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貌学课件:流水地貌_第1页
地貌学课件:流水地貌_第2页
地貌学课件:流水地貌_第3页
地貌学课件:流水地貌_第4页
地貌学课件:流水地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流水地貌

一、内容提要本章将介绍坡面流水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沟谷流水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河流作用及其形成的河流地貌;将学习流域地貌演变的方式和地貌演变的理论学说。二、知识结构流域地貌坡面流水及其形成的地貌沟谷流水及其形成的地貌河流的作用河流地貌第四章流水地貌河口地貌三、学习目标1、掌握流水作用的类型及其地貌意义;2、掌握泥石流、洪积扇、河漫滩、阶地和三角洲等的地貌特征和形成;3、理解河流侵蚀基准面和地貌侵蚀循环等河流地貌发育理论。四、重点难点1、沟谷的类型及其演变;2、洪积扇、泥石流的形态及其成因;3、河床地貌、河漫滩、阶地和三角

洲的形态与成因;4、分水岭的迁移与河流袭夺;5、戴维斯的侵蚀循环学说;6、河流的作用。流水地貌概述流水在运动过程中,使沿程的物质发生侵蚀、搬运和堆积,形成了各种侵蚀地貌和堆积地貌。这类由流水作用所塑造的各种地貌,统称为流水地貌。

1、流水地貌的概念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图4尼罗河沿岸平原2、地表流水主要的来源(1)主要来自大气降水。(2)地下水或冰雪融水的补给地表流水面状水流(坡面径流)

线状水流

暂时性水流

:干旱、干旱地区

经常性水流:湿润气候区

3、地表流水的主要类型一、坡面径流的形成与作用(一)坡面径流的形成部分地表水入渗面状水流饱和产流或超渗产流1、形成过程2、主要特点

坡面径流是地表流水形成的初期阶段,具有水层薄、流路广、作用时间和流程短等特点。大气降水或冰雪融水第一节坡面径流及其形成的地貌(二)、坡面径流作用1、坡面径流作用的方式冲蚀搬运堆积(1)、降水强度

(2)、地形

坡长

坡度

坡形(3)、地表组成物质

(4)、植被

2、影响坡面径流作用强度的因素(5)、人为作用

片流的侵蚀强度主要决定于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其中尤其以降雨强度为重要。单位时间内降雨量愈大,片流流量愈大,对斜坡冲刷破坏愈强烈。

(1)降雨量与降雨强度

雨滴溅落到地面,形成一个小坑。土粒被抛向空中,扰动了土壤表面。雨滴溅击侵蚀

在片蚀过程中,雨滴对地面的打击也是相当重要的。雨滴在垂直降落地面时,最高速度可达7--9米/秒,因此具有巨大的冲击力。土粒受雨滴冲击可以溅到60厘米高和1.5米远的地方。据估计,一次倾盆暴雨能够扰动多达每公顷225吨的土壤。在一个倾斜的地面上,雨滴溅击侵蚀使土壤缓慢地向坡下蠕移。雨滴的溅蚀与降雨侵蚀力成正比,也与地表水层厚度成正比,与土壤抗剪强度成反比。后者受土粒间的结合力、植物根系粘结力以及土壤紧实度等的影响。

坡长

坡度

坡形(2)地形第一,坡长与坡面径流作用强度的关系随着坡长增加,坡面径流流量增大,侵蚀能力也增加;但另一方面,随着坡长的增加,水流中夹带的泥沙也增多,消耗于搬运泥沙的水流能量也加大,致使流水的侵蚀能力降低,甚至发生泥沙沉积。第二,坡度与坡面径流作用强度的关系坡度越大,坡面流水速度也越大,侵蚀能力增强;但另一方面,坡度加大却又使坡地单位面积上的受雨面积减小,造成侵蚀能力降低。坡面实际受雨面积和坡度的关系a.直线坡、b.凸形坡、c.凹形坡、d.混合坡第三,坡形与坡面径流作用强度的关系(3)地表组成物质

裸露的基岩或粘土构成的坚实地面,降到地面的雨水下渗量小,大部分降雨转化为坡面径流。

渗透率高和结构好的表土,可以吸收部分水量,减少坡面径流量和土壤侵蚀量。

(4)植被

植被对坡面侵蚀的影响关系很大,具体表现为:①树木的树冠、草类和凋落物可拦截雨滴对坡面的直接打击。据研究:森林的树冠可截留降水量的15%~80%,其中松林为20%,云杉为40%,冷杉为60%以上。②凋落物层既能储存水分,增加地表水的下透率,又能阻滞地表径流,减少泥沙流失。由于凋落物松软多孔,持水力强,当地面存在1千克凋落物时,可吸水2~5千克。凋落物分解后,改良了土壤性能,使之透水性加强,如森林的土壤透水性等于草地的2~5倍,等于农地的3~10倍。有凋落物的地面,径流亦明显削弱,如当厚度大于1厘米的凋落物存在时,地表径流可减少至裸地的1/10以下。③植物的根茎能能固结土层,拦阻径流,使土层得到保护。

(4)植被

林草地与裸地侵蚀量比较土地类型降雨持续时间(时.分)降雨(mm)径流总量(m3)侵蚀量(kg)混交林1.08′25.6364.31988.2裸地1.39′24.7407.74427.4

(5)人为作用

片蚀作用受人为影响至为重要,其重要原因有:①植被管理失误,以致出现50年代(1958)、60年代(1968)和70年代(1978)末期的植被大破坏,同时造成了生态环境的严重失调。②随着人口增长,人类大量地毁林开荒以掠取生活资料和燃料,使植被受到了毁灭性的破坏,这种现象在全国各个省(区)和建国前后都严重存在。③落后的耕作方式,如顺坡耕垦和陡坡(>25°)垦植。④在开发矿山、修筑道路、刨土取石和进行工程建筑时,乱挖滥炸和废石沙土乱弃,造成现代突发性的人为破坏。

雨后冲刷量的计算,可用下式:

W=AI0.75*L0.75*M1.5式中:W是该次暴雨的冲刷量(吨/公顷)A是与其他因素有关的可变系数I是斜坡坡度L是斜坡长度M是降雨强度(毫米/分钟)

二、坡面径流作用形成的地貌(1)不明显冲刷带(2)冲刷带(3)淤积带1、坡面径流的三个作用带坡面径流作用带坡面径流作用带及其形成的地貌坡面径流作用带

不明显冲刷带

冲刷带

淤积带

分布位置

主要特点形态特征

地貌类型坡地上部斜坡中部坡麓地带浅凹地(浅平低洼地)侵蚀纹沟坡积裙地表呈波状起伏

横剖面多呈V字形

纵剖面微凹向下

坡度缓,冲刷能力弱。坡度变大,冲刷强度加大。坡度变缓,发生堆积。2、坡积裙

由粉砂、砂和块砾等碎屑物质组成。

(1)自顶部向前缘,机械组分由粗变细。(2)碎屑物的磨圆度很差,分选性不好。(3)垂直剖面上,稍具层理结构,顺坡倾斜,出现韵律性成层堆积和碎屑物质透镜体。

比较:坡积裙与倒石堆

在坡面流水作用下,被带到坡地平缓处或坡麓地带堆积下来的坡积物,围绕坡地分布形成的地形,形似裙边。1、含义2、物质组成3、沉积特点坡积裙的结构坡积裙倒石堆形成原因物质组成堆积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