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州百丈风电场三期工程项目环评报告_第1页
象州百丈风电场三期工程项目环评报告_第2页
象州百丈风电场三期工程项目环评报告_第3页
象州百丈风电场三期工程项目环评报告_第4页
象州百丈风电场三期工程项目环评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生态影响类)(公示稿)项目名称:象州百丈风电场三期工程项目建设单位:中国航空工业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中华人民共和国生态环境部制 1 11 27 46 83 93 951人新建(迁建)改建扩建技术改造首次申报项目不予批准后再次申报项目超五年重新审核项目重大变动重新报批项目/号否□是:无无无无2析年本)》,本项目作为风力发电项目,根据目录属于“十二、电力),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点、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重要湿地、生态脆弱区、候鸟栖息地、候鸟迁徙路线和重要鸟类聚集区等。项目建设要尽量少占、不占生态公益林。项目建设涉及风景名胜区、划、地质公园规划的衔接工作。”程满足《关于加强和规范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相关表1-1与《关于加强和规范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符合性分析符合性分析加强风电规划和项址陆上风电项目规划选址应避开Ⅰ级保护林地、国家级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点、自然保护区(保护小区)、重要湿地、生态脆弱区、候鸟栖息地、候鸟迁徙路线和重要鸟类聚集区等。①本风电场不涉及Ⅰ级保护林地、国家级森林公园、地质遗迹保护点、自然保护区、重要湿地、生态脆弱区等。②根据实地调查、当地访问调查及周边风电场现状情况调查资料记录,项目区域迁徙鸟类较少,未发现集群迁徙的候鸟,未发现有较为集中的鸟类繁殖地和觅食地,不在广西候鸟集中迁徙通道范围内。3项目建设要尽量少占、不占生态公益林。本工程建设涉及生态公益林,企业正在办林地用地手续,并取得了象州县自然资源局的林地使用意见(见附件5)项目建设涉及风景名胜区、自治区森林公园时,应做好与旅游总体规划、自治区级森林公园规划、地质公园规划的衔接工作。本风电场不涉及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综合结论项目符合《关于加强和规范陆上风电项目建设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明确了风电场建设使用林地禁建区域、限制范围,以及强化风电场道路建设和临时用地管理等要求。本工程与相关规定符合性分析结表1-2与《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风电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通知》符合性分析符合性分析风电场建设使用林地禁建区域自然遗产地、国家公园、自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鸟类主要迁徙通道和迁徙地等区域以及沿海基干林带和消浪林带,为风电场项目禁止建设区域。①本风电场不涉及自然遗产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以及沿海基干林带和消浪林带。②经实地调查及当地访问调查并结合资料记录,风电场拟建区域内无明显集群迁徙的候鸟,也无明显迁徙通道。风电场建设使用林地限制范围禁止占用天然乔木林(竹林)地、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区域的有林地、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地和二级国家级公益林中的有林地。本通知下发之前已经核准但未取得使用林地手续的风电场项目,要重新合理优化选址和建设方案,加强生态影响分析和评估,不得占用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区域的有林地和一级本工程不涉及占用天然乔木林(竹林)地、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下区域的有林地、一级国家级公益林地和二级国家级公益林中的有林地。本项目涉及的公益林属于国家二级公益林,林地类型为防护林地,目前正在办理了林地使用手续,并取得的象州县自然资源局的同意使用林地的4国家级公益林地,避让二级国家级公益林中有林地集中区域。意见(见附件5)综合结论项目符合《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规范风电场项目建设使用林地的通知》的相关要求。治区环境保护厅关于陆域风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审批规定,本工程与相关规定符合性分析结表1-3本项目与《陆域风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表审批原则符合性分析产业与环境政策符合国家环境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和国家产业政策。本工程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的限制类或淘汰类,项目建设符合当前国家产业政策。规划选址与广西陆上风电场建设规划及年度建设方案、广西主体功能区划、生态环境功能区划、广西国土空间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规划相协调。项目选址、施工布置涉及广西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和相关法定保护区域,升压站、办公生活区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内有排放污染物的原则上不予审批;涉及输变电线路要优化调整选线、主动避让,确实无法避让的,重点审查相应专题的法律法规相符性和环境影响分析结论,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无害化穿(跨)越方式,或依法依规向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履行穿越本风电场场址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等。5法定保护区的行政许可手续、强化减缓和补偿措施。规划环评相关风电规划依法开展了环境影响评价,规划环评结论及审查意见应作为项目审批的重要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能源局将本项目列入2021年度保障性并网陆上风电项目建设方案项目表,本工程建设与《广西陆上风电场建设规划(修编)》是相符的。环境现状调查—生态给出了评价区的生态完整性、野生/人工植被、陆生动植物资源等调查内容,并重点调查了生态敏感区、保护物种分布情况。位于广西鸟类主要迁徙通道的项目,开展了鸟类资源专项调查,明确了项目区与鸟类迁徙活动区(包括飞行区、停歇地等)的位置关系。本工程环评报告对风电场场址范围内的生态系统、植被、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物种分布、生态敏感区等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详细调查,同时明确了项目与鸟类迁徙区的相对位置关系。重点调查了风机周边、升压站场区和道路沿线的居民点分布情况,可能受项目建设、运营影响的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和水源地,以及升压站排污的受纳水体水环境质量现状。本工程环评报告根据项目特点和影响范围,重点调查了风机周边和道路沿线的敏感点情况,并进行了声现状监测;对可能受工程影响的河流水质现状进行了监测。区域综合评价对区域现有(含已建、在建)风电场进行了回顾性影响调查和评价,明确了环保措施落实情况及实施效果,分析了区域风机群对迁徙鸟类的叠加影响,提出了“以新带老”环保措施。①本工程为区域已建风电为百丈风电场一、二期,百丈风电场一期位于本项目百丈风电场二期位于本②百丈风电场拟建区内及周边,在春季和秋季候鸟迁徙高峰时间段内,在日间进行的鸟类调查过程中,均未发现大量成群候鸟迁徙过境现象,也未发现大批鸟类在调查区域内滞留停歇。③在夜间进行的灯光引诱法候鸟迁徙调查过程中,在风电场拟建区范围内,均未见到候鸟迁徙经过,且未听到候鸟鸣叫。并得出以下结论:百丈风电场区域栖息其中的鸟类种类、数量、密度和多样性均较低。从地理位置上来看,本风电场不位于主要候鸟迁徙通道6上。