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工作机制_第1页
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工作机制_第2页
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工作机制_第3页
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工作机制_第4页
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工作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教育信息化运行维护工作机制第一章

总则

一、为规范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确保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切实提高生产效率和服务质量,使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生产运营和管理,特制订本管理办法。

二、本管理办法适用于及其分支机构的信息系统,各分支机构和各部室可根据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

三、信息系统的维护内容在生产操作层面又分为机房环境维护、计算机硬件平台维护、配套网络维护、基础软件维护、应用软件维护五部分:

1.计算机硬件平台指计算机主机硬件及存储设备;

2.配套网络指保证信息系统相互通信和正常运行的网络组织,包括联网所需的交换机、路由器、防火墙等网络设备和局域网内连接网络设备的网线、传输、光纤线路等。

3.基础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主机之上的操作系统、数据库软件、中间件等公共软件;

4.应用软件指运行于计算机系统之上,直接提供服务或业务的专用软件;

5.机房环境指保证计算机系统正常稳定运行的基础设施,包含机房建筑、电力供应、空气调节、灰尘过滤、静电防护、消防设施、网络布线、维护工具等子系统。

四、运行维护管理的基本任务:

1.进行信息系统的日常运行和维护管理,实时监控系统运行状态,保证系统各类运行指标符合相关规定;

2.迅速而准确地定位和排除各类故障,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确保所承载的各类应用和业务正常;

3.进行系统安全管理,保证信息系统的运行安全和信息的完整、准确;

4.在保证系统运行质量的情况下,提高维护效率,降低维护成本。

5.本办法的解释和修改权属于信息化办公室。

第二章

运行维护组织架构

一、

运行维护组织

1.信息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遵循在统一的领导下,分级管理和维护的模式。作为信息化办公室,牵头组织实施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工作。原则上信息系统的维护工作应逐步集中。

2.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分两个层面。管理层面和操作层面。在管理层面,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的维护管理和考核。在操作层面,信息化办公室就是实体的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信息化办公室直接对处信息化党政领导小组负责,并接受信息化党政领导小组的业务指导和日常管理。

3.信息化办公室应对工程处信息化建设制定技术规范、作业计划、应急预案,编制技术方案、培训教材等,各部室应积极配合。

二、信息化办公室运行维护职责

1.信息化办公室管理职责

(1)贯彻国家、行业及监管部门关于工程处信息系统技术、设备及质量管理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规定,组织制定信息系统的维护规程、维护管理办法和维护责任制度;

(2)负责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监督检查和质量考核评定工作,掌握运行质量情况,制定质量指标,并对各部门综项和部门网站定期检查考核;

(3)对信息系统进行定期巡检,巡检包括对信息系统及设备性能测试、维护人员日常维护作业计划执行情况检查、机房环境检查等;

(4)负责组织信息系统维护技术培训、技术交流等,组织维护人员参加各种信息技术认证培训和考试,提高维护人员管理和技术水平;

(5)负责组织落实各项技术安全措施,确保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行;

2.信息化办公室维护职责

(1)负责全处范围内信息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平台、基础软件、应用软件、配套网络和监控,oa系统日常维护工作,制定日常维护作业计划并认真执行,保证信息系统正常运行;

(2)对于系统的所有维护(包括日常作业计划、故障处理、系统改进、数据变更、数据的备份与恢复、功能完善增加)都必须制定维护记录,定期向部门领导进行维护汇报;

(3)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数据的备份与恢复,负责落实系统安全运行措施;

(4)负责所辖范围内信息系统档案资料的存档,及时更新有关资料;

(5)严格按照信息系统故障管理、问题管理、变更管理、版本管理和配置管理等相关制度、流程和规程。

(6)每年至少有一次全处范围内的信息系统运维管理巡回检查,全面检查各维护作业计划管理、技术档案和资料管理、备份及日志管理、机房管理、安全保密管理等制度的落实情况。该检查可以和设备技术巡检同时进行。

三、维护界面划分

1.信息系统设备现场、物理环境的维护工作由所属机构的信息系统维护部门或维护人员负责。

2.信息系统的市电电源由物业管理中心负责维护。

3.信息化办公室负责全处信息系统的监控和维护工作(包括日常作业计划、故障处理、系统改进、数据变更、数据的备份与恢复),维护和更新相应操作规范和技术文档。

四、机房管理

原则上,机房环境应达到或者接近国家标准gb50174-2008描述的c类机房标准。具体要求如下:

1.安装服务器等重要设备的主机房具备有效的防火、防水、防雷、防静电、防有害生物、应急照明等措施和设备;

2.机房电源环境应该有ups供电,且必须占用单独的电源插座,不得多台设备共用电源插板;主备用机器的电源、同一台设备的主用和冗余电源必须分离;

3.电源线和网线布放情况应顺直不凌乱,避免交叉混放,设备配置排放要求整齐清晰,设备连接线缆应顺直不凌乱。

4.原则上,机房面积不得小于15平方米。

5.机房应安装独立空调来保证机房温度、湿度,15平方米机房可采用普通空调。

6.机房内均应有经消防认证的消防设施,机房的消防采用二氧化碳灭火装置。

7.无关人员未经管理维护人员的批准严禁进入机房。非机房管理人员进出机房由管理人员陪同,做好访问时间、目的、人数等详细记录;

8.机房内严禁吸烟、饮食、睡觉、闲谈等,严禁携带易燃易爆、腐蚀性等污染物和强磁物品及其它与机房工作无关的物品进入机房;

9.管理人员统一管理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完整保存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的驱动程序、保修卡及重要随机文件。

10.当机房的交流供电系统停止工作时,维护人员应立即向相关领导及部门报告并采取可靠措施尽快恢复;无法及时恢复的情况下,维护人员在计算ups蓄电池的工作电压降至最低前,应通过正常操作及时关机。

11.雷雨季节应加强对机房内部安全设备、地线、信号线及防护电路的检修。

**小学

第二篇: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内容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内容

信息技术运行维护(简称。it运维)是信息系统全生命周期中的重要阶段,对系统主要提供维护和技术支持以及其它相关的支持和服务。运维阶段包括对系统和服务的咨询评估、例行操作、响应支持和优化改善以及性能监视、事件和问题识别和分类,并报告系统和服务的运行情况。

一、运维服务类型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类型:

1、基础服务

确保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稳定运营,必须提供的基础性的保障和维护工作。

2、性能优化服务

计算机信息系统在运营过程中,各项应用(硬件基础平台、系统平台、存储平台、应用系统平台、安全平台等)、各项业务的性能、效能的优化、整合、评估等服务。

3、增值服务

保证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营的高效能、高效益,最大限度的保护并延长已有投资,在原有基础上实施进一步的应用拓展业务。

二、运维主要服务工作方式主要包括响应服务、主动服务两类。

1、响应式服务

响应式服务是指,用户向服务提供者提出服务请求,由服务提供者对用户的请求做出响应,解决用户在使用、管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者解决系统相关故障。

响应式服务采用首问负责制。第一首问为本单位信息中心。信息中心负责接受用户服务请求,并进行服务问题的初步判断。如果问题能够解决则直接给客户反馈,否则提交到首问服务外包商。对于明确的问题,信息中心将问题直接提交到相应的服务外包商。

首问外包服务商在信息中心的支持下,负责对问题进行排查,力争将问题精确定位到某具体环节。问题定位后将其转发给相应的服务外包商。如果问题范围较大,涉及到多个服务外包商时,由信息中心进行协调,在首问外包服务商统一指导下进行联合作业,直至问题解决完毕。

问题处理完成后,由责任服务外包商、首问服务外包商填写相应服务表单,并由首问外包服务商提交给信息中心,信息中心再向最终用户反馈。

服务外包商首先通过电话/电子邮件/远程接入等手段进行远程解决,如果能够解决问题,则由工程师负责填写服务单,季度汇总后提交信息中心签字备案。

远程方式解决无效时,服务外包商工程师进行现场工作。根据故障状况,工程师现场能解决问题的,及时解决用户的问题;如不能,则由信息中心协调其他相关服务外包商进行

联合故障排查,直至问题解决。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则由各方领导相互协商,共同商讨解决办法。

2、主动式服务

主动式服务是指,服务外包商定期对系统进行健康检查,硬件设备主要以检查设备运行状况为主,软件主要以检查数据状况、检查应用配置以及进行必要的补丁升级等为主,以便提前将故障消灭在萌芽状态。

首先,根据定期巡检计划对系统进行全面检查。如果在巡检中发现问题,需要判断问题是否需要报修,如不需报修,则由巡检人员对系统进行必要调整;否则启动响应式服务去完成问题的解决。

