿方。在我们土家族聚居的大深山里,做寿方是和婚嫁一样重要的事情,老人们常满脸严肃地对后生小子们叮嘱:“宁可生时无房,不可死时无方(棺材)。”山寨人一生最大也是最后的希望,便是有一副好寿方。爹的寿方因为木料好、做工好、油漆好,在方圆几十里数第一。听说爹要卖,穷的富的都争着要买。当天下午,一位本房叔父以2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不反悔?”叔父又一次喜滋滋地问。“不反悔!”爹咬着牙,紧紧捏着拳头。当我离家上学时,竟有“巨款”5500元!另外,亲戚们这个10元,那个20元,学费总算勉强凑齐了。爹送我,一瘸一拐的——在悬崖烧炭摔的。四天以后,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报过到,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子,摸出剩钱,拣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四百一十七元五角,他全给了我。我蜷缩在床上,像只冬眠的动物。大学还有四年,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儿,一想到这里我就魂不守舍,没心思闲逛。八月的北京,三十多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中午爹才回来,满头大汗,脸上却没有一点血色。“给,生活费。”推推躺在床上的我,爹递给我一沓百元纸币。我疑惑地看着他。“今早在街上遇到了一个打工的老乡,向他借的。”爹解释。“给你600,我留了200块路费。我现在去买车票,下午回去。”说完,又一瘸一拐地出去了。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下午,我默默地跟在爹的后面,送他上车。列车缓缓启动了,这时,爹从上衣袋中摸出一张皱皱巴巴的十块钱,递给站在窗边的我。我不接。爹将眼一瞪:“拿着!”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住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张半截钱,只一句话:“粘后再用。”我握着那沉重的半截钱,虽然只有半截,却足够我受用一生!20、联系上下文,写出下列词语的意思。魂不守舍:___________________污渍斑斑:__________________21、请你根据对文章的理解,判断下列选项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报过到,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鞋垫之所以变薄,是因为路程太遥远,鞋垫都被磨平了。()(2)八月的北京,三十多度,很“暖和”。这里的“暖和”仅仅指天气暖和。()(3)爹后来给“我”的600元生活费,其实是他卖血得来的。()22、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是对父亲的_________描写和___________描写,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父亲怎样的内心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23、本文主要讲述了三件事,请你根据例子,给前两件事拟定小标题。()——()——(邮寄半截钱)24、“我握着那沉重的半截钱,虽然只有半截,却足够我受用一生。”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___________________25、习作与书写。题目:那一刻,我了本学期结业典礼上,班级要举行“缤纷记忆”座谈会,要求每一位同学分享五年来印象最深的一件事。重点要把事情经过讲清楚,要表达当时的真实感受。把你要分享的一件事写下来吧。要求:把经过写清楚,把“那一刻”写具体,不少于400字。1.【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妒、锻、慈、喉、欺、眷”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注意书写笔画。2.yī

ɡònɡbǐnɡ

wōhuǎnɡ

zhuì【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的能力。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涟漪liányī。供货gònghuò。秉持bǐngchí。倭瓜wōguā。明晃晃mínghuǎnghuǎng。点缀diǎnzhuì。3.B【解析】B考查词语搭配。A项兴致勃勃:兴致:兴趣;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兴头很足。B项养尊处优:处在优裕的地位或环境中,安于享乐。结合后文“做生活的小主人”可知用词不当,可改为“自告奋勇”。C项出谋划策:出主意,定计策。D项肃然起敬:容产生严肃敬仰的感情。4.D【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学生解答此题要熟悉、理解课文内容。D项,“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句话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胡夫金字塔和篮球场作对比,并运用“50层”“126个”数字说明了金字塔的高大宏伟。5.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病句的辨析。要了解常见的病句类型,如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指代不明等,再根据病句的类型进行判断,选择没有语病的一项。A项中,句子搭配不当,“看到果实成熟的芳香”错误,“看到”应和“景象”搭配,“闻到”应和“芳香”搭配,所以本题应将“和芳香”删去。因此本句有语病。B项中,句子杂糅,要么是“《草原》的作者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要么是“《草原》是我国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所以本句有语病。D项中,句子主语是“人口”,谓语是“是”,宾语是“国家”,“人口是国家”明显错误,所以本句要么删去“国家”,要么将“人口”和“是世界上”调换顺序。因此本句有语病。C项正确,无语病。因此本题选择C。6.D【解析】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标点符号运用的辨析。A.本句的提示语在中间,所以“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后面的冒号要改成逗号,正确句子为:“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B.“星期六去?还是星期天去呢?”是一句话,中间的停顿用逗号,第一个问号变成逗号,正确句子为:星期六去,还是星期天去呢?我实在拿不定主意。C.“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和“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属于并列关系的分句,中间的逗号改为分号,正确句子为: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D.本句标点符号运用正确。7.D【解析】D【详解】略8.

语言是否流畅是衡量文章好坏的标准之一。

船长喊道,向海里跳!快!不跳他就开枪了!

