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中语文《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说服的逻辑不能“以坏报坏”_第1页
2023年高中语文《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说服的逻辑不能“以坏报坏”_第2页
2023年高中语文《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说服的逻辑不能“以坏报坏”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说服的逻辑:不能“以坏报坏”——《人应当坚持正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语言建构与运用:体会层层铺垫、步步设问。2.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类比论证等论证方法。3.审美鉴赏与创造:了解苏格拉底的人生轨迹。4.文化传承与理解:学习苏格拉底追求真理的精神。教学过程:(一)教学导入:了解苏格拉底之死的真相苏格拉底,前469一前399,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苏格拉底的学生柏拉图,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为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思想】1.认识自己的无知,达到有知:苏格拉底强调人们的认知有限,认为人们应该谦虚地认识到自己的无知,以便通过追问和探究来获得真正的知识。他的这种思想奠定了哲学中批判性思考的基础。2.对话和追问,可以产生思想:苏格拉底通过对话和追问的方式,引导人们思考并发现内在的真理。他相信通过深入的对话,人们可以逐步揭示问题的本质,获得更深刻的理解。3.追求美德,达到自我的完善:苏格拉底认为人的幸福来自于道德的追求,主张人们通过思考和实践来培养美德,达到内心的完善和和谐。而达到完善和谐的途径就是不断自我反省。4.永恒的灵魂,追求真理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人的灵魂是永恒的,他关注灵魂的纯净与完美,主张通过修养灵魂来追求真理和美德。苏格拉底提出的“灵魂三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这三个问题当中,其实就包含着人生的意义和真相。【苏格拉底名言】1.无知即罪恶。2.人可以犯错,但是不可犯同一个错。3.世间最珍贵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现在能把握的幸福。4.每个人身上都有太阳,主要是如何让它发光。5.知足是天赋的财富,奢侈是人为的贫穷。6.最有效的教育方法不是告诉人们答案,而是向他们提问。7.世界上最快乐的事,就是为真理而奋斗。8.好的婚姻仅给你带来幸福,不好的婚姻则可使你成为一位哲学家。9.认识自己,方能认识人生。10.在这个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笑容,我们还需要什么呢!11.活着不是目的,好好活着才是。12.想左右天下的人,须先能左右自己。【苏格拉底之死】在西方文明史上,只有两个人的死被所有西方人叹息。一个是为耶路撒冷哭泣的耶稣;另一个是苏格拉底。哪怕到今日,人们也难以想明白:为什么雅典这样一个文明的民主城邦,要把最爱它的儿子——这个最智慧的雅典人苏格拉底给处死?首先说一说雅典民主两大特点:1.人民主权和轮番而治:几乎所有的市民都可以参与政治,包括男性公民、军人以及一些地主等富人。所有合法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2.公民大会审议制。国家事务由一个500人议事会和陪审法庭负责审议和决定。当时人们普遍信奉的是宗教的神。苏格拉底的人生比较简单,概括起来就两句话:他喜欢问别人问题,然后被判死刑了。苏格拉底早年继承父业,从事雕刻石像的工作,后来转而研究哲学。他在雅典和当时的许多智者辩论哲学问题,苏格拉底每天在广场上和不同的人讨论各种问题,如“什么是正义”“什么是勇敢”“什么是爱”“什么是美”等等。苏格拉底与别人谈话时,仿佛自己一无所知,不断向对方提出问题。在讨论过程中,他会想方设法让对手承认自己理论上的弱点。最后,对手理屈词穷,不得不认清是非和对错,催生对方拥有智慧。于是那些有头有脸的人、那些宗教人士把苏格拉底看作眼中钉、肉中刺。这种仇视苏格拉底的心理终于在公元前399年爆发。这一年,苏格拉底70岁,他被指控“宣扬新的神明,腐化青年人”。