并分析了区域风机群对迁徙鸟类的叠加影响,项目区域不是微观尺度的鸟类重要迁徙通道,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会明显增加区域鸟类迁徙的拦截面,留有足够的空间供迁徙鸟类飞行,区域风电建设对鸟类迁徙的叠加影响有限。环保措施—布局和设计优化根据环境保护目标分布情况、环境现状调查、环境影响预测结果对风电场选址、风机机位布设、道路、输电线路路径、施工生产生活区、弃渣场、取土场等布局进行了优化,提出了工程设计、景观塑造等具体可行的优化措施。涉及鸟类活动区的,提出了相关警示措施以避免鸟类撞击风机。对珍稀濒危等保护植物和高寒、生态脆弱区的植被造成影响的,采取了工程避让、异地移栽等措施;对珍稀濒危等野生保护动物造成影响的,提出了驱离、救助、必要时构建类似生境等措施。本工程环评报告对风电场场址、风机位、集电线路、道路、施工生产生活区、弃渣场等布置进行了优化,均不位于饮用水源集雨范围;针对鸟类迁徙影响提出了相关警示、防撞措施、持续跟踪观测和救助鸟类措施;项目调查范围内发现未发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环评报告对项目建设可能造成的植被损失提出了减缓和恢复措施;针对可能出现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提出了避让、减缓、补偿和恢复动物生境等措环保措施—施工期施工布局方案具有环境合理性,提出了及时进行植被恢复、优先选择当地原生物种、禁止使用外来入侵物种等措施。提出了施工期生产生活废水、大气、噪声、固体废物等防治或处置措施,重点关注场地汇水对水源地、湿地等敏感区的影响及保护措施的针对性。项目风机、施工临建区、弃渣场等均不涉及环境敏感区,施工布局方案具有环境合理性,环评报告针对植物损失等影响提出了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植被、选择当地物种进行恢复、禁止使用外来入侵物种等措施;针对施工扬尘、噪声、生产生活废水、固体废物等污染影响,提出了相应的污染防治措施;环评报告重点分析了场风机及道路建设和运营可能对周边水质造成的影响,并提出了挡水坎、截排水沟、沉淀池等污染防治措施,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环保措体废物对运营期产生的废机油、升压站事故油、废铅酸蓄电池等提出的处置措施符合危险废物管理要求。本工程环评报告针对运营期可能产生的废机油、废弃含油抹布等危险废物,收集后依托已建百丈风电场一期升压站内危废暂存间临时贮存,并定期交给有危废处置7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置的措施,符合危险废物管理的要求。环境监测临近鸟类迁徙通道或鸟类栖息地的风电项目,提出在风电场建成后3年内对本区域鸟类活动情况进行持续跟踪观测,并将调查报告报当地环保局备案,同时做好鸟类迁徙期的巡护工作等要求。本评价提出了项目投运后的前3年,建设单位委托相关生态调查单位每年开展1次针对候鸟的监测并做好运营期巡护和鸟类救助工作等要求。环境管理根据需要对涉及敏感区或鸟类迁徙通道的项目提出环境保护适时开展环境影响后评价等要求。本工程环评报告根据区域饮用水源地和鸟类迁徙通道的分布情况,提出了优化施工生产生活区、道路施工场地截排水沟和沉淀池等环保设计,提出开展施工期环境监理、施工期和运营期环境监测、运营期生态监测等要求,提出了运营期迁徙季节每天巡护,若发现风机运行影响到迁徙鸟类的生存,开展候鸟迁徙观测等管理要求。公众参与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与。本工程环评报告按照相关规定开展了信息公开和公众参综合结论项目符合《陆域风电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原则》的相关要求。优先保护单元主要包括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县级以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空气一类功能区等生态功能区域;全市划定优先保护单元37个。重点管控单元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县级以上城镇中心城区及规划区、矿产开采区、港区等开发强度高、污染物排放强度大的区域,以及环境问题相对集中的区域;全市划定重点管控单元26个。一般管控单元为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以外的区域,衔接乡镇边界形成管控单元;全市划定一般管控单元6个。8本项目位于来宾市象州县,根据《广西“三线一单”数据共享应用平台建设项目智能研判报告》,工程属于一般管控单元(见附图6),不涉及生态保护红线。表1-4项目与来宾市生态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清单符合性分析管控类别生态环境准入及管控要求本项目情况判定结果空间布局约束1.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公益林、天然林等具有法律地位,有管理条例、规定、办法的各类保护地,其管控要求原则上按照各类保护地的现行规定进行管理,重叠区域以最严格的要求进行管理。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管理的各类自然保护地,还应执行国家、自治区有关生态保护红线内各类开发活动的准入及管控规定和要求。本项目不涉及生态红线,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水源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永久基本农田(见附件4)。符合态环境部关于加强高耗能、高排放建设项目生态环境源头防控的指导意见》(环环评〔2021〕45号)布设在依法合规设立并经规划环评的产业园区。本项目不属于“两高”项目。3.新建、改建、扩建重点行业建设项目必须符合国家、自治区和来宾市发展规划和产业布局,符合国土空间规划和园区规划要求。本项目不属于重点行业,项目符合产业政策要求。4.严控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产能,加快淘汰钢铁、铁合金、铅冶炼、钒冶炼、水泥、皮革加工、平板玻璃、造纸、酒精等行业的落后产能和过剩产能,坚决关停产能严重过剩行业违规项目。本项目不属于高耗能、高污染行业。5.城市建成区禁止新建、扩建钢铁、有色、石化、水泥、化工等重污染企业。本项目不涉及。6.金秀瑶族自治县执行《广西第二批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中的《广西壮族自治区金秀瑶族自治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忻城县执行《广西1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本项目不涉及。9西壮族自治区忻城县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污染物排放管控1.城市建成区已投入运行的污水处理设施需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新建(扩建)的县级及以上污水处理设施必须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本项目不涉及。符合2.加强红水河、柳江、黔江、北之江流域内的城镇和农村的生活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置及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流域内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和养殖业污染防治;强化工业及工业园区的污水治理,实施产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处置并实时监控。本项目营运期无废水产生3.新建、改建、扩建涉及重点重金属排放建设项目依照相关规定实行总量控制。项目不涉及重金属排放。环境风险防控1.健全完善区域性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监管合作机制,继续加强红水河、柳江、黔江等水环境保护联防联控,完善水环境日常监管及突发环境事件联动工作机制,完善联合监测、预警和信息共享,协同应对重大环境污染事故。本项目营运期无废水产生符合2.建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风险定期排查制度,持续开展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水质状况监(检)测与评估,强化饮用水水源环境风险管控;稳步推进单一水源的县(市、区)备用水源建设;加快不达标饮用水水源治理或替换。本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3.