谈话激发了想象力。

每天早晨,她总是把早饭做的营养又可口,让我吃的舒舒服服;我有不会做的难题,她就耐心的为我讲解,直到我听懂为止。【详解】(1)此题考查学生病句辨析能力。首先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语言流畅”与“文章好坏”搭配不当,应去掉“好坏”;或改为“语言是否流畅”。(2)这道题考查学生直述句转换为转述句的能力。转述句就是把别人说的话转达出来,直述句改为转述句的转换方法如下:①标点符号的改变,冒号要改为逗号,双引号要去掉,再加上句号;②把第一、二人称改成第三人称。(3)考查学生缩句的能力。缩句,就是把“枝稠叶茂”的长句子,缩短为只留“主干”的短句子,并且不能改变原句的主要意思,就是去枝减叶。缩句步骤:第一,弄懂句子的意思;第二,标出应留词语(主干和必须保留的枝叶);第三,检查对错优劣。找出“的”、“地”、“得”,把“的”、“地”前面的修饰成分去掉,把“得”后面的补充部分去掉。(4)这道题考查学生扩写句子的能力,学生需要按照题目要求进行扩写。扩写时要注意语法正确,不能够改变原句的意思,还要注意在修饰词后面加上正确的“的”、“地”、“得”。扩句,又称扩写,是在主干的基础上添枝加叶,也就是说,根据表达的需要添加上定语、状语、补语等连带成份,使句子意思更具体形象,充实丰满。9.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诸葛亮

李逵

神通广大

孙悟空

林黛玉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甲骨文

金文

隶书

楷书

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三月

黄鹤楼

李白

孟浩然

扬州【详解】本题考查默写和课文内容的理解。(1)我国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水浒传》。罗贯中《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以聪明、机智而闻名,善于用兵,运筹帷幄之中,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他的著名典故有三顾茅庐、草船借箭、火烧赤壁、空城计。施耐庵《水浒传》中的李逵虽然鲁莽,快人快语,打起仗来一往直前,却是个大孝子,他在梁山觉得生活富足,首先想到的就是自己的母亲,说是要接自己的母亲上山。吴承恩《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法力高强,有火眼金睛,还能七十二变,翻个跟斗就有十万八千里,十分神通广大。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林黛玉多愁善感,她经常想着小事,既担心又沮丧,“见花掉泪,见月伤心”。(2)本题出自宋代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全诗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各司其事。小孩子不懂得种田织布之事,却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直接描写农村劳动场面的一句是: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3)汉字字体的演变过程:甲骨文(商)——金文(周)——小篆(秦)——隶书(汉)——楷书(汉末)——草书(东汉末)——行书(东汉末)。(4)本句出自唐代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是: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意思是: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这首诗所反映的故事发生的时间是三月,地点是黄鹤楼,送别的人是李白,被送的人是孟浩然,被送的人要去的地方是扬州。10.

三国演义

罗贯中

火烧赤壁

诗人欣喜若狂、急于返乡的喜悦心情。

隔着门缝吹喇叭

名(鸣)声在外

甲骨文

小篆

古代传递信息休息中转的地方【详解】本题考查名著阅读、诗词名句、歇后语、汉字知识的理解记忆能力。(1)《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作者是罗贯中。借箭由周瑜故意提出(限十天内造十万支箭),机智的诸葛亮一眼识破是一条害人之计,却淡定表示“只需要三天”。后来,有鲁肃帮忙,诸葛亮再利用曹操多疑的性格,调了二十条草船诱敌,终于“借”到了十万余支箭。其他故事:火烧新野、草船借箭、三英战吕布、关羽败走麦城和舌战群儒等。(2)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译文: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光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表达了诗人欣喜若狂、急于返乡的喜悦心情。此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公元763年)春。当年正月史朝义自缢,安史之乱结束。杜甫听到这消息,不禁惊喜欲狂,手舞足蹈,冲口唱出这首七律。诗的前半部分写初闻喜讯的惊喜;后半部分写诗人手舞足蹈做返乡的准备,凸显了急于返回故乡的欢快之情。全诗情感奔放,处处渗透着“喜”字,痛快淋漓地抒发了作者无限喜悦兴奋的心情。因此被称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除第一句叙事点题外,其余各句,都是抒发诗人忽闻胜利消息之后的惊喜之情。诗人的思想感情出自胸臆,奔涌直泻。后六句都是对偶,但却明白自然像说话一般,有水到渠成之妙。(3)隔着门缝吹喇叭——名(鸣)声在外。这条歇后语属于逻辑推理式的歇后语,说明部分是从前面比喻部分推理的结果。此句说明部分是名(鸣)声在外,前面比喻部分为隔着门缝吹喇叭,喇叭在门外面,吹响后,声音当然是在外面,所以说鸣声在外来谐音名鸣声在外。(4)最早成熟汉字是甲骨文,变化过程根据时间来说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甲骨文出现在我国商朝时期,是刻在兽骨上的文字。往后推移,西周时期以大篆盛行,秦将文字统一为小篆。后续文字的发展逐渐沿着规整方正的方向进行。(5)驿站,是古代供传递军事情报的官员途中食宿、换马的场所。可从书籍或者纪录片中获得信息。11.C【解析】11、C12、C13、

