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一等奖_第1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一等奖_第2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一等奖_第3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一等奖_第4页
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 一等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三近代中国对民主的理论探索明清之际一些进步思想家站在时代的前列,不畏强权,勇于抗争,担负起历史的重任,提出具有鲜明民主色彩的思想,震动了当时中国的学术界和思想界。“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鼓舞着无数仁人志士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富强而不懈追求,成为中国人民爱国主义精神的集中体现。课标要求简述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关于民主的主要论述,比较其观点的异同目标分解掌握:(1)严复、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主张(2)孙中山的民主思想理解:资产阶级革命派与维新派的异同点1.生活时代:明末清初社会急剧变动时期。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黄宗羲①尖锐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提出“

,君为客”的民主思想。②提出了“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的主张,国家应首先重“

”。以天下为主法治(2)顾炎武①大力抨击君主制,批判“家天下”的观点。②指出了亡国与亡天下是有区别的,也即所谓的

”。3.意义(1)对两千年来的

进行了深刻反思。(2)对于促进政治思想从传统向近代转换有较大的影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君主政治明清之际,黄宗羲、顾炎武等对君主专制的反思出现的背景提示:

经济上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和工商业的发展政治上封建制度日趋衰落,但君主专制日趋强化思想上封建统治者实行专制和高压政策,理学日益僵化外交上统治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西学东渐”现象出现1.历史背景(1)西方

的影响。(2)思想革命的先行者吸收了西方

的思想及自由、平等、民主的原则。2.代表人物及思想主张(1)康有为: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人人有“自立之权”,还主张“

”。个性解放人人平等民权思想(2)梁启超①设想民权政治的主要特点是:人人有

,各尽其力,各得其利;尽应尽的义务,享能享的权利。②人人有自主之权的原则同

集权是完全对立的。③中国“历古无民主”,使中国长期积弱不振,而西方赖有

,使国家兴旺发达。自主之权专制君主民权政治(3)谭嗣同①

制度是万恶之源,严厉抨击了为君主专制辩护的传统观念。②提出了“废君权,倡民权,变不平等为平等”的纲领性主张。君主专制(4)严复①吸收了卢梭的社会契约论和

的思想,传播资产阶级的

。②君民关系实际上是一种社会契约关系。3.评价(1)局限性:只是表达了资产阶级对平等、自由和

的向往,社会影响较为有限。(2)积极影响:民权思想的启蒙是后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先声。人民主权论天赋人权论民主严复说:“以今日民智未开之中国,而欲效泰西君民并主之美治,实大乱之道也。”这说明他(

)①认为实施民主政治,需从教育入手②现实政治主张比较温和③从根本上不主张中国实行民主④实则维护封建君主专制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理解能力。由材料可以看出,严复主张在中国暂缓实行民主政治,但并不是维护君主专制,反对民主政治,他只是认为中国民智未开,如立即实行民主政治,将导致社会混乱,故应从教育入手,“开启民智”,这是较温和的政治主张,故选①②。答案:

A1.背景(1)戊戌变法的失败,证明了由

实现人民的各种权利是极不现实的。(2)孙中山认识到只有通过

来实现人民的民主权利。清朝统治者革命2.民权思想(1)把革命的宗旨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其中

主义是核心。(2)“五权宪法”原则是孙中山民权思想的基本内容,即在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基础上,加上

和监察权,实行五权分立。3.评价:孙中山的民权思想,包含着许多创造性的理论和丰富翔实的内容,反专制、重民权、五权分立及

、彼此监督的一系列设想,凝聚着孙中山民主思想的精华。民权考试权互相制约如何理解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三民主义?提示:

(1)“三民主义”的提出及内容。①提出: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提出了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这是孙中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核心。②内容:民族主义是反对民族压迫,反对满洲贵族的专制统治,恢复汉族的正统地位;民权主义是推翻君主专制政体,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国民一律平等;民生主义是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平均地权。(2)“三民主义”之间的内在关系。三民主义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民族主义、民权主义和民生主义三者紧密结合,不能截然割裂。在孙中山看来,推翻清朝的民族革命与颠覆君主政体的政治革命,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并不是把它们分作两次去做;而政治革命和民生主义的社会革命,也要“毕其功于一役”。这三种“革命”,都是从不同的方面反对专制,为人民争取权利。1.向西方学习受到哪些阻力?提示:

(1)中国深受长期形成的盲目自大思想观念的影响,对西方文明自然排斥。(2)中国占主导地位的是封建自然经济。西方近代事物只在少数通商口岸出现,新思想缺乏社会基础。(3)封建统治阶级长期奉行闭关自守政策和文化专制政策,在愚民政策下,广大人民群众愚昧无知、思想保守。(4)封建顽固势力强大,整个统治阶级昏聩愚昧,缺乏对西方列强的认识和了解,并且千方百计地阻断中国与世界的联系。2.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有哪些?提示:

(1)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甲午战争后,国内出现兴办资本主义企业的浪潮,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有所增强。(2)形势和时代发展的需要: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激发起了新的民族觉醒,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要求。(3)思想基础:洋务运动中形成的早期维新思想主张抵御外国侵略,发展民族工商业和变革政治制度。(4)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积极推动:他们较早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逐渐形成了变革现状的思想,并进行了积极的宣传和鼓动。 (2011·皖南八校联考)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臣读各国史,至法国革命之际,君民争祸之剧,未尝不掩卷而流涕也。流血遍国中,巴黎百日而伏尸百二十九万,变革三次,君主再复,而绵祸八十年。”这说明康有为对革命的态度是(

)A.赞成革命,为革命流血是值得的B.赞成革命,法国的革命道路是正确的C.反对革命,革命会造成悲惨的后果D.反对革命,革命不利于实行民主共和解析:

从题干材料可以看出,康有为掩卷流涕是因为革命造成的流血牺牲,再加上他的核心思想是主张实行君主立宪、改良,所以他反对革命。答案:

C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是以其(君主)未得之(天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曰此我产业之花息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二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材料三或曰:臣不与子并称呼?曰:非也。父子一气,子分父之身而为身。故孝子虽异身,而能日近其气,久之无不通矣;不孝之子分身而后,日远日疏,久之而气不相似。君臣之名,从天下而有之者也。吾无天下之责,则吾在君为路人。出而仕于君也,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则君之师友也。夫然,谓之臣,其名累变。夫父子,固不可变者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臣》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指出君主和天下百姓实际上是一种什么关系?作者的主张具有一种什么政治倾向?(2)材料二反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其思想的局限性又是什么?(3)根据材料三指出君臣与父子关系有何不同?(4)综合上述材料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与传统的“民本”思想有何不同。解析:本题通过黄宗羲关于君主与臣民关系的三则材料。考查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等能力,材料为文言文,阅读、理解难度较大,要认真阅读,根据题目要求,提炼有效信息,对黄宗羲的观点进行辩证的分析。答案:

(1)君主是天下百姓的残暴的统治者和剥削者。反对腐朽的封建专制主义制度。(2)通过古今对比,将对今世社会的批判和对未来社会的期望寄托于对远古时代理想化追求之中。在思想上还保留着传统的印迹。(3)父子血缘关系不能更改,而君臣关系则是可以“累变”的。(4)传统的民本思想是在不危害专制君主的绝对统治的前提下,提出爱民、惜民的,而黄宗羲的民主思想则不然,其基本理论前提是“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这就把传统的君民关系颠倒了过来。1.为什么说孙中山的民主思想大大超越了维新派的民主思想?提示:孙中山的民主思想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为核心,即实现民权主义。(1)在这种制度下,人民能享有更多的民主权利和参政可能。(2)从实现政治目标的途径看,是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与保皇和改良的方式不同。2.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思想有哪些异同?提示:

(1)相同点①从来源上看,都来源于西方,是向西方学习的结果。②从目的上看,都为挽救民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③从影响上看,都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近代化,都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④从根源上看,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反映。(2)不同点①维新派主张维新变法,通过改良,实行君主立宪政体,发展资本主义,其思想代表不了资产阶级上层的利益。②革命派主张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三民主义的各项主张中,含有较充分的富民思想,主要表现在(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C.民主主义 D.民生主义全解全析:答案:

D

选项结论理由A×民族主义是指推翻清政府的统治,A错误B×民权主义是指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B错误C×民主主义没有充分地表现富民思想,C错误D√民生主义是指节制资本,平均地权,重新解决以土地为核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D正确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康有为的三部著作中,虽然也闪现出类似西方进化论和自由平等的某些思想,但基本上是“以儒攻儒”、或打着孔子改革的旗号以证明变法改革是天经地义的。可见,康有为的变法理论武器基本上还不是以西学为基础,而是对中国传统变法学说的再创造,所不同的是康梁变法的基本内容是吸收和发展了早期改良主义所追求的目标……仅此而言,他的思想主张远远超越了儒家范围而具有鲜明的近代气息。——张岂之《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材料二