系统巡检服务完成后,工程师编制巡检报告,并按照约定的期限汇总报送信息中心。

三、运维服务内容

1、基础服务内容1.1物理环境管理和维护Ⅰ.机房管理和维护

为保证机房内所有设备的安全、稳定、无故障运行,监控机房的环境、监测并定期检查电源、通风、接地等所有机房设施的工作状态,发现并报告问题和提出变更建议。a)电源管理:将电源有效分配到系统中不同的设备组件。应考虑电源设备参数对

设备的影响,如过压、过流、浪涌、短路等。b)等电位管理:

应设置配电系统、各类电子设备及附属设施、防雷等的等电位体,并考虑静电防护、感应雷电可能形成的电磁脉冲和过电压的干扰和毁坏等。

c)设备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设备的日常运行和管理、可靠性评价。

d)环境管理:应考虑机房内通风、温度、湿度、灰尘、灯光等的配置;考虑机柜放置与冷却效率和制冷单元热点的关系;以及可能因功能扩大引起的冷却效率问题等。e)灾害预防:应考虑物理和自然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制定应急预案。Ⅱ.其它管理和维护

a)布线系统管理和维护:监控、诊断、分析设备间、弱电井等区域配线设备、线缆、信息插座等设施,及网络通信线路的工作状态和可能的故障状态,发现并报告问题,提出维护建议,保证系统运行的高可靠性和维护的高效率。b)监控系统管理和维护:监控、诊断、分析门禁系统、各类监控设备等的运行状态、参数变化、提示信息等,发现并报告问题,及时变更、维护,保证监控系统的可靠性。

1.2网络基础设施管理和维护

为保证路由设备、网络交换设备等网络基础设施的安全性、

可靠性、可用性和可扩展性,保证网络结构的优化,定期评估网络基础平台的性能,制定故障维护预案,及时消除可能的故障隐患,制定应急预案,保证网络基础平台的高可靠性、高可用性。

1.3数据存储设施

为保证数据存储设施,如服务器设备、集群系统、存储阵列、存储网络等,以及支撑数据存储设施运行的软件平台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保证存储数据的安全,定期评估存储设施及软件平台的性能,确认数据存储的安全等级,制定故障应急预案,及时消除故障隐患,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持续运行。

1.4系统平台管理

为保证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中间件、其它支撑系统应用的软件系统及网络协议等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定期评估系统平台的性能,制定系统故障处理应急预案,及时消除故障隐患,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稳定、持续运行。

1.5应用系统管理和维护

保证在系统平台上运行的各类应用软件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可用性,定期评估应用软件系统的性能、功能缺陷、用户满意度等,及时或与开发商沟通消除应用系统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威胁、根据需求更新或变更系统功能。

1.6数据管理和维护

数据管理是系统应用的核心。为保证数据存储、数据访问、数据通信、数据交换的安全,定期评估数据的完整性、安全性、可靠性;制定备份、冗灾策略和数据恢复策略,消除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威胁。

Ⅰ.数据安全性管理和维护

a)安全评估。应对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可用性和保密性等要素进行评估,制定数据管理和数据恢复策略,保证数据的安全。

b)数据访问控制。应制定数据访问控制策略、访问权限控制策略、非授权访问处理策略,防止未经授权的数据访问、修改、移动、删除、毁损等。

c)数据存储与冗灾:应制定数据存储、数据冗灾策略,评估数据存储的安全性,保证数据存储的完整性、可靠性;制定数据存储事件处理预案;

d)数据通信安全:应评估数据通信的安全性,制定数据通信的安全策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保密性和不可抵赖性;制定数据通信应急处理预案;Ⅱ.媒介安全性管理和维护

应制定媒介管理、权限策略,制定媒介泄露的处理策略,明确责任,保证数据保管的安全。

1.7安全管理和维护

保证物理环境和系统运行的安全,物理环境安全包括机房监

控、门禁系统、灾害预防、等电位系统、消防系统等等;系统运行安全包括风险评估、安全策略、安全机制、安全级别、病毒防护、补丁管理等等。定期检查和评估可能的安全隐患、缺陷和威胁,制定安全恢复预案。Ⅰ.风险评估

应对系统的安全威胁、脆弱性、漏洞进行评估,对安全管理进行评估,制定风险应对策略和风险处理机制,及时消除或弱化风险,并将残余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Ⅱ.安全策略