×

×14、我认同红红的想法。在家里使用公筷公勺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降低家人生病的风险,还有利于培养好习惯。【解析】1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体会这句话中“长”的意思,它指的是中国人使用筷子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故答案选C。A.错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高。B.错误;筷子的传播距离跟筷子本身没有关系。12、本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A.正确;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就是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正确;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这样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错误;使用公筷公勺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并不是小题大做。故选C。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筷”:筷子,吃饭时夹食物的用具。“快”: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跟“慢”相对)。虽为同音字,但是字义不同,不能放到一起去理解。故此项错误。(2)正确;符合材料二,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3)正确;材料三图片中宣传的标题就是“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14、本题考查观点论证。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就是倡导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使用公筷公勺,所以我们应该认同小红的想法。可以围绕“使用公勺公筷不仅干净卫生,而且能够预防疾病”,“不使用公筷,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风险”等方面来写,言之有理即可。15、

喜欢,喜爱

使……广,增广,增加

放弃,舍弃

判断,解决16、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17、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18、君子之学必好问。19、不提问就不能增加知识。在学习中,要做到不懂就要问,这样才能增加知识。【解析】15、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句意为: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好:喜欢,喜爱。(2)句意为: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广识:增广知识;广:使……广,增广,增加。(3)句意为: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舍:放弃,舍弃。奚:何,怎么。其:之,代词,指代文中的“理”与“识”。焉,代词,指代上述的“理”与“问”。决:判断,解决。16、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意思是: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根据句意其可断句为: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17、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有:好,喜欢;“者也”,判断句式;句子翻译为: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18、本题考查文章主旨。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然后从正反两面分析“学”与“问”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文首句即为中心论点。故文中揭示主旨的句子是:君子之学必好问。19、本题考查思维拓展。学生根据文章内容,写出“问”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即可,注意结合“非问无以广识”、“君子之学必好问”作答,言之有理即可。【点睛】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20、

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定的样子。

附着在物体上的脏东西斑点众多。21、

×

×

√22、

语言

动作

父亲为了给“我”凑学费卖寿方的坚决和不舍。23、

为凑学费痛卖寿方

卖血换钱24、这半截钱是当初分别时扯断的半截,留在父亲手中的半截,父亲寄给了“我”,并嘱咐“我”粘好后再用,体现了父亲对“我”浓浓的爱,以及父爱的伟大,让“我”人生道路上更加有勇气和毅力。【解析】20、本题考查词语解释。要学会掌握理解其中的重要的字,就容易理解整个词语的意思了,还要注意平时的积累。魂不守舍:灵魂离开了躯壳。形容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定的样子。文中指“我”因为大学四年生活费差一大截而精神不集中、心神不定。污渍斑斑:附着在物体上的脏东西斑点众多。文中指钱上面附着了很多脏东西斑点。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1)结合文章内容“到了千里之外的北京,报过到,爹厚厚的“鞋垫”变薄了。他脱下鞋子,摸出剩钱,拣没人的地方数了三遍,四百一十七元五角,他全给了我。”可知鞋垫之所以变薄,是因为父亲把垫在鞋底的钱给了“我”。(2)结合文章内容“八月的北京,三十多度,很“暖和”。爹和我挤在窄窄的单人床上,我不知什么时候睡着了,又好像一整夜都没睡着。当我睁开眼睛时,天已大亮,爹早已出去了。”可知“暖和”一词反衬了“我”极其悲凉的心情,因为我的生活费还差一大截,凄凉的心境与外界的高温形成巨大的反差,所以会觉得“暖和”。(3)结合文章内容“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可知正确。22、本题考查赏析描写手法。语言描写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结合句子“不反悔!”可知是语言描写。动作描写是刻画人物的重要方法之一。人物的每一行动都是受其思想、性格制约的,因此,具体细致地描写某一人物在某一情况下所作出的反应,主要是动作反应,就势必显示出了这一人物的内心活动、处世态度、思想品质。结合句子“爹咬着牙,紧紧捏着拳头。”可知是动作描写。结合文章内容“当天下午,一位本房叔父以2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可知从中体会到父亲为了给“我”凑学费卖寿方的坚决和不舍。23、本题考查概括小标题。结合文章内容“当天下午,一位本房叔父以2500元的高价买走了爹的寿方——爹最后的归宿。“不反悔?”叔父又一次喜滋滋地问。”可知为凑学费痛卖寿方。结合文章内容“他刚走,下铺的同学便问我:“你爸有什么病?我清早在医院里碰见了他。”我明白了——父亲在卖血!”可知卖血换钱。24、本题考查理解句子含义。结合文章内容“我慌忙伸手去拿。就在我刚捏住钱的一瞬间,列车长吼一声,向前疾驰而去。我只感到手头一松,钱被撕成了两半!一半在我手中,另一半随父亲渐渐远去。望着手中污渍斑斑的半截钱,我的泪水夺眶而出。”“仅过了半个月,我便收到爹的来信,信中精心包着那张半截钱,只一句话:“粘后再用。”可知这半截钱是当初分别时扯断的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