健全和完善全市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开展环境空气质量和大气污染源监测,建立完善严格的环境监测预警机制。本项目不涉及。4.建设城市重污染天气监测预警系统,积极应对重污染天气,将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纳入各级政府突发事件应急管理体系。本项目不涉及。5.推进区域危险废物利用处置项目建设,统筹推进危险废物焚烧、填埋集中处置设施建设,重点增加砷渣、典型冶炼废渣等危险废物综合利用能力;鼓励有色、石化、化工等大型企业集团和园区配套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设施,促进危险废物源头减量与资源化利本项目产生的危险废物委托有资质单位进行处置。用。资源开发利用效率要求1.水资源: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严格用水总量指标管理,健全覆盖市、县行政区域的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体系;对于地下水开发利用应严格按照地下水开发利用控制目标控制地下水资源扩大开采。本项目为风电项目,耗水量较小。符合2.土地资源:严格执行自治区下达的土地资源利用总量及效率管控指标要求。落实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法律法规,加强自然资源调查评价监测和确权登记,实施建设用地总量、强度双控制度和“增存挂钩”机制,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完善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本项目为风电项目,用地符合国土空间管控要求,已并取得了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的用地预审及选址意见书(见附件3)。3.矿产资源:严格执行市、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中关于矿产资源开发总量和效率的目标要求。推进绿色矿山建设,严格执行矿山最低开采规模标准,未达到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要求的,不得新立采矿权;已有矿山开采能力应达到矿山最低开采规模要求。本项目不涉及。4.岸线资源:涉及岸线开发的工业区和港区,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划实施,控制占用岸线长度,提高岸线利用效率,强化岸线用途管制。本项目不涉及。5.能源资源:建立能源消耗总量控制和预警制度,重点围绕有色金属冶炼、建材、造纸等高能耗行业,推行节能减排政策和能效。推进新能源建设,落实国家碳排放达峰、中和行动方案,降低碳排放强度。本项目为风电项目,能源消耗小。模广西煤、气、油等资源匮乏,水能资源较丰富,但目前除为满足广西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能源的需求,保证能源安全,广西展必须实施能源形式多元化战略,推进能源多元清洁发展,转变利用方式,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能源示范区。深度开发水电发展中小型水电,合理布局抽水蓄能电站。优化发展火电,优先组,推进传统能源清洁利用。积极发展生物质能、风能、太阳能、地热能、生物质成型燃料、生物质气化等项目建设,开展分布式能源和太陆上风电、光伏发电及多能互补一体化项目建设方案的通知》(桂能新能减排温室气体、减排有害气体、提高社会综合经济效益起到了深远的影响。象州百丈风电场三期工程项目为列入广西2021年风电开发建设方案的风电场之一。场址位于象州县妙皇乡六帽山山脊一带。根据场址实际情况并结合项目开发条件,规划象州百丈风电场三期工),2022年10月,受中国航空工业新能源投资有限公司委托,我公司承担该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编制工作。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立即组织有关技术人员进行现场勘查、收集资料,并根据有关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规范,编建设地点:象州县妙皇乡六帽山山脊一带,本项目风电场地理位置见附6000kW风机、8台箱式变压器、35kV集电线路、进场及场内道路组成。项表2-1项目组成一览表工程组成主要内容主风风机机本项目共安装8台6000kW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体工程机机组区组48MW。(注:本工程工规划选址11个机位点,其中3个为备用机位)机组变压器每台风机配备一台35kV油浸式无励磁调压升压变压器,共风机吊装平台总占地面积16000m2,每个机位旁设置40m×50m吊装场地。配套工程集成线路本风电场集电线路采用直埋电缆+架空线方式,共2回集电线路。风电场场内新建集电线路长约16km,2回架空线路总长13.4km,直埋电缆段长约2.6km。道路工程修建道路18.8km,其中改扩建进场道路0.8km(将原来4m宽的乡道改建为5.5m宽,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新建场内道路18km,路基宽5.5m,路面宽4.5m,厚山皮石路面。辅助工程施工生产生活区本工程拟在风电场中部(1#风机旁)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生产生活区布置有临时办公室、简易材料仓库、简易设备仓库、综合加工系统等占地面积约8000m2。弃渣场主体工程设计时,规划布置了6个弃渣场,占地类型为林地,弃渣场占地面积共8hm2。临时堆土场共布置32个临时堆土场,其中风机机组区、集电线路区及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堆土场共26个,在相应各区空地上堆存,占地面积计入各区面积中,本区用地面积为道路建设区及弃渣场区临时堆土场新增用地面积。占地面积约1.9hm2。供水施工期:施工生产用水取自附近水库;施工生活用水考虑用水罐车从场址附近取水点取水运输至施工点。供电接引附近现有的10kV电源线路使用。依托工程升压站本项目35kV集电线路通过架空线路接入象州百丈风电场一期110kV升压站(注:升压站不在本次评价范围)环保工程污水处理系统施工期:施工废水经隔油、沉淀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经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作林地施肥。6000kW的风电机组,总装机容量48MW。风力发电机塔架置一个40m×50m风机吊装平台。表2-2风电机组技术参数表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型号/GWH191-6.02单机容量单机容量kW60003转轮直径m叶片数/3轮毂高度m切入风速m/s2.5切出风速m/s20额定风速m/s8.94塔架塔架类型/钢制锥筒轮塔筒重量t290本工程风力发电机与35kV箱式变压器组合方式采用一机一变方案,即每台风机配备一台油浸式无励磁调压升压变压器,布置在风电发电机的塔架表2-3箱式变压器技术参数油浸无励磁调压升压变压器形式数量容量华氏箱变6600kVA本工程本期新建2回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至风电场升压站的35kV集电线路,线路起于风电场风力发电机组,止于风电场升压站,采用地埋电缆+架空线路方式,一部分采用2回35kV架空线路,从升压站出线至本工程箱变采用杆塔架空的形式;另一部分采用35kV电缆敷设的形式,从风机至箱本工程8台风力发电机组共分2组,每组分别用35kV集电线路接至象整个风场的运输分为风电机组运输、其他设备材料及建筑材料运输。根风电场处丘陵区,为了节约投资和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场内施工及检修道路是在利用现有的交通便道基础上,再新建两侧各留0.5m土路肩。为满足大件运输要求,道路纵坡一般控制在14%以临时办公室、简易材料仓库、简易设备仓库、综合加工系统等占地面积约本工程拟采用商品混凝土,在现场不设置混凝土拌和系统。商品混凝土施工期:本工程施工用电主要包括施工生产生活区用电及基础施工用电两部分。场址区域附近已有10kV线路经过,施工生产生活区施工用电采用施工期:施工生产用水取自附近水库;施工生活用水考虑用水罐车从附本风电场工程用地包括永久用地和临时用地两部分,项目工程用地性质本工程永久性用地主要包括:风力发电机组基础占地、箱式变压器基础表2-6工程永久性用地汇总表序号项目占地面积(hm2)占地类型及面积林地草地1风机及箱变基础0.40.4/2输电线路杆塔0.680.580.1合计//临时用地包括:风电机组安装平台、直埋电缆、施工生产生活区、临时堆土场、弃渣场等临时设施的用地,场内施工道路。