应制定物理环境、基础平台、数据、应用软件、事件管理等的信息安全策略,实行信息安全教育,明确责任,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实施安全策略的综合管理。Ⅲ.安全级别

应根据gb17859-1999《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等级划分准则》,评估安全等级,定义安全级别。Ⅳ.安全机制

定义不同的安全机制,包括加密机制、访问控制机制、身份认证机制、数据完整性机制、数字签名机制等,制定事件处理流程和机制,避免安全威胁和隐患。Ⅴ.数据交换

应规划建设数据安全交换平台,保证内、外网络之间数据交

换的安全。应制定数据安全交换、交换过程,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靠性、安全性策略;制定数据交换事件处理预案,评估数据交换事件的影响。

Ⅵ.病毒防护

应制定病毒防护和恢复策略,定期评估病毒影响,采取相应的病毒防护措施;制定病毒事件处理预案。Ⅶ.个人信息保护

应建立个人信息保护管理机制,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策略,对工作人员进行个人信息保护宣传和教育。制定个人信息保护事件处理预案。

1.8子网管理和维护

子网是构成系统的要素。定期评估子网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消除可能存在的故障和安全隐患及对系统的威胁。

1.9桌面管理个人计算机终端及环境的可靠性、可用性、安全性管理。

1.10操作管理日常操作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性能优化服务内容2.1系统平台性能评估

评估系统整体架构的合理性、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可扩展性,以及系统健壮性评估等。

2.2应用系统性能评估

评估支撑软件、应用软件及其它应用系统性能的安全性、可

靠性、可用性,和功能缺陷等。

2.3数据存储和通信安全评估

评估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不可抵赖性;数据通信的安全策略;访问控制策略,以及、安全隐患评估、数据交换安全性评估等。

2.4系统整体安全性能评估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系统脆弱性检测、非传统安全隐患评估及应对策略等。

2.5系统安全平台性能评估评估安全防护体系架构的合理性、安全防护体系自身的安全性、可靠性、可用性及存在的风险;安全管理体系的合理性、可用性等。

2.6业务整合评估用户的业务系统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现状和改进措施。

3、增值服务内容

3.1规划管理主要包括。信息系统总体发展架构;信息系统中长期建设、应用、发展规划;资源整合和规划;it治理模式;it服务规划;标准建设等。

3.2可用性管理优化、设计、提高系统基础架构(包括硬件基础平台、系统平台、安全平台、数据管理平台等)的可用性、可靠性,降低系统tco值。

3.3核心应用管理计算机信息系统中核心技术、高端技术的应用、部署、管理。

3.4安全管理系统安全的深层分析;安全防护体系、安

全管理体系的优化、设计等。

3.5投资保护信息系统建设的投资分析、tco分析,根据规划管理,制定投资策略等。

3.6系统运营策略和应用拓展分析系统需求影响和运营效能,制定获得最大效能的系统运营策略、分析系统潜在的增值服务的可能性等。

第三篇: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维护年度预算2013年我院信息化建设及运行维护年度预算

我院共有台网络设备进行医院局域网及外网的连接,有台服务器保障医院信息系统及市医保系统的运行,我中心作为信息网络设备管理和维护项目的管理部门,负责医院数据保密、网络安全监管理、办公设备软硬件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工作。

为确保2013年我院信息网络及设备的安全、稳定、高效运行,降低网络及软硬件设备维护成本,规范科学化管控,实现维护质量与维护成本的均衡,保障我院信息网络设备的正常运行,特拟定本预算。

硬件购置费用其包括:购买网络设备、计算机及其相关设备;如:电脑、交换机、打印机等费用。运行维护成本费用其又可以分为运行费用(人员费用、消耗材料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技术资料费)、管理费用和维护费用(纠错性维护费、适应性维护费、完善性维护费)。基建费用其包括:网络综合布线、购置计算机工作台、柜等费用。消耗材料费用主要用于购置打印纸、磁盘、墨盒、维修器材等。培训费用包括:全员计算机基础知识培训、全员系统应用培训、计算机工程技术人员或有关的人员进修培训的费用。管理费用与其他费用指与医院信息化建设、应用和管理相关费用以及资料费、书刊费、固定资产折旧费等。

以上预算费用估计

万元。

信息中心:2010年12月20日

第四篇:2014信息化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总结报告2014年信息化运行维护管理制度总结报告

