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学课件:霍乱_第1页
传染病学课件:霍乱_第2页
传染病学课件:霍乱_第3页
传染病学课件:霍乱_第4页
传染病学课件:霍乱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霍乱

cholera概述

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甲类传染病,俗称2号病;典型病例临床表现:起病急骤,剧烈腹泻、呕吐,可有脱水、肌肉痉挛,严重者可有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衰竭.病原学病原体: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

霍乱弧菌霍乱弧菌霍乱弧菌(革兰染色,1000倍)形态革兰染色阴性(G-),菌体呈弧状或逗点状,尾端有一根鞭毛;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菌体外有荚膜;在暗视野悬滴镜检时见有穿梭状运动;粪便直接涂片染色弧菌呈“鱼群”状排列;培养

生长繁殖最快的细菌之一;普通培养基中生长良好,兼性厌氧菌;喜碱怕酸,碱性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更快,pH8.4~8.6碱性蛋白胨水中,可以快速增菌,并抑制其他细菌生长;抗原结构耐热性的菌体抗原(O)O抗原特异性高:分群和分型的基础群特异性抗原型特异性抗原不耐热的鞭毛抗原(H)H抗原为霍乱弧菌所共有注:只有O1群霍乱弧菌和非O1群霍乱弧菌的O139血清型才能引起霍乱WHO分类O1群霍乱弧菌:霍乱的主要致病菌两个生物型:古典生物型(classicalbiotype)埃尔托生物型(EL—Torbiotype)三个血清型:小川型;稻叶型;彦岛型不典型O1群霍乱弧菌:无致病性非O1群霍乱弧菌:O139血清型霍乱弧菌抵抗力对干燥、热、酸和一般消毒剂均敏感;在自然环境中存活时间较长在鱼虾或贝壳生物中存活期长O139型霍乱弧菌在水中存活时间较O1霍乱弧菌更长。

侵袭力鞭毛与黏蛋白溶解酶

鞭毛运动有利于细菌穿过黏膜表面黏液层黏蛋白溶解酶菌毛—使细菌定植于小肠霍乱肠毒素—最强烈的致泻毒素致病力霍乱肠毒素霍乱肠毒素(也称霍乱原,choleragen)在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引起小肠过度分泌FigureThebacteriumproducesatoxinthatisthecauseofthecholera.Thetoxinmoleculeiscomposedofseveralparts,oneofwhich(colouredblue)penetratesthecellmembrane(yellow)发病机制发病与否取决于:机体胃酸分泌程度霍乱弧菌的数量和致病力发病机制霍乱弧菌突破胃酸屏障,进入小肠穿过肠黏膜的黏液层在小肠的碱性环境下大量繁殖,并产生霍乱肠毒素霍乱肠毒素引起小肠过度分泌的机制霍乱肠毒素由1个A亚单位和5个B亚单位组成B亚单位与肠黏膜上皮细胞的受体GM1结合(B)BindingofBsubunitstooligosaccharideofGM1ganglioside.(A)Choleratoxinapproachingtargetcellsurface.(C)ConformationalalterationofholotoxinpresentingAsubunit(black)tocellsurface.霍乱肠毒素引起小肠过度分泌的机制A亚单位移至细胞内并水解成A1、A2片段A1片段催化从NAD转移出ADP-ribose至G蛋白(E)ReductionofdisulfidebondofAsubunitbyintracellularglutathione,freeingA1andA2.(F)CleavageofNADbyA1yieldingADP-riboseandnicotinamide.(D)EntryofAsubunit.霍乱肠毒素引起小肠过度分泌的机制G蛋白的ADP-ribose化抑制其GTP酶活性AC持续活化,ATP不断转变为cAMP刺激隐窝细胞分泌水、氯化物及碳酸氢盐的功能增强,抑制绒毛细胞对钠的正常吸收第二信使(G)ADP-ribosylationofGprotein,inhibitingactionofGTPaseand“locking”adenylatecyclasein“on”mode.霍乱肠毒素细胞内cAMP浓度持续升高杯状细胞刺激隐窝细胞分泌,抑制绒毛细胞吸收粘液微粒剧烈水样腹泻失水胆汁分泌减少米泔状大便病理生理水和电解质紊乱:等渗性脱水,丢失大量钾和碳酸氢盐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代谢性酸中毒:腹泻丢失大量碳酸氢根周围循环衰竭急性肾功能衰竭病理解剖严重脱水引起的改变:皮肤干燥发绀,皮下组织及肌肉干瘪内脏浆膜干粘,肠内积满米泔状液体,胆囊内充满粘稠胆汁心、肝、脾等脏器体积缩小肾脏肿大,毛细血管扩张,肾小管浊肿,变性及坏死流行病学