临时用地具体数值分别表2-7工程临时性用地汇总表序号项目占地面积(hm2)备注林地草地旱地1风机基础安装平台//2直埋电缆0.20.10.050.053施工生产施工区0.80.8//4弃渣场8.07.20.8/5堆土场0.2/6场内道路9.97.5/合计22.4///本工程施工产生土石方主要为风机及吊装平台场地平整、道路建设区开挖回填、升压及储能站区和施工生产生活区场地平整以及集电线路区管沟、表2-8主要施工设备一览表序号机械名称规格单位数量1压路机台22起重机台125t台150t台1台13挖掘机台34搅拌机JS1000台153.5t辆6辆26振捣器台17钢筋切断机台38推土机T220台39轮式装载机3m3台3×50m风机吊装平台。每台风机配备一台油浸式无励磁调压升压变压器,布对外交通道路:整个风场的运输分为风电机组运输、其他设筑材料运输。根据风场风机布置及周边现有道路情况,场对内交通:风电场处丘陵区,为了节约投资和减少对植被的破坏,场内施工及检修道路是在利用现有的交通便道基础上,再新建连接各台风机的道风电场要进行进场道路的改建,场内道路的修筑,风机场地的平整,同时建设临时性工程,然后进行风机塔基基础及施工平台的土建施工,集电线路架设等,最后是风机安装,工程主体电力、电气设备安装,施工工艺流程制,局部道路回转半径较小,运输叶片车辆行走难度较大。因此建议叶片运叶片专用特种运输车辆在运输时,可将叶尖向上张起一定角度(30°~弯道通过性能。本工程叶片运输推荐使用此种运输方式。整个车体系统由牵图2-2举升及旋转式运输车示意图基础开挖:本风电场风力发电机塔架基础采天然地基。石方开挖采用手风钻钻孔爆破,土方开挖采用小型反铲挖掘机挖土至离设计承台底标高至需要填筑的路基处或用于场地平整。开挖完工后,应清理干净,进行基槽基础混凝土浇筑:基槽验收毕后,在基槽上立模进行风机塔架混凝土基础浇筑,先浇筑混凝土垫层,混凝土凝固后,进行钢筋绑扎(注意接地电阻的预埋),然后进行基础混凝土浇筑。混凝土采用外购的商品混凝土,9m3混凝土搅拌运输车运输,混凝土泵车泵送入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混凝土夯实。回填土应均匀下料,分层夯实。基础钢筋混凝土施工顺序:基础的放线定位及标高测量→机械挖土→清底钎探→验槽处理→混凝土垫层→立设混凝土基础模板→绑扎钢筋、预埋底法兰段→钢筋及预埋件的隐蔽验收→浇灌③箱式变电站基础施工及设备安装箱式变压器基础施工:箱变基础(混凝土平台)与风机混凝土基础同时浇筑,经过养护达到相应的强度后即可进行设备安装。每台风电机组旁配有箱变基础(混凝土平台)与风机混凝土基础同时浇筑,经过养护达到相本风电场属丘陵地貌,山体连绵起伏,风机多布置在丘顶及山顶上,机位点需要做场地平整后方能作为基础施工及设备的吊装提供合适的工作场吊车配合。吊装施工时间要尽量安排在风速不大的季节进行。风机的安装程空线路,从升压站出线至本工程箱变采用杆塔架空的形式;另一部分采用一是施工准备;二是基础施工;三是杆塔组立;四是架线。杆塔材料主要通本工程集电线路工程线性布置,单个塔架规模较小,塔基基础开挖以人工为主,线路在确保安全和质量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开挖的范围,避免不必要的开挖和过多的破坏原状土。对于铁塔塔基,基础施工时,尽量缩短基坑暴露时间,做到随挖随浇制基础,同时做好基面及基坑的排水工作;基坑开挖大时,尽量较少对基底土层的扰动。基础施工流程:分坑——土石方开挖——绑筋、支模——砼浇筑——砼养护。杆塔组立:采用内抱杆外拉线方式立塔,可以减少占地面积,加快施工架线:放紧线采用人工或张力机放线,机械紧线,推荐用机械放紧线分耐张进行操作。操作地点考虑地形、设备、人员的布置需要占用一定面积的场地。紧放线时应充分考虑原有导、地线的特性,严格按设计提供的弧垂、应力要求进行施工。跨越公路、电力线路时,均考虑搭设跨越辅助架进行施施工前应对电缆进行详细检查;规格、型号、截面电压等级均符合设计要求,外观无扭曲、坏损及漏油、渗油等现象。进行绝缘摇测或耐压试验。头指示方向滚动。如无箭头时,可按电缆缠绕方向滚动,切不可反缠绕方向滚运,以免电缆松弛。电缆支架的架设地点应选好,以敷设方便为准,一般根据图纸开挖电缆沟道,清除沟内杂物,铺完底沙或细土。电缆敷设可路基施工的施工工序为:清除植被→平地机、推土机整平→截、排水沟放样→开挖截、排水沟→压路机压实→路基首先,由人工配合机械设备砍树木、挖树根,清除表土,原地面横坡陡于1:5的填方地段,由机械挖台阶,并将原地面翻挖压密实,对于存在不良土质的原地面层,一律清运到弃土场;然后,及时施工下挡墙、护脚墙,为路基填土做准备。挖方地段要按设计要求,提前施工做好坡顶截水沟,以防施工前先复核原地面线,测定坡口线。对地质条件差、容易产生坍方的挖严禁放大炮开挖。边坡开挖高度每下降3m~4m后,测量坡比,并用机械配合人工及时修整边坡坡面。每一台开挖到位后立即施作边整边坡。当土方开挖接近路基标高时,鉴别校对土质,然后按基床设计断面大型推土机配合推运土,分段自上而下地进行。对于高边坡地段,开挖要与防护紧密地结合起来,开挖一台,防护一台,地质特别破碎地段,必须采用质变化时取样,按JTJ051-93标准方法进行一次颗粒分析、液限和塑限、有机质含量和击实试验;用重型击实仪确定土的最大施工方法为砂浆砌片石砼。砂浆用砂浆搅拌机现场拌和,浆砌石用汽车道路施工过程中对岩土条件较差的挖方段边坡采取喷砼护坡。沿高填路段的边坡坡脚修筑浆砌石挡墙护脚。防护工程的工期与排水工程的工期安排相结合,对半填半挖有挡土墙及防护路段,优先路基开工,对填方路段的挡土墙,先砌筑一定高度,再把路基填筑到一定的高度。对于路堑段,土石方开挖优先挖出边线,适时地安排挡土墙及边先在一侧路基施工,另一侧保证通车,一侧施工结束后,再对另一侧进行施工。施工期间,在施工路面周围设置警示路障。施工前对加宽部分、排各种排水沟渠的连接过渡,前后接顺,并与原有沟渠结合,防止冲毁农田及采取的主要施工工艺为:测出施工生产生活区占地范围;对施工生产生时堆土场区,并做好临时防护措施,以便后期治理覆土所用;在生活区采用活动板搭建工棚;对施工场地进行平整辗压,修建引水、引电设施,机械入样→现场清理、平整及地基处理→排水、截水沟施工→挡土墙施工→弃渣→①施工准备:在渣场进行施工之前先将施工所需涵管、片石等材料调运②现场清理、平整及地基处理:弃渣前,先清除地表草皮及腐殖土,并③截排水沟施工:截排水沟为浆砌石结构,施工流程为块石、砂浆材料基底夯实。根据弃渣场地形及环境特点宜采用仰斜式挡土墙,防止弃渣滚落⑤弃渣:弃渣要分层进行,必要时应使用压路机对弃渣碾压,使其满足基本的压实稳定性。渣堆放严格控制边坡坡比,将水汇入排水沟内。在弃渣堆放过程中安排专人指挥现场车辆,保证车辆弃渣一次性堆放到位及堆放合⑥渣场培土绿化:弃渣场成型后应及时培土绿化,培土为50cm厚种植⑦定期巡查:弃渣完毕后,应派专人定期对渣场进行检查,若有特殊情施工初期应先将临时堆土区地块略加平整夯实,表层土堆放时分层压实图2-3运营期风电场工艺流程图无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本项目所在区域属于属于省图3-1本工程与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的位置关系示意图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项目所属区域属于2-1农林产图3-2本工程与广西壮族自治区生态功能区划的位置关系示意图根据现场调查及区域相关资料,来宾市地处亚雨林的过渡地带。地带性植被为偏湿性季风带常绿展对自然资源过度利用,区域原生森林植被已荡然谷残存零星片段性的次生阔叶林,原生植被已被按所替代,形成次生或人工植被。评价区现状植被可评价区针叶树种主要为桉树林,零星分布有马尾楝等;灌丛种类主要为桃金娘灌丛、野牡丹灌丛、大,受自然条件和人为干扰的综合影响,区域植被以人工植被和次生植被为主。山顶及山脊区域多为次生马尾松林和人工桉树林,部分地方分布桃金娘五节芒铁芒萁灌丛、野牡丹灌丛等;海拔100~300m分布有次生阔叶混交林,由乔木和灌丛组成的杂木林和灌草丛;部分山坡、坡脚及村落附近以及进场道路沿线平五节芒铁芒萁野牡丹桃金娘本项目评价区的植物种类较贫乏,评价区域内地带性原生典型植被保存不多,大面积的为次生植被和栽培植被,区域内植物区系具有明显的次生性质。根据现场调查情况,项目用地范围位于山体上部山类型为桉树人工林和灌草丛,通过实地考察,本工程占地区未发现重点保护通过现场调查,并根据《中国外来入侵种名单(第一批)》(2003)、《中国外来入侵种名单(第二批)》(2010)、《中国外来入侵种名单(第三批)》(2014)、《中国外来入侵种名单(第四批)》(2016),本项目沿线区域已存在外来物种的分布,多为无意引入的外来物种。在评价区内外其余外来物种为零星分布且个体数量不大。鬼针草和胜红蓟在项目沿线局部形成单一优势群落,对局部生物多样性产生一定影响,其余外来物种对当地①本项目属新建项目,风电场场址所在地目前为低山丘陵地貌,桉树人工林用材林在评价区山脚至山顶区域均有大面积的分布;柑橘经济果木林在油茶、油菜、玉米等农作物;评价区草丛分布广泛,尤其是山顶区域及部分陡峭山坡常分布有大面积的草坡,主要种类为芒萁、白茅等,草坡下缘地带以通常以灌丛为主,主要种类有粗叶榕、悬钩子属、山黄麻等。工程区域植②项目评价区的植被种类较为贫乏,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古树名木。工程动物1种,虎纹蛙;列入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分别为黑眶蟾蜍、沼花狭口蛙。