自运行维护管理制度发布实施以来,我们严格遵守,最大限度地做到了设备利用最大化,减少设备故障,缩短设备维修代工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虽然我们在很多工作和设备维护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和加强,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加以完善和提高。并做出一下建议:

一、工作责任制

明确每个维护人员的工作责任,细分其工作职责和工作范围,避免因为工作性质不明确而相互推脱责任,以免产生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更好地便于工作管理和设备维修维护,优化设备维修流程。

二、工作记录总结

加强工作记录管理,做好每天的工作日志记录,对常见设备故障进行汇总和问题分析,经常出现问题的设备重点管理和维护,对常见的问题和故障做跟踪和记录,对常换的配件做登记和备件,以免下次发生同样故障时,没有配件而增加太多的停机时间,对常见的问题和故障做出解决和维护的最佳方法,并对此进行总结和记录,做到部门之间,维护人员之间更好的技术交流和学习。

三、巡检、维护

加大巡检力度,希望每位维护人员能够做到上班后首先对所管理设备和区域巡检及设备异常问题收集,以便更好的做好维护保养工作。在工作中认真听取操作工的反应,制定好更好的问题解决方法和改善措施。

四、信息化建设工作:

1、今年全省统一业务应用系统正式上线以来,为了确保统一业务应用系统顺利上线运行,我科全面落实上级院的通知要求,积极协调,筹备资金,购置交换机、防火墙、负载均衡等高性能网络设备,加班加点进行线路整理、安装调试。我科为各业务部门的每名检察人员同时安装了正式版软件和练习版软件,利用一切业余时间加紧练习。一旦业务科室在运行中遇到问题,我们积极与上级院业务部门沟通交流,及时解决疑难问题,保证了本院的统一业务应用系统的正常运行。

2、做好网络及计算机的日常维护工作,在工作中,遇到干警电脑出现问题时,能够随叫随到,运用自己所学的业务知识,及时解决问题,保证了业务工作的正常进行以及局域网、三级网的畅通。对局域网内的杀毒软件及时更新,使网络免受病毒的攻击。

3、一年来共调试、服务召开视频会议57次,通过电子显示屏发布信息10次。配合院内各部门做好院务活动的照

相录像工作,其中照相31次,摄像28次,制作视频短片2部。

4、先后参加了省院组织的全国业务系统应用系统管理员培训和网络管理员培训,做好全国检察业务应用系统的后台管理和维护工作,确保检察工作的正常开展。

5、为驻所检察室安装了监控系统并开通了分支网络,促进了监所的网络办公。

6、在我院召开了全市信息化工作现场会,就我院网络管理和维护方面的经验等进行了经验介绍。

7、组织开展驻所检察室固定式同步录音录像培训工作,使固定式录像设备尽快服务自侦部门办案。

8、与办公室结合开展保密检查2次。

五、队伍建设

加强维护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维修技能,针对具体设备,具体问题做培训和讲座,定期开展工作交流会,针对某一设备,某一方面做讨论分析,增加员工对设备的了解认识和专业水平,努力把设备部门打造成一支高专业技能,好操作能力的团队。

县人民检察院技术科

2014年12月10日

第五篇:运行机制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

工作实施意见

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主要以“三维数字社会”信息管理系统中的三维地理基础信息、人口精细化管理、三维全景视频监控三大应用平台和各工作模块为依托,将基层政务管理服务中的百余项工作实现信息化、数字化、规范化,实现了各级级部门的资源共享,为上下级绩效考核提供了有力支持。为确保系统高效运行,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管理运行制度,有效提升各级部门绩效考核力度,结合本区特点,特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三维数字社会”集成管理应用系统作为“民情流水线”工程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受到了中央、省、市、区各级领导的广泛认可,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按照省委组织部吴部长的指示精神和市委组织部的要求,深化拓展“民情流水线”工程,充分发挥“三维数字社会”信息技术优势,提高基层政务工作效率,创新城市管理手段,拓展为民服务渠道;进一步理顺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部门联动,推动城市管理由被动管理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由粗放定性型向集约定量型转变,实现区级管理平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提升城市管理效率,改善城市环境,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二、组织架构

(一)“三维数字社会”工作领导小组

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统一协调全区“三维数字社会”信息管理系统的运行及考核工作,制定“三维数字社会”相关工作的考核标准。

(二)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

1、负责全区各街道、各相关部门“三维数字社会”集成管理应用系统的具体运行和部署工作;

