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星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文科)第二次教学检测_第1页
新星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文科)第二次教学检测_第2页
新星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文科)第二次教学检测_第3页
新星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文科)第二次教学检测_第4页
新星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二历史(文科)第二次教学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新星中学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第二次教学检测高二历史试卷(选修)分值:100分时间:75分钟一、选择题:(20题,每题3分,共60分)1.“文王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段话反映了A.孟子的“仁政”学说B.墨子的“兼爱”思想C.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D.庄子的“齐物”观点2.某校在编演“诸子论治国”的历史短剧时使用了如下台词:“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上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这一台词体现了哪一学派的思想A.道家B.儒家C.墨家D.法家3.据最近公布的《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鲁邦大旱》记载,孔子认为,鲁国发生大旱是由刑、德之失而起,应当进行祭祀求雨。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这一观点的是A.孟子B.董仲舒C.荀子D.朱熹4.15世纪学者奇诺说:“这是一个黄金时代,(在佛罗伦萨)几乎所有以前消失的自由科目,如诗歌、雄辩术、绘画、建筑、雕塑、音乐都复活了。”这反映了在该地A.希腊罗马文化开始兴起B.人文精神得到传承C.宗教改革思想开始转播D.启蒙思想影响巨大5.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搜集到以下图片,他们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①智者学派兴起②文艺复兴③启蒙运动④宗教改革A.①②③ B.②④C.②③④ D.①④6.在16世纪的英国,那些随着罗马帝国衰亡而湮灭的悲剧和喜剧作品被重新挖掘出来,戏剧再次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同时出现了剧院、剧作家和从事商业演出的专业剧团,并产生了莎士比亚这样著名的戏剧大师。据此可知当时

A.文艺复兴运动扩展到英国

B.启蒙运动对英国戏剧发展有较大的影响

C.议会民主政治鼓励人们多观看戏剧表演

D.莎士比亚的作品都取材于罗马帝国的兴衰7.法国著名思想家埃德加·莫兰指出:“西方文明的福祉正好包藏了它的祸根,它的个人主义包含了自我中心的闭锁与孤独;它的盲目的经济发展给人类带来了道德和心理的迟钝……特别是城市的污染和科学的盲目,给人们带来了紧张与危害,将人们引向核灭亡与生态死亡。”符合这一时代特征的美术作品是A.B.C.D.8.在汉字演变过程中,下列字体出现的先后次序应是A.②③①④B.①④③②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9.严复晚年说:“不佞垂老,亲见……七年之民国与欧罗巴四年亘古未有之血战,觉彼族三百年之进化,只做到‘利己杀人,寡廉鲜耻’八个字。回观孔孟之道,真量同天地,泽被寰区。”对严复上述言论理解错误的是A.他完全否定西学 B.他主张重新评估传统C.他反思西方文明 D.他肯定孔孟之道10.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他的)民族主义里,有德意纳粹与法西斯精神之优点,而无其缺失。民生主义里,有苏俄共产政权向往之长处,而无其偏病。民权主义又把英美政党代议制度之理论,释回增美。”在钱穆看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A.是一个西方思想的大杂烩 B.脱离中国传统政治,是全盘西化的产物C.合乎世界社会主义新潮流 D.实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与西方政治的完美结合11.下图为1912年2月15日孙中山率南京临时政府官员拜谒明孝陵(朱元璋陵寝)。在祭文中,孙中山向“我高皇帝在天之灵”报告“光复汉室”的喜讯,并且说,能够取得这一胜利,正是靠“我高皇帝在天之灵A.革命派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B.朱元璋的反元事迹激励了革命派C.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D.三民主义的目标已经实现12.“他看到了简单的规则,并从中揭示出循环往复的规律,所以启发我们继续探索,希望用数学法则来揭示经济的周期和人类的行为。我们相信,宇宙中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材料中“他”A.发现自由落体定律,奠定了近代实验科学的基础B.发现自然世界规律,启发人们探寻社会运行规律C.解决了热辐射问题,把研究领域深入到微观世界D.揭示时空的相对性,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13.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联系秦朝的历史,我们可以得到的正确结论是①秦朝创立皇帝制度②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等职③秦朝在地方推行分封制④秦朝统一了文字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中国历史上的丞相制度的建立与废除分别是在A.秦朝清朝B.汉朝明朝C.秦朝明朝D.秦朝汉朝15.在古希腊戏剧《伊昂》中,伊昂祈祷他的母亲是个雅典人,这样,依据雅典关于公民权的法令,他就可以从母亲那里获得自由演说的权利,“因为一个陌生人在这个城邦里必须让他的嘴象奴隶一样紧闭着,不能自由表达他的思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没有公民权