属于亚热带林灌、草地、农田动物群中的次生林灌、草地和农田动物群,主要分布于农田草丛、池塘水坑和池塘草丛中。其中蟾蜍科分布最滑鼠蛇、银环蛇、金环蛇、舟山眼镜蛇;未列入保护名录的有4种,包括:种,分别为华南兔、中华竹鼠、赤腹松鼠、黄鼬、鼬獾;未列入保护名录的内人类活动频繁,区域内分布的以啮齿目动物为主,主要分布于山地森林、灌丛、农地、村庄等建筑物和树洞中。种群数量相对较多的啮齿类动物有小为了解风电场区域生态环境现状和鸟类情况,本报告收集这一区域及邻近区域相似生境的鸟类资源的历史数据。同时结合《中航象州百丈风电项目2011年)、《风力发电场对鸟类的影响》(王明对鸟类迁徙的影响分析与对策》(卞兴中、蒋志学等,2010)等相关调查研在风电场区生态评价范围内分布的鸟类中,属国家重点保护动物的有6种,均为国家II级重点保护动物,分别为黑翅鸢、黑鸢、普通鵟、池鹭、灰胸竹鸡、白胸苦恶鸟、白胸翡翠、红耳鹎、白喉红臀鹎、白头鹎、绿翅短脚鹎、棕背伯劳、丝光椋鸟、八哥、红嘴蓝鹊、灰树鹊、喜鹊、大嘴乌鸦、黑脸噪鹛、画眉、白颊噪鹛、棕颈钩嘴鹛、黄腰柳莺、黄眉柳莺、长经实地调查及当地访问调查并结合资料记录,在风电场拟建区域内未发本工程场址及其周边区域无明显集群迁徙的候鸟,也无明显迁徙通道;调查范围内迁徙鸟类种群和数量相对较少;未发现有较集中的鸟类繁殖地和觅食地。但本工程位于从北部湾沿海地区逐步扇形收窄经横县西津湿地一带向北、再经大瑶山向桂北南岭山地、通过湘桂走廊和南岭山脉的一些山坳口进入华中(动物)区这一迁徙通道的边缘,也位于大瑶山这一重要鸟类分布区的边缘地带。因此,在鸟类迁徙季节,风电场区及其周边区域仍会有一些图3-3本工程与广西候鸟迁徙通道位置关系图图3-4本工程与周边鸟类迁徙路线示意图),表3-1象州县区域大气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表(单位:µg/m3;一氧化碳mg/m3)污染物年评价指标标准值现状浓度达标情况PM10年平均704361.4达标PM2.5年平均353188.6达标SO2年平均6030.0达标NO2年平均4035.0达标CO24小时平均第95百分位数430.0达标O3日最大8小时平均值的第90百分位数75.0达标本项目风电机区域主要地表水体为石祥河和绿青水库,为了解区域水环境质量状况,本项目委托广西三达环境监测有限公司对项目周围地表水环境表3-2地表水环境监测断面及监测点布设情况表断面编号断面位置B1石祥河B2绿青水库水温、pH值、溶解氧、化学需氧量、五表3-3地表水质量现状监测分析方法一览表检测项目检测标准检测仪器检出限水温《水质水温的测定温度计或颠倒温度计测定法》GB/T13195-1991表层水温计—pH《水质pH值的测定玻璃电极法》GB/T6920-1986便携式双通道多参数分析仪DZB-718—溶解氧《水质溶解氧的测定电化学探头法》HJ506-2009便携式双通道多参数分析仪DZB-718 高锰酸盐指数《水质高锰酸盐指数的测定》GB/T11892-1989酸式滴定管50ml0.5mg/L化学需氧量化学需氧量快速密闭催化消解法《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增补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2002年)酸式滴定管50ml2mg/L五日生化需氧量《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生化培养箱SPX-80F0.5mg/L氨氮《水质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HJ535-200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7504C0.025mg/L总磷《水质总磷的测定钼酸铵分光光度法》GB/T11893-198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V-7504C0.01mg/L悬浮物《水质悬浮物的测定重量法》GB/T11901-1989电子天平MS205DU4mg/L石油类《水质石油类和动植物油类的测定红外分光光度法》HJ637-2012红外分光测油仪JLBG-1260.01mg/L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该监测点水质受到该污染物的污染,即受监测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质量标准Ci,j——污染物i在监测点j的浓度;SSpH.jpH.j= pHj-7.0pHsu-7.0 7.0-pHj7.0-pHsdpHsd——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下限;pHsu——地表水水质标准中规定的pH值上限。DOf-DOjDOfDO,jDOfDO,jjs468DOf=31.6+TDOf——某水温、气压条件下的饱和溶解氧浓度,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大于1,表明该水质参数超过了规定的水质标准限值,水质受到该污染物的污染,水质参数的标准指数越大,说明该水质参数表3-4B1石祥河水质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表(单位:mg/L)序号项目监测日期监测结果标准值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1水温2022.11.072022.11.082022.11.0922022.11.072022.11.082022.11.0932022.11.072022.11.082022.11.094DO2022.11.072022.11.082022.11.095高锰酸盐指数2022.11.072022.11.082022.11.096COD2022.11.072022.11.082022.11.097BOD52022.11.072022.11.082022.11.098氨氮2022.11.072022.11.082022.11.099总磷2022.11.072022.11.082022.11.09石油类2022.11.072022.11.082022.11.09表3-5B2绿青水库水质监测结果统计与评价表(单位:mg/L)序号项目监测日期监测结果标准值超标率最大超标倍数1水温2022.11.072022.11.082022.11.0922022.11.072022.11.082022.11.0932022.11.072022.11.082022.11.094DO2022.11.072022.11.082022.11.095高锰酸盐指数2022.11.072022.11.082022.11.096COD2022.11.072022.11.082022.11.097BOD52022.11.072022.11.082022.11.098氨氮2022.11.072022.11.082022.11.099总磷2022.11.072022.11.082022.11.09石油类2022.11.072022.11.082022.11.09监测结果表明,各监测断面监测因子均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3-6声环境现状监测点布设一览表监测点编号点具体位置环境特征N1龙头村(进场改建道路路口)无明显噪声源N2龙头村(进场改建道路北面)无明显噪声源N31号风机下无明显噪声源评价方法:以等效连续A声级为评价指标,评价标准:龙头村(进场改建道路路口)位于省道208旁,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工程其他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表3-7环境噪声监测结果一览表单位:dB(A)序号监测点位名称监测结果标准限值昼间夜间昼间夜间昼间夜间N1龙头村(进场改建道路路口)7055N2龙头村(进场改建道路北面)5545N31号风机下(GB3096-2008)4a类标准要求,龙头村(进场改建道路北面)和1号风机题本项目为新建项目,无原有环境污染情况。