2、对“三维数字社会”集成管理应用系统各工作模块中对应的街道办事处所属部门的基础信息维护、事件办理效率、窗口评议评价结果、城市管理事、部件处理量等进行考核;

3、负责将通过视频框选功能、视频监控系统所发现的交通、环保、治安、城市管理等问题向对应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派遣任务,对交办的相关问题处理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督查、接受任务处理反馈、检查结案,对问题落实情况通过系统生成报表进行汇总、统计和综合评定;

4、针对“民情通”呼叫服务中心所接到的各类投诉、城市管理事、部件处理意见等统一进行受理(立案)、校核信息,通报相关责任单位予以核查并监督处置工作;

5、定期量化考核各街道、社区的网格负责人、楼院长对所属辖区的各类城市管理问题反馈情况,并记录归档,按季度在全区范围通报。

6、协调处理涉及多个部门的人口基础信息维护错误,协助相关部门、专业机构和街道开展各类人口信息统计工作。

(三)、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及职责

1.区直部门及重点单位。计生局、公安局、民政局、规划建设局、交通局、环保局、规划建设局、城管执法局、公投集团、西湖街道、建兰路街道、西园街道、西站街道、西园街道、敦煌路街道、龚家湾街道、晏家坪街道、秀川街道、供电局、电信局、邮政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

2.其他单位。兰州北科维拓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责任单位将根据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工作进展情况,逐步增加。

3.具体职责:建兰路街道、西园街道、西站街道、西园街道、敦煌路街道、龚家湾街道、晏家坪街道、秀川街道:一方面负责关于本单位“三维数字社会”系统党建管理、计划生育、司法、武装、城建城管、统一战线、综合治理、民政双拥、社会保障、劳动保障、医疗卫生、志愿帮扶、数字城管、经济发展模块的信息维护、业务办理、处理结果反馈;另一方面负责本街道视频监控中心所发现问题的上报、下派、处理、反馈、汇总等。

计生局:

公安局。负责公安井盖、公安监控探头、公安警示牌、治安岗亭、消防设施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监管工作;协助做好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工作;负责对交警井盖、交警监控探头、控制箱、占道(行车道)停车、交通信号灯、交通护栏、出租车站牌、临时停靠点、交警标志牌、公共停车场(位)、交警岗亭等涉及交通秩序的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监管工作。

民政局。负责涉及城市地名牌、路名牌、门牌及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遣返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

规划建设局。负责古树名木、行道树、护树设施、花架花钵、绿地构面、雕塑、街头座椅、喷泉、雨水井盖、雨水箅子、民用水井、涉及本单位的跨河桥等城市建设过程中城市管理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建设工地、工地出入口城市管理事件、部件的整改工作。

交通局。负责涉及公交站点、公交站牌、公交候车亭、公交始末站、港监设施等公共交通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

环保局:负责涉及噪音显示屏、工业废弃物和大气、水体、噪声污染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监管工作。城管执法局:负责辖区内涉及无证经营摊点、越门经营、违法设置户外广告、乱搭乱建、抛洒滴漏、无证消纳渣土、人行道违章停车、乱堆物料、损毁绿化、建筑施工噪音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执法管理工作。

广电台。负责涉及本单位电视井盖、有线电视立杆、交接箱、标示牌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工商局。负责有店无照经营户和无需取得许可证的无照经营户、废品收购等相关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或处罚工作。

供电局。负责电力井盖、电力设施(变压器、输电塔)、电力交接箱、电力标示牌、路灯设施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

邮政局。负责邮筒(箱)、报刊亭、信息亭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

水务局。负责其运行管理范围的供水设施(含上水井盖、自来水管破裂)和污水设施(含污水井盖和污水管道破裂)、消防供水设施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公投集团:负责涉及本单位建设且在养护期内的道路市政、环卫、绿化、街头座椅、雕塑、喷泉、雨水井盖、雨水箅子、污水井盖、跨河桥、水域护栏、水域设施等各类基础设施的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工作。电信局、移动公司、联通公司:负责涉及本单位通讯井盖、网络井盖、通讯立杆、通讯交接箱、电话亭、标示牌等城市事件、部件问题的整改和管理工作。

其他相关责任单位。负责“三维数字社会”集成管理应用系统区级平台、“民情通”呼叫应答系统运行环境的维护工作;诊断与排除系统所涉及的全部软硬件(包括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及应用软件等)故障;为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技术培训等提供技术指导;负责各街道系统运行维护和应用的技术培训;负责系统软件的完善、优化、拓展和升级。