B.伊昂有公民权

C.戏剧作品往往脱离社会现实

D.妇女可以在公民大会上自由演说16.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17.《十二铜表法》第八表规定:“凡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能取得调解时,则伤人者也需受到同样的伤害……”这主要反映出早期罗马法A.提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注重保护公民私有财产C.保留某些习惯法的残余D.注重保护公民合法权益18.对图片进行适当的推理分析,挖掘出隐涵其中的历史信息是历史学习方法之一。下图能够提供的历史信息主要有①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②三权独立平等,互不干预③民主、共和两党的交替执政④避免权力集中,追求民主A.①②B.②④C.③④D.④19.某同学在学习“西方代议制民主政治”课题时,制作了某国政治体制示意图,对该国体制表述正确的是A.国家元首仅是国家的象征B.立法权与行政权独立平等C.帝国议会所起的作用很小D.宰相由议会多数党领袖担任20.有人形容某国的近代政治体制:“(议会)首先是作为特别措施召集的,然后发展为一般惯例,最后变成了一种义务。……大臣在开始是作为书记官或秘书辅佐国王的,然后是以国王的名义作为国王的代表行事,最后则是代表自己行事,在必要时才向国王请示。”该国是A.英国B.美国C.法国D.德国二、材料解析题: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本部分共3题,第21题12分,第22题15分,第23题13分。共40分。)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我国家欲恢扩宏图,勤求远略,仿行西法以筹自强,而不急于此四者,徒惟坚船利炮之是务,是舍本而图末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材料二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材料三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占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年~1919年)材料四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象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第五讲》(1924年4月20日)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所认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2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在后来的实践中是如何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救中国”的?(3分)(3)材料三中孙中山是如何看待中西近代文明的?依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态度?(4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22.阅读下列材料(15分)材料一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董仲舒《春秋繁露》材料二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馀虽骨肉,无尺寸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於是,上从其计。——《史记·平津侯列传》材料三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我朝罢相……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顽,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明太祖实录》材料四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而万几之广,固非一人之所能操也。——顾炎武《日知录》请回答:(1)材料一中董仲舒对君权的论证体现出什么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论证对儒学命运的影响。(4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运行过程中出现的矛盾。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两位君主的相应解决措施。(4分)(3)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角度分析材料四中顾炎武思想的产生原因。(4分)(4)有人说:顾炎武与董仲舒的政治思想具有继承和发展的关系。请依据材料四和材料一说明理由。(3分)23.(13分)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苏格拉底说,智慧的人总是做美而好的事情,愚昧的人则不可能做美而好的事,即使他们试着去做,也是要失败的。既然正义的事和其他美而好的事都是道德的行为,很显然,正义的事和其他一切道德的行为,就都是智慧。——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1)根据材料一概括苏格拉底的基本观点。(1分)这一观点的提出是基于怎样的背景?(2分)材料二我陷于信仰的苦恼中,不断叩问圣保罗的这句话,想弄清他的意思。我日夜思索这句话(神的裁判表现在神本身,正如所写的:“义人靠信仰生活”),神终于怜悯我,让我明白:神的裁判就是义人蒙受神恩所经历的裁判,就是信仰,而那段话的意思就是:福音书表现了神的裁判,被动的裁判,慈悲为怀的神通过它让信仰使我们成为义人。——马丁·路德《拉丁文作品第一卷序言》(2)根据材料二概括马丁·路德的主张。(2分)说明这一主张的积极意义。(2分)材料三启蒙运动就是人类脱离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不成熟状态,不成熟状态就是不经别人的引导,就对运用自己的理智无能为力。当其原因不在于缺乏理智,而在于不经别人的引导就缺乏勇气与决心去加以运用时,那么这种不成熟状态就是自己所加之于自己的了。Sapereaude!要有勇气运用你自己的理智!这就是启蒙运动的口号。——康德《对一个问题的回答:什么是启蒙?》(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启蒙思想家对未来社会的政治构想。(3分)这些构想是材料三中康德阐述的哪一观点的体现?(1分)这表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到了怎样的新高度?(2分)命题人:王守利

高二历史试卷(选修)答案CABBBADAADABCCACCBCA21.答案:(1)“欧洲富强之本”: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2分)(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临时约法》。(3分)(3)主张: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但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有一定优势。态度:西方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以照搬。(4分)(4)原因:革命屡遭挫折;认识变化;加上共产国际和中共的帮助。(3分)22.(1)特点:君权与神权(天命)相结合。(2分)影响:成为封建正统(统治)思想。(2分)(2)矛盾: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