项目周边主要为桉树林,部经现场踏勘及咨询象州县自然资源局(附件4),本工程评价范围内不涉及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地等特殊生态敏感区,也不涉及国家公园、森林公园、地质公园、风景名胜区等重要生态敏感区,用地不涉及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植物保护条例》及《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评价区域内未发现古树名木,本次调查未发现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重点保护野根据区域已有调查成果及本次实地调查,本风表3-8项目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一览表环境要素保护目标与项目相对位置规模保护级别环境空气龙头村进场改建道路路口西北面约25m30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进场改建道路北面约48m200人界首村距离场内道路200人360m声环境龙头村进场改建道路路口西北面约25m30人《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进场改建道路北面约48m200人本项目不涉及饮用水源保护区,距离最近饮用水源保护区为妙皇乡盘古村古朴水源地(约为1.3km),为地下水型饮用水源,工程施工建设不在水本项目区域地表水体主要有石祥河、绿青水库,本工程地表水环境保护表3-9本工程地表水环境保护目标汇总情况一览表序号环境敏感点及保护目标功能与工程的位置关系保护级别1石祥河农业灌溉用水距离最近风机(6#风机)约1.6km,改扩建进场道路跨越石祥河《地表水质量标准》(GB3095-2012)Ⅲ类标准2绿青水库农业灌溉用水距离最近风机(1#风机)约1.1km,及距离新建道路最近距准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二类功能区,则其环境空气的保护目标执行《环境空表3-9《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项目取值时间标准限值执行标准SO2年平均6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500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200CO24小时平均4mg/m31小时平均10mg/m3TSP年平均20024小时平均300PM10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PM2.5年平均3524小时平均75O3日最大8小时平均1小时平均20024小时平均30附近主要地表水为石祥河、绿青水库,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表3-10《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单位:mg/L(除pH值外)序号项目III类标准限值(mg/L)1pH(无量纲)6~92COD≤203BOD5≤44DO≥55氨氮≤1.06悬浮物四级标准)7石油类≤0.058高锰酸盐指数≤69总磷河流≤0.2水库≤0.05项目位于象州县妙皇乡六帽山山脊一带,龙头村(进场改建道路路口)表3-11《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单位:dB(A)声环境功能区昼间夜间55454a类7055表3-12《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4-1996摘录)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表3-13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昼间夜间7055项目位于象州县妙皇乡六帽山山脊一带,属于乡村区域,运营期场界噪声执行《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类标准,详表3-14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功能区类别单位标准限值昼间夜间dB(A)5545施工废水经沉淀处理后回用于洒水降尘,不外排项目固体废物贮存、处理过程中,一般工业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执行《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施工期生态环境影析占用用地均为林地。项目永久占地会使这些土地失去原有的生物生产功生态功能,土壤结构及植被遭到破坏,土地利用类型转变为建设用地,占地占评价范围土地面积比例小,对整体土地扰动面积不大,对整个区地利用类型影响不大。风电场建设占地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行管理等各阶段高度重视,尽可能缩小破坏范围,强化施理。除永久占地外,临时施工区、吊装用地等会临时占用土地,本工程项目施工占地不可避免会破坏占地区植物及植被。本工程风机塔施工点分散,单基塔占地较小,其永久征地损坏的植被面积较小。吊装平台、弃渣场等临时占地主要选用灌草丛,并尽量保持其原有植被,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风机塔位于山岭上,需设置施工道路,为便于维护管理,需建设通向风施工道路及场内道路尽量利用原有的通道。本区的自然植被受人为干扰和破坏,其林分质量、生物多样性程度以及生态价值已经有所降低,工程区域受影响植被类型以桉树人工林和灌草丛为主,且受影响的植被类型在工程直接植被的扰动较大,特别是场内道路的建设影响范围较大,但由于无特别敏感或脆弱的生态系统,受本工程影响的植被主要为该地区的次生工类型,项目位于南方多雨地区,场地土壤覆盖层较厚,利于因此,本工程对评价区自然植被的影响,不论是永久影响,还是临时影响,项目建设需占用原有植被,导致植被生物量损失,由于临时占地损失生物量可以通过生态恢复基本上得到补偿,本次评价只估算永久占地生物量损根据《我国森林植被的生物量和净生产量》、《广西森林植被碳储量及价值估算研究》等文献进行类比分析,结合本项目评价区植被的结构、物种组成等,进行适当的修正计算后,本项目评价区内各植被类型平均生物量根据现场调查,工程影响范围内的桉树林在群落中种群数量大,分布范围较广,亦多为常见种;其余涉及的物种均为区域常见种,不存在因局部植被管理不慎而导致植物种群消失或灭绝。施工沿线具有多年形成的较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其工程影响范围是线条状,地表植被的损失将对现有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影响,但由于损失的面积相对于沿线地区是少量的,而道路绿化又将弥补部分损失的生物量,因而,施工不会影响评价区根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内未发现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和名木古树。但需注意对广西一些广布保护植物的辨认、避让和保护,其中金毛狗蕨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植物,虽然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但在该区域可能零星分布,在工程施工前,应向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发放印有金毛狗蕨整体和各部位特征照片的保护植物宣传手册,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上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应立即采取工程避让、圈地保护或就近移栽等方式,确保工程施工不会对区域本工程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发生在施工期。随着工程的开工,施工机械、施工人员陆续进场,施工占地和施工噪声等将破坏和改变局部原有野生动物的生存、栖息环境,使上述区域的动物被迫暂时迁移到适宜的环境中去①对一般野生动物资源的影响工程施工期对评价区内的陆生动物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工程塔基和场内道路占地,以及施工人员活动增加等干扰因素将缩小野生动物的栖息空间,树木的砍伐使动物食物资源的减少,从而影响部分陆生动物的活动区域、迁移途径、栖息区域、觅食范围等,从而对动物的生存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表现在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的噪声干扰,会引起动物的迁移,使得工程范围内动物种类、数量减少,动物分布发生变化。施工期间,临时征地区域,对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的活动有一定的影响,鸟类和本工程风机塔占地分散,施工方法为间断性的,单个风机塔的短、点分散,施工人员少,故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影响范围不大且影虽然风电场内修建有通向风机塔的道路,由于单塔施工安装工程量很此道路使用率较低,对野生动物的惊扰也较小,大部分种类可随施工结束后以上分析表明,本工程施工场地分散,各工短,对区域野生动物的生境扰动较小,工程占地不会影响其整体的生态功能及动物生境,工程区域未发现有较封闭、集中的野生动物栖息地。