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还应完成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交办的涉及本部门管理职责的其他工作。

三、运行机制

(一)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的总目标

实现基层政务无纸化办公,动态化、精确化管理人口信息,数字化、信息化决策部署工作,各部门互相协作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二)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资源整合、综合协调、分工合作、责任到位、监督有力、运转高效、主体唯

一、回路闭合为基本原则。

(三)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的总要求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发现问题全面、迅捷;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立案、上报、下达、处置问题及时、有力;

第一时间解决问题。对各相关单位处置结果复核周密、完整。

(四)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的对象

本意见所称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对象是指在“三维数字社会”集成管理应用系统涉及到各街道、各相关部门任何关于人口基础信息维护、城市管理的部件(含地下管网,下同)、事件(含公用事业服务事项,下同)。

人口基础信息维护。指包括流动人口、常住人口的详细信息、及办理相关个人业务的地点、时间、评议评价系统结果。

部件。指城市中具有明确产权人或管理维护单位的公用设施、道路交通、市容环卫、园林绿化、房屋土地等纳入城市管理的相关设施。

事件。指人为或自然因素导致城市管理部件发生改变或者破坏而引起的城市管理现象,主要涉及市容市貌、宣传广告、街面秩序、建筑施工等城市管理事件。

(五)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的运行环节

1、工作监督:在“三维数字社会”集成管理应用系统区级平台中反应的:各区直属、街道相关部门人口信息的基本情况变更、流入流出情况、业务办理效率、评议评价结果均由三维数字信息管理中心负责监督、核查;各街道视频监控中心的城市管理、突发事件、治安案件、交通事故等问题的上报、下派、解决时间、处理结果反馈的详细记录

主要以各街道相关部门的信息为基础,各部门在各城市管理信息采集以委托专业机构采集为主,政府监管和市民群众举报为辅。根据信息收集巡查网格划分,由信息采集员按责任巡查网格进行动态巡查,对发现的问题运用信息采集器实时上报监督指挥中心,使发现的问题迅速纳入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系统流程并快速流转。

2.案卷建立。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将接收到的上报信息,即时登记并根据事件、部件属性进行分类立案并通过系统流程进行派遣。

3.任务派遣。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根据城市事件、部件处置标准和时限,直接向各对应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派遣。对职责不清等原因无法直接派遣的,予以协调解决。

4.任务处理。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应根据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的指令,按标准在规定期限内对部件进行维护或对事件进行处置。

5.处理反馈。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完成工作任务处置后在规定的办理时间内将工作任务完成和复核请求信息反馈给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及时对反馈案件进行校核。

6.核查结案。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在接收到责任单位上报的任务完成和复核请求信息后,发送指令给专业采集人员,由采集人员及时对工作任务的办理情况进行现场核实,并把核实信息报送到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由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完成工作任务归档、销案等流程,符合结案标准则完成系统流程进行结案,否则重新进入系统流程进行二次抄告。

7.综合评价。通过数字城管,建立一套科学完善的监督评价体系,对各单位的工作过程、工作绩效进行综合评价。一是通过手机定位技术及采集信息的有效率,对信息采集员的履职情况进行监督,对信息采集公司进行考核评价;二是结合问题及时解决率,对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的工作绩效进行监督考核评价。

(六)”三维数字社会”的运行时间安排

1.从2010年1月1日起,在市区开展”三维数字社会”试运行。

2.2010年4月1日起,正式运行;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在其他街道、镇推广。

四、问题处置

(一)城市管理的事件、部件责任明确的,各责任单位应根据城市管理工作的要求,及时处置。

(二)城市管理的事件、部件责任不清可作为无责任主体单独立项归类,相关单位和部门必须按“属地管理、责随权走、责任主体唯一”的原则落实责任。

(三)对”三维数字社会”实施过程中发生的非常规问题,如突发事件、自然灾害引起的问题需及时处置,但无法及时分清责任主体的按“先解决问题后落实经费”和“分清责任”的原则处置:

1.政策原因形成的问题或辖区之间边界不明确的问题,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相关责任单位应先行协调解决,情况复杂的由市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后分清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资金;

2.市政公用基础设施运行应急处置,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相关责任单位应先行实施,情况复杂的由市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协调后分清责任主体,落实(追缴)资金;