500名陪审团员投票,苏格拉底被定死罪。注意,这个陪审团的成员由普通老百姓抽签组成的,不论职业,不论学历,不论官阶,只要是成年的雅典男性公民就行。本来苏格拉底有机会逃跑的,看守都让他的学生给贿赂好了,制定了逃走计划,只要他愿意,就可以远走他乡。但是令所有人都吃惊的是,苏格拉底选择了拒绝。原因两个:第一,他不愿意违反法律。他说:“雅典人对我处以死刑不是我的问题,是雅典人民的问题。但如果我要越狱,就是我的问题了。”(这一点后面具体讲)第二,他要以死来捍卫自己的信仰。苏格拉底主张一个新的神——道德善、智慧真的理性之神,人要有自己的理性思考,而不是盲目地相信一个不存在的宗教之神。“生命诚可贵,真理价更高。”苏格拉底不容许心中神圣的信仰有丝毫的被亵渎,他毅然选择死亡;而民众也不允许苏格拉底对自己宗教的丝毫亵渎,所以我们成全你。所以,苏格拉底与民众的冲突,归根结底还是信仰理性之神,还是宗教之神的冲突。70岁的苏格拉底被罚喝毒酒而亡,他的死一直被描述为民主暴政的典型,他的死也是西方版本的舍生取义。(二)任务一:梳理苏格拉底追问的逻辑推理【提问】本文借助于对话的形式阐述,文中,苏格拉底和格黎东关于该不该越狱这样一个问题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站在格黎东的角度,苏格拉底是应当越狱的,这是因为判处苏格拉底死刑,原本就是不合理的;如果完全站在苏格拉底私人的角度,其实也可以得出这一结论,但是也正是苏格拉底偏偏不认同这个观点,其理由是既然是法律宣判的,那就应当遵守法律。遵守法律就是尊重法律,尊重法律就是尊重多数人的观点。正是因为苏格拉底执着的认同这个观点,所以他才愿意自愿赴死。这也是前面所讲的原因之一。那么苏格拉底是如何通过问的方式来劝说自己的学生格黎东的呢?【补充】课本注释中列出了格黎东的三个理由。简单地说,就是第一:救你很容易;不救你,朋友没法做人;第二,此处不留你,自有留你处;第三,死了,伤了亲朋,乐了仇人,划不来。总之,一句话:冤死不如赖活着,留得青山在,大有燎原时。对此苏格拉底怎么看?请两位同学进行分角色朗读,同学们找到苏格拉底拒绝的理由。【明确】提出一个假设前提:格黎东的关怀是否合乎正道。(合,可贵;不合,难从命)我有我的原则,我的原则是“听从真理”。也就是说如果格黎东要我逃走的行为“有无可非议的道理”,我就逃走;如果没有,我不走。第一问:格黎东你同不同意“有些意见要重视,有些意见不考虑”?第一答:同意。第二问:那么,什么是好意见,什么是坏意见?举个例子吧。一个从事体育锻炼的人并以此为业的人,他是听多数的外行人的意见,还是听少数的内行的人意见?第二答:当然是内行的人。【结论】以此类推,关于正义与非正义、丑和美、好和坏这些,也应该听少数的内行人的意见,不能听从众人的说法。因为少数的内行人讲的是真理,多数外行人(众人)的意见会置我们于死地。(答:同意)【引申】我们不仅要活着,而且要活得好(体面、正派)(答:同意)言外之意:你与朋友们的意见,让我逃走,可以让我活着,但我是不是活得好呢?还不知,那么怎样才能活得体面正派呢?第三问:未得雅典人同意释放,我便逃跑,正当吗?我们分析一下:你讲的逃跑的三个理由,也是众人的考虑,但我的考虑是,逃跑的行为是否正当?(是否遵守了法律?尽管这个民主决定看起来很荒唐,但遵守法律这个事本身是很严肃的)反问:是不是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做不正当的事?(不守法律的事,这违背了民主与法的精神,是邪恶的,可耻的)(答:不能做)【结论】不能以不正当的行为,去报不正当的审判。(不能“以坏报坏”)即,知道对方是错的,不能用错误的行为去对待对方。(三)任务二:思考“苏格拉底是否应该逃走?”如何理解苏格拉底不选择逃走?【提问】文章的标题叫“人应当坚持正义”,在苏格拉底心中,“正义”究竟是什么?【明确】什么是“正当”的?在苏格拉底这个例子里,法庭认为他不敬神明,起诉他的人认为他败坏青年,但他的亲朋好友却认为他并非如此。就如同种族问题,曾经严重的种族歧视被认为是理所当然,但今天的我们清楚地知道这是不正当的。由此可见,“正义”不仅有着时代局限性,即便是处于同一情景中的人们,由于观点、立场、价值观的不同,也会对正义有着不同的解读。归根结底,是因为每个人有自己的道德准则。这时候就需要法律来主持公道,维护社会秩序。因此,所谓法律即正义。因为法律是在人们的共识的基础上形成的社会规范,在对具体问题的裁决上,大部分是合情合理的,也许少数情况下是不够完善的,但它仍然需要我们尽全力去维护。我们之所以认为苏格拉底的做法不正确,是因为觉得他接受了不公正的判决;我们之所以觉得这判决不公正,是站在我们自己的价值体系下做出的判断。而苏格拉底选择服从判决,是因为他的做法不仅维护着法律的威严与价值,他的死也警示着人们当,前法庭仍然存在着不合理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