因此本工程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较小,同时随着施工的结束和临时占地植被的恢复随着施工道路修建,施工机械、施工人员陆续进场,工程的开工后施工占地和施工噪声等将破坏和改变新修道路两侧和施工区原有鸟类的栖息环伪场内道路修建占地和工程塔基占地,以及施工人员活动增加等干扰因素将缩小鸟类的栖息空间,灌丛和树木的砍伐使鸟类活动场所和食物资源的口施工噪声(包括施工机械、车辆及施工人员的噪声)干扰,会导致鸟类的避退和迁移,使得工程范围内鸟类种类和数勻人类活动强度和频度提高,原来一些不易到达的地方(如山岭上部、山脊山顶)可到达性增加,以及施工区产生的扬尘造成局部周边环境污染,都降低了原来的鸟类栖息地质量,使鸟类活动受到影响,可能造成该施工区施工期间将会干扰鸟类的正常活动、导致鸟类退避或转移,但不会直接造成物种在该地区的消失。随着施工的结束和植被的恢复,不利影响将逐渐吗可能导致的偷猎。由于道路修建使得山顶可到达性增加,以及施工人员的进入和分散活动,有可能发生对鸟类进行捕猎。对这种影响,在落实严在阴天和雾天夜间,鸟类在迁徙过程中常表现出较强的趋光性,通但每年迁徙季节仍有一些迁徙鸟类路过。如果在鸟类迁徙季节里夜间施工但如能采取严格控制鸟类迁徙季节的夜间施工时间的措施,则可以有效减缓本工程风机塔占地分散,两风机塔间会保持一定的距离,并进行间断性的施工。单个风机塔的施工时间短、点分散,施工人员少,故工程建设对鸟原来退避的鸟类大部分仍可回到原来的区域。风电场内修建的通向风机塔施工道路,由于单塔施工安装工程量很小,因此道路使用率较低,对鸟类的惊扰也较小,大部分种类也可随施工结束后的生以上分析表明,本项目施工场地分散,各工短,对施工区的生境扰动较小,风电场建设不会对这些动物造成身体伤害,只会对其栖息地造成局部的影响,工程占地不会影响当地鸟类生境整体的生态功能,工程区域未发现有较集中的鸟类繁殖地和觅食地。因此本工程施工期对鸟类造成的影响是可控的,随着施工的结束和临时占地植被的恢复而逐经实地调查和查阅相关研究资料,由于项目区属人口密度较稀少的中山地貌地区,用地范围位于山体的上部,其独特的自然条件、海拔及气候特点导致其野生动物种类种群数量较小。评价区域内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黑翅鸢、黑鸢、普通鵟、红隼、斑头鸺鹠、小鸦鹃、虎纹蛙、三索蛇)中以鸟类居多,主要由善于飞行的猛禽和灌草丛活动的鸟类组成。工程施工对保护物种的主要影响一方面是生境破坏,另一方面是噪声影响。生境丧失和噪声干扰会使它们远离施工区,在其他地方寻找新的活动觅食场所,待施工结束采取植被恢复和步入运行期后,部分动物会逐渐路建设的生态影响主要来源于新建场内道路道路。道路占地均为林地,不占用基本农田。风电场建设占地是客观存在的,因此,在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行管理等各阶段高度重视,尽可能缩小植被生物量减少和丧失是道路工程产生的主要负面影响之一,且道路占地大部分被填筑为路基,该类型所占用的植被生物量是无法恢复的。因此,采取严格的施工管理和植被恢复措施,尽可能降低生物量的损失,是本工程建设中需要十分重视的问题。严格施工管理,加强施工期环境保护的监管,对路基边坡用地将进行植被恢复,道路两旁种植乔木,有效减缓道路建设对植被产生的影响。由于植被损失面积和评价区相比是较少的,而道路绿化和生态恢复又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部分损失的植被,因此,拟建场内道路破坏根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内未发现野生重点保护植物和名木古树。但需注意对广西一些广布保护植物的辨认、避让和保护,其中金毛狗蕨为国家重点二级保护植物,虽然调查过程中没有发现,但在该区域可能零星分布,在工程施工前,应向施工人员和监理人员发放印有金毛狗蕨整体和各部位特征照片的保护植物宣传手册,施工过程中一旦发现上述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应立即采取工程避让、圈地保护或就近移栽等方式,确保工程施工不会对区域评价区的两栖类迁徙能力较差,受拟建道路施工影响相对较大。由于施工道路为永临结合道路,且工程影响区域内两栖类爬行数量较少,因此,施工期虽然会使项目占地区两栖动物的种类和数量有所减少,但对整个项目区两栖动物的种群数量的影响有限。随着项目建设的完成,生境的恢复,两栖动物的种群数量将很快得以恢复。总体而言,拟建道路的建设对两栖动物影评价区的爬行动物生境较广泛,尤以灌草丛生境中种类最多,它们受拟建道路施工影响时可以顺利转移到评价区内其他生境。由于道路施工建设、施工人员的进入,爬行类动物必然受到惊扰,由于原分布区被破坏导致这些动物迁徙到工程影响区外的相似生境内,工程影响区植被覆盖率相对较高,环境状况良好,爬行动物能够比较容易找到新的栖息场所,由于爬行动物具有较强的运动迁徙能力,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强,工程建设可能会使一部分爬行动物迁徙栖息地,但对种群数量影响较小。由于场内道路多在原有农村道路上进行扩建,影响的范围有限,只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工程对鹊鸲、长尾缝叶莺、棕背伯劳、麻雀等。这些常见鸟种食性杂,善飞翔应性较强,受施工噪声影响会离开施工区,在施工结束后回来。总之,评价施工期对兽类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动物栖息觅食地所在生态环境的破各种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机械的干扰等,使评价区及其周边环境发生改变,受影响的主要是适生于低海拔灌草丛的小型兽类,如黄鼬等,将迁移至附近受干扰小的区域,在施工区附近区域上述兽类栖息适宜度降低,种类和数量将相应减少,而伴随人类生活的一些啮齿目、食虫目如小家鼠、褐家鼠等,其种群数臭鼩量会有所增加,与之相应,主要以鼠类为食的黄鼬等种群数量将也会有所增加。工程建成后,随着植被的逐渐恢复,生态环境的好转,人为响主要为工程占地及施工作业对陆生植被的破坏和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本工程集电线路占地主要为线路杆塔塔基,均为林地,以占用桉树人工林和马尾松林为主,均为当地常见种,对区域生态系统物种的丰度和生态完整性影响线路对野生动物的影响主要为架空线路杆塔架设施工作业产生的噪声、和占地影响。施工期间,线路对环境的主要影响为塔基开挖时产生将会对地表造成一定的扰动,有一定的可能性会造成水土流失,以及会造成对一定植被的破坏。施工作业噪声会对周围野生动物造成驱赶效应,使附近野生动物会迁离原有的栖息环境;但本工程架空线路单个塔基永久占地面积较小,且施工较为分散,对野生动物的影响是暂时的。施工结束后,立刻对塔基周围进行生态恢复,将对环境生态的影响降至最低。工程投入运行后,则很快恢型合理;林地占用植物种类为区域常见种,不涉及重点保护植物;工程规划的弃渣场均紧靠道路一侧布置,地形地貌均为沟谷地,便于堆渣,利于布设均避开了地表水体,满足防洪要求;居民点等距弃渣场下游较远,场地内无崩塌、滑坡等安全隐患。本工程全部利用修建的施工道路运输弃渣,满足运输要求,运距合理。因此,综合来看弃渣场位置布设环评要求项目弃渣场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如下:①在施工前进行表土剥离,表土采用装土编织袋拦挡防护、密目网苫盖;②弃渣前在渣场底部边缘修建挡渣墙,弃渣场周边设置浆砌石排水沟,截水沟末端设置消力井;③弃渣分层堆放,分层夯实,并设置平台排水沟;④堆渣结束后对运渣便道及弃渣场整治覆土绿化。⑤编制水土保持方案,严格按其措施进行施工、监理、综上分析,经采取以上防治措施后,弃渣场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可在接受本工程风电场风机塔立在山顶,视觉感官较为明显,主要造成外物嵌入的景观视觉冲击,由于距离较远,场内道路和架空线路等其他设施风机建成后直立于山顶之上,形成多个风电机组阵列,使风机及道路分布的山脊周边景观的连续性遭到破坏,原本单一的大山、森林背景上形成多个异质点,与周加景观形成鲜明的反差;从景观协调角度而言,在原来森林、溪生一种突兀的感觉,但不会对景观的整体美感造成影响,且随着距离增加,这种感觉会慢慢变小,直到消失。另一方面,在静态的景观中,风机的旋转不同于以往的感受。其存在能否被人所接受,很大程度具有一定的主观性。但风电场在施工过程中对自然景观造成的破坏是客观存在的,必须在方案设计、工程施工和运行管理等各阶段高度重视,尽可能缩小破坏范围,强化施工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恢复施工留下的痕迹,增强人工设施与自然景观的相项目在场地平整、基础施工、废弃土石方堆放、风机设备及建筑材料运输等施工过程中会产生扬尘和少量机械、车辆废气。(1)施工扬尘影响分析结合工程实际情况,本工程施工期进行分段施工,施工期间采取洒水降尘,围墙围挡等措施后,堆土场产生的扬尘对大气质量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产生的随机性和波动性较大,可能对周围局部大气环境产生短暂影响。本工用分段交叉施工的方法,故每个施工点施工时间较短、设备、车辆等投入的频次也较低。