“孙中山有宽阔的世界视野,又十分重视中华民族传统中的优秀成分。他的民族主义思想有一个异常突出的优点。就是十分注重民族平等,既不允许其他民族压迫和奴役本民族,也不允许本民族压迫和奴役其他民族,而是提倡各民族之间的相互尊重相互合作。他的民族平等思想,越到后来越加明确而完整。”“当辛亥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爆发时,人们会注意到一种奇特的现象:尽管辛亥革命最初是在‘反满’的口号下发动起来的,尽管汉族在人数上以及其他许多方面对满族占有无可置疑的优势,但在各省举行武装起义并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局面时,却没有发生世界上许多国家出现的那种狂热的大规模种族仇杀,更不用说什么种族清洗了。中国人对自己历史上这种现象也许习以为常,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地方,但同世界上许多地方发生的事情比较一下,就会使人深深地慨叹:这是多么不易!”——金冲及《辛亥革命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和梁启超的思想共同点以及各自特色。(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孙中山的民权思想比维新派的民权思想有什么发展?解析:

本题考查了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跨度从康、梁的维新思想到孙中山民主思想。第(1)问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出康、梁思想的异同,特别是二者的不同之处,二者都是维新思想的代表,而不同之处需要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张岂之在《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对康有为的评价与梁启超《爱国论》中的观点进行比较然后得出答案,具有一定的难度。第(2)问实际是比较维新思想和孙中山的思想,探究二者之间的联系,需要在理解二者的思想内涵的基础上作答。答案:

(1)共同点:都是属于资产阶级维新派,都主张学习西方政治制度,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制。特色:康有为把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同西方政治学说相结合来宣传变法;梁启超的思想更加激进,特别是民权思想更为突出。(2)突出强调民族平等是孙中山对近代民族主义的巨大贡献。一、宏观整合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对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进行了深刻反思。康有为、梁启超、孙中山等人以不同的方式进行了近代中国的民主理论探索。二、微观点拨1.[学习思考](1)梁启超认为“人人有自主之权”中的“人人”主要指哪些人?(教材P13)提示:主要指资产阶级。(2)严复宣传“天赋人权”论时,只提出实行君主立宪,而不像卢梭那样倡导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什么会这样?(教材P14)提示:这是由当时中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决定的。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他深感自己力量不足,因此他既没有农民反对封建斗争的勇敢,也没有欧洲资产阶级反封建斗争时的决心,反对君主专制,却赞成君主立宪,希望“圣明君主”支持改革。(3)为什么孙中山认为要实现民权主义就必须铲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教材P15)提示: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民权的最大敌人,专制统治的贪残无道正是民权难以保证的主要原因。封建暴政同自由、平等、博爱,君主专制同民权主义是水火不容的。因此,只有彻底推翻封建专制统治,人民才会有民主、平等和自由。2.[材料阅读与思考](材料见教材P16)(1)结合上述材料,试回答孙中山是如何提出三民主义思想的。提示: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是他适应世界潮流,取鉴于欧美,结合中国历史和现状进行“择别取舍”的一个产物。从西方的历史陈迹和当前面临的困境,反观中国社会,则以民族主义解决异种残之,外邦逼之;以民权主义解决千年专制;而民生主义既然将成为中国今后之大患,则应与民族民权同时解决。这就是孙中山主张中国革命必须以三民主义作为宗旨的理由。(2)民权主义的内涵是什么?提示:民权主义的基本内涵是反对帝制专制、争取民主立宪政体。1.明清之际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进步思想家,大力抨击君主专制,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B.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C.新的经济成分的发展,要求打破思想束缚D.资产阶级对民主的发展要求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黄宗羲、顾炎武等思想家既不是农民也不是资产阶级,可排除A、D两项;受明清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环境的影响,知识分子也不太关心政治,又排除B;进步思想家从政治上大力抨击君主专制,本质上正反映了经济上自由发展工商业的要求。答案:

C2.如果看到右侧漫画,下列人物中最为愤慨的可能是(

)A.魏源B.林则徐C.洪仁玕D.严复解析:

题目的漫画是对达尔文进化论的讽刺。本题所提供的四个人物中,资产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严复主张利用达尔文的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