霍乱的发源地:古典生物型:印度恒河三角洲埃尔托生物型: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霍乱自1817年迄今曾有过7次大流行;前六次大流行与古典生物型有关;始于1961年的第七次大流行持续至今,以埃尔托霍乱弧菌为主1992年在印度、孟加拉等地由O139血清型引起霍乱爆发流行,有引起世界性大流行的趋向。1961-2000年全球报告霍乱病例数中国流行情况1820年霍乱传入我国我国自1924—1948年期间,几乎每年均有霍乱发生,有些年份报告病人数达数万至10余万,病死率也常达30%以上。1949年后,我国未再出现古典型霍乱。1961年起在局部地区流行过埃尔托型霍乱。我国采取积极防治措施,使霍乱疫情逐年明显下降并持续开展大力防治,有力地控制了本病。传染源病人和带菌者为主要传染源轻型及带菌者为更重要的传染源。病人在病期中可连续排菌5~14d,中、重型病人排菌量大,是重要的传染源带菌者包括潜伏期、恢复期、慢性带菌及健康带菌者。2004年1月27日一名霍乱患者被送到赞比亚首都卢萨卡的马泰罗霍乱治疗中心接受治疗传播途径胃肠道传染病粪-口途径传播经水传播是最主要途径,常引起爆发流行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传播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隐性感染多(75%),而显性感染较少(25%)。病后可产生一定免疫力,维持时间短,可再次感染流行特征季节性:夏秋季为流行季节,高峰期7~10月地区性:沿江、沿海地区发病较多流行形式:暴发型与散发型两种形式并存O139霍乱流行特征来势猛,传播快,散发,无家庭聚集现象经水与食物传播,人群普遍易感与Ol群及非Ol群其他弧菌感染无交叉免疫力地区分布先沿海,后内陆,与埃尔托型霍乱相一致病人与带菌者为传染源临床表现潜伏期:l~3d(数小时~7d)古典生物型与O139型霍乱弧菌引起的霍乱症状较重埃尔托生物型所致者轻型和隐性感染较多。典型霍乱的临床表现病程分三期泻吐期脱水虚脱期恢复及反应期

泻吐期(数小时或1-2天)腹泻:无痛性剧烈腹泻,不伴里急后重黄色水样、米泔样水便或洗肉水样血便,无粪臭大便量多次频呕吐:先泻后吐,喷射状,次数不多,少有恶心呕吐物初为胃内容物继之为水样或米泔水样无发热O139血清型霍乱发热、腹痛比较常见,并发菌血症脱水虚脱期脱水:轻度:皮肤粘膜干燥,皮弹稍差,失水1000ml中度:皮弹差,尿量减少,失水3000-3500ml重度:皮肤干皱,极度无力,血压下降,神志改变,失水4000ml脱水虚脱期

烦躁,声嘶,口渴眼窝深陷,两颊深凹脱水虚脱期

舟状腹“洗衣工手”皮肤干皱、湿冷无弹性脱水虚脱期

2、循环衰竭——血压下降

——意识障碍

脱水期低钠:引起腓肠肌和腹直肌痉挛低血钾:肌张力减低,腱反射消失,鼓肠,心律失常代谢性酸中毒:呼吸增快,意识障碍循环衰竭:低血容量性休克脱水虚脱期恢复及反应期症状逐渐消失反应性低热:循环改善后肠毒素吸收增加反应性低热顺利恢复O139血清型临床表现特点症状重腹痛常见发烧常见可并发菌血症等肠道外感染

临床分型

表现轻型中型重型大便次数10次以下10-20次20次以上脱水(体重%)5%以下5-10%10%以上神志清不安或呆滞烦躁,昏迷皮肤稍干,弹性稍差弹性差,干燥弹性消失,干皱口唇稍干干燥,发绀极干,青紫前囟、眼窝稍陷明显下凹深凹肌肉痉挛无有多脉搏正常稍细、快细速或摸不到血压正常90-60mmHg<60mmHg或测不到尿量稍减少少尿无尿血浆比重1.025-1.0301.030-1.040>1.040“干性霍乱”(cholerasicca)

起病急骤,尚未出现腹泻和呕吐症状,迅速出现中毒性休克,导致死亡。实验室检查粪便检查便常规:粘液、少量红、白细胞涂片染色:鱼群样排列,G—性弧菌动力试验和制动试验:粪便悬滴检查细菌培养:确诊依据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液浓缩。WBC10~30×109/L,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增高,RBC及HB增高;血生化检查:血清钾、钠、氯正常或降低,碳酸氢钠下降尿常规:蛋白、RBC、管型;血清学检查:抗菌抗体和抗毒抗体检查分子生物学技术:PCR法可检出病原菌并发症急性肾功能衰竭:急性肺水肿:扩容时注意纠酸确定诊断标准符合下列三项中一项者可诊断:凡有吐泻症状,粪培养有霍乱菌生长者流行区人群,有典型症状,粪培养无霍乱菌生长,血清抗体效价4倍增长;虽无症状但粪便培养阳性,且在粪便培养前后各5d内,有腹泻症状及密切接触史。疑似诊断标准符合两项之一者:有典型症状,病原学检查未确定;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发生泻吐症状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者。进行消毒与隔离;做疑似霍乱的疫情报告;每日做大便培养,若连续3次阴性,且血清学检查2次阴性,可否定诊断,并做疫情订正报告鉴别诊断其它弧菌性感染大肠杆菌肠炎沙门菌肠炎病毒性肠炎急性菌痢预后临床类型、治疗及时合理与预后密切相关老人、幼儿、孕妇、有并发症者预后较差治疗治疗原则:严格隔离及时补液辅以抗菌和对症治疗严格隔离按甲类传染病严格隔离及时上报疫情确诊患者和疑似病例分别隔离病人排泄物彻底消毒症状消失,隔日便培养一次,连续三次阴性解除隔离静脉补液补液原则:早期、迅速、足量,先盐后糖,先快后慢,纠酸补钙,见尿补钾补液种类:541液(最适合),2:1液,林格乳酸钠溶液,腹泻治疗液等补液量:输液量:根据失水程度。头24h用量:成人(mL)儿童(mL/kg)含钠液量(mL/kg)轻型3000~4000120~15060~80中型4000~8000150~20080~100重型8000~12000200~250100~120静脉补液速度纠正休克期:40~80mL/min维持血压期:20~30mL/min纠正脱水期:5~1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