施工过程中加强施工管理,采取在施工场地及施工道路洒水、由类比同类项目可知,施工场地下风向约100m范从风机布置上看,风机塔主要位于山坡顶部或山脊上,风机施工区与最近居脚,居民点与风机的海拔高度相差较大,风机施工区域植被覆盖情况较好,分布有较大面积的人工林及灌草丛,可有效降低扬尘影响;风机施工点分布零散,每个施工点施工周期较短,在采取以上扬尘防治措施后,风机施工扬料仓库、设备仓库等,施工临建区周边无居民点分布,周边林草灌丛茂密,可有效降低扬尘影响。新建施工临建区施工产生的扬尘对周边居民点环境空本工程进场道路沿线200m范围内分布有龙头村,敏感点受道路施工扬尘的影响较为显著。因此,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按照施工进度安排分段施工,同时采取施工边界设置围挡、基础施工作业配以洒水降尘等多项防治措施。施工周期较短,在采取上述防尘措施后,道路施工产生的扬尘对沿线环境空(2)运输扬尘施工物料和弃渣的装卸过程、运输车辆在施工场地行驶、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泥土洒落路面、运输车辆的车轮夹带泥土污染场地附近路面以及在有风的条件下由于场地地表裸露等均可产生扬尘。本工程运输的物料主要为风机部件、混凝土罐车以及水泥、钢筋、石料和砂料等施工材料,施工单位应针对实际情况,对水泥、石料和砂料等运输车辆加盖篷布或采用封闭车辆,不超重装载,可避免运输过程产生物料遗撒;物料运输过程中加强路面洒水降尘;运输罐车出施工生产生活区前进行冲洗,施工生产生活区地面定时洒水保持湿润,并及时清扫道路,运输车辆经过沿途居民点时注意控制车速,减速慢行,防止行车时产生大量扬尘。在采取以上防尘降尘措施后,可有效降低车辆运输扬尘对周围环境空气的影响。使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车辆,加强的外身清洁,使车辆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减轻施工废水主要包括运输车辆及机械设备冲洗水等本项目施工期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近林地施肥,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量较少,生活污水著降低,且周边有足够林地可消纳施工过程生活污水(3)施工场地汇水本项目风机基础、箱变基础、场内道路、施工营地、风机吊装平台的开挖填筑将造成较大面积的地表裸露,同时项目地区雨量丰富,工程施工期间极易产生水土流失。在以上场地施工开始至施工场地覆土绿化之前,雨季时雨水冲刷泥土,造成水土流失,泥土随雨水进入地表水体,将会导致附近地表水体中悬浮物浓度升高,若进入小型沟渠中还可能会由于泥沙淤积堵塞沟渠。因此,工程施工时应及时夯实开挖面土层,施工开挖边坡在雨季用塑料布进行遮盖,在施工场地的雨水汇流处应设置沉淀池,雨水经沉淀后再排入周边沟渠,将场地汇水对周边水体的影响降至最低。施工期项目噪声污染源主要有轮式压路机、轮式装载机、推土机、铲土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机、起重机、切割机等,根据类比调查,各种施工机械在距离为5m时其噪声等效声级见表4-1。表4-1主要施工设备噪声源强单位:dB(A)序号机械名称距离5m等效声压级1压路机2起重机3挖掘机4搅拌机655786振捣器7钢筋切断机8推土机9轮式装载机90②噪声影响预测分析㈠预测模式:工程施工采用的施工机械大部分为高噪声机械,本项目施工机械噪声对Li=L0-20lg(r1/r0)-⊿L表4-2不同施工区域场界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声级dB施工机械距噪声源距离(m)施工场界限值40250300400500昼间夜间轮式装载机84.072.065.964.060.556.054.552.050.07055推土机80.068.061.960.056.552.050.548.046.0搅拌机59.047.040.939.033.531.029.527.025.0振捣器80.068.061.960.056.552.050.548.046.0挖掘机78.066.059.958.052.550.048.546.044.0钢筋切断机78.066.059.958.052.550.048.546.044.0压路机70.058.051.950.046.542.040.538.036.0起重机74.062.055.954.050.546.044.542.040.0机械同时施工场内道路86.374.368.266.362.858.356.854.352.3风机平台86.474.468.366.462.958.456.954.452.4由于施工场地狭小,施工机械噪声在无遮挡情况下,场内道路和风机平台等施工场界处噪声值均无法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⑴风机塔基施工噪声影响分析本工程风机主要位于山坡顶部或山脊上,各施工点施工周期较短,仅在昼间施工;本工程居民点与风机的海拔高度相差较大,风机与周边居民点的水平距离均在800m以上,且施工区域植被覆盖情况较好,对噪声传播起到一定的阻隔作用,风机平台施工噪声对周边敏感点的影响很小。⑵施工临建区噪声影响分析施工生产生活区周边800m范围内无居民点分布,施工临建区不设置拌合站,仅为材料仓库和设备停放场,同时进行一些小型综合加工,采用屏障遮挡,并优化施工时间、严格控制施工时段,避开夜间施工,施工噪声和施工临建区噪声对周边居民点的声环境影响较小。⑶道路建设区噪声影响分析道路建设区施工设备主要有推土机、挖掘机、自卸车、轮胎压路机等。改建进场道路两侧200m范围之内分布有龙头村居民点。道路建设主要噪声源为挖掘机、推土机、振捣机、轮胎压路机等机械设备,多台机械同时施工的情况下,改扩建的场内道路附近的上述村屯居民点受影响较大。施工单位施工过程中应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设备,优化施工时间,避免在中午12:00~14:30和夜间22:00~次日6:00进行施工作业;同时,在距离敏感点(龙头村)较近的路段施工时在施工边界设置挡板作为临时声屏障。一般情况下,门窗及墙体对噪声的隔声量约为15dB(A),临时声屏障隔声量约为5dB(A)。施工单位在做好降噪措施后,可最大限度的降低施工噪声对敏感点的影响,改扩建场内道路施工期噪声对龙头村周边声环境保护目标的环境影响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同时建议建设单位配备专门人员与受施工噪声影响的村庄进行沟通,及时听取村民的意见和建议,针对发现的施工扰民问题,提出具体有效的防治措施,严格施工单位的管理,将噪声扰民影响降至最低。居民点附近的道路施工结束后,场内道路施工机械设备逐渐远离居民点等敏感目标,施工机械对居民点的声环境影响逐渐消除,一般在远离300m距离后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即可满足1类声环境功能区要求。综上所述,在采取以上施工管理和隔挡措施后,道路施工所产生的噪声影响是可以接受。(2)交通运输噪声影响预测分析本工程运输的主要为风机部件以及水泥、钢筋、石料和砂料等施工材料,运输车辆多为大、中型车,设备、材料运输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交通噪声,对道路沿线敏感点产生一定的影响。本工程施工使用的自卸汽车等运输工具产生的噪声源,属于流动噪声源,其声级范围为80~85dB(A),会对运输道路沿线居民产生一定的干扰。考虑道路宽度较小,施工运输车流量不大,为断续式噪声,不适合采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21)推荐的交通噪声预测模式。参考《环境影响评价技术手册水利水电工程》一书,采用其推荐的运输车辆噪声模式进行计算,预测公式如下:式中:Leq:距声源r(m)处的声压级,dB;LA:某机动车在距离r0,速度为V时的A声级,dB(A),参考水利水电工程取值,当测点距行车中心线7.5m时,重型车LA=82dB(A),轻型车LA=73dB(A);N:车流量,辆/h,根据施工强度取10辆/h;V:车速,m/h,根据当地路况取20km/h;r:测点与机动车行驶中心的距离,m;假设车流集中道路中心线,则r应为道路中心线与居民点的最近距离,上述公式可简化为:LW)=61+IolgN-Iolgr根据上述预测公式,预测运输噪声对沿线敏感点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预测结果见表4-3。表4-3运输噪声影响程度和范围预测结果一览表单位:dB(A)声级dB距声源不同距离处的声级车型3m5m7m20m30m50m70m200m重型车69.267.065.664.062.361.059.257.055.654.052.251.0由表4-3预测结果可知,项目夜间不施工,运输车辆在约70m外的噪声值可低于《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昼间限值55dB(A)。项目进风电场道路处附近有龙头村居民点(距进场道路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