3.产权、责任属市级部门的问题,通过数字城管网络派发到相关单位,派遣后不整改或推诿的,由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进行督办,市级部门的问题处置率将纳入XX县区数字化城市管理目标考核;

4.因难以查处的违法行为引起的问题,由市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与相关责任单位协调处理。

5.需落实(追缴)的资金,事后能明确责任主体的,应由责任主体落实;确属无责任主体的,市财政每年应落实一定的预处理资金,作为“代整治”经费,事先予以拨付。

五、保障措施

(一)人员保障。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要指定专门的”三维数字社会”工作分管领导和专(兼)职受理人员,配备专门的工作电脑并连接政务电子专网。指定的受理人员要熟悉电脑操作,并熟悉本单位涉及城市管理方面的业务知识,各单位要加大对人员的教育培训力度,增强责任意识,强化效能监管。

(二)制度保障。数字城管工作领导小组和办公室要制订和完善”三维数字社会”工作目标考核制度、数字城管事件、部件管理规范、信息采集员工作规范、”三维数字社会”操作流程规范等相关一系列配套制度和规范。

(三)资金保障。财政部门要把数字城管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确保数字城管系统正常运行和数字城管系统、数据的及时更新和维护,并为数字城管责任单位处置城市管理问题提供经费保障。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实施”三维数字社会”是现代信息技术在城市建设管理领域的应用推广,是数字城市、电子政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管理现代化的客观趋势。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要统一思想,高度重视,以解决问题为立足点,制定实施方案和保障措施,按照“科学、严格、精细、长效”的要求,切实加强”三维数字社会”工作的领导,确保”三维数字社会”工作的顺利实施。

(二)形成合力。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要立足”三维数字社会”问题的解决率等标准和要求,参与、理解、配合和支持此项工作的开展,加强沟通联系,主动协作配合,顾全大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提高效率。

(三)强化管理。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要着眼长远、立足长效,尽快健全本部门”三维数字社会”工作网络体系,确保组织严密、操作规范。认真、仔细、慎重地处置好每一个案卷,负责、灵活、高姿态地对待责职交叉问题,严肃、及时地处置好应急问题。对突发事件应按照“急事急办、特事特办”的原则,采取应急措施,以最快的速度予以解决,并将处理结果及时上报。

(四)明确专人。要“定人、定岗、定责、定时”,落实专人负责数字城管的接处、办理工作,工作时间与监督指挥中心同步。同时,要加强对工作人员业务技能的培养,积极安排工作人员参加”三维数字社会”业务培训,使其尽快熟悉”三维数字社会”的处理流程,提高相关工作技能。

(五)注重实效。”三维数字社会”技术含量高,工作任务重,操作难度大,各部门须争先创优,与时俱进,围绕“扩展长效覆盖率、降低问题立案量、提升案卷办结率、提高案卷派遣率、压缩延期缓办率、减少重复交办率、杜绝虚假反馈率”的目标,有针对、有实效、有创新地开展好工作,提高”三维数字社会”的问题解决率。

(六)加强宣传。各问题处置责任单位应加强对”三维数字社会”法律、法规和政策、成效的宣传,及时向数字城管监督指挥中心报送信息,利用网络、简报、宣传橱窗及图片等多种形式深入宣传,组织力量、集中时段宣传”三维数字社会”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和实效性,提高市民的素质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市民积极参与到城市管理的实践中来,营造各界共同关注、共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为确保”三维数字社会”运行实效,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对”三维数字社会”问题解决率实施考核评价,并将考核评价结果纳入XX县区城市管理工作目标考核。

一、总体目标

年度全市”三维数字社会”问题解决率达到85%以上。

二、基本思路

将”三维数字社会”问题解决率的考核评价结果纳入相关部门年度城市管理工作目标考核,旨在落实“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的工作要求,切实提高”三维数字社会”运行实效。考核评价机制将充分体现“问题解决的及时性、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强化管理的主动性、提高管理的实效性”,确保考核评价结果客观、公正和准确。

三、实施步骤

“三维数字社会”问题的解决率考核评价实行“月度分析、季度通报、年度考核”的办法,并分试运行期考评和正式考评两个阶段。

(一)试运行期考评阶段

2010年1月1日至2010年3月31日。具体工作。

1.在”三维数字社会”试运行阶段,实行试运行期考评。对问题解决率考核评价办法进行试运行,视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为正式运行前形成问题解决率考核评价模型及参数构成提供依据。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